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唐西域记》

「史传部」经文2087卷51页码:P0867
唐 玄奘译.辩机撰

  《大唐西域记》三 ▪第2页

  卷第一(三十四国) /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大总持寺沙门辩机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同国。共保此城。于中宅居衣服去就遂同突厥。言辞仪范犹存本国

  从此西南行二百余里至白水城。城周六七里。土地所产风气所宜逾胜呾逻私

  西南行二百余里至恭御城。城周五六里。原隰膏腴树林蓊郁

  从此南行四五十里至笯(奴故反)赤建国

  笯赤建国。周千余里。地沃壤备稼穑。草木郁茂华果繁盛。多蒲萄亦所贵也。城邑百数各别君长。进止往来不相禀命。虽则画野区分总称笯赤建国

  从此西行二百余里至赭时国(唐言石国)

  赭时国。周千余里。西临叶河。东西狭南北长。土宜气序同笯赤建国。城邑数十各别君长。既无总主役属突厥

  从此东南千余里至[怡-台+市](敷发反)捍国

  [怡-台+市]捍国周四千余里。山周四境。土地膏腴稼穑滋盛。多花果宜羊马。气序风寒人性刚勇。语异诸国形貌丑弊。自数十年无大君长。酋豪力竞不相宾伏。依川据险画野分都

  从此西行千余里至窣堵利瑟那国

  窣堵利瑟那国周千四五百里。东临叶河。叶河出葱岭北原。西北而流。浩汗浑浊汨[泳-永+急]漂急。土宜风俗同赭时国。自有王附突厥

  从此西北入大沙碛。绝无水草。途路弥漫。疆境难测。望大山寻遗骨。以知所指。以记经途。行五百余里至飒秣建国(唐言康国)

  飒秣建国。周千六七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极险固多居人。异方宝货多聚此国。土地沃壤稼穑备植。林树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马。机巧之技特工诸国。气序和畅风俗猛烈。凡诸胡国此为其中。进止威仪近远取则。其王豪勇邻国承命。兵马强盛多诸赭羯。赭羯之人其性勇烈。视死如归战无前敌

  从此东南至弭秣贺国(唐言米国)

  弭秣贺国。周四五百里。据川中。东西狭南北长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从此北至劫布呾那国(唐言曹国)

  劫布呾那国。周千四五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从此国西三百余里至屈(居勿反)霜(去声)尔迦国(唐言何国)

  屈霜尔迦国。周千四五百里。东西狭南北长。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从此国西二百余里至喝捍国(唐言东安国)

  喝捍国。周千余里。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从此国西四百余里至捕喝国(唐言守安国)

  捕喝国。周千六七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从此国西四百余里至伐地国(唐言西安国)

  伐地国。周四百余里。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从此西南五百余里至货利习弥伽国

  货利习弥伽国。顺缚刍河两岸。东西二三十里。南北五百余里。土宜风俗同伐地国。语言少异。从飒秣建国西南行三百余里至羯霜(去声)那国(唐言史国)

  羯霜那国。周千四五百里。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从此西南行二百余里入山。山路崎岖溪径危险。既绝人里又少水草。东南山行三百余里入铁门

  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既设门扉又以铁锔。多有铁铃悬诸户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

  出铁门至睹货逻国(旧曰吐火罗国讹也)。其地南北千余里东西三千余里。东阨葱岭西接波刺斯。南大雪山北据铁门。缚刍大河中境西流。自数百年王族绝嗣。酋豪力竞各擅君长。依川据险。分为二十七国。虽画野区分总役属突厥。气序既温疾疫亦众。冬末春初霖雨相继。故此境已南滥波已北。其国风土并多温疾。而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三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据其多雨。亦是设教随时也。其俗则志性恇怯容貌鄙陋。粗知信义不甚欺诈。语言去就稍异诸国。字源二十五言。转而相生。用之备物。书以横读自左向右。文记渐多逾广窣利。多衣[叠*毛]少服褐。货用金银等钱。模样异于诸国

  顺缚刍河北下流至呾蜜国

  呾蜜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东西长南北狭。伽蓝十余所。僧徒千余人。诸窣堵波即旧所谓浮图也。又曰鋀婆又曰塔婆。又曰私鋀簸。又曰薮斗波。皆讹也。及佛尊像多神异有灵鉴

  东至赤鄂衍那国

  赤鄂衍那国。东西四百余里。南北五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伽蓝五所。僧徒鲜少

  东至忽露摩国

  忽露摩国。东西百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其王奚素突厥也。伽蓝二所。僧徒百余人

  东至愉(朔俱反)漫国

  愉漫国。东西四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六七里。其王奚素突厥也。伽蓝二所。僧徒寡少

  西南临缚刍河至鞠和衍那国

  鞠和衍那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伽蓝三所。僧徒百余人

  东至镬沙国

  镬沙国。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六七里

  东至珂咄罗国

  珂咄罗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

  东接葱岭至拘谜(莫闭反)陀国

  拘谜陀国。东西二千余里。南北二百余里。据大葱岭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西南邻缚刍河。南接尸弃尼国。南渡缚刍河至达摩悉铁帝国。钵铎创那国。淫薄健国。屈浪拏国。呬(火利反)摩呾罗国。钵利曷国。讫栗瑟摩国。曷逻胡国。阿利尼国。瞢健国。自活国东南至阔悉多国安呾逻缚国。事在回记

  活国西南至缚伽浪国

  缚伽浪国。东西五十余里。南北二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

  南至纥露悉泯健国

  纥露悉泯健国。周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

  西北至忽懔国

  忽懔国。周八百余里。国大都城周五六里。伽蓝十余所。僧徒五百余人

  西至缚喝国

  缚喝国。东西八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北临缚刍河。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人皆谓之小王舍城也。其城虽固居人甚少。土地所产物类尤多。水陆诸花难以备举。伽蓝百有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并皆习学小乘法教。城外西南有纳缚(唐言新)僧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大雪山北作论诸师。唯此伽蓝美业不替。其佛像则莹以名珍。堂宇乃饰之奇宝。故诸国君长利之以攻劫。此伽蓝素有毗沙门天像。灵鉴可恃冥加守卫。近突厥叶护可汗子肆叶护可汗。倾其部落率其戎旅。奄袭伽蓝欲图珍宝。去此不远屯军野次。其夜梦见毗沙门天曰。汝有何力敢坏伽蓝。因以长戟贯彻胸背。可汗惊悟便苦心痛。遂告群属所梦咎征。驰请众僧方申忏谢。未及返命已从殒殁

  伽蓝内南佛堂中有佛澡罐。量可斗余。杂色炫耀金石难名。又有佛牙。其长寸余。广八九分。色黄白质光净。又有佛扫帚。迦奢草作也。长余二尺。围可七寸。其把以杂宝饰之。凡此三物。每至六斋法俗咸会陈设供养。至诚所感或放光明

  伽蓝北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金刚泥涂众宝厕饰。中有舍利时烛灵光

  伽蓝西南有一精庐。建立已来多历年所。远方辐凑高才类聚。证四果者难以详举。故诸罗汉将入涅槃。示现神通众所知识。乃有建立诸窣堵波。基迹相邻数百余矣。虽证圣果终无神变。盖亦千计不树封记。今僧徒百余人。夙夜匪懈凡圣难测

  大城西北五十余里至提谓城。城北四十余里有波利城。城中各有一窣堵波。高余三丈。昔者如来初证佛果。起菩提树方诣鹿园。时二长者遇被威光。随其行路之资遂献糗蜜。世尊为说人天之福。最初得闻五戒十善也。既闻法诲请所供养。如来遂授其发爪焉。二长者将还本国请礼敬之仪式。如来以僧伽胝(旧曰僧祇梨讹也)方叠布下。次郁多罗僧。次僧却崎(旧曰僧祇支讹也)又覆钵。竖锡杖。如是次第为窣堵波。二人承命各还其城。拟仪圣旨式修崇建。斯则释迦法中。最初窣堵波也

  城西七十余里有窣堵波。高余二丈。昔迦叶波佛时之所建也

  从大城西南入雪山阿至锐秣陀国

  锐秣陀国。东西五六十里。南北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

  西南至胡寔健国

  胡寔健国。东西五百余里。南北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多山川出善马

  西北至呾剌健国

  呾剌健国。东西五百余里。南北五六十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西接波刺斯国界

  从缚喝国南行百余里至揭职国

  揭职国。东西五百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四五里。土地硗确陵阜连属。少花果多菽麦。气序寒烈风俗刚猛。伽蓝十余所。僧徒三百余人。并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

  东南入大雪山。山谷高深峰岩危险。风雪相继盛夏合冻。积雪弥谷蹊径难涉。山神鬼魅暴纵妖崇。群盗横行杀害为务

  行六百余里出都货逻国境。至梵衍那国

  梵衍那国。东西二千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在雪山之中也。人依山谷逐势邑居。国大都城据崖跨谷。长六七里。北背高岩。有宿麦少花果。宜畜牧多羊马。气序寒烈风俗刚犷。多衣皮褐亦其所宜。文字风教货弊之用。同都货逻国。语言少异。仪貌大同。淳信之心特甚邻国。上自三宝下至百神。莫不输诚竭心宗敬。商估往来者。天神现征祥。示祟变求福德。伽蓝数十所。僧徒数千人。宗学小乘说出世部

  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伽蓝东有鋀石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分身别铸总合成立

  城东二三里伽蓝中有佛入涅槃卧像。长千余尺。其王每此设无遮大会。上自妻子下至国珍。府库既倾复以身施。群官僚佐就僧酬赎。若此者以为所务矣

  卧像伽蓝东南行二百余里。度大雪山。东至小川泽。泉池澄镜林树青葱。有僧伽蓝。中有佛齿及劫初时独觉齿。长余五寸。广减四寸。复有金轮王齿。长三寸广二寸。商诺迦缚娑(旧曰商那和修讹也)大阿罗汉所持铁钵量可八九升。凡三贤圣遗物。并以黄金缄封。又有商诺迦缚娑九条僧伽胝衣。绛赤色设诺迦草皮之所绩成也。商诺迦缚娑者。阿难弟子也。在先身中以设诺迦草衣。于解安居日持施众僧。承兹福力于五百身中阴生阴恒服此衣。以最后身从胎俱出。身既渐长。衣亦随广。及阿难之度出家也。其衣变为法服。及受具戒。更变为九条僧伽胝。将证寂灭入边际定。发智愿力留此袈裟。尽释迦遗法。法尽之后方乃变坏。今已少损信有征矣

  从此东行入雪山。踰越黑岭至迦毕试国

  迦毕试国。周四千余里。北背雪山。三陲黑岭。国大…

《大唐西域记三》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