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弘明集》

「史传部」经文2103卷52页码:P0097
唐 道宣撰

  《广弘明集》十二 ▪第4页

  卷第八广弘明集卷第九 /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而得也。十仙者无数。亦有一兴而致一仙位。复有积劫而登由功高。则一举功卑。则十升有十阶级。从欢喜至法云。相好具足。于是诸王闻说即得四果

  又度身品。尼干子于天尊所闻法。获须陀洹果

  又文始传。老子在罽宾弹指。诸天王罗汉五通飞天俱至。遣尹喜为师。得道菩萨为老子作颂

  臣笑曰。佛之与道。教迹不同变通有异。道以自然为宗。佛以因缘为义。自然者无为而成。因缘者积行乃证。是以小乘列四果之差。大乘有十等之位。从凡入真具有经论。未知道家所列四果十仙名与佛同。修行因缘未见其说。然道家所修。吸气冲天饮水证道。闻法飞空饵草尸解。行业既殊证果理异。但说天有五重。或三千六千。或八十一天。或六十大梵。或三十六天。或五亿五万余天。或九真天王九气天君四方气君三元三天九宫天曹玉清大有玄都紫微三皇太极。诸如此类理有所缘。岂有虚张自取矫异。请说此天。为重为横为虚为实。服何丹草而获此天。脱所未详则徒为虚指。更来可笑矣

  三十一道经未出言出者

  案玄都道士所上经目。取宋人陆修静所撰者。目云。上清经一百八十六卷。一百一十七卷已行。始清已下四十部六十九卷未行于世。检今经目。并云见在。乃至洞玄经一十五卷。犹隐天宫。今检其目并注见在

  臣笑曰。修静宋明时人。太始七年因敕而上经目。既云隐在天宫。尔来一百余年。不闻天人下降。不见道士上升。不知此经从何至此。昔文成以书饭牛。诈言王母之命。而黄庭元阳以道换佛。张陵创造灵宝。吴赤乌时始出。上清起于葛玄。宋齐之间乃行。鲍静造三皇。事露而被诛。文成书饭牛致戮于汉世。今之学者。又踵其术。又可悲乎。汉书张鲁祖父陵。桓帝时造符书以惑众。受道者出米五斗。俗谓米贼。陵传子衡。衢传子鲁。号曰三师。三人之妻为三夫人。皆云。白日升天。初受道名鬼卒。后号祭酒。妖鄙之甚穿凿滥行。皆此例矣

  三十二五亿重天者

  文始传云。天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重。地亦如之。厚一万里。四角有金柱金轴。方圆三千六百里。神风持之。以四海为地脉。天地山川河汉通气风云皆从山出

  臣笑曰。三天正法经云。天光未明七千余劫。玄景始分九气存焉。九真天王元始天王。禀自然之胤置九天之号。上中下真真为一元。元有三天。上元宫即太上大道君所治。计一天相去九万九千九百九十里。则九天相去七十九万九千九百二十里。一里有三百步。一步有六尺。则有一十四亿三千九百八十五万六千尺。以五亿重天分之。则天天相去二尺。岂有厚万里之地。上载二尺之天乎

  文始传云。老子引四天王。大众皆身长丈六。短者丈二。计人大而天小。何以自容常卧不起。愕然大怪

  三十三道士出入仪式

  玄中经说。道士执简者用金玉。广一寸长五寸五分。执之为况。中古王执朝师君。下古金玉隐执杂木。长九寸名为手简。执以去慢诫于道士。若入王宫聚落人室。在舍外十步。着巾帔执况而入。勿有侧背。出舍外脱巾帔着素服行。勿自显损道法。若入俗家。整威仪执简坐。勿使俗怪。道士行百里外。执杖巾帔香炉铜灌钵釪。出家之具自随。威仪具足得十种功德

  臣笑曰。自然经云。道士巾褐帔法褐。长三丈六尺。三百六十寸。法年三十六旬。年有三百六十日。一身两角。角各有六条。两袖袖各六条。合二十四条。法二十四气。二带法阴阳。中两角法两仪。乃至冠法莲华巾也。自然经既有科律。何以不依。乃法张鲁黄巾之服。违律而无识也

  三十四道士奉佛者

  化胡云。愿将优昙花。愿烧栴檀香。供养千佛身。稽首礼定光

  又云。佛生何以晚。泥洹何以早。不见释迦文。心中大懊恼

  又大诫云。道学当念。游大流景宫礼佛

  臣笑曰。敷斋经。天尊令右玄真人曰。释迦文以转轮生死法化世。使天老右玄真人。以仙度之道不死之大法。又老子序云。道主生佛主死。道忌秽佛不忌。道属阳生忌秽。佛则反之。据此清浊天分死生大判。何为不念清虚大道。而愿生死秽恶佛乎。古昔殷太宰问孔子圣人。孔答三皇五帝三王及丘俱不圣也。西方之人有圣者焉。故知孔子以佛为圣。不以道为圣也。化胡云。天下大术。佛术第一。升玄云。吾师化游天竺。符子曰。老氏之师名释迦文。此道斋经又云。称仙梵天称佛隐文。外国读经多是梵天。道士所好梵即佛也。此即学佛久矣。由称梵也。又灵宝三十二天大梵隐语。天各八字。诵之万遍即飞行。七祖同升南宫。此又道士学佛之证也。然道士止知学梵。亦不知梵是何佛。愚而信之亦应有福。不知可笑以不

  三十五道士合气法

  真人内朝律云真人曰。凡男女至朔望日。先斋三日入私房。诣师所立功德。阴阳并进日夜六时。此诸猥杂不可闻说。又道律云。行气以次。不得任意。排丑近好抄截越次。又玄子曰。不鬲戾得度世。不嫉姤世。可度阴阳合乘龙去云云

  臣笑曰。臣年二十之时。好道术就观学。先教臣黄书合气三五七九男女交接之道。四目两舌正对。行道在于丹田。有行者度厄延年。教夫易妇惟色为初。父兄立前不知羞耻。自称中气真术。今道士常行此法。以之求道。有所未详

  三十六诸子为道书者

  玄都经目云。道经传记符图论六千三百六十三卷。二千四十卷有本。须纸四万五十四张。其一千一百余卷经传符图。其八百八十四卷诸子论。其四千三百二十三卷陆修静录。有其数目及本并末得

  臣鸾笑曰。道士所上经目。陆修静目中见有经书。药方符图止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本无杂书诸子之名。而道士今列二千余卷者。乃取汉艺文志目八百八十四卷为道之经论。据如此状。理有可疑。何者至如韩子孟子淮南之徒。并言道事。又有八老黄白之方。陶朱变化之术。翻天倒地之符。辟兵杀鬼之法。及药方咒厌得为道书者。可须引来。未知连山归藏易林太玄黄帝金匮。太公六韬。何以不在道书之例乎。修静目中本无诸子。今乃剩安。不知何据。且去年七月中道士所上经目。止注诸子三百五十卷为道经。今云八百余卷。何以前后不同。又人之有恶惟恐人知。己之有善虑人不见。故道士自书云。不受道戒者不得读道经。即如此状。恐人知其丑乎。若以诸子为道书者。人中诸子悉须追取。何得遗之。且道士引例我老子道德。本是诸子。今尊为经。流例相附有何过欤。若尔则知老子黄子诸子之流。如何得与儒流七经而相抗乎。班固先六经后二篇。序道为中上贤类。斯实录矣

  又陶朱者即范蠡也。既事越王勾践。君臣囚吴石室。尝屎饮尿。亦以甚矣。今尊崇其术。不亦昧乎

  又蠡子被戮于齐。何为不行父术变又造天地经。老子托幽王皇后腹。即幽王之子也。身为柱史。即幽王之臣也。化胡云。老子在汉为东方朔。若审尔者。幽王为犬戎所杀。岂可不爱君父与神符令不死乎

  又汉武穷兵疲役中国。天下户口至减太半。称老子为方朔者。何忍不与辟兵辟谷之符。厌人咒鬼之方。以护汉国乎。眼看流弊。若此无心取救。将非欺诳谬乎

  又说统收道经目录。乃有六千余卷。核论见本止有二千四十卷。余者虚指未出。将非铅墨未备致经本未成乎。自余孟浪纷论无足更广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广弘明集》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26】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