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六 ▪第3页
卷第四法苑珠林卷第五 /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曰。其形上立。然赡部洲人面如车箱。毗提诃人面如半月。瞿陀尼人面如满月。拘卢洲人面如方池
问曰。语言云何。答曰。世界初成一切皆作圣语。后以饮食时有情不平等故。及谄诳增上故。便有种种语。乃至有不能言者
业因部第四
依业报差别经中。作四句分别。一者有业得身乐报而心不乐。如有福凡夫。二者有业得心乐报而身不乐。如薄福罗汉。三者有业得身心俱乐。如有福罗汉。四者有业得身心俱不乐。如薄福凡夫。诸如此等。皆悉报得此苦乐也
又菩萨藏经云。尔时世尊告贤守长者曰。长者当知。我观世间一切众生。为十苦事之所逼迫。何谓为十。一者生苦逼迫。二者老苦逼迫。三者病苦逼迫。四者死苦逼迫。五者愁苦逼迫。六者怨苦逼迫。七者苦受逼迫。八者忧逼迫。九者痛恼逼迫。十者生死流转大苦之所逼迫。我见如是十种苦事逼迫众生。为得阿耨菩提出离如是逼迫事故。以净信心舍释氏家。趣无上道。复次长者。我观世间一切众生。于无数劫。具造百千那庾多拘胝过失。常为十种大毒箭所中。何谓为十。一者爱毒箭。二者无明毒箭。三者欲毒箭。四者贪毒箭。五者过失毒箭。六者愚痴毒箭。七者慢毒箭。八者见毒箭。九者有毒箭。十者无有毒箭。长者。我见众生为于十种毒箭所中。求阿耨菩提。求断如是毒箭故。以净信心。舍释氏家。趣无上道
贵贱部第五
若以四方言之。则北郁单越无贵无贱。彼无仆使之殊。故无贵贱。余之三方皆有贵贱。以有君臣庶民之别。大家仆使之殊故。有贵贱别类也。总束贵贱。合有六品。一贵中之贵。谓轮王等。贵中之次。谓粟散王等。三贵中之下。谓如百僚等。四贱中之贱。谓骀驽竖子等。五贱中之次。谓仆隶等。六贱中之下。谓姬妾等。粗束如是。细分难尽
贫富部第六
若以四方言之。则北郁单越最富平等。东西二方处中。然有优劣。南阎浮提最贫。四方不同。如经具述。又阎浮提人贫富不定。各有三品。上者如转轮王。总摄四方富包四海。一切所须无不备足。即如经说。轮王福力最大。若出世时。感五奇特。七宝来应。五奇特者。一者感于世界之中平正清净流泉浴池处处皆有。二者感天甘露生于殿庭。王渴饮之身轻愈病。三者感大海水减一由旬。各于内畔涌出金沙之道。使王行之游四天下。四者感于牛头之香生于海岸。王取烧之香气劣盛。逆风远闻四十里香。死者闻之悉皆还活。五者于迦真邻陀之鸟生于海中。王抱触之身心猗适。胜过六欲天之乐。以斯义故。往生论说偈云
宝性功德草 柔软左右旋
触者生胜乐 过迦真邻陀
七宝具足千子雄猛(如前经说)。第二富中者。谓如粟散王等。第三富中下者。谓如树提伽等(贪亦有三思之可解)
受苦部第七
夫论人道。唯苦非乐。愚着为乐失者为苦。妄见为乐实见为苦。故付法藏经云。世间众苦不可愿乐。此身不坚腐败危脆。犹如聚沫须臾变灭。端正容貌甚可爱着。衰老既至将安所在。外覆薄皮谓为严饰。脓血肉流恶露不净。有为无常甚大迅速。一视息顷四百生灭。譬如虚空震雷起云暴风卒起寻复散灭。五欲不坚亦复如是。共相爱乐安隐快乐。无常既至谁有存者。世间众苦甚难久居。故知人身唯苦无常。理应生厌速求解脱。一切有为众苦积聚。如痈如厕如箭入心。生老病死轮转无际。无常败坏速朽之法。如临死囚。命不云远。譬如牢狱人无可爱乐。犹路上果众所苦掷。此身可恶。会归磨灭。乌鹊狐狼竞共啖食。风吹日暴青烂臭处。发毛牙齿狼藉在地。如此之身当何爱乐。宜勤方便速求解脱。纵使富贵如天终归磨灭。外相似好内恒忧惧。故大庄严论云。如人着金锁虽能系于人。王位亦如是。恒有忧惧相。守护念苦失则大愁。犹以衣食遮故名乐。辛苦中横生乐想。故宾头卢为优陀延王。说法偈云
王位虽尊严 代谢不暂停
轻疾如电光 须臾归衰灭
王位极富逸 愚者情爱乐
衰灭无时至 苦剧过下贱
王者居高位 名闻满十方
端正甚可爱 种种自严身
譬如临死者 着华鬘璎珞
舍命未几时 王位亦如是
王者譬如王 常怀诸恐怖
行住及坐时 乃至一切时
于其亲疏中 恒有疑惧心
臣民宫妃后 象马及珍宝
国土诸所有 一切是王物
诸王舍命时 皆弃无随者
又涅槃经。佛说偈云
一切诸世间 生者皆归死
寿命虽无量 要必有终尽
夫盛必有衰 合会有离别
壮年不久停 盛色病所侵
命为死所吞 无有法常住
诸王得自在 势力无等双
一切皆迁灭 寿命亦如是
众苦轮无际 流转无休息
三界皆无常 诸有无有乐
有道本性相 一切皆空无
可坏法流动 常有衰患者
恐怖诸过恶 老病死衰恼
是诸无有边 易坏怨所侵
烦恼所缠裹 犹如蚕处茧
何有智慧者 而当乐是处
此身苦所集 一切皆不净
扼缚痈疮等 根本无义利
上至诸天身 皆亦复如是
诸欲皆无常 故我不贪着
离欲善思惟 而证于真实
故宾头卢尊者语王云。大王。宜善观察。何有五欲而得常者。何有王位而得久停。何有国界而不迁灭。何有珍宝而不散失。何有欲乐常恒不变。何有合会而不离散。一切五欲体。性实苦。皆从妄想而生于乐。故王位亦苦无安。如梦所见觉则知虚。是故智者应生厌离。即知一切内外所迁皆是无常。虽可粗细似异。然刹那不住是住是同。故经说。由色苦故。十时差别。一者膜时。二者泡时。三者疱时。四者肉团时。五者肢时。六者婴孩时。七者童子时。八者少年时。九者盛壮时。十者衰老时。若非时无常。不应从膜乃至老死。良由三毒猛火烧心炽然不绝。故受斯苦(依经云人亦多种。具如前三界篇中四天下洲品类广说也)
感应缘(略引一十八验)
春秋演孔图曰。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如斗
吴越春秋曰。伍子胥见吴王僚。僚望其颜色甚可畏。一丈十围。眉间一尺。王僚与语三日。辞无复者。胥知王好之。每入言语。侃侃有勇壮之气
凉记曰。吕光。字世明。连结豪贤施与待士身长八尺四寸。目重童。左肘生肉。印性沉重。质略宽大有度量。时人莫之识。唯王猛布衣时异之曰。此非凡人
河图玉版曰。从昆仑以北九万里得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从昆仑以东得大秦国。人长十丈。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佻国。人长三丈五尺。从此国以东十万里得中秦国。人长一丈
龙鱼河图曰。天之东西南北极。各有铜铁额兵。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天之东西南北极。各有金刚敢死力士。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天中大平之都有甲都食鬼铁面兵。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
鸿范五行传曰。秦始皇时有大人。身长五丈足迹六尺夷狄服见于临洮天。秦曰。勿大行夷狄之道将受其祸云
魏志曰。天竺国人皆长一丈八尺。车离国男女皆长八尺
魏志曰。咸熙二年襄武悬言。有大人现。长三丈余。迹长三尺二寸。白发着黄单衣黄巾柱杖呼民。王始语云。今当太平
神异经曰。东南有人焉。周行天下。其长七尺。腹围如长。箕头(箕头发烦乱也)不饮食。朝吞恶鬼三千暮吞三百。但吞不咋。此人以鬼为饭。以雾露为浆。名天郭。一名食邪(吞食邪鬼)一名黄父(今黄父鬼俗人依此人而名之)
神异经曰。西北海外有人焉。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百里。但饮酒五升(天酒甘露)不食五谷鱼肉。忽有饥时向天乃饱。好游山海间。不犯百姓不干万物。与天地同生。名无路之人(言无路者。高大不可为路)一名仁(礼曰仁人)一名信(礼曰信人)一名神(与天地俱生而不没。故曰神也)
蜀王本记曰。秦襄王时。宕渠郡献长人。长二十五丈六尺
外国图曰。大秦国人长丈五尺。猿臂长胁好骑馲驼
诗含神雾曰。东北极有人。长九寸。
国语曰。孔子曰。僬侥长三尺。短之至也
魏略西域传曰。短人国在康居西北。男女皆长三尺。众甚多。康居长老传问。尝有商迷惑失道而到此国。国中甚多贝珠夜光明珠。商度此国。去康居可万余里
魏略曰。倭南有侏儒国。其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国四千余里
外国图曰。僬侥国人长尺六寸。迎风则偃。背风则伏。眉目具足。但野宿。一曰僬侥长三尺。其国草木夏死而冬生。去九疑三万里
列子曰。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身长五丈。足迹六尺夷狄皆伏。有十二人现于临洮。孔子曰。僬侥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今有五丈之人。此则无类而生也。是岁秦初兼六国。喜以为瑞。铸金人十二以像之。南戍五岭。北筑长城。西径临洮东至辽东。径数千里。故大人先见于临洮。明祸乱所起也。后十二年而秦亡也(右此一十七验各依本录记也)
王莽建国四年。池阳有小人景。长尺余。或乘车或步行。操持万物。大小各自称三日止。
管子曰。涸泽数百岁。谷之不水不绝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长四寸。衣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疾游。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名反报。然池阳之景。或者庆忌也乎
又曰。涸小水精生蚳。蚳者一头而两身。其状若蛇。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鱼鳖(右二事。见搜神记)
修罗部(此别七部) 述意部 会名部 住处部 业因部 眷属部 衣食部 战斗部
述意部第一
夫论修罗道者。生此一途偏多谄曲。或称兵斗乱兴师相伐。形容长大恒弊饥虚。体貌粗鄙每怀嗔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天上求餐海中酿酒。如斯之类悉为归依。经是阿须轮王。睒婆利等。毗摩质多之眷属。佉罗骞驮之朋流。乃至婆稚罗睺之等侣。舍脂跋陀之气类。并愿除憍慢习离谄曲心。殿堂光明兰藉丰满。休兵息刃止恚防贪。无复两刃之苦。永绝藕丝之痛。乐闻正法渴仰大乘。舍离弊恶之身。受端严之质。任持国境拥护邦家。兴建法城。弘益慧日也
…
《法苑珠林六》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