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苑珠林》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经文2122卷53页码:P0269
唐 道世撰

  《法苑珠林》六十九 ▪第2页

  卷第六十七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八 /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者。若依贪心起者。或为皮肉钱财故断生命等。是名依贪起。若依嗔心起者。或以嗔心杀害怨家等。是名依嗔起。若依痴心起者。或有人言。杀蛇蝎等以生众生苦恼故虽杀无罪。或言波罗斯等。言杀却老父母及重病者则无罪报。是名依痴起。如依三毒起偷盗者。若依贪心起者。或为自身。或为他身。或为饮食等。是名依贪起。若依嗔心起者。或于嗔人边及嗔人所爱偷盗彼物等。是名依嗔起。若依痴心起者。如有婆罗门言。一切大地诸所有物。唯是我有。何以故。以彼国王先施我故。以我无力故。为余姓夺我受用。是故我取即是自物。不名偷盗。是名依痴心起。如依三毒起邪淫者。若依贪心起者。或于众生起贪染心。不如实修行等。是名依贪起。若依嗔心起者。或于他守护资生。依嗔心故起。或淫怨家妻妾。或淫怨所爱之人等。是名依嗔起。若依痴心起者。或有人言。譬如碓臼熟华果饮食河水。及道路等女人行淫无罪。或如波罗斯等邪淫母等。是名依痴起

  如依三毒起妄语者(此三可解)如是两舌恶口绮语(皆亦如是)依贪心起者。依贪结生。次第二心现前。如是名为依贪起。依嗔结生者。名为依嗔起。依痴结生者。名为依痴结起。如贪嗔与邪见皆亦如是应知

  问曰。何故不说作不作相无作相。决定何业中有。何业中无。答曰。唯除邪淫。余六业中悉皆不定。此义云何。若自作者。成就作业及无作业。若使他作。唯有不作。不得有作。于邪淫中决定有作。不得有不作。何以故。以此邪淫毕竟自作。无使他作。是故经言。颇有非身作业而得成就杀生罪不。答言。有。如口使人作成就杀罪

  又问。颇有非口业作而得成就妄语罪不。答言。有。如以身业作成就口业妄语之罪

  又问。颇有非身业作非口业作而得成就身口业不。答言。有。如以依仙人嗔心故以唯欲界色身。善业道中毕竟有作及以无作。禅无漏戒无无作戒。何以故。以依心故。中间禅不定。若深厚心毕竟恭敬心作身口业。成就作业及无作业。若深厚心结使心起身口业。亦成就作业及无作业。若非深厚心非毕竟恭敬心造身口业。唯有作业无无作业。若非深厚结使心发身口业。亦唯有作业无无作业。而方便作业心还悔者。唯有作业无无作业

  问曰。于业道中。何者是前眷属。何者是后眷属。答曰。若起杀生方便。如屠儿杀羊。或以物买将诣屠所。始下一刀。或二三刀。羊命未断。所有恶业名前眷属。随下何刀。断其命根。即彼念时。所有作业。及无作业。是等皆名根本业道。次后所作身行作业。是名杀生后眷属业。乃至绮语皆亦如是。应知自余贪嗔邪见业中无前眷属。以初起心即时成就根本业道

  又身口意十不善业道。一切皆有前后眷属。此义云何。如人起心欲断此众生命。因复更断余众生命。如欲祭天杀害众生。即夺他物。欲杀彼人。复淫其妻。生如是心。还使彼妻自杀夫主复以种种斗乱言说。破彼亲属。无时非实。于破物中生于贪心。即于彼人复生嗔心。为杀彼人故生如是邪见。增长邪见以断彼命。复欲杀其妻男女等。如是次第具足十种不善业道。如是等业名前眷属。一切十不善业道皆亦如是应知

  又离善道非方便修行善业道。是方便以远离根本故。及远离方便者。言方便者。如彼沙弥欲受大戒。将诣戒场礼众僧足。即请和尚受持三衣。始作一白。作第二白时如是。悉皆名前眷属。从第三白至羯磨竟。所起作业及彼念无作业。是等皆名根本业道。次说四依乃至不舍。所受善行身口作业。及无作业。如是等悉皆名后眷属。问曰。应说十不善业道果及随顺因。答曰。有三种果。一果报果。二习气果。三增上果。一一业道皆有此三种。此义云何。具足十不善业道有下中上。若生地狱中是果报果。习气果者。从地狱退生于人中。依杀生故有短命果。依偷盗故无资生果。依邪淫故不能护妻。依妄语故有他谤果。依两舌故眷属破坏。依恶口故不闻好声。依绮语故为人不信。依本贪故贪心增上。依本嗔故嗔心增上。依邪见故痴心增上。如是一切名习气果。增上果者。依彼十种不善业道。一切外物无有气势。所谓土地高下。雀鼠雹棘。尘土臭气。多有蛇蝎。少谷细谷。少果细果。及以苦果。如是一切名增上果。复有相似果者。如杀者故兴所害众生种种诸苦。因彼苦故生地狱中受种种苦。以断他命后生人中。得短命报。断他暖触。是故一切外物资生无有气量。如是一切十业道中。随义相应解释应知。如劫夺他物邪淫他妻。虽不生他重逼恼苦。而破坏心。是故受罪。虽不破坏不嗔不恶口。而由恶心。是故得罪

  十善部第四

  若依十善分别者。如毗昙说。于彼地狱趣中唯有意地三善业道。然但成就而不现行。北方亦同。自余一切皆具十义。文显可知

  如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云。是菩萨行十不善业道。集因缘故则堕三恶。行十善业道集因缘故则生人天

  又是上十善业道。与智慧观和合修行。其心陜劣。心厌三界。远离大悲。从他闻声而通达故。闻声意解成声闻乘

  又是上十善清净业道不从他闻。自正觉故不具大悲。而通达深因缘法成辟支佛乘

  又是上上十善业道。清净具足其心广大无量。为诸众生起悲愍故。修行一切种令清净具足。故成菩萨乘

  问曰。云何名业道义。答曰。身口七业即自体相。名为业道。余三者意相应心。又即彼业。能作道故。名为业道

  问曰。若即业名道。皆能起地狱等者。何故余三非是业道。答曰。如彼七业。此三能作彼根本故。以相应故。不能如彼业故。不名业道

  问曰。一切美味饮酒食肉拳手掴打一切戏笑。如是等恶行。一切礼拜供养恭敬远离饮酒等。如是等善行。何故不记以为业道

  答曰。远离饮酒等唯是心业。能起七业非身口业。是故非业道。若作与心相应亦是业道

  问曰。若即彼业能作道名为业道者。即一切法于心皆名业道。何故但说十种业道。不说无量业道。答曰。以胜重故。以诸恶行及善行中十业道重。余非重故不说无量。又七业一向极重。意三亦轻亦重。饮酒等不尔。以是故但说十名为业道。不说余者名为业道

  问曰。远离杀生者。云何杀生等相应说。答曰。杀生有八种。一故心。二他。三定不定众生相。四疑心。五起舍命方便。六作。七不作相。八无作相。是等名为杀生身业。身口意业名为杀生

  问曰。何故名故心者。答曰。若不故心成杀生罪者。则阿罗汉不得涅槃。以阿罗汉断世间因。有不作心而杀众生。亦应还生世间。而实不然。以是义故。不故心杀不得罪报

  问曰。何故名他。答曰。非自命故。若有他人是可杀者。能杀人得杀生罪。以自杀者无可杀境故。自断命不得恶报。又阿罗汉自害其身。断己命故而彼无罪。何以故。已离嗔心等故。是自杀不得杀罪

  问曰。何名定不定众生相者。答曰。定众生相者。如有百千人作心于中定杀其人。是得杀罪。若杀余人不得杀罪。不定者。以舍一切故随杀得罪。以彼处不离众生相故

  问曰。何故名疑者。答曰。疑心杀生亦得杀罪。以彼是众生亦得杀罪。以舍慈悲心故得杀罪

  问曰。何故名起舍命方便者。答曰。若杀者于彼事中起不善心。必欲断命。非慈悲心。作杀方便。是名为起

  问曰。何故名作不作相无作相者。答曰。作者所作事。不作者所名作事。彼作事共起。虽作业灭而善无记法相续不断。如修多罗说。有信者修行十种功德。行住睡寤等。日夜常生功德。增长功德。若离身口业更无无作。云何异心法而得增长。是故当知。离身口业有无作法。又自不作使他作业。若无无作此云何成。若无无作法。离波罗提木叉。亦应无无作戒。是故当知。有无作法

  问曰。云何名远离偷盗者。答曰。偷盗有九种。一他护。二彼想。三疑心。四知不随他。五欲夺。六知他物起我心。七作。八不作相。九无作相。是等名为偷盗身业

  问曰。何名他护者。答曰。此明取他护物。问曰。何名彼想者。答曰。若不生自想。不言是我物。则不得罪。名为彼想

  问曰。何名疑心者。答曰。若心有疑。为是我物。为是他物。而彼物他物并须识之

  问曰。何名知不随他者。知他物生心他随我想

  问曰。何名欲夺者。答曰。起损害心

  问曰。何名和他物起我心者。答曰。若不异见。若闇地取。若疾疾取。若取余物。若取他物。若取自物想

  问曰。何名作不作相无作相者。答曰。此三如前杀生中说

  问曰。云何远离邪淫者。答曰。邪淫有八种。一护女人。二彼想。三疑心。四道非道。五不护。六非道非时。七作。八无作想。是等名为邪淫身业

  问曰。何名护女人者。答曰。所谓父母等护

  问曰。何名彼想者。答曰。若知彼女是父母等所护。女想非不护想

  问曰。何名疑心者。答曰。若生疑心为自女。为他女。为父母护。为不护等女。一一皆成邪淫

  问曰。何名道非道者。答曰。道者所有道。非道者。谓非道

  问曰。何名彼不护女非道非时者。答曰。此亦名邪淫

  问曰。何名作不作相无作相者。答曰。此三如杀生中说。然此中不作相者。于邪淫中无如是不作法以要自作成

  问曰。云何名远离妄语者。答曰。妄语有七种。一见等事。二颠倒非颠倒事。三疑心。四起覆藏想。五作。六不作相。七无作相。是等名为妄语口业

  问曰。何名见等事者。答曰。谓见闻觉知

  问曰。何名颠倒非颠倒事者。答曰。颠倒事者如闻如彼事非颠倒者。谓如彼事

  问曰。何名疑心者。答曰。若生疑为如是不如是。为一向如是。为一向不如是

  问曰。何名起覆藏想者。答曰。覆藏实事异相事中住异相说。作不作无作相如杀生中说

  问曰。云何远离两舌者。答曰。两舌有七种。一起不善意。二实虚妄。三破坏心。四先破不和合意。五作。六不作相。七无作相。是等名为两舌口业(此七易解不烦释之)

  问曰。云何远离恶口者。答曰。恶口有七种。一依不善意。二起恼乱心。三依乱心。四言说他。五作。六不作相。七无作相(此七亦易不烦释之)

  问曰。云何远离绮语者。答曰。绮语有七种。一依不善意。二…

《法苑珠林六十九》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