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苑珠林》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经文2122卷53页码:P0269
唐 道世撰

  《法苑珠林》七十 ▪第2页

  卷第六十八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九 /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见饮食唯以目视。如人梦中见。不食不饮。见天可爱即走往趣。至于彼处即生天上。是名第十一中阴有也

  第十二中阴有者。以愚痴故受畜生身。无量种类。受百千亿生死之身。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轮转世间不可穷尽。以余善业。畜生中死生二天处。或生四天王天。或生三十三天。于畜生恶道苦报欲尽。将得脱身则有相现。临命终时见光明现。以余善业痴心薄少。或见乐处即走往趣。如梦所见。走往趣之即生天上。是名第十二中阴有也

  第十三中阴有者。地狱众生希有难得生于天上。余善因缘如业成熟。是地狱人。以业尽故。将欲得脱。从此地狱临命终时则有相现。命欲终时。若诸狱卒掷置镬中。犹如水沫。灭已不生。若以棒打。随打即死。不复更生。若置铁函。置已即死。不复更生。若置灰河。入已消融。不复更生。若铁棒打。随打即死。灭已不生。若诸铁鸟食已不生。若诸恶兽啖已不生。是地狱人恶业既尽。命终之后不复见于阎罗狱卒。如油炷尽则无灯业。地狱中阴有相不现。忽于虚空中见有第一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受第一乐。欲近生有。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四天王天。是名第十三中阴有也

  第十四中阴有者。若人中死还生人中则有相现。于临终时见如是相。见大石山。犹如影相在其身上。尔时其人作如是念。此山或当堕我身上。是故动手欲遮此山。亲里见之谓为触于虚空。既见此已又见此山。犹如白[疊*毛]。即升此[疊*毛]乃见赤[疊*毛]。次第临终复见光明。见其父母爱欲和合而起颠倒。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与母交会。谓父妨碍。若女人生。自见其身与父交会。谓母妨碍。当于尔时。中阴即坏。生阴次起。如印所印。印坏文成。是名人中命终还生人中第十四中阴有也

  第十五中阴有者。天中命终还生天上则无苦恼。如余天子。命终之时。爱别离苦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如此天子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余天坐其本处生于胜天。若四天处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可爱胜相是名第十五中阴有相续道也

  第十六中阴有道相续者。若从上天终还生下天。见众莲华园林流池。皆亦不如。既见此色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往彼生。如是虽同生天。二种阴有。二种相生。是名第十六中阴有相续道也

  第十七中阴有道相续者。若弗婆提人生瞿陀尼。有何等相。瞿陀尼人生弗婆提。复有何相。如是二天下人。彼此互生。皆以一相。临命终时见黑闇窟。于此窟中有赤电光。下垂如幡。或赤或白。其人见之以手揽捉。现阴即灭。以手接幡。次第缘幡。入此窟中。受中阴身。近于生阴。见受生法亦如前说。或见二牛。或见二马。爱染交会即生欲心。既生欲心即受生阴。是名第十七中阴有也

  现报部第五

  佛说行七行现报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种人。可事可敬。是世间无上福田。云何七种人。一者行慈。二者行悲。三者行喜。四者行护。五者行空。六者行无相。七者行无愿。其有众生行此七法。于现法中获其果报。阿难白佛言。何故不说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乃说此七事乎。世尊告曰。行慈七人。其行与须陀洹乃至佛等。其事不同。虽供养须陀洹等不现得报。然供养此人者。于现世得报。是故阿难当勤勇猛成辨七法。又杂宝藏经云。昔乾陀卫国有一屠儿。将五百头小牛尽欲刑。犍时有内官。以金钱赎牛。作群放去。以是因缘现身即得男根具足。还到王家。遣人通白。某甲在外。王言。是我家人。自恣来去。未曾通白。今何故尔。王时即唤问其所以。答王言曰。向见屠儿将五百头小牛而欲刑残。臣即赎放。以是因缘身体得具。故不敢入。王闻喜愕。深于佛法生信敬心。夫以华报所感如此。况其果报岂可量也

  又新婆沙论云。昔有屠贩牛人。驱牛涉路。人多粮尽。饥渴热乏。息而议曰。此等群牛终非己物。宜割取舌以济饥虚。即时以盐涂诸牛口。牛贪碱味。出舌舐之。即用利刀一时截取。以火煨炙而共食之。食已相与临水澡漱。俱嚼杨枝揩齿既了。擘以刮舌。恶业力故。诸人舌根。犹如烂果。一时俱落(此皆现报以业重故)

  生报部第六

  如涅槃经云。善男子。如人舍命受大苦时。宗亲围绕号哭懊恼。其人惶怖莫知依救。虽有五情无所知觉。肢节颤动不能自持。身体虚冷暖气欲尽。见先所修善恶报相。如日垂没。山陵埠阜。影现东移。理无西逝。众生业果亦复如是。此阴灭时彼阴续生。如灯生闇灭灯灭闇生。善男子。如腊印印泥印与泥合印灭文成。而是腊印不变在泥。文非泥出。不余处来。以印因缘而生是文。现在阴灭中阴阴生。是现在阴终不变为中阴五阴。中阴五阴亦非自生。不从余来。因现阴故生中阴阴。如印印泥印坏文成。名虽无差而时节各异。是故我说中阴五阴非肉眼天眼所见

  是中阴中有三种食。一者思食。二者触食。三者意食。中阴二种。一善业果。二恶业果。因善业故得善觉观。因恶业故得恶觉观。父母交会判合之时。随业因缘向受生处。于母生爱。于父生嗔。父精出时谓是己有。见已心悦而生欢喜。以是三种烦恼因缘。中阴阴坏生后五阴。如印印泥印坏文成。生时诸根有具不具。具者见色则生于贪。生于贪故则名为爱。狂故生贪。是名无明。贪爱无明二因缘故。所见境界皆悉颠倒

  又修行道地经云。人行不纯。或善或恶。当至人道。父母合会精不失时。子来应生。其母胎通无所拘碍。心怀欢喜而无邪念。则为柔软堪任受子。其精不清不浊。中适不强。亦无腐败。亦不赤黑。不为风寒众毒杂错。与小便别。应来生者。精神便起。设是男子不与女人共俱合者。五欲与通。男子敬念欲向女人。父时精下。其神欣喜谓是吾许。尔时即失中阴五阴便入胞胎。父母精合既在胞胎。倍用欢跃。是为色阴。欢喜之时为痛乐阴。念于精时是为想阴。因本罪福缘得入胎。是为行阴。神处胎中则为识阴。如是和合。名曰五阴。若在胎时即得二根。意根身根也。至七日住中而不增减。又至二七日其胎稍转。譬如薄酪。至三七日似如生酪。至四七日精凝如熟酪。至五七日胎精遂变。犹如生苏。至六七日变如瘜肉。至七七日转如段肉。至八七日其坚如坏。至九七日变为五疱。两肘两髀及头颈。从中出也。至十七日复有五疱二手腕二脚腕。及生其头。至十一七日续生二十四疱十手指十足指及眼耳鼻口。此从中出。至十二七日是诸疱相转渐成就。至十三七日则现腹相。至十四七日则生肝肺心及其脾贤。至十五七日则生大肠。至十六七日则生小肠。至十七七日则有胃处。至十八七日生藏熟藏起此二处。至十九七日则生髀及腨肠骨手掌足跌臂节筋连。至二十七日生阴脐乳颐颈形相。至二十一七日体骨各分。随其所应。两骨在头。三十二骨着口。七骨着颈。两骨着髀。两骨着肘。四骨着臂。十二骨着胸。十八骨着背。两骨着臗。四骨着膝。四十骨着足。复有微细骨。总有一百八。与体肉合具。十八骨着在两胁。二骨着肩。如是身骨凡有三百而相连缀。其骨柔软如初生瓠。至二十二七日其骨稍坚。如未熟瓠。至二十三七日其骨转坚。譬如胡桃。此三百骨各相连缀。足骨着足。膝骨着膝。如是腨骨髀骨臗骨脊骨胸骨胁骨肩骨项骨颐骨臂腕手足诸骨等。各自转相连着。如是聚骨犹如幻化。随风所由牵引举动。至二十四七日生一百筋连着其身。至二十五七日生七千脉。尚未具成。至二十六七日。诸脉悉彻。具足成就。如莲根孔。至二十七七日。有三百六十三筋皆成至二十八七日其肌始生。至二十九七日肌肉稍厚。至三十七日才有皮像。至三十一七日皮转厚坚。至三十二七日皮革转成。至三十三七日耳鼻唇指诸膝节成。至三十四七日生九十九万毛发孔。犹尚未成。至三十五七日毛孔具成。至三十六七日爪甲始成。至三十七七日其母腹中若干风。起开儿目耳鼻口。或有风起染其发毛。或端正。或丑陋。又有风起成体颜色。或白赤黑。有好有丑。皆由宿行。在此七日中生风寒热。大小便通。至三十八七日在母腹中。随其本行自然风起。宿行善者。便有香风。可其身意。柔软无瑕。正其骨节。令其端正。莫不爱敬。本行恶者。则起臭风。令身不安。不可心意。吹其骨节。令偻斜曲。使不端正。又不能男。人所不喜。是为三十八七日。九月不满四日。其儿身体骨节则成为人。其小儿体而有二分。一分从父。一分从母。身诸发毛颊眼舌喉心肝脾肾肠血软者从母也。自余爪齿骨节髓脑筋脉坚者从父也。其小儿在母腹中处生藏之下熟藏之上。若是男儿。背外而面向内在其左胁也。若是女子。背母而面向外处在右胁也。居苦痛臭处污露不净。一切骨节缩不得申。住在革囊腹网缠裹。岁血涂染所处逼窄。依因屎溺瑕秽若斯。其于九月此余四日。宿有善行。初日后日发心念言。吾在园观。亦在天上。其行恶者。谓在泥犁世间之狱。至三日中即愁不乐。到四日时母腹风起。或上或下。转其儿身而令倒悬。头向产门。其有福者。时心念言。我投浴池。水中游戏。如堕高床华香之处也。其无福者。自发念言。吾从山堕。投于拊岸沟坑溷中。或如地狱罗网棘上。旷野石间剑戟之中。愁忧不乐善恶之报不同若此。其小儿生既堕地。外风所吹。女人手触。暖水洗之。逼迫毒痛犹如痛病也。以是苦恼恐畏死亡。便有痴惑。是故迷愦。不识来去。生在地血恶露臭处。鬼魅来娆。痫邪所中。死尸所触。蛊道颠鬼。各伺犯之。如四交道堕肉段乌鸱雕狼各来争之。诸邪妖鬼欲得儿便。周匝围绕亦复如是。若宿行善德邪不得其便。儿已长大团哺养身。适得谷气。其体即生八十种虫。两种在发根。一名舌蝭。二名重蝭。三种在头。名曰坚固。伤损毁害。一种在脑。两种在脑表。一名蜇蛛。二名[打-丁+毛]扰。三名愦乱。两种在额。一名卑下。二名朽腐。两种在眼。一名蝭。二名重蝭。两种在耳。一名识味。二名现味。两种在耳根。一名赤。二名复赤。两种在鼻。一名肥。二名复肥。两种在口。一名摇。二名动摇。两种在齿中。一名恶弊。二名凶暴。三种在齿根。名曰喘息休止捽灭。一种在舌。…

《法苑珠林七十》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