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七十七 ▪第2页
卷第七十五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六 /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善。则无利益唐自疲苦。今有世尊在只桓中。有大福德能教众生修善断恶。今若至彼必能除汝嗔恚恶毒。时须菩提闻山神语。即生欢喜。寻问之曰。今者世尊为在何处。答曰。汝但眠眼。我自将汝至世尊所。时须菩提用山神语眠目。须臾不觉自然在只桓中。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说嗔恚过恶。愚痴烦恼。烧灭善根。增长众恶。后受果报堕在地狱。备受苦痛不可称计。设复得脱。或作龙蛇罗刹鬼神。心常含毒更相残害。时须菩提闻世尊说是语已。心惊毛竖寻自悔责。即于佛前忏悔罪咎。豁然获得须陀洹果。心怀喜悦既入道次。佛即听许。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诸天世人所见敬仰。时诸比丘见是事已请说本缘。佛告比丘。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号曰迦叶。于彼法中有一比丘。常行劝化。一万岁中将诸比丘处处供养。于后时间僧有少缘竟不随从。便出恶骂。汝等佷戾似如毒龙。作是语已寻即出去。以是业缘五百世中受毒龙身。心常含毒触娆众生。今虽得人宿习不除。故复生嗔。佛告比丘。欲知尔时劝化比丘恶口骂者。今须菩提是。由于尔时供养僧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比丘闻已欢喜奉行
又百缘经云。佛在世时。王舍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其妇足满十月便欲产子。然不肯出。寻重有身。足满十月复产一子。先怀者住在右胁。如是次等怀妊九子。各满十月而产。唯先一子故在胎中不肯出外。其母极患。设诸汤药以自疗治。病无降损嘱及家中。我腹中子故活不死。今若设终必开我腹取子养育。其母于时不免所患。即便命终。时诸眷属载其尸骸诣于冢间。请大医耆婆。破腹看之。得一小儿。形状故小头须皓白。俯偻而行。四向顾视语诸亲言。汝等当知。我由先身恶口骂辱众僧故。处此熟藏中经六十年。受是苦恼难可叵当。诸亲闻已号啼悲哭不能答之。尔时世尊遥知此儿善根已熟。将诸大众往到尸所。告小儿言。汝是长老比丘不。答言。实是。第二第三亦如是问。故言道是。时诸大众见此小儿与佛答对。各怀疑惑。前白佛言。今此老儿宿造何业。在腹发白。俯偻而行。复与如来共相答问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号曰迦叶。有诸比丘夏坐安居。众僧和合。差一比丘年在老耄为僧维那。共立制限。于此夏坐要得道者。听共自恣。若未得者。不听自恣。今此维那独不得道。僧皆不听布萨自恣。心怀懊恼而作是言。我独为尔营理僧事。令汝等辈安隐行道。今复还返更不听自恣布萨羯磨。即便嗔恚骂辱众僧。寻即牵捉闭着室中。作是唱言。使汝等辈常处暗冥不见光明。如我今者处此暗室。作是语已自戮命终。堕地狱中受大苦恼。今始得脱故在胎中受是苦恼。众僧闻已各护三业厌离生死。得四沙门果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时诸亲属还将老儿诣家养育。年渐长大放令出家得阿罗汉果。佛告比丘。缘于往昔供养众僧及作维那营理僧事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比丘闻已欢喜奉行
正报颂曰
恶口如毒箭 着物则破伤
地狱开门待 投之以镬汤
割舌令自啖 楚毒难思量
若与身无益 慎口也何妨
习报颂曰
恶口多触忤 地狱被烧然
人中有余报 还闻刀釰言
设令有谈论 诤讼被他怨
往报甘心受 改恶善自鲜
感应缘(略引一验)
唐雍州醴泉县东阳乡人杨师操。至贞观初任司竹监。后因公事迁任蓝田县尉。贞观二十一年。为身老还家躬耕为业。然操立性毒恶暴口。但一生已来喜见人过。每乡人有事即录告官。县司以操曾在朝流亦与颜色。然操长恶不悛数忓扰官司。觅乡人事过无问大小常生恐吓。于自村社之内。无事横生整理。大小讥诃是非浪作。但有牛羊踪暴士女相争。即将向县。县令裴瞿昙用为烦碎。初二三回与理。后见事繁不与理。操后经州。或上表闻彻。恶心日盛。人皆不喜见操自知性恶。亦向人说云。吾性多急暴口。从武德已来四度受戒。持行礼拜。日诵经论。化人为善。然有大小侵已操不能忍。后至永徽元年四月七日夜。忽有一人。从东来。骑白马着青衣。直到操门操见遂共温凉讫。人云。东阳大监故遣我追儞。为儞自生已来。毒心缠缚不能忍舍。逢人即说劝善。己身持戒不全。悭贪不施。自道我有善心供养三宝。然未曾布施片财。虽口云惭愧。心中即生别计惑乱凡俗。为此唤汝。须臾不见来人。操身在门忽然倒地。口不能言。唯心上少暖。家人舆将入舍卧。经宿不苏。然操已到东阳都录处。于时府君大衙未散。操遂。私行曹司。皆有机案床席。甚大精好。亦有囚人。或着枷锁露头散腰。或坐立行住。如是罪人不可算数。操向东行过到一处。处孔极小。唯见火星流出臭烟熢[火*勃]。不中人立。复有两人。手把铁棒修理门首。操因问把棒人。此是何。曹司答云。是猛火地狱。拟着持戒不全人。或修善中休人。知而故犯。死入此处。闻道有一杨师操。一生喜论人过。每告官司道他长短。逢人诈言惭愧。有片侵陵实不能忍。今欲遣入此处。故修理之。其人今日是四月八日。家人为操身死布施斋供。曹司平章还欲放归。未得进止。我在此间待师操。操便叩头礼谢自云。杨师操者弟子身是愿作方便。若为得脱。此人答云。儞但至心礼十方佛。殷心忏悔改却毒心。即随往生。不来此处。虽怀恶意一期能悔。如菩萨行。不惜身命得生净土。师操得此语已。即便依教发露殷勤忏悔。遂放还家。经三日得活。操得苏已具述此事。操于后时便向惠靖禅师处改过忏悔。身今见在。年至七十有五。每一食长斋六时礼忏。操田临官道。因行看麦。见牛三头暴食麦苗。操就牛惭愧。不复驱出。归家后日行麦不死。但有牛迹。泾阳西界有陈王佛堂。多人聚集。操向众人具述其事。道俗惊怪礼忏弥殷。其夜作梦见有人来语操云。我是使人故来诫儞。儞既止恶更不追儞。但儞勤诚修善。不须忧之。有僧见操。传向临说(右一验出冥详记)
两舌部第九(此别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生老病死。无自出之期。菩提涅槃。有修入之路。诸佛所以得道。由行四摄故凡圣归依。菩萨所以成圣。由行六度故黑白钦敬。今见流俗之徒。乃专构屏辞恶传彼此。令他眷属分离朋友乖散。乐种不和之业。感得生离之苦。纵使善心教离恶人。亦是破坏有益无罪。故成论云。若善心教化。虽为别离亦不得罪。若以恶心令他斗乱。则是两舌得罪最深。谓堕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被他诽谤。唯得弊恶破坏眷属。当知上说妄语过中为乖彼此。而妄语者。据此义边即是两舌。若说此罪三世招苦。如上已说。不须重述
引证部第二
如四分律云。佛告诸比丘。汝等当听。古昔有两恶兽为伴。一名善牙师子。二名善膊虎。昼夜伺捕众鹿。时有一野干逐彼二兽后。食其残肉以自全命。时彼野干窃自生念。我今不能久与相逐。当以何方便斗乱彼二兽令不复相随。时野干即往善牙师子所。如是语善牙。善膊虎有如是语言。我生处胜。种姓胜。形色胜汝。力势胜汝。何以故。我日日得好美食。善牙师子逐我后。食我残肉。以自全命。即说偈言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复胜
善牙不能善 善膊如是说
善牙问野干言。汝以何事得知。答言。汝等二兽共集一处。相见自知。尔时野干窃语善牙已。便往语善膊虎言汝知不。善牙有如是语。而我今日种姓生处悉皆胜汝。力势亦胜。何以故。我常食好肉。善膊虎食我残肉。而自活命。尔时即说偈言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复胜
善膊不能善 善牙如是说
善膊问言。汝以何事得知。答言。汝等二兽。共集一处。相见自知。后二兽共集一处嗔眼相视。善牙师子便作是念。我不应不问。便先下手打彼。尔时善牙师子向善膊虎。而说偈言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复胜
善牙不如我 善膊说是邪
彼自念言。必是野干斗乱我等。善膊虎说偈。答善牙师子言
善膊不说是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复胜 善牙不能善
若受无利言 信他彼此语
亲厚自破坏 便成于怨家
若以知真实 当灭除嗔恼
今可至诚说 令身得利益
今当善降伏 除灭恶知识
可杀此野干 斗乱我等者
即打野干杀。尔时佛告诸比丘。此二兽为彼所破。共集一处。相见不悦。况复于人。为人所破。心能不恼
又正法念经阎罗王责疏罪人。说偈云
太喜多言语 增贪令他畏
口过自夸诞 两舌第一处
又华手经。佛说偈言
恶口而两舌 好出他人过
如是不善人 无恶而不造
又智度论云。实语者。不假布施持戒学问多闻。但修实语得无量福
又报恩经。佛说偈言
佛告阿难 人生世间 祸从口出
当护于口 甚于猛火 猛火炽然
烧世间财 恶口炽然 烧七圣财
一切众生 祸从口出 毁身之斧
灭身之祸
正报颂曰
两舌斗乱人 地狱被分裂
狱卒擘其口 焰刀割其舌
苦痛既如此 加之以饥渴
恶业不自由 还饮身中血
习报颂曰
谗毁害人深 固受三涂苦
设使得人身 余报仍依怙
眷属多弊恶 违逆恣嗔怒
但令恶不亡 地狱无今古
感应缘(略引二验)
汉灵帝宋皇后无宠。而居正位。后宫幸姬众共谮毁。初中常侍王甫。枉诛勃海王悝及妃。妃即后之姑也。甫恐后怨之。乃与太中大夫程何共。构后执左道祝诅。灵帝信之。遂收后玺绶。后自致暴室而以忧死。父及兄弟并被诛。诸常侍小黄门在省合者。皆怜宋氏无罪。帝后梦见桓帝。怒曰。宋皇后无罪。而听用邪嬖使绝其命。勃海王悝既已自贬。又受诛毙。今宋后及悝自诉于天。上帝震怒。罪在难救。梦殊明察。帝既觉而惧。以事问羽林左监许冰。此为何祥。其可禳乎。冰对以宋后及勃海王悝无辜之状。宜并改葬以安冤魂。返宋家之徒。复勃海之封。以消灾咎。帝弗能用。寻亦崩焉(出冤魂志)
唐咸阳有妇女。姓梁。贞观年中死经七日而苏。自云。被人收将至一大院内。见有…
《法苑珠林七十七》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