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七十七 ▪第2页
卷第七十五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六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善。則無利益唐自疲苦。今有世尊在只桓中。有大福德能教衆生修善斷惡。今若至彼必能除汝嗔恚惡毒。時須菩提聞山神語。即生歡喜。尋問之曰。今者世尊爲在何處。答曰。汝但眠眼。我自將汝至世尊所。時須菩提用山神語眠目。須臾不覺自然在只桓中。見佛世尊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懷歡喜前禮佛足卻坐一面。佛即爲說嗔恚過惡。愚癡煩惱。燒滅善根。增長衆惡。後受果報墮在地獄。備受苦痛不可稱計。設複得脫。或作龍蛇羅刹鬼神。心常含毒更相殘害。時須菩提聞世尊說是語已。心驚毛豎尋自悔責。即于佛前忏悔罪咎。豁然獲得須陀洹果。心懷喜悅既入道次。佛即聽許。善來比丘。須發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精勤修習得阿羅漢果。諸天世人所見敬仰。時諸比丘見是事已請說本緣。佛告比丘。此賢劫中有佛出世。號曰迦葉。于彼法中有一比丘。常行勸化。一萬歲中將諸比丘處處供養。于後時間僧有少緣竟不隨從。便出惡罵。汝等佷戾似如毒龍。作是語已尋即出去。以是業緣五百世中受毒龍身。心常含毒觸娆衆生。今雖得人宿習不除。故複生嗔。佛告比丘。欲知爾時勸化比丘惡口罵者。今須菩提是。由于爾時供養僧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比丘聞已歡喜奉行
又百緣經雲。佛在世時。王舍城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不可稱計。其婦足滿十月便欲産子。然不肯出。尋重有身。足滿十月複産一子。先懷者住在右脅。如是次等懷妊九子。各滿十月而産。唯先一子故在胎中不肯出外。其母極患。設諸湯藥以自療治。病無降損囑及家中。我腹中子故活不死。今若設終必開我腹取子養育。其母于時不免所患。即便命終。時諸眷屬載其屍骸詣于冢間。請大醫耆婆。破腹看之。得一小兒。形狀故小頭須皓白。俯偻而行。四向顧視語諸親言。汝等當知。我由先身惡口罵辱衆僧故。處此熟藏中經六十年。受是苦惱難可叵當。諸親聞已號啼悲哭不能答之。爾時世尊遙知此兒善根已熟。將諸大衆往到屍所。告小兒言。汝是長老比丘不。答言。實是。第二第叁亦如是問。故言道是。時諸大衆見此小兒與佛答對。各懷疑惑。前白佛言。今此老兒宿造何業。在腹發白。俯偻而行。複與如來共相答問
爾時世尊告諸大衆。此賢劫中。有佛出世。號曰迦葉。有諸比丘夏坐安居。衆僧和合。差一比丘年在老耄爲僧維那。共立製限。于此夏坐要得道者。聽共自恣。若未得者。不聽自恣。今此維那獨不得道。僧皆不聽布薩自恣。心懷懊惱而作是言。我獨爲爾營理僧事。令汝等輩安隱行道。今複還返更不聽自恣布薩羯磨。即便嗔恚罵辱衆僧。尋即牽捉閉著室中。作是唱言。使汝等輩常處暗冥不見光明。如我今者處此暗室。作是語已自戮命終。墮地獄中受大苦惱。今始得脫故在胎中受是苦惱。衆僧聞已各護叁業厭離生死。得四沙門果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時諸親屬還將老兒詣家養育。年漸長大放令出家得阿羅漢果。佛告比丘。緣于往昔供養衆僧及作維那營理僧事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比丘聞已歡喜奉行
正報頌曰
惡口如毒箭 著物則破傷
地獄開門待 投之以镬湯
割舌令自啖 楚毒難思量
若與身無益 慎口也何妨
習報頌曰
惡口多觸忤 地獄被燒然
人中有余報 還聞刀釰言
設令有談論 诤訟被他怨
往報甘心受 改惡善自鮮
感應緣(略引一驗)
唐雍州醴泉縣東陽鄉人楊師操。至貞觀初任司竹監。後因公事遷任藍田縣尉。貞觀二十一年。爲身老還家躬耕爲業。然操立性毒惡暴口。但一生已來喜見人過。每鄉人有事即錄告官。縣司以操曾在朝流亦與顔色。然操長惡不悛數忓擾官司。覓鄉人事過無問大小常生恐嚇。于自村社之內。無事橫生整理。大小譏诃是非浪作。但有牛羊蹤暴士女相爭。即將向縣。縣令裴瞿昙用爲煩碎。初二叁回與理。後見事繁不與理。操後經州。或上表聞徹。惡心日盛。人皆不喜見操自知性惡。亦向人說雲。吾性多急暴口。從武德已來四度受戒。持行禮拜。日誦經論。化人爲善。然有大小侵已操不能忍。後至永徽元年四月七日夜。忽有一人。從東來。騎白馬著青衣。直到操門操見遂共溫涼訖。人雲。東陽大監故遣我追儞。爲儞自生已來。毒心纏縛不能忍舍。逢人即說勸善。己身持戒不全。悭貪不施。自道我有善心供養叁寶。然未曾布施片財。雖口雲慚愧。心中即生別計惑亂凡俗。爲此喚汝。須臾不見來人。操身在門忽然倒地。口不能言。唯心上少暖。家人輿將入舍臥。經宿不蘇。然操已到東陽都錄處。于時府君大衙未散。操遂。私行曹司。皆有機案床席。甚大精好。亦有囚人。或著枷鎖露頭散腰。或坐立行住。如是罪人不可算數。操向東行過到一處。處孔極小。唯見火星流出臭煙熢[火*勃]。不中人立。複有兩人。手把鐵棒修理門首。操因問把棒人。此是何。曹司答雲。是猛火地獄。擬著持戒不全人。或修善中休人。知而故犯。死入此處。聞道有一楊師操。一生喜論人過。每告官司道他長短。逢人詐言慚愧。有片侵陵實不能忍。今欲遣入此處。故修理之。其人今日是四月八日。家人爲操身死布施齋供。曹司平章還欲放歸。未得進止。我在此間待師操。操便叩頭禮謝自雲。楊師操者弟子身是願作方便。若爲得脫。此人答雲。儞但至心禮十方佛。殷心忏悔改卻毒心。即隨往生。不來此處。雖懷惡意一期能悔。如菩薩行。不惜身命得生淨土。師操得此語已。即便依教發露殷勤忏悔。遂放還家。經叁日得活。操得蘇已具述此事。操于後時便向惠靖禅師處改過忏悔。身今見在。年至七十有五。每一食長齋六時禮忏。操田臨官道。因行看麥。見牛叁頭暴食麥苗。操就牛慚愧。不複驅出。歸家後日行麥不死。但有牛迹。泾陽西界有陳王佛堂。多人聚集。操向衆人具述其事。道俗驚怪禮忏彌殷。其夜作夢見有人來語操雲。我是使人故來誡儞。儞既止惡更不追儞。但儞勤誠修善。不須憂之。有僧見操。傳向臨說(右一驗出冥詳記)
兩舌部第九(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生老病死。無自出之期。菩提涅槃。有修入之路。諸佛所以得道。由行四攝故凡聖歸依。菩薩所以成聖。由行六度故黑白欽敬。今見流俗之徒。乃專構屏辭惡傳彼此。令他眷屬分離朋友乖散。樂種不和之業。感得生離之苦。縱使善心教離惡人。亦是破壞有益無罪。故成論雲。若善心教化。雖爲別離亦不得罪。若以惡心令他鬥亂。則是兩舌得罪最深。謂墮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被他誹謗。唯得弊惡破壞眷屬。當知上說妄語過中爲乖彼此。而妄語者。據此義邊即是兩舌。若說此罪叁世招苦。如上已說。不須重述
引證部第二
如四分律雲。佛告諸比丘。汝等當聽。古昔有兩惡獸爲伴。一名善牙師子。二名善膊虎。晝夜伺捕衆鹿。時有一野幹逐彼二獸後。食其殘肉以自全命。時彼野幹竊自生念。我今不能久與相逐。當以何方便鬥亂彼二獸令不複相隨。時野幹即往善牙師子所。如是語善牙。善膊虎有如是語言。我生處勝。種姓勝。形色勝汝。力勢勝汝。何以故。我日日得好美食。善牙師子逐我後。食我殘肉。以自全命。即說偈言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複勝
善牙不能善 善膊如是說
善牙問野幹言。汝以何事得知。答言。汝等二獸共集一處。相見自知。爾時野幹竊語善牙已。便往語善膊虎言汝知不。善牙有如是語。而我今日種姓生處悉皆勝汝。力勢亦勝。何以故。我常食好肉。善膊虎食我殘肉。而自活命。爾時即說偈言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複勝
善膊不能善 善牙如是說
善膊問言。汝以何事得知。答言。汝等二獸。共集一處。相見自知。後二獸共集一處嗔眼相視。善牙師子便作是念。我不應不問。便先下手打彼。爾時善牙師子向善膊虎。而說偈言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複勝
善牙不如我 善膊說是邪
彼自念言。必是野幹鬥亂我等。善膊虎說偈。答善牙師子言
善膊不說是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複勝 善牙不能善
若受無利言 信他彼此語
親厚自破壞 便成于怨家
若以知真實 當滅除嗔惱
今可至誠說 令身得利益
今當善降伏 除滅惡知識
可殺此野幹 鬥亂我等者
即打野幹殺。爾時佛告諸比丘。此二獸爲彼所破。共集一處。相見不悅。況複于人。爲人所破。心能不惱
又正法念經閻羅王責疏罪人。說偈雲
太喜多言語 增貪令他畏
口過自誇誕 兩舌第一處
又華手經。佛說偈言
惡口而兩舌 好出他人過
如是不善人 無惡而不造
又智度論雲。實語者。不假布施持戒學問多聞。但修實語得無量福
又報恩經。佛說偈言
佛告阿難 人生世間 禍從口出
當護于口 甚于猛火 猛火熾然
燒世間財 惡口熾然 燒七聖財
一切衆生 禍從口出 毀身之斧
滅身之禍
正報頌曰
兩舌鬥亂人 地獄被分裂
獄卒擘其口 焰刀割其舌
苦痛既如此 加之以饑渴
惡業不自由 還飲身中血
習報頌曰
讒毀害人深 固受叁塗苦
設使得人身 余報仍依怙
眷屬多弊惡 違逆恣嗔怒
但令惡不亡 地獄無今古
感應緣(略引二驗)
漢靈帝宋皇後無寵。而居正位。後宮幸姬衆共谮毀。初中常侍王甫。枉誅勃海王悝及妃。妃即後之姑也。甫恐後怨之。乃與太中大夫程何共。構後執左道祝詛。靈帝信之。遂收後玺绶。後自致暴室而以憂死。父及兄弟並被誅。諸常侍小黃門在省合者。皆憐宋氏無罪。帝後夢見桓帝。怒曰。宋皇後無罪。而聽用邪嬖使絕其命。勃海王悝既已自貶。又受誅斃。今宋後及悝自訴于天。上帝震怒。罪在難救。夢殊明察。帝既覺而懼。以事問羽林左監許冰。此爲何祥。其可禳乎。冰對以宋後及勃海王悝無辜之狀。宜並改葬以安冤魂。返宋家之徒。複勃海之封。以消災咎。帝弗能用。尋亦崩焉(出冤魂志)
唐鹹陽有婦女。姓梁。貞觀年中死經七日而蘇。自雲。被人收將至一大院內。見有…
《法苑珠林七十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