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七十七 ▪第3页
卷第七十五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六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大廳。有一官人。據案執筆。翼侍甚盛。令人勘問雲。此婦女合死以不。有人便赍一案勘雲。與合死者同姓名。所以追耳。官人敕左右即欲放還。梁白官人雲。不知梁更別有何罪。請即受罪而歸。官人即令勘案雲。梁生平唯有兩舌惡罵之罪。更無余罪。即令一人拔舌一人執斧斫之。日常數四。凡經七日。始送令歸。初似落深崖。少時如睡而覺。家人視其舌上。猶大爛腫。從此已後永斷酒肉。至今猶存(出冥報拾遺記)
绮語部第十(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忠言所以顯理。绮語所以乖真。由忠故有實。有實故德生。德生故所以成聖。由绮語故虛妄。虛妄故罪生。罪生故受苦。故知趣理求聖。要須實說。說若虛假終爲乖理。謂言不正皆名绮語。但諸绮語不益自他。唯增放逸長諸不善。死落叁塗。後生人時。所說正語人亦不信。凡所言說言不辯了。亦名绮語。故成實論雲。語雖是實非時而說。亦落绮語也
引證部第二
如智度論說偈言
有墮餓鬼中 火焰從口出
四向發大聲 是爲口過報
雖複多聞見 在大衆說法
以不成信業 人皆不信受
若欲廣名聞 爲人所信受
是故當至誠 不應作绮語
又薩婆多論雲。口中四過互曆各作四句。一或有兩舌非妄語非惡口。如有一人傳此人語向彼人說。當實說故非妄語。軟語說故非惡口。以分離心故名兩舌。第二或有兩舌是妄語非惡口。如有一人傳此人語向彼人說。以別離心故是兩舌。以妄說故是妄語。以軟語說故非惡口。第叁或有兩舌是惡口非妄語。如有一人傳此人語向彼人說。以別離心故是兩舌以粗語說故是惡口。當實說故非妄語。第四或有兩舌是妄語是惡口。如有一人傳此人語向彼人說。以別離心故是兩舌。以妄說故是妄語。以惡聲說故是惡口。自外妄語惡口各作四句亦如是。绮語一種各不相離。故不別說。故成實論雲。余口叁業。或合或離。绮語一種。必不相離
正報頌曰
绮語無義理 令人心惑亂
爲喪他善根 烊銅擘口灌
焰鐵燒其舌 腹藏皆焦爛
此痛不可忍 悲號常噭喚
習報頌曰
浮言翳真理 爲此沈惡趣
去彼暫歸人 出言無曉喻
生無信仰心 常被他笑具
爲人覺羞恥 何不出典句
感應緣(略引四驗)
漢明帝時。有檀國蠻夷。善閑幻術。能徙易牛馬頭上。與群臣共觀之以爲笑樂。及叁國時吳有徐光者。不知何許人也。常行幻化之術。于市廛內。從人乞苽。其主弗與。便從索子。掘地而種。顧眄之間苽生。俄而蔓延生華。俄而成實。百姓鹹矚目焉。子成乃取而食之。因以賜觀者。向之鬻苽者。反視所赍皆耗矣。橘柚棗栗之屬亦如。其幻化皆此類也
晉永嘉年中。有天竺國人。來度江南。言語譯道而後通。其人有數術。能截舌續斷。吐火變化。所在士女聚共觀試。其將截舌先吐以示賓客。然後刀截。流血覆地。乃取置器中。傳以示人。視之舌頭。觀其口內唯半舌在。既而還取含之。有頃吐已示人。舌還如故。其續斷絹布與人。各執一頭。對剪斷已而取兩段。合持祝之。則複還連。與舊無異。時人多疑以爲幻作。陰而試之。猶是己絹。其吐火者。先有藥在器中。取一片與黍糠含之。再叁吹籲而張口火出。因就熱處取以爨之。則便火熾也。又書紙及繩縷之屬投火中。衆詳共視。見其燒然。消磨了盡。乃撥灰中。舉而出之。故是向物。如此幻術作者非一。時天下方亂雲。建安霍山可以避世。乃入東冶不知所在也
大唐貞觀二十年。西國有五婆羅門。來到京師。善能音樂祝術雜戲。截舌抽腸走繩續斷。又至顯慶已來。王玄策等數有使人向五印度。西國天王爲漢使設樂。或有騰空走索履屐繩行。男女相避歌戲如常。或有女人手弄叁仗。刀槊槍等。擲空手接繩走不落。或有截舌自縛。解伏依舊不勞人功。如是幻戲種種難述
唐雍州西盩屋縣西北有元從人坊。元從人程普樂少好音聲。至永徽六年五月七日。因有微患暴死。五日心暖不臭。家人不敢埋。至第六日平旦得蘇。還如平生。說雲。初死時有二青衣。至床前通。王喚君。普樂問。何王。答曰。閻羅王。喚爲何事。答曰。須有勘問。催急即行。不須臾語。一人手撮普樂。逐出坊南門。漸向南山下至一荒草處。有少堿鹵不生草。有一大孔如大甕口。語樂雲入。樂懼不肯入。一人推入。不覺有損。直入見王大殿。捉仗人極衆。王共諸臣及宮妃後。在大殿上。相隔幔坐殿前大有諸音聲伎兒雜戲引樂。使人啓王雲。所追人來。王問是誰。程普樂。汝解俳說不。答曰不解。王回顧問一伎兒姓張名舍兒。此人不解俳說。何故追喚。舍兒生平共普樂初善。後因相嗔俠怨。舍兒遂俠怨。漫引此人。舍兒不敢诳王。還依實說。王怒令戲。殿前音聲一時俱動。還見打鼓作舞緣竿。緣竿人初緣至頭。下時以竿內口直下。竿從後分。出至地還上。六根俱破。九孔流血。緣竿上下。並皆如是。複見黃唐已來伎兒。如齊嬰子突出郎獨豬桃棒等數十人。令作俳說。時口中吐火抽舌繞場周匝。百千鐵鳥諸惡毒蟲。從空飛下。一時向舌上啄唼。受其極苦噭聲動地。不喜人聞。余之雜戲之人諸小鐵蟲。見其一時拍手。唱噭之聲如煙如火。同時被燒。燒死還活。更相受苦無暫停廢。音聲不舍受苦不廢。王雖下杖然遣獄卒手把鐵棒利戟鐵弓箭圍繞守。遣令作音樂受苦不歇。普樂至獄五日見此戲兒受苦如是。至第六日旦王喚普樂語雲。汝未合死。更檢案看。卻後叁年汝命算盡。當來受苦如是。此人爲生平妄語惡口绮語。調弄僧尼。輕戲佛法。假托叁寶。诳取他物。專將養活婦兒。好殺豬羊。食啖酒肉。或因向伽藍食用僧物汙穢不淨。如是等罪不持齋戒故受斯殃。汝雖無如此重罪。非無余過。亦合受之。且放汝去。死時取汝。還令舊二人送到家內。見一床許。棘林枝葉稠密。二人令入此林。此人初不肯入。二人急推。合眼而入。即覺身已在床蘇活。此普樂因見此征。即向京來曆寺受戒。堅持不犯。菜食長齋。禮敬無虧(因向僧忏具說此言)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法苑珠林》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5】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