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苑珠林》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经文2122卷53页码:P0269
唐 道世撰

  《法苑珠林》八十九 ▪第2页

  卷第八十七法苑珠林卷第八十八 /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命时。优婆塞犯不可悔罪。复有三种。一用内色。二用非内色。三用内非内色。第一用内色杀者。谓用手打。若用足及余身分令彼死。是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后不死。是得中罪可悔。第二用不内色杀者。若人以木石刀槊弓箭等令彼死者。同前得罪。第三用内非内色杀者。以手捉木石等打令死者。得罪同前。复有不以此三杀。但合诸毒药着眼耳鼻身上食中被褥等。中令彼死者。亦同前罪

  若优婆塞。或作火坑谩心造者。若人堕死犯不可悔罪。非人鬼神等堕中死者。犯中罪可悔。畜生死者。犯下罪可悔。若都无死者。犯三方便可悔轻罪。若克心唯为人造火坑不通余者。若人堕死犯不可悔。不死犯方便。非人畜生死者不犯。若优婆塞。或用口业咒术令死。或有叹死赞死。或有气力人心起恶念令死。或堕胎令死。得罪重轻并同前准。不犯者。或有行来出入误堕木石等死者。并不犯余如内律具说

  第二盗戒者。以三种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用心。二用身。三离本处。第一用心者。谓发心思惟欲为偷盗。第二用身者。谓用身分等取他物。第三离本处者。随物在处举着余处。并得重罪。复有三种取人重物犯不可悔罪。一自取。二教他取。三遣使取。复有五种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苦切取。二轻慢取。三诈称他名字取。四强脱取。五受寄取。重物者。若盗五钱。若五钱直得者。犯不可悔罪。复有七种取他物犯不可悔。一非己想。二不同意。三不暂用。四知有主。五不狂。六不心乱。七不病坏心。具此七者取他重物犯不可悔。取他不满五钱轻物犯中可悔。翻前七种取他物者。轻重俱不犯

  第三淫戒者。邪淫有四处。一男。二女。三黄门。四二根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二根各有三种同前。若优婆塞与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三处行淫。谓口大小便处。犯不可悔。若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二根二处行淫。谓口及大便处。犯不可悔。若发心欲行淫未和合者。犯不可悔罪。若二身和合止而不淫犯中可悔。除其三处余处行淫。此皆可悔。若人死乃至畜生死者。身根未坏。于彼三处共彼行淫。犯不可悔。轻处同上。若优婆塞虽不受戒。犯佛弟子净戒人者。虽无犯戒之罪。然后永不得五戒八戒乃至出家具足戒。若颠狂心乱痛恼所缠不自觉者不犯

  佛告诸比丘。吾有二身。一生身。二戒身。若善男子。为吾生身。起七宝塔。至于梵天。若人亏之。其罪尚有可悔。亏吾戒身。其罪无量受罪如伊罗钵龙王。犯不可悔也

  第四妄语戒者。佛告诸比丘。吾以种种呵责妄语。赞叹不妄语者。乃至戏笑尚不应妄语。何况故妄语。是中犯者。若优婆塞不知不见过人圣法。自言。我是阿罗汉四等果人。乃至四禅慈悲喜舍得四空定不净观阿那般那念。天来龙来到我所供养我。彼问我义。我答彼问。皆犯不可悔罪。若实见言不见。实闻言不闻。实疑言不疑。有而言无。无而言有。如是等小妄语者。犯可悔罪。若发心欲妄语。未出言犯下可悔。言而不尽意者。犯中可悔。若自言得圣道者。便犯不可悔若狂心乱心不觉语者不犯

  第五饮酒戒者。佛告诸比丘。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酒有二种。谷酒木酒。谷酒者。以诸五谷杂米作酒者是。木酒者。或用根茎叶果用种种子果草杂作酒者是。酒色酒香酒味饮能醉人者。是名为酒。若尝咽者。亦名为饮。若饮谷酒。咽咽犯。若饮酢酒。若饮甜酒。若啖麴能醉人者。若啖糟。若饮酒淀。若饮似酒色。似酒香似酒味。能令人醉者。并随咽咽犯。若但作酒色无酒香无酒味不能醉人及余饮者。皆不犯。若依四分律。病比丘等余药治不差。以酒为药者不犯。颠狂心乱病恼不觉知者亦不犯

  得失部第五

  问曰。渐顿云何。答曰。皆得。故成实论。问云。有人言。五戒具受。此事云何。答曰。随受多少皆得戒律仪。但取要为五。故优婆塞戒经云。或有一分。或有少分。或有无分。或有多分。或有满分。若受三归已不受五戒名优婆塞。若受三归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三归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三归已。受持一戒。若破一戒。是名无分。若受三归受持四戒。是名多分。若受三归受持五戒。是名满分。汝今欲受何分。尔时智者当随意授。又智度论云。戒有五种。始从不杀乃至不饮酒若受一戒。是一分行。若受二戒三戒。是名少分行。若受四戒。是名多分行。若受五戒。是名满分行。断淫者。受五戒已。于戒师前。更作誓言。我今于自(妇夫)不复行淫。是名五戒。增一阿含经亦云。一分二分得受。问曰。既得渐受。可从五师各得受一不。答曰。如付法藏经云。尊者薄拘罗受一不杀生戒。得五不死报。问曰。得重受不者。既受五戒。后时更得重受不。答曰。依成实论。得重发戒。故四分律。末利夫人第二第三重向佛受亦得

  问曰。长短者得五三十日限分受不。答曰。依成实论。亦得多日。尽其终受。故十诵律。或昼或夜。受五戒亦获少善

  又优婆塞戒经云。佛言。智者当观戒有二种。一世戒。二第一义戒。若不依于三宝受戒。是名世戒。是戒不坚。如彩色无胶。是故我先归依三宝。然后受戒。夫世戒者。不能坏先诸恶业。受三归戒则能坏之。虽作大罪亦不失戒。何以故。戒力势故。如俱有二人同共作罪。一者受戒。二者不受戒。已受者犯则罪重。不受者犯则罪轻。何以故。毁佛语故。罪有二种。一者性重。二者遮重。是二种罪复有轻有重。或有人能重罪作轻轻罪作重。如鸯掘魔受于世戒伊罗钵龙受于义戒。鸯掘魔破于性重。不得重罪。伊罗钵龙坏于遮制。而得重罪。是故不应以戒同。故得果亦同

  神卫部第六

  依七佛经云。若有人能受持五戒。感得二十五神侍卫

  杀戒有五神

  一名波吒罗 二名摩那斯 三名婆睺罗 四名呼奴吒 五名颇罗吒

  盗戒有五神

  一名法善 二名佛奴 三名僧喜 四名广额 五名慈善

  淫戒有五神

  一名贞洁 二名无欲 三名净洁 四名无染 五名荡涤

  欺戒有五神

  一名美旨 二名实语 三名质直 四名直答 五名和合语

  酒戒有五神

  一名清素 二名不醉 三名不乱 四名无失 五名护戒

  又灌顶经云。佛告梵志。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营卫护人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唯愿世尊。为我说之。佛言。梵志。我今略演。敕天帝释使四天王遣诸善神营护汝身。如是章句善神名字二十五王。其名如是

  神名蔡刍毗愈他尼

  主护某身辟除邪鬼

  神名输多利输陀尼

  主护某六情悉令完具

  神名毗楼遮那世波

  主护某腹内五藏平调

  神名阿陀龙摩坻

  主护某血脉悉令通畅

  神名婆罗桓尼和婆

  主护某爪指无所毁伤

  神名坻摩阿毗婆驮

  主护某出入行来安宁

  神名阿修输婆罗陀

  主护某所啖饮食甘香

  神名婆罗摩亶雄雌

  主护某梦安觉欢悦

  神名婆罗门地鞞哆

  主护某不为蛊毒所中

  神名那摩呼哆耶舍

  主护某不为雾露恶毒所害

  神名佛驮仙陀楼哆

  主护某斗诤口舌不行

  神名鞞阇耶薮多婆

  主护某不为温虐鬼所持

  神名涅坭醯驮多耶

  主护某不为县官所得

  神名阿逻多赖都耶

  主护某舍宅四方逐凶殃

  神名波罗那佛昙

  主护某平定舍宅八神

  神名阿提梵者珊耶

  主护某不为冢墓鬼所娆

  神名因台罗因台罗

  主护某门户辟除邪恶

  神名阿伽风施婆多

  主护某不为外气鬼神所害

  神名佛昙弥摩多哆

  主护某不为灾火所延

  神名多赖叉三密陀

  主护某不为偷盗所侵

  神名阿摩罗斯兜喜

  主护某若入山林不为虎狼所害

  神名那罗门阇兜帝

  主护某不为伤亡所娆

  神名鞞尼干那波

  主护某除诸鸟鸣狐鸣

  神名荼鞞斗毗舍罗

  主护某除犬鼠变怪

  神名伽摩毗那阇尼佉

  主护某不为凶注所牵

  佛告梵志言。若男子女人带佩此二十五灌顶章句善神名者。若入军阵斗诤之时。刀不伤身。箭射不入。鬼神罗刹终不娆近。若到蛊道家亦不能害。若行来出入有小魔鬼。亦不得近。带佩此神王名著身。夜无恶梦。悬官盗贼水火灾怪怨家闇谋口舌斗乱。自然欢喜。两作和解。俱生慈心。恶意悉灭。妖魅魍魉邪忤薛荔外道符咒厌祷之者。树木精魅。百虫精魅。鸟兽精魅。溪谷精魅。门中鬼神。户中鬼神。井窖鬼神。洿池鬼神。厕溷中鬼神。一切诸鬼神。皆不得留住某甲身中。若男子女人带此三归五戒善神名字者。某甲入山陵溪谷旷路抄贼自然不现。师子虎狼熊罴蛇蚖悉自缩藏不害人也

  八戒部第五(此别六部) 述意部 会名部 功能部 得失部 受法部 戒相部

  述意部第一

  夫戒定慧品。造化宏图。众圣式遵。万灵攸重。余以戒律宗要。定慧归承。如有乖张。明心莫显。是故大悲赴难。立行法以检之。惑网之夫。设理踪而证入。业种之客。依相迹而绳持。庶使念念退省新新进策。为功不已情过乃彰。但善恶由己。起则升沉。不作则已。作则业成。业绳惑网。胶固弥密。自非倾诚苦克折挫身心。哀怆往因畏惧来果。决誓要期。永断相续。故文言严饰道场澡浴尘垢。着新洁衣。内外俱净。对说罪根发露悔过。举身投地如太山崩。五体殷重归依三宝。敬诚回向然后受戒。此戒时节虽促既恳意标心。为成三聚净戒。为救四趣众生。此则功超人天德齐佛位。故智度论。譬同猛将。亦为与佛等也

  会名部第二

  问曰。诸经论中何名八关斋。亦名关戒耶。答曰。前八是关闭八恶不起诸过。不非时食者。是斋。斋者齐也。谓禁止六情不染六尘。齐断诸恶具修众善。故名斋也。又斋戒体一名别。若寻名定体。体容小别。斋者过中不食为名。戒者防非止恶为义。故萨婆多论云。八个是戒。第九是斋。斋戒合数故有九也

  功能部第三

  如斋法经曰。譬如天下十六大国满中众宝不可称说。不如一日受佛斋法。比其福者。则十六国为一豆耳。又中阿含经云。多闻圣弟子持八支斋时。忆念如来十号名字。若有恶思不善…

《法苑珠林八十九》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