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苑珠林》

「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經文2122卷53頁碼:P0269
唐 道世撰

  《法苑珠林》八十九 ▪第2页

  卷第八十七法苑珠林卷第八十八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命時。優婆塞犯不可悔罪。複有叁種。一用內色。二用非內色。叁用內非內色。第一用內色殺者。謂用手打。若用足及余身分令彼死。是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後不死。是得中罪可悔。第二用不內色殺者。若人以木石刀槊弓箭等令彼死者。同前得罪。第叁用內非內色殺者。以手捉木石等打令死者。得罪同前。複有不以此叁殺。但合諸毒藥著眼耳鼻身上食中被褥等。中令彼死者。亦同前罪

  若優婆塞。或作火坑謾心造者。若人墮死犯不可悔罪。非人鬼神等墮中死者。犯中罪可悔。畜生死者。犯下罪可悔。若都無死者。犯叁方便可悔輕罪。若克心唯爲人造火坑不通余者。若人墮死犯不可悔。不死犯方便。非人畜生死者不犯。若優婆塞。或用口業咒術令死。或有歎死贊死。或有氣力人心起惡念令死。或墮胎令死。得罪重輕並同前准。不犯者。或有行來出入誤墮木石等死者。並不犯余如內律具說

  第二盜戒者。以叁種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用心。二用身。叁離本處。第一用心者。謂發心思惟欲爲偷盜。第二用身者。謂用身分等取他物。第叁離本處者。隨物在處舉著余處。並得重罪。複有叁種取人重物犯不可悔罪。一自取。二教他取。叁遣使取。複有五種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苦切取。二輕慢取。叁詐稱他名字取。四強脫取。五受寄取。重物者。若盜五錢。若五錢直得者。犯不可悔罪。複有七種取他物犯不可悔。一非己想。二不同意。叁不暫用。四知有主。五不狂。六不心亂。七不病壞心。具此七者取他重物犯不可悔。取他不滿五錢輕物犯中可悔。翻前七種取他物者。輕重俱不犯

  第叁淫戒者。邪淫有四處。一男。二女。叁黃門。四二根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黃門二根各有叁種同前。若優婆塞與人女非人女畜。生女叁處行淫。謂口大小便處。犯不可悔。若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黃門二根二處行淫。謂口及大便處。犯不可悔。若發心欲行淫未和合者。犯不可悔罪。若二身和合止而不淫犯中可悔。除其叁處余處行淫。此皆可悔。若人死乃至畜生死者。身根未壞。于彼叁處共彼行淫。犯不可悔。輕處同上。若優婆塞雖不受戒。犯佛弟子淨戒人者。雖無犯戒之罪。然後永不得五戒八戒乃至出家具足戒。若顛狂心亂痛惱所纏不自覺者不犯

  佛告諸比丘。吾有二身。一生身。二戒身。若善男子。爲吾生身。起七寶塔。至于梵天。若人虧之。其罪尚有可悔。虧吾戒身。其罪無量受罪如伊羅缽龍王。犯不可悔也

  第四妄語戒者。佛告諸比丘。吾以種種呵責妄語。贊歎不妄語者。乃至戲笑尚不應妄語。何況故妄語。是中犯者。若優婆塞不知不見過人聖法。自言。我是阿羅漢四等果人。乃至四禅慈悲喜舍得四空定不淨觀阿那般那念。天來龍來到我所供養我。彼問我義。我答彼問。皆犯不可悔罪。若實見言不見。實聞言不聞。實疑言不疑。有而言無。無而言有。如是等小妄語者。犯可悔罪。若發心欲妄語。未出言犯下可悔。言而不盡意者。犯中可悔。若自言得聖道者。便犯不可悔若狂心亂心不覺語者不犯

  第五飲酒戒者。佛告諸比丘。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飲酒。乃至小草頭一滴亦不得飲。酒有二種。谷酒木酒。谷酒者。以諸五谷雜米作酒者是。木酒者。或用根莖葉果用種種子果草雜作酒者是。酒色酒香酒味飲能醉人者。是名爲酒。若嘗咽者。亦名爲飲。若飲谷酒。咽咽犯。若飲酢酒。若飲甜酒。若啖麴能醉人者。若啖糟。若飲酒澱。若飲似酒色。似酒香似酒味。能令人醉者。並隨咽咽犯。若但作酒色無酒香無酒味不能醉人及余飲者。皆不犯。若依四分律。病比丘等余藥治不差。以酒爲藥者不犯。顛狂心亂病惱不覺知者亦不犯

  得失部第五

  問曰。漸頓雲何。答曰。皆得。故成實論。問雲。有人言。五戒具受。此事雲何。答曰。隨受多少皆得戒律儀。但取要爲五。故優婆塞戒經雲。或有一分。或有少分。或有無分。或有多分。或有滿分。若受叁歸已不受五戒名優婆塞。若受叁歸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叁歸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叁歸已。受持一戒。若破一戒。是名無分。若受叁歸受持四戒。是名多分。若受叁歸受持五戒。是名滿分。汝今欲受何分。爾時智者當隨意授。又智度論雲。戒有五種。始從不殺乃至不飲酒若受一戒。是一分行。若受二戒叁戒。是名少分行。若受四戒。是名多分行。若受五戒。是名滿分行。斷淫者。受五戒已。于戒師前。更作誓言。我今于自(婦夫)不複行淫。是名五戒。增一阿含經亦雲。一分二分得受。問曰。既得漸受。可從五師各得受一不。答曰。如付法藏經雲。尊者薄拘羅受一不殺生戒。得五不死報。問曰。得重受不者。既受五戒。後時更得重受不。答曰。依成實論。得重發戒。故四分律。末利夫人第二第叁重向佛受亦得

  問曰。長短者得五叁十日限分受不。答曰。依成實論。亦得多日。盡其終受。故十誦律。或晝或夜。受五戒亦獲少善

  又優婆塞戒經雲。佛言。智者當觀戒有二種。一世戒。二第一義戒。若不依于叁寶受戒。是名世戒。是戒不堅。如彩色無膠。是故我先歸依叁寶。然後受戒。夫世戒者。不能壞先諸惡業。受叁歸戒則能壞之。雖作大罪亦不失戒。何以故。戒力勢故。如俱有二人同共作罪。一者受戒。二者不受戒。已受者犯則罪重。不受者犯則罪輕。何以故。毀佛語故。罪有二種。一者性重。二者遮重。是二種罪複有輕有重。或有人能重罪作輕輕罪作重。如鴦掘魔受于世戒伊羅缽龍受于義戒。鴦掘魔破于性重。不得重罪。伊羅缽龍壞于遮製。而得重罪。是故不應以戒同。故得果亦同

  神衛部第六

  依七佛經雲。若有人能受持五戒。感得二十五神侍衛

  殺戒有五神

  一名波吒羅 二名摩那斯 叁名婆睺羅 四名呼奴吒 五名頗羅吒

  盜戒有五神

  一名法善 二名佛奴 叁名僧喜 四名廣額 五名慈善

  淫戒有五神

  一名貞潔 二名無欲 叁名淨潔 四名無染 五名蕩滌

  欺戒有五神

  一名美旨 二名實語 叁名質直 四名直答 五名和合語

  酒戒有五神

  一名清素 二名不醉 叁名不亂 四名無失 五名護戒

  又灌頂經雲。佛告梵志。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營衛護人身。在人左右。守于宮宅門戶之上。使萬事吉祥。唯願世尊。爲我說之。佛言。梵志。我今略演。敕天帝釋使四天王遣諸善神營護汝身。如是章句善神名字二十五王。其名如是

  神名蔡刍毗愈他尼

  主護某身辟除邪鬼

  神名輸多利輸陀尼

  主護某六情悉令完具

  神名毗樓遮那世波

  主護某腹內五藏平調

  神名阿陀龍摩坻

  主護某血脈悉令通暢

  神名婆羅桓尼和婆

  主護某爪指無所毀傷

  神名坻摩阿毗婆馱

  主護某出入行來安甯

  神名阿修輸婆羅陀

  主護某所啖飲食甘香

  神名婆羅摩亶雄雌

  主護某夢安覺歡悅

  神名婆羅門地鞞哆

  主護某不爲蠱毒所中

  神名那摩呼哆耶舍

  主護某不爲霧露惡毒所害

  神名佛馱仙陀樓哆

  主護某鬥诤口舌不行

  神名鞞阇耶薮多婆

  主護某不爲溫虐鬼所持

  神名涅坭醯馱多耶

  主護某不爲縣官所得

  神名阿邏多賴都耶

  主護某舍宅四方逐凶殃

  神名波羅那佛昙

  主護某平定舍宅八神

  神名阿提梵者珊耶

  主護某不爲冢墓鬼所娆

  神名因臺羅因臺羅

  主護某門戶辟除邪惡

  神名阿伽風施婆多

  主護某不爲外氣鬼神所害

  神名佛昙彌摩多哆

  主護某不爲災火所延

  神名多賴叉叁密陀

  主護某不爲偷盜所侵

  神名阿摩羅斯兜喜

  主護某若入山林不爲虎狼所害

  神名那羅門阇兜帝

  主護某不爲傷亡所娆

  神名鞞尼幹那波

  主護某除諸鳥鳴狐鳴

  神名荼鞞鬥毗舍羅

  主護某除犬鼠變怪

  神名伽摩毗那阇尼佉

  主護某不爲凶注所牽

  佛告梵志言。若男子女人帶佩此二十五灌頂章句善神名者。若入軍陣鬥诤之時。刀不傷身。箭射不入。鬼神羅刹終不娆近。若到蠱道家亦不能害。若行來出入有小魔鬼。亦不得近。帶佩此神王名著身。夜無惡夢。懸官盜賊水火災怪怨家闇謀口舌鬥亂。自然歡喜。兩作和解。俱生慈心。惡意悉滅。妖魅魍魉邪忤薛荔外道符咒厭禱之者。樹木精魅。百蟲精魅。鳥獸精魅。溪谷精魅。門中鬼神。戶中鬼神。井窖鬼神。洿池鬼神。廁溷中鬼神。一切諸鬼神。皆不得留住某甲身中。若男子女人帶此叁歸五戒善神名字者。某甲入山陵溪谷曠路抄賊自然不現。師子虎狼熊罴蛇蚖悉自縮藏不害人也

  八戒部第五(此別六部) 述意部 會名部 功能部 得失部 受法部 戒相部

  述意部第一

  夫戒定慧品。造化宏圖。衆聖式遵。萬靈攸重。余以戒律宗要。定慧歸承。如有乖張。明心莫顯。是故大悲赴難。立行法以檢之。惑網之夫。設理蹤而證入。業種之客。依相迹而繩持。庶使念念退省新新進策。爲功不已情過乃彰。但善惡由己。起則升沈。不作則已。作則業成。業繩惑網。膠固彌密。自非傾誠苦克折挫身心。哀怆往因畏懼來果。決誓要期。永斷相續。故文言嚴飾道場澡浴塵垢。著新潔衣。內外俱淨。對說罪根發露悔過。舉身投地如太山崩。五體殷重歸依叁寶。敬誠回向然後受戒。此戒時節雖促既懇意標心。爲成叁聚淨戒。爲救四趣衆生。此則功超人天德齊佛位。故智度論。譬同猛將。亦爲與佛等也

  會名部第二

  問曰。諸經論中何名八關齋。亦名關戒耶。答曰。前八是關閉八惡不起諸過。不非時食者。是齋。齋者齊也。謂禁止六情不染六塵。齊斷諸惡具修衆善。故名齋也。又齋戒體一名別。若尋名定體。體容小別。齋者過中不食爲名。戒者防非止惡爲義。故薩婆多論雲。八個是戒。第九是齋。齋戒合數故有九也

  功能部第叁

  如齋法經曰。譬如天下十六大國滿中衆寶不可稱說。不如一日受佛齋法。比其福者。則十六國爲一豆耳。又中阿含經雲。多聞聖弟子持八支齋時。憶念如來十號名字。若有惡思不善…

《法苑珠林八十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