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苑珠林》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经文2122卷53页码:P0269
唐 道世撰

  《法苑珠林》九十四 ▪第2页

  卷第九十二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三 /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陀。匈暴恶害。先无有人到其住处。乃至鸟兽无能到上。秋谷熟时破灭诸谷。莎伽陀能折伏令善。鸟兽得到泉上。是中有见闻者言闻。佛语诸比丘。于汝意云何。此善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虾蟆不。答言。不能。佛言。圣人饮酒尚如是失。何况凡夫。如是过罪皆由饮酒。今从自后。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佛种种呵责饮酒过失已。依律因此比丘便制不饮酒戒

  问曰。未审天上有酒味不。答曰。无实麴米所造之酒。但有业化所作酒也。故正法念经云。彼夜摩天男共天女众。入池游戏。同饮天酒。离于醉过。现乐功德。味触色香皆悉具足。其中诸天有以珠器而饮酒者。受用苏陀之食。色触香味皆悉具足。彼如是念。此水为酒令我得饮。即于念时皆是天酒。离于醉过。天既饮之增长胜乐。善业力故心生欢喜。然彼诸天自业力故。如是受乐。有鸟名为常乐。见彼诸天在欢喜河而饮酒故。为说偈言

  没入放逸海  贪着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复饮酒

  为境界火烧  不知作不作

  园林生贪心  何用复饮酒 

  彼常乐鸟。见乐饮酒天在河饮酒。为调伏故如是说偈

  又正法念经。阎罗王责疏罪人说偈云

  酒能乱人心  令人如羊等

  不知作不作  如是应舍酒

  若酒醉之人  如死人无异

  若欲常不死  彼人应舍酒

  酒是诸过处  每常不饶益

  一切恶道阶  黑暗所在处

  饮酒到地狱  亦到饿鬼处

  行于畜生业  是酒过所诳

  酒为毒中毒  地狱中地狱

  病中之大病  是智者所说

  若人饮酒者  无因缘欢喜

  无因缘而嗔  无因缘作恶

  于佛所生痴  坏世出世事

  烧解脱如火  所谓酒一法

  若人能舍酒  正行于法戒

  彼到第一处  无死无生处 

  问曰。无病饮得罪。有病开饮不。答曰。依四分律。实病余药治不差。以酒为药者不犯

  问曰。开服几许。答曰。依文殊师利问经云。若合药医师所说。多药相和少酒多药得用

  又舍利弗问经云。舍利弗白佛言。云何世尊。说遮道法。不得饮酒如葶苈子。是名破戒。开放逸门云何。迦兰陀竹园精舍有一比丘。疾病经年危笃将死。时优波离问言。汝须何药。我为汝觅天上人间乃至十方。是所应用我皆为取。答曰。我所须药是违毗尼。故我不觅。以至于此。宁尽身命无容犯律。优波离言。汝药是何。答言。须酒五升。优波离曰。若为病开如来所许。为乞得酒。服已消差。差已怀惭。犹谓犯律。往至佛所。殷勤悔过。佛为说法。闻已欢喜得罗汉道。佛言。酒有多失开放逸门。饮如葶苈子犯罪已积。若消病苦非先所断

  述曰。不得见前文开笼通总饮。必须实病重困临终。先用余药治皆不差。要须酒和得差者。依前方开。比见无识之人。身力强壮日别驰走。不依众仪。少有微患。便长情贪。不护道业。妄引经律云。佛开种种汤药名衣上服施佛及僧。因公傍私诡诳道俗。是故智人守戒如命。不敢犯之

  是故萨遮尼干子经偈云

  酒为放逸根  不饮闭恶道

  宁舍百千身  不毁犯法教

  宁使身干枯  终不饮此酒

  假使毁犯戒  寿命满百年

  不如护禁戒  即时身磨灭

  决定能使差  我犹故不饮

  况今不定知  为差为不差

  作是决定心  心生大欢喜

  即获见真谛  所患即消除 

  当知众生所有病者。皆由贪嗔我慢为因。从因有果。得此苦报。非由不得药酒病不得差。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有四毒箭。则为病因。何等为四。一贪欲。二嗔恚。三愚痴。四憍慢。若有病因则有病生。所谓爱热肺病上气吐逆。肤体[病-丙+習][病-丙+習]其心闷乱。下痢哕噎小便淋沥。眼耳疼痛腹背胀满。颠狂干痟鬼魅所著。如是种种身心诸病。若识病本断恶修善。三世苦报永除不受。若不观理纵用天下药酒所治。其病转增难可得差

  又毗尼母经云。尊者弥沙塞说曰。莎提比丘少小因酒长养身命。后出家已不得酒故四大不调。诸比丘白佛。佛言。病者听瓮上嗅之。若差不听嗅。不差者听用酒洗身。若复不差听用酒和面作饼食之。若复不差听酒中浸渍

  又新婆沙论云。如契经。尊者舍利子于憍萨罗国住一林中。时有活命出家外道。亦住彼林。邻近尊者。去林不远。诸村邑中有时广设四月节会。时彼外道巡诸村邑。饱食猪肉恣情饮酒。窃持残者还至林中。见舍利子坐一树下。酒所昏故起轻蔑心。我今与彼虽俱出家。我独富乐而彼贫苦。寻趣尊者。作是颂曰

  我已饱酒肉  复窃持余来

  地上草木山  皆视如金聚 

  时舍利子。闻已念言。此死外道都无惭愧。乃能无赖说此伽他。我今亦应对彼说颂。作是念已即说颂曰

  我常饱无相  常住空定门

  地上草木山  皆视如唾处 

  今此颂中。尊者舍利子作师子吼说三解脱门。谓于初句说无相解脱门。于第二句说空解脱门。于后二句说无愿解脱门

  食肉部第三

  述曰。此之一教亦有权实。言权教者。据毗尼律中。世尊初成道为度粗恶凡夫。未堪说细。且于渐教之中说三种净肉离见闻疑不为己杀。鸟残自死者。开听食之。先粗后细。渐令离过。是别时之意。不了之说。若据实教。始从得道至涅槃夜。大圣殷勤始终不开

  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闻其肉气。皆悉恐怖生畏死想。水陆空行有命之类。悉舍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萨不习食肉。为度众生视现食肉。虽现食之其实不食。但诸众生有执见者。不解如来方便说意。便即偏执毗尼局教。言佛听食三种净肉。亦谤我言。如来自食。彼愚痴人成大罪障。长夜堕于无利益处。亦不得见现在未来贤圣弟子。况当得见诸佛如来。大慧诸声闻人等。常所应食米面油蜜等。能生净命。非法贮畜。非法受取。我说不净。尚不听食。何况听食肉血不净耶。非直食肉坏善障道。乃至邪命谄曲。以求自活。亦是障道

  又文殊师利问经云。若为己杀不得啖。若肉如材木。已自腐烂。欲食得食。若欲啖肉者当说此咒

  多[口*絰]咃(此言如是)阿捺摩阿捺摩(此言无我无我)阿视婆多阿视婆多(此言无寿命无寿命)那舍那舍(此言失失)陀呵陀呵(此言烧烧)婆弗婆弗(此言破破)僧柯栗多弭(此言有为)莎呵(此言除杀去)

  此咒三说。乃得啖肉。饭亦不食。何以故。若无思惟饭不应食。何况当啖肉。佛告文殊师利。以众生无慈悲力怀杀害意。为此因缘故断食肉。若能不怀害心。大慈悲心。为教化一切众生故。无有过罪

  问曰。酒是和神之药。肉为充饥之膳。古今同味。今独何见鄙而不食。若使佛教清禁居丧礼制。即如对于严君敕赐俗食。岂关僧过拒而不食耶

  答曰。贪财喜色贞夫所鄙。好膳嗜美廉士所恶。割情从道前贤所叹。抑欲崇德往哲同嗟。况肉由杀命。酒能乱神。不食是理。宁可为非。纵逢上抑终须严断。虽违君命还顺佛心

  问曰。肉由害命断之且然。酒不损生何为顿制。若无损计罪无过言非。饮浆食饭亦应得罪。而实不尔。酒何偏断。答曰。结戒随事得罪据心。肉体因害。食之即罪。酒性非损。过由弊神。余处生过。过生由酒。断酒即除。所以遮制。不同非谓酒体是罪

  问曰。罪有遮性酒体生罪。今有耐酒之人能饮不醉。又不弊神亦不生罪。此人饮酒应不得罪。斯则能饮无过。不能招咎。何关断酒。以成戒善。可谓能饮耐酒。常名持戒。少饮即醉是大罪人。答曰。制戒防非本为生善。戒是生善。身口无违。缘中止息。遮性两断。乃名戒善。今耐酒之人。既不乱神。未破余戒。实理非罪。正以饮生罪。因外违遮教。缘中生犯。仍名有罪。以乖不饮酒非持戒

  第一据实有损者。依经食肉之人有十种过失。第一明一切众生无始已来。皆是己亲。不合食肉。故入楞伽经云。我观众生轮回五道。同在生死共相生育。递为父母兄弟姊妹。若男子若女中表内外。六亲眷属。或生余道。善道恶道常为眷属。以是因缘。我观众生更相啖肉无非亲者。由食肉味递互相啖。常生害心增长苦业。流转生死不得出离。佛说是时。诸恶罗刹闻佛所说。悉舍恶心止不食肉。递相劝发菩提之心。护众生命。过自护身。离一切诸肉不食。悲泣流泪白言。世尊。我闻佛说谛观六道。我所啖肉皆是我亲。乃知食肉众生是我大怨。断大慈种长不善业。是大苦本。我从今日断不食肉。及我眷属亦不听食。如来弟子有不食肉者。我当昼夜亲近拥护。若食肉者。我当与作大不饶益。大慧罗刹恶鬼常食肉者。闻我所说。尚发慈心。舍肉不食。况我弟子行善法者。当听食肉。若食肉者。当知即是众生大怨。断我圣种。大慧。若我弟子闻我所说。不谛观察而食肉者。当知即是旃陀罗种。非我弟子。我非其师

  第二明食肉众生见者皆悉惊怖。故不应食。如彼经说。食肉之人众生闻气。悉皆惊怖逃走远离。是故菩萨修如实行。为化众生不应食肉。譬如旃陀罗猎师屠儿捕鱼鸟人。一切行处众生遥见作如是念。我今定死。而此来者。是大恶人不识罪福。断众生命求现前利。今来至此为觅我等。今我等身悉皆有肉。是故今来我等定死。大慧。由人食肉能令众生见者皆生如是惊怖。大慧。一切虚空地中众生见食肉者。皆生恐怖而起疑念。我于今者为死为活。如是恶人不修慈心。亦相豺狼游行世间常觅肉食。如牛啖草蜣螂逐粪不知饱足。我身是肉正是其食。不应逢见。即舍逃走离之远去。如人畏惧罗刹无异

  第三明食肉之人坏他信心。是故不应食肉也。如彼经云。若食肉者。众生即失一切信心。便言世间无可信者。断于信根。是故大慧。菩萨为护众生信心。一切诸肉悉不应食。何以故。世间有人见食肉故。谤毁三宝。作如是言。于佛法中何处当有真实沙门婆罗门修梵行者。舍于圣人本所应食。食于众生犹如罗刹。断我法轮绝灭圣种。一切皆由食肉者过。是故大慧。我弟子者。为护恶人毁谤三宝。乃至不应生念肉想。何况食啖也

  第四明慈心少欲行人不应食肉。如彼经说。菩萨为求出离生死。应当专念慈悲之行少欲知足。厌世间苦速求解脱。若舍愦闹就于空闲。住尸陀林白玛若拙冢间树下。独坐思惟。观诸世间。…

《法苑珠林九十四》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