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苑珠林》

「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經文2122卷53頁碼:P0269
唐 道世撰

  《法苑珠林》九十四 ▪第2页

  卷第九十二法苑珠林卷第九十叁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陀。匈暴惡害。先無有人到其住處。乃至鳥獸無能到上。秋谷熟時破滅諸谷。莎伽陀能折伏令善。鳥獸得到泉上。是中有見聞者言聞。佛語諸比丘。于汝意雲何。此善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蝦蟆不。答言。不能。佛言。聖人飲酒尚如是失。何況凡夫。如是過罪皆由飲酒。今從自後。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飲酒。乃至小草頭一滴亦不得飲。佛種種呵責飲酒過失已。依律因此比丘便製不飲酒戒

  問曰。未審天上有酒味不。答曰。無實麴米所造之酒。但有業化所作酒也。故正法念經雲。彼夜摩天男共天女衆。入池遊戲。同飲天酒。離于醉過。現樂功德。味觸色香皆悉具足。其中諸天有以珠器而飲酒者。受用蘇陀之食。色觸香味皆悉具足。彼如是念。此水爲酒令我得飲。即于念時皆是天酒。離于醉過。天既飲之增長勝樂。善業力故心生歡喜。然彼諸天自業力故。如是受樂。有鳥名爲常樂。見彼諸天在歡喜河而飲酒故。爲說偈言

  沒入放逸海  貪著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複飲酒

  爲境界火燒  不知作不作

  園林生貪心  何用複飲酒 

  彼常樂鳥。見樂飲酒天在河飲酒。爲調伏故如是說偈

  又正法念經。閻羅王責疏罪人說偈雲

  酒能亂人心  令人如羊等

  不知作不作  如是應舍酒

  若酒醉之人  如死人無異

  若欲常不死  彼人應舍酒

  酒是諸過處  每常不饒益

  一切惡道階  黑暗所在處

  飲酒到地獄  亦到餓鬼處

  行于畜生業  是酒過所诳

  酒爲毒中毒  地獄中地獄

  病中之大病  是智者所說

  若人飲酒者  無因緣歡喜

  無因緣而嗔  無因緣作惡

  于佛所生癡  壞世出世事

  燒解脫如火  所謂酒一法

  若人能舍酒  正行于法戒

  彼到第一處  無死無生處 

  問曰。無病飲得罪。有病開飲不。答曰。依四分律。實病余藥治不差。以酒爲藥者不犯

  問曰。開服幾許。答曰。依文殊師利問經雲。若合藥醫師所說。多藥相和少酒多藥得用

  又舍利弗問經雲。舍利弗白佛言。雲何世尊。說遮道法。不得飲酒如葶苈子。是名破戒。開放逸門雲何。迦蘭陀竹園精舍有一比丘。疾病經年危笃將死。時優波離問言。汝須何藥。我爲汝覓天上人間乃至十方。是所應用我皆爲取。答曰。我所須藥是違毗尼。故我不覓。以至于此。甯盡身命無容犯律。優波離言。汝藥是何。答言。須酒五升。優波離曰。若爲病開如來所許。爲乞得酒。服已消差。差已懷慚。猶謂犯律。往至佛所。殷勤悔過。佛爲說法。聞已歡喜得羅漢道。佛言。酒有多失開放逸門。飲如葶苈子犯罪已積。若消病苦非先所斷

  述曰。不得見前文開籠通總飲。必須實病重困臨終。先用余藥治皆不差。要須酒和得差者。依前方開。比見無識之人。身力強壯日別馳走。不依衆儀。少有微患。便長情貪。不護道業。妄引經律雲。佛開種種湯藥名衣上服施佛及僧。因公傍私詭诳道俗。是故智人守戒如命。不敢犯之

  是故薩遮尼幹子經偈雲

  酒爲放逸根  不飲閉惡道

  甯舍百千身  不毀犯法教

  甯使身幹枯  終不飲此酒

  假使毀犯戒  壽命滿百年

  不如護禁戒  即時身磨滅

  決定能使差  我猶故不飲

  況今不定知  爲差爲不差

  作是決定心  心生大歡喜

  即獲見真谛  所患即消除 

  當知衆生所有病者。皆由貪嗔我慢爲因。從因有果。得此苦報。非由不得藥酒病不得差。故涅槃經雲。一切衆生有四毒箭。則爲病因。何等爲四。一貪欲。二嗔恚。叁愚癡。四憍慢。若有病因則有病生。所謂愛熱肺病上氣吐逆。膚體[病-丙+習][病-丙+習]其心悶亂。下痢哕噎小便淋瀝。眼耳疼痛腹背脹滿。顛狂幹痟鬼魅所著。如是種種身心諸病。若識病本斷惡修善。叁世苦報永除不受。若不觀理縱用天下藥酒所治。其病轉增難可得差

  又毗尼母經雲。尊者彌沙塞說曰。莎提比丘少小因酒長養身命。後出家已不得酒故四大不調。諸比丘白佛。佛言。病者聽甕上嗅之。若差不聽嗅。不差者聽用酒洗身。若複不差聽用酒和面作餅食之。若複不差聽酒中浸漬

  又新婆沙論雲。如契經。尊者舍利子于憍薩羅國住一林中。時有活命出家外道。亦住彼林。鄰近尊者。去林不遠。諸村邑中有時廣設四月節會。時彼外道巡諸村邑。飽食豬肉恣情飲酒。竊持殘者還至林中。見舍利子坐一樹下。酒所昏故起輕蔑心。我今與彼雖俱出家。我獨富樂而彼貧苦。尋趣尊者。作是頌曰

  我已飽酒肉  複竊持余來

  地上草木山  皆視如金聚 

  時舍利子。聞已念言。此死外道都無慚愧。乃能無賴說此伽他。我今亦應對彼說頌。作是念已即說頌曰

  我常飽無相  常住空定門

  地上草木山  皆視如唾處 

  今此頌中。尊者舍利子作師子吼說叁解脫門。謂于初句說無相解脫門。于第二句說空解脫門。于後二句說無願解脫門

  食肉部第叁

  述曰。此之一教亦有權實。言權教者。據毗尼律中。世尊初成道爲度粗惡凡夫。未堪說細。且于漸教之中說叁種淨肉離見聞疑不爲己殺。鳥殘自死者。開聽食之。先粗後細。漸令離過。是別時之意。不了之說。若據實教。始從得道至涅槃夜。大聖殷勤始終不開

  又涅槃經雲。一切衆生聞其肉氣。皆悉恐怖生畏死想。水陸空行有命之類。悉舍之走。鹹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薩不習食肉。爲度衆生視現食肉。雖現食之其實不食。但諸衆生有執見者。不解如來方便說意。便即偏執毗尼局教。言佛聽食叁種淨肉。亦謗我言。如來自食。彼愚癡人成大罪障。長夜墮于無利益處。亦不得見現在未來賢聖弟子。況當得見諸佛如來。大慧諸聲聞人等。常所應食米面油蜜等。能生淨命。非法貯畜。非法受取。我說不淨。尚不聽食。何況聽食肉血不淨耶。非直食肉壞善障道。乃至邪命谄曲。以求自活。亦是障道

  又文殊師利問經雲。若爲己殺不得啖。若肉如材木。已自腐爛。欲食得食。若欲啖肉者當說此咒

  多[口*絰]咃(此言如是)阿捺摩阿捺摩(此言無我無我)阿視婆多阿視婆多(此言無壽命無壽命)那舍那舍(此言失失)陀呵陀呵(此言燒燒)婆弗婆弗(此言破破)僧柯栗多弭(此言有爲)莎呵(此言除殺去)

  此咒叁說。乃得啖肉。飯亦不食。何以故。若無思惟飯不應食。何況當啖肉。佛告文殊師利。以衆生無慈悲力懷殺害意。爲此因緣故斷食肉。若能不懷害心。大慈悲心。爲教化一切衆生故。無有過罪

  問曰。酒是和神之藥。肉爲充饑之膳。古今同味。今獨何見鄙而不食。若使佛教清禁居喪禮製。即如對于嚴君敕賜俗食。豈關僧過拒而不食耶

  答曰。貪財喜色貞夫所鄙。好膳嗜美廉士所惡。割情從道前賢所歎。抑欲崇德往哲同嗟。況肉由殺命。酒能亂神。不食是理。甯可爲非。縱逢上抑終須嚴斷。雖違君命還順佛心

  問曰。肉由害命斷之且然。酒不損生何爲頓製。若無損計罪無過言非。飲漿食飯亦應得罪。而實不爾。酒何偏斷。答曰。結戒隨事得罪據心。肉體因害。食之即罪。酒性非損。過由弊神。余處生過。過生由酒。斷酒即除。所以遮製。不同非謂酒體是罪

  問曰。罪有遮性酒體生罪。今有耐酒之人能飲不醉。又不弊神亦不生罪。此人飲酒應不得罪。斯則能飲無過。不能招咎。何關斷酒。以成戒善。可謂能飲耐酒。常名持戒。少飲即醉是大罪人。答曰。製戒防非本爲生善。戒是生善。身口無違。緣中止息。遮性兩斷。乃名戒善。今耐酒之人。既不亂神。未破余戒。實理非罪。正以飲生罪。因外違遮教。緣中生犯。仍名有罪。以乖不飲酒非持戒

  第一據實有損者。依經食肉之人有十種過失。第一明一切衆生無始已來。皆是己親。不合食肉。故入楞伽經雲。我觀衆生輪回五道。同在生死共相生育。遞爲父母兄弟姊妹。若男子若女中表內外。六親眷屬。或生余道。善道惡道常爲眷屬。以是因緣。我觀衆生更相啖肉無非親者。由食肉味遞互相啖。常生害心增長苦業。流轉生死不得出離。佛說是時。諸惡羅刹聞佛所說。悉舍惡心止不食肉。遞相勸發菩提之心。護衆生命。過自護身。離一切諸肉不食。悲泣流淚白言。世尊。我聞佛說谛觀六道。我所啖肉皆是我親。乃知食肉衆生是我大怨。斷大慈種長不善業。是大苦本。我從今日斷不食肉。及我眷屬亦不聽食。如來弟子有不食肉者。我當晝夜親近擁護。若食肉者。我當與作大不饒益。大慧羅刹惡鬼常食肉者。聞我所說。尚發慈心。舍肉不食。況我弟子行善法者。當聽食肉。若食肉者。當知即是衆生大怨。斷我聖種。大慧。若我弟子聞我所說。不谛觀察而食肉者。當知即是旃陀羅種。非我弟子。我非其師

  第二明食肉衆生見者皆悉驚怖。故不應食。如彼經說。食肉之人衆生聞氣。悉皆驚怖逃走遠離。是故菩薩修如實行。爲化衆生不應食肉。譬如旃陀羅獵師屠兒捕魚鳥人。一切行處衆生遙見作如是念。我今定死。而此來者。是大惡人不識罪福。斷衆生命求現前利。今來至此爲覓我等。今我等身悉皆有肉。是故今來我等定死。大慧。由人食肉能令衆生見者皆生如是驚怖。大慧。一切虛空地中衆生見食肉者。皆生恐怖而起疑念。我于今者爲死爲活。如是惡人不修慈心。亦相豺狼遊行世間常覓肉食。如牛啖草蜣螂逐糞不知飽足。我身是肉正是其食。不應逢見。即舍逃走離之遠去。如人畏懼羅刹無異

  第叁明食肉之人壞他信心。是故不應食肉也。如彼經雲。若食肉者。衆生即失一切信心。便言世間無可信者。斷于信根。是故大慧。菩薩爲護衆生信心。一切諸肉悉不應食。何以故。世間有人見食肉故。謗毀叁寶。作如是言。于佛法中何處當有真實沙門婆羅門修梵行者。舍于聖人本所應食。食于衆生猶如羅刹。斷我法輪絕滅聖種。一切皆由食肉者過。是故大慧。我弟子者。爲護惡人毀謗叁寶。乃至不應生念肉想。何況食啖也

  第四明慈心少欲行人不應食肉。如彼經說。菩薩爲求出離生死。應當專念慈悲之行少欲知足。厭世間苦速求解脫。若舍愦鬧就于空閑。住屍陀林白瑪若拙冢間樹下。獨坐思惟。觀諸世間。…

《法苑珠林九十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