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诸经要集》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经文2123卷54页码:P0001
唐 道世集

  《诸经要集》六

  

卷第四诸经要集卷第五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

  受请部第七(此有八缘) 述意缘 供养缘 简伪缘 圣僧缘 施食缘 食时缘 食法缘 食讫缘

  述意缘第一

  夫三宝平等。旷若虚空。无怨无亲。事绝贵贱。无适无莫。乃应檀心。故冥怀遣相。与空际而为极。任时随缘。共法界而等量。因既不穷。果亦无尽。且俗俭财贫限约而施。物既有限心亦局执。或计人以选德。或约行以简浊。或取相以别形。或观容以驱陋。如是约人约财。局心难记。有涯之福不信。无边之报颇沾。故昔有毗舍佉母。别请五百罗汉。如来讥呵。不如僧次请一凡僧。得福无量。故知心无限极。则福遍十方。财无多少。则心该法界也

  供养缘第二

  如地持论云。菩萨供养如来。略说十种。一身供养。二支提供养。三现前供养。四不现前供养五自作供养。六他作供养。七财物供养。八胜供养。九不染污供养。十至处道供养。若菩萨于佛色身而设供养。是名身供养。若菩萨为如来故。若供养偷婆。若窟若舍。若故若新。是名支提供养

  若菩萨面见佛身及支提。而设供养。是名现前供养。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悕望心俱。欢喜心俱。现前供养。如一如来三世亦然。及现前供养如来支提。三世十方无量世界。若新若故。是名菩萨共现前供养

  若菩萨于不现前如来及支提。及涅槃后。以佛舍利起偷婆。若多至亿百千万。随力所能。是名广不现前供养。以是因缘。得无量大果。常摄梵福。于无量大劫不堕恶趣。无上菩提众具满足

  若菩萨现前供养。得大功德。不现前供养。得大大功德。共现前不现前供养。得最大大功德

  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手自供养。不依懈惰令他作。是名菩萨自作供养。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不独供养。普令亲属在家出家悉共供养。是名自他共供养。若菩萨有少许物。以慈悲心施彼贫苦薄福众生。令供养如来及支提。令得安乐而不自为。是名他作供养。自作供养者。得大果报。他作供养者。得大大果报自作他作供养者。得最大大果报。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以衣食杂宝。种种供养者。是名财物供养

  若菩萨久来以财物供养。若多若少。现不现前。自作他作。淳净信心而作供养。以是善根。回向无上菩提。是名胜供养

  若菩萨自手供养如来及支提。不轻他人。不放逸不懈怠。至心恭敬。不染污心。不于信心胜人所现谄曲求财。亦不得以诸不净物等供养。是名无染供养

  若菩萨殊胜不染财物。供养如来及支提。若自力得。若从他求。若如意得财。若化作身。若二若三。乃至百千万亿身。悉礼如来。彼一一身。化作百千手。彼一一手以种种华香。供养如来及支提。彼一切身。悉赞叹如来真实功德。饶益众生。如是等名为如意自在力供养。不待如来出现于世。何以故。住不退转地菩萨。于一切佛刹未曾障碍故。若菩萨不自力得财。亦不从他求。而为供养。然于他众生。乃至十方无量世界。上中下心所作供养。菩萨于彼一切供养。以净信心胜妙解心周遍随喜。是菩萨以少方便。兴大供养。摄大菩提。乃至于一构牛顷。于一切众生。修四无量心等。是名至处道供养。如来第一最上。比前财物供养。百倍千倍。乃至算数譬喻不得为比。如是十事。名菩萨一切种供养。如来法僧亦尔。当知于此三宝。作十种供养。菩萨于如来所。起六种净心。谓福田无上心。恩德无上心。于一切众生无上心。如优昙钵华难遇心。于三千大千世界独一心。于世间出世间法一切具足依义心。以此六心少想供养如来法僧。获无量功德。何况多

  又瑜伽论云。何菩萨于如来所供养如来。当知供养略有十种。一设利罗供养。二别供养。三现前供养。四不现前供养。五自作供养。六教他供养。七财敬供养。八粗大供养。九无染供养。十正行供养(释文大同)又优婆塞戒经云。佛言。善男子。在家菩萨。若欲受持优婆塞戒。先当次第供养六方。言

  东方者。即是父母。若有人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父母。是父母还以五事报之。一至心忧念。二终不欺诳。三舍财与之。四为娉上族。五教以世事

  南方者。即是师长。若有人能供养师长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尊重赞叹。恭敬礼拜。早起晚卧。受行善教。是人则能供养南方师长。是师复以五事报之。一速教不令失时。二尽教不令不尽。三胜己不生嫉妒。四将付严师善友。五临终舍财与之

  西方者即是妻子。若有人能供给妻子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璎珞服饰严身之具。是人则能供养西方妻子。是妻子复以十四事报之。一所作尽心营之二常作终不懈惰。三所作必令终竟。四疾作不令失时。五常为瞻视宾客。六净其房舍卧具。七爱敬当则柔软。八傥使软言教诏。九善能守护财物。十晨起夜寐。十一能护净舍。十二能忍教诲。十三能覆恶事。十四能瞻病苦

  北方者即是知识。若有人能供施善友任力与之。恭敬柔言礼拜赞叹。是人则能供养北方善知识。是善知识。复以四事而还报之。一教修善法。二令离恶法。三有恐怖时能为救解。四放逸之时能令除舍

  下方者即是奴婢。若有人能供给奴婢衣食病瘦医药。不骂不打。是人则能供给下方奴婢。是奴婢复以十事报之。一不作罪过。二不待教作。三作必令竟。四疾作不令失时。五主虽贫穷终不舍离。六早起。七守物。八少恩多报。九至心敬念。十善覆恶事

  上方者。即是沙门婆罗门等。若有供养上方沙门婆罗门。衣服饮食房舍卧具病瘦医药。怖时能救。饥馑世施食。闻恶能遮。礼拜恭敬尊重赞叹。是人则能供养上方沙门等。是出家人。复以五事报之。一能令生信。二教修智慧。三教令行施。四教令持戒。五教令多闻。若有供养是六方者。是人则能增长财命。能得受持优婆塞戒

  又智度论云。诸佛恭敬法故。供养于法。以法为师。何以故。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问曰。如佛不求福德。何故供养。答曰。佛从无量劫中。修诸功德。常行诸善。不但求报。敬功德故而作供养。如佛在世时。阿那律长老得天眼前。盲无所见。而以手缝衣。时针纴脱。便言。谁爱福德为我纴针。是时佛到其所。语比丘言。我是爱福德人。为汝纴来。是比丘识佛声。疾起着衣礼佛足。白佛言。佛功德已满。云何言爱福德。佛言。我虽功德已满。我深知功德恩报力。故令我于一切众生中得最第一。由此功德。又为欲教化弟子。故语之言。我为作功德。汝云何不作。如伎家百岁老公而舞。有人呵之言。老公年已百岁。何用是舞。老公答曰。我不须舞。但欲教子孙故耳。佛亦如是功德满。为教弟子作功德故。而作供养。故佛乳母大爱道亡。四天王舆床送。佛在前擎香炉烧香供养。为报恩故。虽不求果。而行等供养。唯佛应供养佛。余人不知佛德。如说偈言

  智人能敬智  智论则智喜

  智人能知智  如蛇知蛇足 

  又频毗娑罗王作佛供养经云。尔时摩竭国。频毗(此云颜色)娑罗(此云端正)往诣佛所。白世尊言。我典此国界。所有资财。能有所办。欲尽形寿供养如来及比丘众。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亦当劝率臣民使得蒙度。得离三涂永处安隐。又杂宝藏经云。佛告诸比丘言。有八种人。应决定施不须生疑。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人

  又智度论云。诸菩萨无量无尽功德成就。以一食供养十方诸佛及僧。皆悉充足而亦不尽。譬如涌泉出而不竭。如文殊师利。以一钵欢喜丸。供养八万四千僧。皆悉充足。而亦不尽。复次菩萨于此一钵食。供养十方诸佛。而十方佛前饮食之具。具足而出。譬如鬼神得人一口食。而千万倍出

  又文殊师利问经云。菩萨为供养佛法僧。及父母兄弟。得畜财物。为起寺舍造像。为布施。若有此因缘。得受金银财物。无有罪过

  简伪缘第三

  如贤愚经云。若有檀越。于十六种。具足别请。虽获福报。亦未为多。何谓十六。比丘比丘尼各有八辈。不如漫请四人。所得功德福多于彼。十六分中。未及其一。将来末世法欲垂尽。正使比丘畜妻挟子。四人已上。名字众僧。应当敬如舍利弗目揵连等。尔时弥勒菩萨。问众僧言。若有檀越。请一持戒清净沙门就舍供养。所得盈利。何如有人得十万钱。时憍陈如寻即说言。假使有人得百车珍宝。计其福利。不如请一净戒沙门就舍供养。得利弘多。舍利弗言。设令有人得一阎浮提满中珍宝。犹不如请一净戒者就舍供养。获利弥多。目揵连言。正使有人得二天下乃至满四天下珍宝。其利犹不如请一清净沙门诣舍供养。得利殊胜

  又像法决疑经云。若檀越设食。并请众僧。遣人防门。遮障比丘及诸老病贫穷乞人。不听入会。徒丧饮食了无善分

  又普广经云。四辈弟子若行斋戒。心当存想请十方僧。不择善恶持戒毁戒高下之行。到诸塔寺请僧之时。僧次供养无别异想。其福众多无量无边。若值罗汉四道果人及大心者。缘此功德受福无穷。一闻说法可得至道无上涅槃

  又十诵律云。鹿子母别请五百罗汉。佛言。无智不善。若于僧中。依次请一人者。得大功德。果报利益。胜别请五百罗汉。一切远近无不悉闻

  又请僧福田经。及仁王经。种种呵责不许别请。若别请者是外道法非七佛法

  又梵网经云。若有檀越来请众僧。客僧有利养分。僧房主应次第差客僧受请。而先住僧独受。而不差客僧。房主得无量罪。畜生无异。非沙门。非释种姓。犯轻垢罪

  又智度论云。如有富贵长者。作乐供养众僧。白僧执事。我次第请僧于舍食。日日须请及至沙弥。执事不听沙弥受请。诸沙弥言。以何意故。不听沙弥。答言以檀越不喜请年少故。便说偈言

  鬓发白如雪  齿落皮肉皱

  偻步形体羸  乐请如是众 

  诸沙弥等。皆是大阿罗汉。如打师子头。欻然从坐而说偈言

  檀越无智人  见形不取德

  舍是耆年相  择取老瘦黑 

  上尊耆年之相者如佛说偈云

  所谓长老相  不必以年耆

  形瘦鬓发白  空老内无德

  能舍罪福果  精进…

《诸经要集六》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