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诸经要集》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经文2123卷54页码:P0001
唐 道世集

  《诸经要集》八 ▪第2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真佛乎。我今首过。归命三尊。唯佛弘慈。原赦其咎。佛叹曰。善哉。王觉恶悔过。此明人之行也。吾受王善意。王稽首如是至三。佛亦三受之。王又头脑着地。退就座曰。禀气凶顽。忿戾自恣。无忍辱心。三毒不除。恶行快意。女人妖冶不知其恶。自惟死后必入地狱。愿佛加哀。广说女恶魑魅之态。入其罗网鲜能自拔。我闻其祸。必以自诫。国人巨细得以改操。佛言。用此为问耶。但说余义。王曰。余义异日禀之不晚。女乱惑意凶祸之大。不闻其祸何由远之。愿佛具为我释地狱之变。及女人之秽。佛言。且听。男子有狂愚之恶。却观女妖。王曰。善哉。愿受明教。佛曰。士有四恶。急所当知。世有淫夫。恒想睹女。思闻妖声。远舍正法。疑真信邪。欲网所裹。没在盲冥。为欲所使。如奴畏主。贪乐女色。不计九孔恶露之臭秽。浑沌欲中。如猪处溷不觉其臭。快以为安。不计后世当在无择之狱受痛无极。注心在淫。吮其洟唾。玩其脓血。珍之如玉。甘之如蜜。故曰欲奴之士。斯其一恶态也。又亲之养子。怀妊生育。比得长大。勤苦难论。到子成人。漂家竭财。膝行肘步。因媒表情。致彼为妻。若在异城。寻而追之。不问远近不避勤苦。注意在淫。捐忘亲老。既得为妻。贵之如宝。欲私相娱乐。恶见父母。信其妖言。或致斗讼。不惟身所从来。孤亲无量之恩。斯其二恶态也。又人处世。勤身苦劳。躬致财贿。本有诚信教道之意。尊戴沙门梵志之心。觉世非常。布施为福。娶妻之后情惑淫欲。愚蔽自壅背真向邪。专由女计。若有布施之意。唯欲发言。庄采女色。绝清净行。束成小人。不识佛经之重诫。祸福之所归。苟为淫使。投身罗网。必堕恶道。终而不改。斯其三恶态也。又若为人子不惟养恩。治生致财不以养亲。但以东西广求淫路。怀持宝物招人妇女。或杀六畜淫祀鬼神。饮酒歌舞。合会男女。快乐欢娱。终日弥多。外托祈福。内以招奸。既醉之后。互求方便。更相招呼。以遂奸情。及其获偶喜无以喻。淫结缚着无所复识。当尔之时。唯此为乐。不觉恶露之臭秽地狱之苦痛。一则可笑。二则可哀。譬如狂荒不知其非。斯其四恶态也。男子有是四恶。用堕三涂。当审远此乃免苦耳。又复听说女人之恶。佛便说偈言(略要)

  以为欲可使  放意不能安

  习近于非法  将何以为贤

  常在三恶道  宛转如车轮

  若世时有佛  而已不得闻

  女人最为恶  难与为因缘

  恩爱一缚着  牵人入罪门

  女人有何好  但是诸不净

  何不谛计是  为此发狂荒

  其内甚臭秽  外为严饰容

  加又含毒螫  剧如蛇与龙

  亦如鱼食钩  飞蛾入灯火

  专心投色欲  不惟后受祸 

  佛说如是。优填王欢喜。即以头面着地。白佛言。实从生年以来。不闻女人恶态乃尔。男子悖乱随之随恶。但不知故不制心意。从是以后。终身自悔归命三尊。不敢复犯。为佛作礼欢喜而退

  书云。仲尼称。难养小人与女子。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也。是以经言。妖冶女人。有八十四态。大态有八。慧人所恶。一者嫉妒。二者妄嗔。三者骂詈。四者咒咀。五者镇压。六者悭贪。七者好饰。八者含毒。是为八大态。是故女人。多诸妖媚。愿舍谄邪以求正法。早得出家自利利人

  又智度论云。女人相者。若得敬待。则令夫心高。若敬待情舍。则令夫心怖。女人如是恒以烦恼忧怖。女人云何可近亲好。如说。国王有女。名曰拘牟头。有捕鱼师名术波伽。随道而行。遥见王女在高楼上。窗中见面。想像染着心不暂舍。弥历日月不能饮食。母问其故。以情答母。我见王女心不能忘。母喻儿言。汝是小人。王女尊贵。不可得也。儿言。我心愿乐不能暂忘。若不如意。不能活也。母为子故入王宫中。常送肥鱼鸟肉。以遗王女而不取价。王女怪而问之。欲求何愿。母白王女。愿却左右。当以情告。我唯有一子。敬慕王女。情结成病。命不云远。愿垂愍念赐其生命。王女言。汝去至月十五日。于某甲天祠中。住天像后。母还语子。汝愿已得。告之如上。沐浴新衣在天像后住。王女至时。白其父王。我有不吉。须至天祠以求吉福。王言大善。即严车五百乘。出至天祠。既到。敕诸从者。齐门而止。独入天祠。天神思惟。此不应尔王为施主。不可令此小人毁辱王女。即厌此人令睡不觉。王女既入。见其睡。重推之不寤。即以璎珞直十万两金。遗之而去。去后此人得觉。见有璎珞。又问众人。知王女来。情愿不遂。忧恨懊恼。淫火内发自烧而死。以是证知。女人之心。不择贵贱唯欲是从

  又萨婆多论云。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不犯女人。蛇有三事害人。有见而害人。有触而害人。有啮而害人。女人亦有三害。若见女人。心发欲想。灭人善法。若触女人。身犯中罪。灭人善法。若共交会。身犯重罪。灭人善法。复有七害。一者若为毒蛇所害。害此一身。若为女人所害。害无数身。二者若为毒蛇所害。害报得无记身。若为女人所害。害善法身。三者若为毒蛇所害。害五识身。若为女人所害。害六识身。四者若为毒蛇所害。得入清众。若为女人所害。不与僧同。五者若为毒蛇所害。得生天上人中。值遇贤圣。若为女人所害。入三恶道。六者若为毒蛇所害。故得四沙门果。若为女人所害。于八正道无所成益。七者若为毒蛇所害。人则慈念而救护之。若为女人所害。众共弃舍无心喜乐。以是因缘故。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终不以此而触女人

  又增一阿含经云。女人有五力轻慢夫主。云何为五。一色力。二亲族之力。三田业之力。四儿力。五自守力。是谓女人有此五力。便轻慢夫主。夫有一力。尽覆蔽彼女人。所谓富贵力也。今弊魔波旬。亦有五力。所谓色声香味触。愚痴之人着此五法。不能得度。若圣弟子。成就一无放逸力。不为所系。则能分别生老病死之法。胜魔五力。不堕魔境。至无为处。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女人有五欲想。云何为五。一生豪贵之家。二嫁适富贵之家。三使我夫主言从语用。四多有儿。五在家独得由己。是谓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又大威德陀罗尼经云。佛告阿难。譬如有大沙聚。将一滴水润此沙聚。可令彻过。如一妇人。以千数丈夫。受欲果报。不可令其知足也。其妇人有三法。不知厌足。一自庄严。二于丈夫边所受欲乐。三哀美言辞。阿难。其妇女有五疽虫户。而丈夫无此。其五疽虫。在阴道中。其一虫户。有八十虫。两头有口。悉如针锋。彼之疽虫。常恼彼女。而食啖之。令其动作。动已复行。以彼令动。是故名恼淫妇女人。此不共法。以业果报发起欲行。贪着丈夫不知厌足。其妇女人。若见丈夫。即作美言。瞻视熟视。视已复视。瞻仰观察。意念欲事。面看邪视。欲取他面。齿衔下唇。面作青紫。以欲心故。额上汗流。若安坐时即不欲起。若复立时复不欲坐。木枝画地。摇弄两手。或行三步。至第四步。左右瞻看。或在门颊。嚬呻出息。委陀屈曲。左手举衣。右手拍髀。又以指爪而刮齿牙。草杖摘齿。手搔脑后。宣露脚胫。呜他儿口。平行而蹶。急视诸方。如是等相。当知妇人欲事以发。厌离弃舍。勿令流转生大暗中

  又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云。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多。便问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缘故。一由贪珍宝物衣被欲心多故。二由相嫉妒故。三由多口舌故。四由作姿态淫意多故。以是因缘堕狱多耳

  劝导缘第四

  惟此慢心。通于白黑。智愚不免。豪贱共有。但去轻论重。在俗为甚。亦有空言我美。评说贤良。讥毁圣德。一切白衣终日。行之。未曾一日惭愧发露。情求胜道退省己躬。故外书云。力慕善道可用安身。力慕孝悌可用荣亲。亦有君子。高遵释教。策奉修行。贞仁退让。廉谨信顺。皆是宿种。禀性自然。与道何殊。亦有出家之人。不依圣教。违犯戒律。不学无知。与俗无殊。然道俗形乖。犯有希数。心有明暗。过有轻重。故出家之人。未犯已前。念念入道。善业已熏。福基已厚。虽有微恶。轻愧而造。不能倾动。若小惭愧。便复清白。若论在俗。身居无惭之地。心有无愧之情。畜养妻儿。财色五欲。盈堂满室。熏辛酒肉。随求所得。爱染情深无时暂舍。恶缘同住岂得免之。此则明暗路分。黑白殊隔。故知明能灭暗。暗不灭明。小灯之明已破大暗。出家之人。虽犯微过。前明已。成正。可光不增晖。而本明恒照。如器存炷立。由安业永也。又出家造恶极难。如陆地行船。在家起过即易。如海中泛舟。又出家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福甚难。如陆地行船。船虽是同。由处有异故迟疾不同。修犯难易。亦复如是。生死易染。善法难成。早求自度。励慕出俗

  又贤愚经云。出家功德其福甚多。若放男女奴婢。若听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功德无量非譬为比。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于虚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必成佛道。佛在世时。王舍城中有一长者。名曰福增。年过百岁。家中大小莫不厌贱。闻说出家功德无量。即来佛所求欲出家。值佛不在。即便往至舍利弗所。舍利弗见老不度。如是五百大阿罗汉。皆悉不度。即出寺门。住门阃上发声大哭。世尊后至种种慰喻。即告目连令其出家。目连即与出家授戒。复常为诸年少比丘之所激切。便欲投河没水而死。目连观见。以神通力接置岸上。问知因缘。目连念言。此人不以生死怖之。无由得道。即令至心捉师衣角。飞腾虚空到大海边。见一新死。端正女人。见有一虫。从其口出还从鼻入。复从眼出从耳而入。目连观已舍之而去。弟子问言。是何女人。答言。此是舍卫城中。大萨薄妇。容貌端正世间少双。其妇常以三奇木头。擎镜照面。自睹端正便起憍慢。深自爱着。夫甚敬爱将共入海。海恶船破没水而死。漂出在岸。此萨薄妇。由自爱身。死后还生。在故身中作此虫也。舍虫身已。堕大地狱受苦无量。小复前行见一女人。自身负铜镬。拔镬着水。以火然沸。脱衣入镬。肉熟离骨。沸吹骨出。在…

《诸经要集八》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