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诸经要集》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经文2123卷54页码:P0001
唐 道世集

  《诸经要集》十 ▪第4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又亦不得出贵收贱与世争利。又亦不得为于饮食及僧因缘。使诸众生堕三恶道。应须劝引安善法中令比丘众真信三宝。摄诸众生乃至父母。令得安隐置三解脱

  又十轮经云。若有四方僧物资生杂物等。持戒破戒如是人等。悉不与之。以是因缘。命终已后。皆堕阿鼻地狱

  慎祸缘第三

  如旧杂譬喻经云。昔有一国五谷熟成。人民安宁无有疾病。昼夜伎乐人无忧恼。王问群臣。我闻天下有祸何类。答曰臣亦不见。王便使一臣。至于邻国求觅祸之神则化作一人。于市中卖之。状类如猪。持铁锁系缚卖之。臣问此名何等。答曰祸母。臣曰卖不。答曰卖。问曰索几钱。答曰千万。问曰此食何等。答曰食针一升。既买得已。臣使家家发求觅针。如是人民两两三三。相逢求针。使诸郡县处处扰乱。百姓所在之处患毒无聊。臣白王曰。虽得祸母致使民乱。男女失业。欲杀弃之。未审许不。王言大善。便于城外将杀。刺便不入。斫则不伤。割而不死。积薪烧之。身赤如火。便走出去。过里烧里。过市烧市。入城烧城。入国烧国。扰乱人民。饥饿困苦。坐由厌乐买祸所致苦也。此喻女色欲火所烧。男子贪毒至死不知苦也

  慎境缘第四

  如正法念经。孔雀菩萨告诸天众。若有比丘。畏于恶名则离诸过。所谓不入女人戏笑之处。不入酒肆。不近沽酒。不与共语。不近嗜酒人。亦不与语。不近贼人。不近先作大恶之人。不近好斗之人。不近阴恶怀毒人。不近无恒数舍道人。不近博戏人。不近伎乐人。不近小儿。不近系缚女色人。不近轻躁人。不近不护口人。不近贪人。不近贩卖欺诳人。不近巧伪市道世所恶贱人。不近掘河池人。不近黄门女人同路一步。不近调象人。不近魁脍人。不近调马人。不近断见人。不近无戒人。如是恶人不应亲近。近如是人必与同行。是故比丘当畏恶名。不应与此不净业人。同路行于一足之地。而说颂曰

  若人近不善  则为不善人

  是故应离恶  莫行不善业

  随近何等人  数数相亲近

  近故同其行  或善或不善

  一切人求善  当近于善人

  如是能得乐  善则非苦因

  近善增功德  近恶增尤甚

  功德及恶相  今如是略说

  若近于善人  则得善名称

  若近不善人  令人速轻贱

  常应亲善人  远离于恶友

  以近善人故  能舍诸恶业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木杵常用不止日夜消减。如是比丘。从本已来不闭根门。食不知量。初夜后夜。不勤觉悟修习善法。当知是辈。终日捐减不增善法。如彼木杵。又自爱经云。佛言夫人处世。心怀毒念。口施毒言。身行毒业。斯三出于心身口。唱成其恶以加众生。众生被毒即结怨恨。誓心欲报。或现世获。或身终后魄灵升天即下报之。人中畜生鬼神太山。更相克贼。皆由宿命。非空生也。佛说偈言

  心为法心  心尊心中  使心非愚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车轹乎辙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福乐自追  如影随形 

  又旧杂譬喻经云。昔有鳖遭遇枯旱。湖泽干竭。不自致有食之池。时有大鹤集住其边。鳖从求哀。乞相济度。鹤啄衔之飞过都邑。鳖不默声。问此何等。如是不止。鹤便应之。口开鳖堕人得屠食。夫人愚顽不谨口舌。其譬如是又法句喻经云。佛告婆罗门。世有四事。人不能行。行者得福不致此贫。何谓为四。一者年盛力壮慎莫憍慢。二者年老精进不贪淫劮。三者有财珍宝常念布施。四者就师学问听受正言。如此老公不行四事。谓之有常。不计成败。一旦离散。譬如老鹤守此空池。永无所得。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昼夜慢堕  老不止淫  有财不施

  不受佛言  有此四弊  为自侵欺

  咄嗟老至  色变作耄  少时如意

  老见蹈贱  不修梵行  又不富贵

  老如白鹤  守伺空池  既不守戒

  又不积财  老羸气竭  思故何逮

  老如秋叶  污秽褴缕  命疾脱至

  不用后悔 

  又杂宝藏经云。佛言昔迦尸国王名为恶受。极作非法。苦恼百姓。残贼无道四远贾客。珍奇胜物皆税夺取不酬其直。由是之故。国中宝物遂至大贵。诸人称传恶名流布。尔时有鹦鹉王。在于林中。闻行路人说王之恶。即自思念。我虽是鸟尚知其非。今当诣彼为说善道。彼王若闻我语。必作是言。彼鸟之王犹有善言。奈何人王为彼讥责。傥能改修。寻即高飞至王园中。回翔下降在一树上。值王夫人入园游观。于时鹦鹉。鼓翼嘤鸣而语之言。王今暴虐无道之甚。残害万民毒及鸟兽含识嗷嗷。人畜愤结。呼嗟之音周闻天下。夫人荷克与王无异。民之父母岂应如是。夫人闻已。嗔恚炽盛。此何小鸟骂我溢口。遣人伺捕。尔时鹦鹉不惊不畏。入捕者手。夫人得之即用与王。王语鹦鹉。何以骂我。鹦鹉答言。说王非法乃欲相益。不敢骂王。时王问言。有何非法。答言。王有七事非法。能危王身。问言。何等为七。答言。一者耽荒女色不敬真正。二者嗜酒醉乱不恤国事。三者贪着棋博不修礼敬。四者游猎杀生都无慈心。五者好出恶言初不善语。六者赋役谪罚倍加常则。七者不以义理劫夺民财。有此七事能危王身。又有三事倾败王国。王复问言。何谓三事。答言。一者亲近邪佞谄恶之人。二者不附贤胜。不受善言。三者好伐他国不养人民。此三不除。倾败之期非旦则夕。夫为王者率土归仰。王当如桥济度万民。王当如秤亲疏皆平。王当如足不违圣踪。王者如日善照世间。王者如月与物清凉。王如父母恩育慈矜。王者如天覆盖一切。王者如地载养万物。王者如火。为诸万民烧除恶患。王者如水润泽四方。应如过去转轮圣王。乃以十善道教化众生。王闻其言。深自惭愧。鹦鹉之言至诚至款。我为人王所行无道。诚遵其教奉以为师受修正行。尔时国内。风教既行恶名消灭。夫人臣佐皆生忠敬。一切人民无不欢喜。尔时鹦鹉者。我身是也。尔时迦尸国王恶受者。今辅相是也。尔时夫人者。今辅相夫人是也

  慎用缘第五

  又僧祇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柰。国名伽尸。时有一婆罗门。于旷野中造立义井。为放牧行者。皆就井饮并及洗浴。时日向暮。有群野干来趣井饮地残水。有野干主不饮地水。便内头灌中饮水。饮已戴灌高举。扑破瓦灌。灌口犹贯其项。诸野干辈语野干主。若湿树叶可用者常当护之。况复此灌利益行人。云何打破。野干主言。我作是乐。但当快心。那知他事。时有行人语婆罗门。汝灌已破。复更着之犹如前法。为野干所破乃至十四。诸野干辈数数谏之。犹不受语。时婆罗门便自念言。是谁破灌。当往伺之。正是野干。便作是念。我福德井而作留难。便作木灌坚固难破。令头易入难出之者。亦着井边。然捉杖屏处伺之。行人饮讫。野干主如前入饮。饮讫扑地不能令破。时婆罗门捉杖打杀。空中有天说此偈言

  知识慈心语  佷[仁-二+戾]不受谏

  守顽招此祸  自丧其身命

  是故痴野干  遭斯木灌苦 

  佛告诸比丘。尔时野干主者。今提婆达多是。时群野干者。今诸比丘谏提婆达多者是。当知于过去时。已曾不受知识软语。自丧身命。今复不受诸比丘谏。当堕恶道长受苦痛。颂曰

  思慎始终  务存正己  口无二言

  心无妄起  少欲知足  妄怀彼此

  战战兢兢  诫勖忧喜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诸经要集》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1】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