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经要集》十三 ▪第5页
第十五中阴有者。天中命终还生天上。则无苦恼。如余天子。命终之时爱别离苦。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如此天子。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余天坐其本处。坐于胜天。若四天处。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可爱胜相。是名第十五中阴有相续道也
第十六中阴有道相续者。若从上天还生下天。见众莲华园林流池。皆亦不如。既见此已。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往彼生。如是虽同生天二种中阴有二种相生。是名第十六中阴有相续道也
第十七中阴有相续道者。若弗婆提人。生瞿陀尼。有此等相。瞿陀尼人。生弗婆提。复有何相。如是二天下人。彼此互生。皆以一相。临命终时见黑闇窟。于此窟中有赤电光。下垂如幡。或赤或白。其人见之。以手揽捉。现阴即灭。以手接幡。次第缘幡。入此窟中。受中阴身。近于生阴。见受生法。亦如前说。或见二牛。或见二马。爱染交会。即生欲心。既生欲心即受生阴。是名第十七中阴有也
受胎缘第六
如善见论云。女人将欲受胎。月华水出时者。此是血名。欲怀胎时。于儿胞处生一血聚。七日自破。从此而出。若血出不断者。男精不住。即共流出。若尽出者。以男精还复其处。然后成胎。故血尽已。男精得住。即便有胎。又女人有七事受胎。一相触。二取衣。三下精。四手摩。五见色。六闻声。七嗅香。问何谓相触受胎。答有女人月水生时喜乐男子。若男子以身触其身分。即生贪着而便怀胎。问何谓取衣受胎。答如优陀夷共妇出家。欲爱不止。各相发问。欲精污衣。尼取舐之。复取内根。即便怀胎。问何谓下精受胎。答如鹿母吃道士精。欲心而饮。遂便怀胎。生鹿子道士。问何谓手摩受胎。答如睒子菩萨父母俱盲。帝释逆知。下来其所为夫妇。既悉出家为道。不合阴阳。以手摩脐下。即便怀胎而生睒子。问何谓见色受胎。答有一女人。月华水成。不得男子合。欲情极盛。唯视男子。如宫女人。亦复如是。即便怀胎。问何谓闻声受胎。答如白鹭鸟。悉雌无雄。到春节时。阳气始布。雷鸣初发。雌鹭一心闻声。便即怀胎。鸡亦有闻雄鸡声亦得怀胎。问何谓嗅香受胎。答如[牛*秦]牛母。但嗅犊气而亦怀子
又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因缘。识来处受胎。一母有欲。有父母共集一处。然外识未应来趣。便不受胎。若识来趣。父母不集则不成胎。二若复母人无欲。父欲意盛。母不大殷勤则非成胎。三若父母共集一处。母欲炽盛。父不大殷勤则非成胎。复有三种。一若父母共集一处。父有风病。母有冷病。则非成胎。二若母有风病。父有冷病。则非成胎。三若父身。水气偏多。母无此患。则非成胎。复有三种。一若父母共集一处。父相有子。母相无子。则不成胎。二若母相有子。父相无子。则不成胎。三若父母俱相无子。则非成胎。复有三种。一若复有时。识神趣胎。父行不在。则非成胎。二若有时。父母应集一处。然母远行不在。则不成胎。三父母俱集不行。此则受胎。复有三种。一若有时父母应来集一处。然父身遇重患。有时识神来趣。则非受胎。二若母身得重患。则非成胎。三若父母身俱得病。则非成胎。若父母无患。识神来趣。然父母俱相有儿。则成有胎
又瑜伽论云。复次此胎藏八位差别。何等为八。谓羯罗蓝位。遏部昙位。闭尸位。键南位。钵罗赊佉位。发毛爪位。根位。形位。若已结凝箭内稀。名羯罗蓝。若表里如酪未生肉位。名遏部昙。若已成肉仍极柔软。名闭尸。若已坚厚稍堪摩触。名为键南。即此肉抟增长支分相现。名钵罗赊佉。从此以后发毛爪现。即名此位。从此以后。眼等根生。名为根位。从此以后。彼所依处。分明显现。名为形位
又于胎藏中。或由先业力故。或由母不避不平等力所生随顺风故。令此胎藏。或发或色或皮。及余支分变异而生。发变异生者。谓由先世所作。能感此恶不善业。及由其母多习灰盐等味。若饮若食。令此胎藏发毛希鲜。色变异生者。谓由先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习近烟热现在缘故。令彼胎藏黑黯色生。又母习近极寒室等。令彼胎藏极白色生。又由其母多啖热食。令彼胎藏极赤色生。皮变异生者。谓由宿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多习淫欲现在缘故。令彼胎藏或癣疥癞等恶皮而生。支分变异生者。谓由先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多习驰走跳踯威仪。及不避不平等现在缘故。令彼胎藏诸根支分缺减而生。又彼胎藏若当为女。于母右胁倚脊向腹而住。若当为男。于母左胁倚腹向脊而住。又此胎藏极成满时。其母不堪持此重胎。内风便发生大苦恼。又此胎藏业报所发生分风起。令头向下足便向上。胎衣缠里而趣产门。其正出时。胎衣遂裂。分之两腋。出产门时。名正生位。生后渐次触生分触所。谓眼触乃至意触
颂曰
业理信多绪 生途非一门
安危诚异辙 清浊岂同源
坠质空遗貌 寻香有去魂
幽衢下寮落 皓路上飞翻
凝阴凄复紧 声威聒已喧
投身庇茅屋 怿虑入花园
伉俪情多乱 贪嗔坐自昏
遍知称至觉 挑手独为尊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诸经要集》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8】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