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二十一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
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
尔时功德林菩萨。复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藏。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何等为十。所谓。信藏。戒藏。惭藏。愧藏。闻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辩藏。是为十。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信藏。此菩萨。信一切法空。信一切法无相。信一切法无愿。信一切法无作。信一切法无分别。信一切法无所依。信一切法不可量。信一切法无有上。信一切法难超越。信一切法无生。若菩萨能如是。随顺一切法。生净信已。闻诸佛法。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一切佛。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众生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法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虚空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涅槃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过去世。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未来世。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现在世。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入一切劫。不可思议。心不怯弱。何以故。此菩萨。于诸佛所。一向坚信。知佛智慧。无边无尽。十方无量。诸世界中。一一各有无量诸佛。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今得当得。已出世。今出世。当出世。已入涅槃。今入涅槃。当入涅槃。彼诸佛智慧。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进不退。不近不远。无知无舍。此菩萨。入佛智慧。成就无边无尽信。得此信已。心不退转。心不杂乱。不可破坏。无所染着。常有根本。随顺圣人。住如来家。护持一切诸佛种性。增长一切菩萨信解。随顺一切如来善根。出生一切诸佛方便。是名菩萨摩诃萨信藏。菩萨住此信藏。则能闻持一切佛法。为众生说。皆令开悟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戒藏。此菩萨。成就普饶益戒。不受戒。不住戒。无悔恨戒。无违诤戒。不损恼戒。无杂秽戒。无贪求戒。无过失戒。无毁犯戒。云何为普饶益戒。此菩萨。受持净戒。本为利益一切众生。云何为不受戒。此菩萨。不受行外道。诸所有戒。但性自精进。奉持三世。诸佛如来。平等净戒。云何为不住戒。此菩萨。受持戒时。心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不住无色界。何以故。不求生彼。而持戒故。云何为无悔恨戒。此菩萨。恒得安住。无悔恨心。何以故。不作重罪。不行谄诈。不破净戒故。云何为无违诤戒。此菩萨。不非先制。不更造立。心常随顺。向涅槃戒。具足受持。无所毁犯。不以持戒。恼他众生。令其生苦。但愿一切心常欢喜。而持于戒。云何为不恼害戒。此菩萨。不因于戒。学诸咒术。造作方药。恼害众生。但为救护一切众生。而持于戒。云何为不杂戒。此菩萨不着边见。不持杂戒。但观缘起。持出离戒。云何为无贪求戒。此菩萨不现异相。彰己有德。但为满足出离法故。而持于戒。云何为无过失戒。此菩萨。不自贡高。言我持戒。见破戒人。亦不轻毁。令他愧耻。但一其心。而持于戒。云何为无毁犯戒。此菩萨。永断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及无义语。贪嗔邪见。具足受持十种善业。菩萨持此无犯戒时。作是念言。一切众生。毁犯净戒。皆由颠倒。唯佛世尊。能知众生。以何因缘。而生颠倒。毁犯净戒。我当成就无上菩提。广为众生。说真实法。令离颠倒。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戒藏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惭藏。此菩萨。忆念过去。所作诸恶。而生于惭。谓彼菩萨。心自念言。我无始世来。与诸众生。皆悉互作父母兄弟。姊妹男女。具贪嗔痴。憍慢谄诳。及余一切诸烦恼故。更相恼害。递相陵夺。奸淫伤杀。无恶不造。一切众生。悉亦如是。以诸烦恼。备造众恶。是故各各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不相承顺。不相谦下。不相启导。不相护惜。更相杀害。互为怨仇。自惟我身。及诸众生。去来现在。行无惭法。三世诸佛。无不知见。今若不断此无惭行。三世诸佛。亦当见我。我当云何犹行不止。甚为不可。是故我应专心断除。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广为众生。说真实法。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惭藏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愧藏。此菩萨。自愧昔来。于五欲中。种种贪求。无有厌足。因此增长贪恚痴等。一切烦恼。我今不应复行是事。又作是念。众生无智。起诸烦恼。具行恶法。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乃至展转。互为怨仇。如是等恶。无不备造。造已欢喜。追求称叹。盲无慧眼。无所知见。于母人腹中。入胎受生。成垢秽身。毕竟至于发白面皱。有智慧者。观此但是从淫欲生不净之法。三世诸佛。皆悉知见。若我于今。犹行是事。则为欺诳三世诸佛。是故我当修行于愧。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广为众生。说真实法。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四愧藏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闻藏。此菩萨。知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无故。是事无。是事起故。是事起。是事灭故。是事灭。是世间法。是出世间法。是有为法。是无为法。是有记法。是无记法。何等为是事有故。是事有。谓无明有故。行有。何等为是事无故。是事无。谓识无故。名色无。何等为是事起故。是事起。谓爱起故。苦起。何等为是事灭故。是事灭。谓有灭故。生灭。何等为世间法。所谓。色受想行识。何等为出世间法。所谓。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何等为有为法。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界。何等为无为法。所谓。虚空涅槃。数缘灭非数缘灭。缘起法性住。何等为有记法。谓四圣谛四沙门果。四辩四无所畏。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何等为无记法。谓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世间有常。世间无常。世间亦有常亦无常。世间非有常非无常。如来灭后有。如来灭后无。如来灭后。亦有亦无。如来灭后。非有非无。我及众生有。我及众生无。我及众生。亦有亦无。我及众生。非有非无。过去。有几如来般涅槃。几声闻辟支佛般涅槃。未来。有几如来。几声闻辟支佛。几众生。现在。有几佛住。几声闻辟支佛住。几众生住。何等如来。最先出。何等声闻辟支佛。最先出。何等众生。最先出。何等如来。最后出。何等声闻辟支佛。最后出。何等众生。最后出。何法最在初。何法最在后。世间从何处来。去至何所。有几世界成。有几世界坏。世界从何处来。去至何所。何者为生死最初际。何者为生死最后际。是名无记法。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一切众生于生死中。无有多闻。不能了知此一切法。我当发意。持多闻藏。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真实法。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五多闻藏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施藏。此菩萨。行十种施。所谓。分减施。竭尽施。内施外施。内外施。一切施。过去施。未来施。现在施。究竟施。佛子。云何为菩萨分减施。此菩萨。禀性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味。不专自受。要与众生。然后方食。凡所受物。悉亦如是。若自食时。作是念言。我身中有八万户虫。依于我住。我身充乐。彼亦充乐。我身饥苦。彼亦饥苦。我今受此。所有饮食。愿令众生。普得充饱。为施彼故。而自食之。不贪其味。复作是念。我于长夜。爱着其身。欲令充饱。而受饮食。今以此食。惠施众生。愿我于身。永断贪着。是名分减施。云何为菩萨竭尽施。佛子。此菩萨。得种种上味饮食。香华衣服。资生之具。若自以受用。则安乐延年。若辍己施人。则穷苦夭命。时或有人。来作是言。汝今所有。悉当与我。菩萨自念。我无始已来。以饥饿故。丧身无数。未曾得有如毫末许。饶益众生。而获善利。今我亦当同于往昔。而舍其命。是故应为饶益众生。随其所有。一切皆舍。乃至尽命。亦无所吝。是名竭尽施。云何为菩萨内施。佛子。此菩萨。年方少盛。端正美好。香华衣服。以严其身。始受灌顶。转轮王位。七宝具足。王四天下。时或有人。来白王言。大王当知。我今衰老。身婴重疾。茕独羸顿。死将不久。若得王身。手足血肉。头目骨髓。我之身命。必冀存活。唯愿大王。莫更筹量。有所顾惜。但见慈念。以施于我。尔时菩萨。作是念言。今我此身。后必当死。无一利益。宜时疾舍。以济众生。念已施之。心无所悔。是名内施。云何为菩萨外施。佛子。此菩萨。年盛色美。众相具足。名华上服。而以严身。始受灌顶。转轮王位。七宝具足。王四天下。时或有人。来白王言。我今贫窭。众苦逼迫唯愿仁慈。特垂矜念。舍此王位。以赡于我。我当统领。受王福乐。尔时菩萨。作是念言。一切荣盛。必当衰歇。于衰歇时。不能复更饶益众生。我今宜应随彼所求。充满其意。作是念已。即便施之。而无所悔。是名外施。云何为菩萨内外施。佛子。此菩萨。如上所说。处轮王位。七宝具足。王四天下。时或有人。而来白言。此转轮位。王处已久。我未曾得。唯愿大王。舍之与我。并及王身。为我臣仆。尔时菩萨。作是念言。我身财宝。及以王位。悉是无常。败坏之法。我今盛壮。富有天下。乞者现前。当以不坚。而求坚法。作是念已。即便施之。乃至以身。恭勤作役。心无所悔。是名内外施。云何为菩萨一切施。佛子。此菩萨。亦如上说。处轮王位。七宝具足。王四天下。时有无量。贫穷之人。来诣其前。而作是言。大王名称。周闻十方。我等钦风。故来至此。吾曹今者。各有所求。愿普垂慈。令得满足。时诸贫人。从彼大王。或乞国土。或乞妻子。或乞手足。血肉心肺。头目髓脑。菩萨是时。心作是念。一切恩爱。会当别离。而于众生。无所饶益。我今为欲永舍贪爱。以此一切必离散物。满众生愿。作是念已。悉皆施与。心无悔恨。亦不于众生。而生厌贱。是名一切施。云何为菩萨过去施。此菩萨。闻过去诸佛菩萨。所有功德。闻已不着。了达非有。不起分别。不贪不味。亦不求取。无所依倚。见法如梦。无有坚固。于诸善根。不起有想。亦无所倚。但为教化取着众生。成熟佛法。而为演说。又复观察过去诸法。十方推求。都不可得。作是念已。于过去法。毕竟皆舍。是名过去施。云何为菩萨未来施。此菩萨。闻未来诸佛之所修行。了达非有。不取于相。不别乐往生诸佛国土。不味不着。亦不生厌。不以善根。回向于彼。亦不于…
《大方广佛华严经二十一》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