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

「法華部·華嚴部」經文279卷10頁碼:P0001
唐 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二十一

  于阗國叁藏實叉難陀奉製譯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爾時功德林菩薩。複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藏。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何等爲十。所謂。信藏。戒藏。慚藏。愧藏。聞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辯藏。是爲十。佛子。何等爲菩薩摩诃薩信藏。此菩薩。信一切法空。信一切法無相。信一切法無願。信一切法無作。信一切法無分別。信一切法無所依。信一切法不可量。信一切法無有上。信一切法難超越。信一切法無生。若菩薩能如是。隨順一切法。生淨信已。聞諸佛法。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一切佛。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衆生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法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虛空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涅槃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過去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未來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現在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入一切劫。不可思議。心不怯弱。何以故。此菩薩。于諸佛所。一向堅信。知佛智慧。無邊無盡。十方無量。諸世界中。一一各有無量諸佛。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已得今得當得。已出世。今出世。當出世。已入涅槃。今入涅槃。當入涅槃。彼諸佛智慧。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進不退。不近不遠。無知無舍。此菩薩。入佛智慧。成就無邊無盡信。得此信已。心不退轉。心不雜亂。不可破壞。無所染著。常有根本。隨順聖人。住如來家。護持一切諸佛種性。增長一切菩薩信解。隨順一切如來善根。出生一切諸佛方便。是名菩薩摩诃薩信藏。菩薩住此信藏。則能聞持一切佛法。爲衆生說。皆令開悟

  佛子。何等爲菩薩摩诃薩戒藏。此菩薩。成就普饒益戒。不受戒。不住戒。無悔恨戒。無違诤戒。不損惱戒。無雜穢戒。無貪求戒。無過失戒。無毀犯戒。雲何爲普饒益戒。此菩薩。受持淨戒。本爲利益一切衆生。雲何爲不受戒。此菩薩。不受行外道。諸所有戒。但性自精進。奉持叁世。諸佛如來。平等淨戒。雲何爲不住戒。此菩薩。受持戒時。心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不住無色界。何以故。不求生彼。而持戒故。雲何爲無悔恨戒。此菩薩。恒得安住。無悔恨心。何以故。不作重罪。不行谄詐。不破淨戒故。雲何爲無違诤戒。此菩薩。不非先製。不更造立。心常隨順。向涅槃戒。具足受持。無所毀犯。不以持戒。惱他衆生。令其生苦。但願一切心常歡喜。而持于戒。雲何爲不惱害戒。此菩薩。不因于戒。學諸咒術。造作方藥。惱害衆生。但爲救護一切衆生。而持于戒。雲何爲不雜戒。此菩薩不著邊見。不持雜戒。但觀緣起。持出離戒。雲何爲無貪求戒。此菩薩不現異相。彰己有德。但爲滿足出離法故。而持于戒。雲何爲無過失戒。此菩薩。不自貢高。言我持戒。見破戒人。亦不輕毀。令他愧恥。但一其心。而持于戒。雲何爲無毀犯戒。此菩薩。永斷殺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及無義語。貪嗔邪見。具足受持十種善業。菩薩持此無犯戒時。作是念言。一切衆生。毀犯淨戒。皆由顛倒。唯佛世尊。能知衆生。以何因緣。而生顛倒。毀犯淨戒。我當成就無上菩提。廣爲衆生。說真實法。令離顛倒。是名菩薩摩诃薩第二戒藏

  佛子。何等爲菩薩摩诃薩慚藏。此菩薩。憶念過去。所作諸惡。而生于慚。謂彼菩薩。心自念言。我無始世來。與諸衆生。皆悉互作父母兄弟。姊妹男女。具貪嗔癡。憍慢谄诳。及余一切諸煩惱故。更相惱害。遞相陵奪。奸淫傷殺。無惡不造。一切衆生。悉亦如是。以諸煩惱。備造衆惡。是故各各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不相承順。不相謙下。不相啓導。不相護惜。更相殺害。互爲怨仇。自惟我身。及諸衆生。去來現在。行無慚法。叁世諸佛。無不知見。今若不斷此無慚行。叁世諸佛。亦當見我。我當雲何猶行不止。甚爲不可。是故我應專心斷除。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廣爲衆生。說真實法。是名菩薩摩诃薩第叁慚藏

  佛子。何等爲菩薩摩诃薩愧藏。此菩薩。自愧昔來。于五欲中。種種貪求。無有厭足。因此增長貪恚癡等。一切煩惱。我今不應複行是事。又作是念。衆生無智。起諸煩惱。具行惡法。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乃至展轉。互爲怨仇。如是等惡。無不備造。造已歡喜。追求稱歎。盲無慧眼。無所知見。于母人腹中。入胎受生。成垢穢身。畢竟至于發白面皺。有智慧者。觀此但是從淫欲生不淨之法。叁世諸佛。皆悉知見。若我于今。猶行是事。則爲欺诳叁世諸佛。是故我當修行于愧。速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廣爲衆生。說真實法。是名菩薩摩诃薩第四愧藏

  佛子。何等爲菩薩摩诃薩聞藏。此菩薩。知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是事起故。是事起。是事滅故。是事滅。是世間法。是出世間法。是有爲法。是無爲法。是有記法。是無記法。何等爲是事有故。是事有。謂無明有故。行有。何等爲是事無故。是事無。謂識無故。名色無。何等爲是事起故。是事起。謂愛起故。苦起。何等爲是事滅故。是事滅。謂有滅故。生滅。何等爲世間法。所謂。色受想行識。何等爲出世間法。所謂。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何等爲有爲法。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衆生界。何等爲無爲法。所謂。虛空涅槃。數緣滅非數緣滅。緣起法性住。何等爲有記法。謂四聖谛四沙門果。四辯四無所畏。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何等爲無記法。謂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世間亦有邊亦無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世間有常。世間無常。世間亦有常亦無常。世間非有常非無常。如來滅後有。如來滅後無。如來滅後。亦有亦無。如來滅後。非有非無。我及衆生有。我及衆生無。我及衆生。亦有亦無。我及衆生。非有非無。過去。有幾如來般涅槃。幾聲聞辟支佛般涅槃。未來。有幾如來。幾聲聞辟支佛。幾衆生。現在。有幾佛住。幾聲聞辟支佛住。幾衆生住。何等如來。最先出。何等聲聞辟支佛。最先出。何等衆生。最先出。何等如來。最後出。何等聲聞辟支佛。最後出。何等衆生。最後出。何法最在初。何法最在後。世間從何處來。去至何所。有幾世界成。有幾世界壞。世界從何處來。去至何所。何者爲生死最初際。何者爲生死最後際。是名無記法。菩薩摩诃薩。作如是念。一切衆生于生死中。無有多聞。不能了知此一切法。我當發意。持多聞藏。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諸衆生。說真實法。是名菩薩摩诃薩第五多聞藏

  佛子。何等爲菩薩摩诃薩施藏。此菩薩。行十種施。所謂。分減施。竭盡施。內施外施。內外施。一切施。過去施。未來施。現在施。究竟施。佛子。雲何爲菩薩分減施。此菩薩。禀性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味。不專自受。要與衆生。然後方食。凡所受物。悉亦如是。若自食時。作是念言。我身中有八萬戶蟲。依于我住。我身充樂。彼亦充樂。我身饑苦。彼亦饑苦。我今受此。所有飲食。願令衆生。普得充飽。爲施彼故。而自食之。不貪其味。複作是念。我于長夜。愛著其身。欲令充飽。而受飲食。今以此食。惠施衆生。願我于身。永斷貪著。是名分減施。雲何爲菩薩竭盡施。佛子。此菩薩。得種種上味飲食。香華衣服。資生之具。若自以受用。則安樂延年。若辍己施人。則窮苦夭命。時或有人。來作是言。汝今所有。悉當與我。菩薩自念。我無始已來。以饑餓故。喪身無數。未曾得有如毫末許。饒益衆生。而獲善利。今我亦當同于往昔。而舍其命。是故應爲饒益衆生。隨其所有。一切皆舍。乃至盡命。亦無所吝。是名竭盡施。雲何爲菩薩內施。佛子。此菩薩。年方少盛。端正美好。香華衣服。以嚴其身。始受灌頂。轉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或有人。來白王言。大王當知。我今衰老。身嬰重疾。茕獨羸頓。死將不久。若得王身。手足血肉。頭目骨髓。我之身命。必冀存活。唯願大王。莫更籌量。有所顧惜。但見慈念。以施于我。爾時菩薩。作是念言。今我此身。後必當死。無一利益。宜時疾舍。以濟衆生。念已施之。心無所悔。是名內施。雲何爲菩薩外施。佛子。此菩薩。年盛色美。衆相具足。名華上服。而以嚴身。始受灌頂。轉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或有人。來白王言。我今貧窭。衆苦逼迫唯願仁慈。特垂矜念。舍此王位。以贍于我。我當統領。受王福樂。爾時菩薩。作是念言。一切榮盛。必當衰歇。于衰歇時。不能複更饒益衆生。我今宜應隨彼所求。充滿其意。作是念已。即便施之。而無所悔。是名外施。雲何爲菩薩內外施。佛子。此菩薩。如上所說。處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或有人。而來白言。此轉輪位。王處已久。我未曾得。唯願大王。舍之與我。並及王身。爲我臣仆。爾時菩薩。作是念言。我身財寶。及以王位。悉是無常。敗壞之法。我今盛壯。富有天下。乞者現前。當以不堅。而求堅法。作是念已。即便施之。乃至以身。恭勤作役。心無所悔。是名內外施。雲何爲菩薩一切施。佛子。此菩薩。亦如上說。處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有無量。貧窮之人。來詣其前。而作是言。大王名稱。周聞十方。我等欽風。故來至此。吾曹今者。各有所求。願普垂慈。令得滿足。時諸貧人。從彼大王。或乞國土。或乞妻子。或乞手足。血肉心肺。頭目髓腦。菩薩是時。心作是念。一切恩愛。會當別離。而于衆生。無所饒益。我今爲欲永舍貪愛。以此一切必離散物。滿衆生願。作是念已。悉皆施與。心無悔恨。亦不于衆生。而生厭賤。是名一切施。雲何爲菩薩過去施。此菩薩。聞過去諸佛菩薩。所有功德。聞已不著。了達非有。不起分別。不貪不味。亦不求取。無所依倚。見法如夢。無有堅固。于諸善根。不起有想。亦無所倚。但爲教化取著衆生。成熟佛法。而爲演說。又複觀察過去諸法。十方推求。都不可得。作是念已。于過去法。畢竟皆舍。是名過去施。雲何爲菩薩未來施。此菩薩。聞未來諸佛之所修行。了達非有。不取于相。不別樂往生諸佛國土。不味不著。亦不生厭。不以善根。回向于彼。亦不于…

《大方廣佛華嚴經二十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