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六 ▪第2页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平等。以平等故不得业果。亦不分别。亦不执着。何以故。彼于烦恼及以业障。获得轻安远离结因。于诸法门能得照曜。于此陀罗尼品能得光明。彼住如是清净门故。能于十方世界游化。具清净行无所住着。不为世法之所染污。于诸世间天人之中。堪为福田亲近供养。无边庄严。我说供养住第八地诸善男子功德无量。何况菩萨于如是法。而修行者。若于菩提及以众生。众生之法乃至世间之法。无有所得。亦不分别及诸戏论。彼人则能了知此法。如说修行。能消世间广大供养。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无边庄严。若诸菩萨修学此法。于诸供养。一切所有皆悉具足。离诸怖畏乃至能舍一切身命。彼于诸法无所摄受。而能摄受广大之法。处无畏座作师子吼。降伏外道及外道法。摧灭波旬及魔军众。能除众生一切覆障。当以法船渡诸众生。当示众生一切智道。当能安住一切众生于随顺道。当能令彼一切众生随顺圣谛不相违逆。当为众生开示一切菩提分法。当以法施慰喻众生。当令众生能得法喜。无边庄严。若有于此陀罗尼门能忍信受。则与得受菩提记人等无有异。彼既闻法。当于己身而自授记。如来法王施设此法。开此法藏。而能安立此陀罗尼印。及能建立此诸法门。摄受我等。是我等父哀愍我者。无边庄严。若有菩萨。以胜意乐能于我所起于父想。彼人当得入如来数如我无异。无边庄严。于此陀罗尼门法品之中。此是第二出离陀罗尼印。演说法藏
清净陀罗尼品第三之一
尔时世尊。观察四方。作如是类种种神通。以神通力。令此众会诸菩萨等见于十方无量诸佛。及闻诸佛所说之法。尔时佛告无边庄严。汝观如来。于一切法无有所作。无数离数及寂静数。能作如是自在神通。如来之力无畏如是。无边庄严。如来之性。不一不异非不一异。无所有故。非有非无。无有自性。非无自性。应如是知如来之性。乃至无有少法可得。如是见者。亦复无有少法可见。若不可见则无所有。亦无所取。无边庄严。如来之性。无少真实少不真实。若少真实少不真实。是则应言有如来性无如来性。如来之性离有离无。亦不曾离。无边庄严。一切诸法自性本性。犹如虚空。如是法门。诸佛如来未出世时。所未曾说。无边庄严。若诸菩萨。于此法中如是解者。则能发生无量辩才。于诸法中能为照曜。于佛无畏而作光明。无边庄严。言无畏者。谓得如来最上无畏。能于少法不摄受故。不增长故。不可得故。不遍得故。不随得故。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不增减不遍增减。诸法自性本性常住。法界住性法界定性。无边庄严。一切诸法住法定性。如是无有不可得故。一切诸法皆妄分别。不以业报而得成就。是故能入一切诸法无业报门。如是诸法无自性故。不如实故。诸业于果非生灭因。于灭趣道。亦复非因。如来但以世俗施设。说一切法有因非因。因自在故。无有因故。此是如来无畏之地。如来具足无量辩才故。能得入大无畏地。无边庄严。云何无畏。谓诸如来四无所畏。此四无畏。缘觉尚无。何况声闻及余世间。何等为四。一者唱言。我是如来应正等觉。一切知者。一切见者。或有一切天人世间。立论于我言。我不能觉了诸法。无有是处。由此能得最上无畏。于众会中正师子吼。我能演说无上甚深广大法教。二者唱言。我是一切诸漏尽者。或有一切天人世间。立论于我诸漏不尽。无有是处。由此能得住于安乐。我开示此无量俱胝劫所积集无上法藏。三者。我所宣说出离觉了。于彼修习正苦灭尽。或天世间立论于我。若苦尽道不出离者。无有是处。我不见此相。我不见此相时。得安乐住。为诸众生。示现此法种性。于众会中作师子吼。四者。我所宣说诸障碍法。于此或有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众。立论于我。于彼习行无障碍者。无有是处。我不见此相时。得增上安乐住。我于众中正师子吼。我能转此无上法轮。一切外道诸天世间所不能转。无边庄严。此是如来四无所畏。此中菩萨勤修学时。速疾获得无畏之地。于人天中最为殊胜。无边庄严。若诸菩萨。由善修习虚空相故。则能发生不可思议遍清净门。由是门故。于一切法最初了知。见一切法等虚空相。无二无别。一切诸法亦复如是。然于虚空亦不分别。亦不戏论。得义善巧。无少法界所从将来亦不将去。亦不积集。乃能观察一切诸法。无有积集不来不去。于一切法行无所行。燃大法炬。为诸众生作法照曜。无边庄严。汝观此法。能为菩萨几许利益几许事业。谓佛十力四无所畏。亦复无有少法可得。亦非不得。无边庄严。一切诸法等虚空相。为得义利开示演说业所依事及彼业因。于中亦无义利可得。无边庄严。此甚深法。一切世间之所难信。一切世间皆是灭坏虚妄建立。由是于此法毗奈耶。不能信受。亦非世间能知世间。皆悉非法。以执着故。言有世间及安住处。假使乃至法想执着。亦无有法而可执着。由于非法起执着故。则与如来及所说法。共兴诤论。又不能了一切诸法自性本性。复与无生法等相违。是故于此甚深法教。不能解了。无边庄严。我为一切天人所信。如实语者。无诤论者。如来世尊息诤论故。舍离蕴故。开示演说如是法教。于中无蕴亦无蕴尽。无边庄严。一切有者。所谓一切善不善法。于中都无善不善法。善不善法皆悉寂静。善不善法各不相知。善不善法不相映蔽。以善不善执着因缘。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悉无记。以彼真实善不善法不可得故。若不可得则无有记。何以故。于中无因。无因可见。无边庄严。汝今当观一切诸法皆悉无记。若诸菩萨如是觉已。于一切法无记言说亦不可得。如是法门为诸菩萨。于不善法如实见故。得舍圆满于法不住。以无记门证入诸法。是无记门彼则非门。若非门者则不可得。若不可得彼则清净。此是诸菩萨所入陀罗尼清净法门。由是门故。得一切法光明照曜。于诸法中。无有愚闇迷惑犹豫。及能获得无碍法智慧眼清净。无边庄严。于此法中应生愿乐。云何愿乐。谓于诸法无所取故无有执着。究竟离舍超过摄藏。无希求故。于善不善一切有为及世间法。不观待故。此是无上不放逸地。离攀缘地。于诸法中无有所住。不来不去无所建立。此则说名慧眼清净究竟远离。无所取故。善能观察舍离一切。自性本性此名慧眼。言慧眼者。所谓尽灭厌离智性。如是智性。无生无作本性寂静。亦复不与寂静相应。断相应故。亦复非断亦非无断。无缺无减。此则名为清净慧眼无戏论道。由是慧眼得成就故。以大慈悲摄诸众生。令其发心住缘众生无尽妙行。及能觉了一切诸法。无有我人众生寿者。彼若证得大菩提时。决定当能开示演说无上法藏。及能清净陀罗尼门。为诸众生种性教法不断尽故。应置法印
佛复告无边庄严菩萨摩诃萨言。此陀罗尼清净法门。一切诸佛常所护念摄受开演。住于十方三世诸佛。亦皆宣说如是法门。为诸菩萨。开示三世平等法性。由是能于三世诸法如实悟入此之法门。成就菩萨清净三世总持慧故。彼诸菩萨无有世想。于善不善了知无二。而能生长种种善根。身语意业悉皆清净。能遍清净无量法门。为得清净总持慧故。亦能开演无起作性清净法教。复能开示一切诸法毕竟空寂。犹如虚空。又能示现广大慧光。而为开示清净智故。亦能开示一切诸法及与菩提如虚空性。而为示现一切智智道清净故。又能开示清净道法。即是菩提随其所愿得圆满故。能正了知演出实谛方便善巧。而能宣说无分别谛故。能善开示诸佛智慧。随顺觉了一切义故。无边庄严。若诸菩萨。于此法中善修学者。能速清净菩提资粮得住菩提无有远近。不与少法共相违背。亦不于此所说诸法而见远近。不以法及非法随见菩提。通达菩提绝诸显示。能以平等无显示义。了知菩提。及观诸法寂静义时。不分别菩提。亦不见寂静不寂静义。非寂静外见不寂静。无有少分能观见想。于一切处能清净见。亦无少有可能清净。此是诸菩萨清净智门。由此门故。而能随念诸佛如来无边法藏陀罗尼门。能遍了知诸有情类自性本性。为诸有情开示演说此诸法藏。能遍清净。诸智慧业诸所愿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等觉已。增上意乐终不退转。及能随念善清净愿。于一切法速得自在而能习行。诸佛如来大慈大悲。一切如来善巧法藏。皆现在前。及能示现无量无边大法光明。身常安住诸佛智境。无边庄严。此无量无边法门。谁之增语。无边庄严。无量无边者。谓一切法地水火风虚空识界。皆无量故。欲界色界及无色界。诸有情界无有量故。然无少分诸有情界可得了知。有情无故。如是如是。此有情界不可得不可了知。界无有故。是故诸法等涅槃界。趣入涅槃。一切诸法皆同趣入不可说处。于涅槃界无有少分而可说故。涅槃界中无有障碍。亦无盖覆障碍。盖覆永清净故。是故涅槃界清净最清净。是涅槃界。界亦非界。远离界故。无有界故。超过界故。然以似界方便显说。所言界者。安住非界及非非界。于言说中亦无有界。但以语言显说诸法。所有言说及能说者。皆不可得不可了知。一切言说即非言说。如是一切言说。如虚空性等入虚空。由是地界不能言说。无能说力。乃至空界不能言说。无能说力。言识界者。由是但以语言显说诸法。而彼识界。界亦非界。不入诸界。不与界相应。非不相应。从虚空生入于虚空。如是识界。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随其空分之所摄受。趣入虚空。不可施设不可睹见。若不可施设彼无所作。余缘相应说有识界。此是菩萨之所入门。一切诸法本性自性。犹如虚空。以依法界开示演说。而亦无有诸法之界。界非界故。一切诸法犹如虚空。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虚空。量难得故。显一切法皆虚空性。诸法本性如虚空故。但以语言开示演说。无边庄严。汝观如来智所演说。尔所清净。彼无法可生。亦无法授与。如是清净法教。是诸菩萨不颠倒智。是故汝等。应当愿乐不由他缘。智得无分别不增分别。及能清净。不可言说理趣法门。由一切法智清净故。佛告无边庄严。诸飞鸟类于何所行。无边庄严白佛言。世尊。行于虚空。佛复问言。虚空复何所行。答言世尊。如是虚空无有所行。佛言。如是如是。一切诸法犹如虚空无有所行。行无所行法不可得。是故诸法无有所行。亦复不行。诸法本性无有可行。及无可说。而此法门为诸菩萨得虚空智清净故转。此是无边光明法门。普遍照耀无量无边。犹如虚空。彼之光明普遍照耀亦不可见。菩萨得是门已。能遍观察十方世界。及能随见一切世间。无边庄严。此是菩萨智所知地。通达智地。而非一切他论者地。彼不能说故。此法理趣是不可说法印。语言显示不可得故。是故一切诸法不印。亦不增印。了知不印。修习善巧故。以虚空印印一切法。以无相印能示现彼虚空无相。无有为相无语言相。以空无故说此虚空。所言虚空。彼无实体故说为空。以真胜义。应知诸法无言彼岸。无边庄严。我于此中。当说陀罗尼印能清净句。为虚空句。智清净故。如空无句无句清净。如是应当了无诸句。其句云何。即说咒曰
毗筏嚟(一)毗筏啰(引)弩娑呬谛(二)钵啰(引二合)弩儞 (三)儞珊那(上)尾筏啰尼(上四)阿毗夜(二合)筏伽(引)賖珊[木*奈]设儞(五)钵啰(二合)皤(去)嚟(六)钵啰(二合)皤(去)啰弭输达儞(七)涅毗羯鞞(八)阿(引)迦(去)賖三摩筏娑啰尼(上九)儞省霓(十)省(上)伽(上)波揭底(十一)省(上去)伽(去)毗牟折儞(十二)阿(引)娜(上)驮儞(十三)阿(引)驮(去)曩毗揭帝(十四)姜(去)乞沙(二合)掣(去)那钵唎羯么(十五)遏掣(去)泥(十六)阿弩钵掣泥(十七)阿三(去)冥(十八)地毗耶(二合十九)若曩阿(引)呵啰宁(二十)钵啰(二合)攘斫刍毗输驮儞(二十一)设黎耶(二合引)播那耶儞(二十二)地孕(二合)只乌怛啰尼(上二十三)阿喻鸡(二十四)阿毗喻鸡(二十五)阿三钵啰(二合)喻鸡(二十六)阿毗钵啰(二合)喻鸡(二十七)阿纥啰(二合)钵驮涅贺嚟(二十八)涅提賖钵驮毗输达儞(二十九)阿底多(引)那揭多钵啰(二合)底逾(二合)般那毗输达儞(三十)讫唎(二合)多钵唎(二合)羯么毗儞谛(三十一)曩多(引)啰他(二合)弩揭谛(三十二)阿僧羯啰(二合)冥(三十三)阿讫啰钵驮毗输达儞(三十四)钵驮钵啰(二合)陛驮攘那毗输达儞(三十五)涅皤斯(三十六)阿(去)皤(去)婆毗输达儞(三十七)三漫多[木*奈]賖地賖毗耶(二合)筏卢羯宁(三十八)弭啰(引)疟(上)钵驮涅诃嚟(三十九)钵啰(二合)若弭输地(四十)呜(上)皤(去)娑阿钵啰(二合)冥迦啰尼(四十一)阿矩罗波(二合)达摩[木*奈]唎设那弭输达儞(四十二)步多(去)遏啰他(二合)珊[木*奈]唎设儞(四十三)阿怒耄驮遏他(二合)弭输诞儞(四十四)娑竭啰质多弩钵啰吠世(四十五)谜嚧钵唎僧萨他(二合引)宁(四十六)啰湿弭(二合)钵啰(二合)多钵儞(四十七)萨婆路迦(引)地钵帝耶攘囊尾输诞儞(四十八)阿钵啰(二合)底褐多(四十九)阿僧伽攘那[木*奈]唎(二合)设宁(五十)
佛言。无边庄严。此诸陀罗尼印能清净句。演说虚空分段之句。无有分段遍无分段。无分段故于中无句。无句清净。由一切法句清净故。为彼发趣住大乘者。希求甚深清净法者。由如来力所加持故。此诸咒句而得流布。无边庄严。若善男子爱乐现证大菩提者。欲为众生作利益者。于此咒句虽未曾闻而能悟解。若有非人或净居天。持此咒句当授与彼。若有发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诸天子等。亦持此咒而授与之。即说咒曰
乌波僧荷嚟(一)娑荷嚟(二)纥唎(二合三)室唎(二合)地唎(二合)底弭输诞儞(四)羯量曩遏他(二合)涅弟闪钵啰(二合)底皤底(五)质多末弩弭攘那弭输诞儞(六)阿(引)地耶(二合)怛么(二合)么呬遏驮钵唎输诞儞(七)揭底枲蜜里(二合)底末底(八)阿(引)褐啰儞岌多(九)岌多钵底(十)萨嚟(十一)萨啰筏底(十二)
佛言。无边庄严。有诸天神住雪山中。彼等天神。若如来力之所加持。而能授与诸说法者法之光明。即说咒曰
末底弭输诞儞(一)苏育多寐唎曳(二合二)阿竭啰(二引)呬多钵驮涅荷唎(三)阿枳逻(引)枲儞(四)阿弭逻枲儞(五)郁他(引)曩三半宁(六)弭儞多三么(引)那钵底(七)末底阿揭罗(二合)怒蘖谛(八)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大宝积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14】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