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十六 ▪第2页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忍。虽勤精进数数废稽。勤修方便数复放舍。彼所有财封。当以供给法师。乃至所爱之物悉以舍与。然后趣向。若山上见龙是初地。若旷野见是二地。若池岸上见是三地。若林中见是四地。若人众中见是五地。若王城中见是六地。若多人众围绕见是七地。若空中见是八地。除魔业业障初地六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自见向余方阎浮提是初地六地。若得忍彼少于障。若不勤修。不得于明。若懈怠奸诈亲近彼。若生信如是清净。若不乐见阎浮提是初地。若乐见是二地。若见村落城邑可爱是三地。若见园观杂花是四地。若见大众喜乐是第五地。若相娱乐是六地除魔业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着白衣。此菩萨是见八地初地。此业障清净魔业增盛。彼生乐法心。数复退减功德。多诸艰难。一切物不应悭惜。如是清净。若自见一切所须一切敷具人所憙者。不惜身命。多闻修善根。若着久故好衣。是初地。若见长领新衣是二地。若见长领衣是三地。若见打治衣是四地。若见打治摩衣是五地。若见染衣是六地。若见象色衣是七地。若见天衣是八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得宝鬘此是初地九地。彼无业障无魔业。当自责己过。不责于他。求修闻法不作斗讼。如是清净。若一种宝鬘是初地。如是二种乃至七种宝鬘是七地。若得转轮王摩尼宝鬘是八地。若见天宝鬘是九地。除魔业。是见初地起业相。若戏笑懈怠。亲近戏笑懈怠不省录人。应当觉知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见头着花鬘是八地初地。此实有业障。若初中后生定善心。舍一切物不生愁恼。如是清净。若得一色鬘是初地。若得恶色鬘是二地。若得种种色鬘是三地。若得一切花鬘是四地。若得龙花鬘是五地。若得天花鬘是六地。若得天种种花鬘是七地。若得杂天人花鬘是八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取得乱花。此菩萨是见六地初地。此菩萨应劝化菩萨。若有自在力势不侵抂余人。若取有色无香花是初地。若取有色香花是二地。若取金色花是三地。若种种色花是四地。若取水陆花是五地。若水陆种种杂花是见六地。如是相勤修精进。若魔业若上地若四地。一切适意龙所持来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打鼓作伎彼是九地。见处处业障魔业增盛。此应勤修多闻精进。于一切众生生平等心。如是清净。若梦空中打鼓是初地。若平地见是二地。若村中见是三地。若大城中见是四地。若大众中见是五地。若屋上见是六地。若山中见是七地。若须弥山顶见是八地。若虚空中见是九地。除勤修智魔业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见日月蚀。是菩萨初地六地。毁灭善法多诸烦恼。成就恶业。应以一切物施不望业报。如是清净。见日月初出是见初地二地。见云三地。见聚云五地见无尘雾六地。见日月中时除魔业业障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不净涂身。是菩萨见初地三地。于前身毁骂贤圣。修恶行菩萨。此菩萨应三年中。昼夜三时勤修忏悔。自后更不于余人生轻慢心。应多修信解如是清净。以青淤泥自涂身者是初地。若涂半身是二地。若处处被涂。是三地。乃至六地。应觉魔业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自梦见作王。此菩萨一切十地见处处地。有厚善根亦有厚艰难。不应于他希望。供养于他不起奸诈。修质直施。所有持戒。与他共不自赞不毁于他。如是以觉道。若在村中恐怖者是初地。若在僧房中是二地。若在园观中是三地。若天祀中是四地。若在大城中是五地。若在山中是六地。若作阎浮提王是七地。若作转轮王是八地。若在海中是九地。若在须弥山顶是十地。除魔业不勤精进。应念诸佛菩萨也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王前若辅相前若大众中。是菩萨是八地。见此杂烦恼。彼应教化众生。应修供养自修清净。如是清净。彼初地施杂众烦恼。二地戒。三地闻。四地定。五地持。六地通。七地说法。八地眷属成就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骑乘在园林中。此菩萨是九地初地。见此菩萨不知是世间利养饮食。为魔所牵缚。少于业障。应供给法师供养所须应习寂默。如是趣向彼。初地无智行。二地无慧。三地无决定智。四地无禅智。五地无无碍智。七地无出生智。八地无庄严智。九地无愿智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见所未见有村落僧坊人众。此菩萨是初地六地。彼多艰难应修念佛。如是清净。修信心施修一切信解。见如是行相者是初地。若卒有所作是二地。若庄严是三地。若见庄严竟是四地。若见四众聚会是五地。若见天众是六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得盖是初地七地。见佛所持多艰难不为所屈。彼于说法人不应起恶意。如是清净。若见花盖是初地。若见琉璃盖是二地。若见花及盖是三地。若见物盖是四地。若见画茎盖是五地。若铃网盖是六地。若见宝网盖宝网垂覆是七地。除魔业不勤精进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菩萨自梦与多人说法。此菩萨一切十地。见彼地地应觉知魔业业障。欲得决定辩当出推求。于一切物不应爱着。于求法人生清净信心。修六和敬戒。如是清净。若梦说云何修行施。此是初地。云何十善法是二地。云何闻是三地。云何头陀德是四地。云何说空是五地。云何说诃责习是六地。云何说无染着是七地。云何说庄严定是八地。云何说庄严佛是九地。云何说妙时是十地。初地施财二地戒财。三地方便财。四地具七财。五地奉给财是。六地决断财。七地决定财。八地通无碍财。九地行财。十地得财。彼初地善根增上。二地戒增上。三地方便增上。四地所作增上。五地十二因缘增上。六地甚深忍增上。七地坏智增上。八地。坏教化众生增上。九地调伏增上。十地坏净国土增上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自梦见初立城郭。此菩萨是八地。受不退转记。应亲近供养甚深信解。人多决定疑悔法障。彼应供养法师得除疑悔。如是清净。彼中住初地疑道为得佛为不得佛是二地。教化众生智疑是三地。出生定疑是四地。应作智疑是五地。道果疑是六地。出生疑是七地。游戏疑是八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缚筏浊水中过。彼是七地初地业障魔业增盛。应生增上欲心坚固不坏和合相应。无生明净。若智方便艰难是初地。若欲修勤善身懈怠是二地。若心非时是三地。或时明是四地。若少无畏是五地。若教化艰难是六地。若佛法艰难是七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自梦集船。此菩萨是六地。若平等行六波罗蜜有艰难。当行无依六波罗蜜。如是清净。若梦作船未竟是初地作船竟是二地。若梦二船并是三地。若并缚二船是四地。见大众上船是五地。见入船去是六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自梦见云雷放电。是菩萨五地初地。彼魔业增上。少于业障。当多思善念舍所爱物。集陀罗尼。如是清净。若见云雨电惊怖是初地。若不惊怖是二地。若忆念法是三地。若住山顶忆念是四地。若空中念是五地。除魔业。若上地龙来集。会奉事所。作不生惊怖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庄严得刀。此菩萨是初地三地。此魔业业障增盛。彼应亲近忍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如是清净。若是垢腻刀是初地。得无垢刀是二地。得利刀是三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得器物。此菩萨是七地。如是相应当修行。彼不定有魔业业障。应勤行四摄法。如是清净。应净除六地退法得增上七地。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自梦示众生道。此是一切十地相。此如是初相应觉业障烦恼障。应供养亲近法师。舍一切物勤修精进。如是趣向。若见乘在道转动是初地。示趣园观道是二地。示趣城道是三地。示阿练若道是四地。示山道是五地。示趣海道是六地。示天道是七地。示声闻道是八地。示菩萨道是九地。示佛道是十地。说示道竟示地初地。觉魔业觉烦恼业。此前六地无过也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入园林中。此菩萨八地初地。彼梦中受魔业烦恼业。梦惊怖悟已生愁苦。此应当修空听甚深法。应当默然离于睡眠。应亲近决定说道法者。如是清净。若自梦退失王位心生惊怖是初地。梦破戒惊怖是二地。梦法没尽惊怖是三地。梦法师无常惊怖是四地。若梦为火所烧惊怖是五地。梦被惊怖是六地。梦堕山惊怖是七地。梦见世尊入涅槃惊怖是八地。不勤进六地觉魔业。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见五谷聚。此菩萨是八地上地住。初地第二地如是见不勤进。见魔业不要谈说。前身曾供养诸佛。多诸艰难。不依一切世间。不观于舍守护三业。如是清净。梦见聚谷是七地。梦聚三千大千世界谷是八地。若梦五谷聚熟是九地。若梦刈谷是十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见治众生病。此菩萨是八地。少于业障魔业增盛。应修大悲勤劝化不生疑悔。如是相应。梦治小儿是初地。若梦治女人是二地。若梦治大人是三地。若梦治热病是四地。若梦治白癞病是五地。若梦治自残病是六地。若梦治干消病是七地。若梦治鬼病是八地。除魔业。应修集忍行成就菩萨大悲善心。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自闻授菩提记。此菩萨。是见十地。此受记魔业业障应觉知。受十地记。初地受道记。二地受菩萨行记。三地受忍记。四地受愿记。五地受三昧记。六地受慧记。七地受方便记。八地受出过声闻辟支佛地一切知记。九地受一生补处记。十地受佛灌顶记。彼修大悲般若波罗蜜善权方便。亲近如是趣向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觉道此菩萨是初地。应觉大悲应勤修精进。应信善心。如是趣向觉知是八地。动三千大千世界是九地。梦放光诸天大声歌颂喜啸是十地。初地七地不勤进魔业如是相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得满瓶。此菩萨见一切十地。当如是知。若村中得是初地。若门中得是二地。若道中得是三地。若树下得是四地。若住得是五地。若坐得是六地。若山顶头得是七地。若空中得是八地。若食时得是九地。若庄严乘骑。若园观是十地。此地地魔业业障。应觉如是清净趣向。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如是相所得 决定无有疑
大士应如是 莫见他少短
人德难可量 大海可炽火
火中可生水 此一一有相
若退于菩提 终无有是处
若以于两肩 顶戴于须弥
游至于十方 恒河沙世界
如是之相貌 此事犹可作
如此菩提心 终无有退转
大地可反覆 菩提心退转
终无有是处 此中少功德
若有善心人 以向无上道
有四法无量 世间无智者
虚空界难知 如是众生界
佛知菩提心 愚者应当知
诸菩萨所行 不应生轻毁
可以一小草 测量于大海
众生之所行 不可得思议
假使大海水 尽融为洋铜
为己身命故 犹尚可饮尽
于诸菩萨行 终不可轻毁
如饮洋铜苦 其苦不可数
或有业障碍 或为魔所乱
彼人受生处 终无有忧悔
若人为乐故 于恶色愚痴
破戒可厌恶 不可恭敬者
如是等人所 不应生轻慢
众生之所行 甚难可得知
犹如舍利弗 寂默入禅定
能于一心中 唯知五十心
犹如诸世尊 一念知无量
不应于诸佛 而生于疑心
犹如阿罗汉 不知自境界
况复当能知 众生之境界
是故一切人 不应作是言
我能知众生 心中之所念
我见染服人 须臾着白衣
如是念念间 念念有变异
况谁能复知 真实者愚患
譬如阿阇世 杀害于己父
又于如来所 而生恶逆心
还于一念中 深悔过罪心
即能除罪报 脱于恶道苦
况有能自生 清净善心者
此心或时缚 此心或时解
此身是无记 亦无有所知
云何令此身 而有于过恶
是身亦不应 亲近于身色
亦复所不应 杀害他人身
譬如真净金 堕于不净中
本性常清净 不净不能损
彼人虽贪乐 行于世间法
彼人实功德 善心无损减
王子长者子 众中作戏笑
一切诸大王 见者悉喜乐
此众生中行 或在天人中
或食毒不死 或捉火不烧
况于知觉者 世间愚痴人
不能夺痴行 缘觉及声闻
不如施菩萨 清净心福田
平等犹如佛 菩萨等如佛
见善心甚深 譬如恒河沙
诸佛世界中 满中七宝施
若书持此经 欲比其功德
倍数无比喻 善得于命利
菩提心不失 若人为财故
入于大海中 必当获大利
若持一切经 能为多人说
不闻于此经 不知众生行
以是因缘故 应当知胜如
不自赞己德 不应谤毁他
善心行清行 若欲速觉悟
第一菩提道 乐阿练若处
常护诸情根 勤修于精进
远离于亲里 修第一义慈
如是当速疾 得于菩提道
尔时世尊。说此经时。六万天人。得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八那由他天人未发心者。令发菩提之心。闻此经故。除舍八十劫生死之罪。是故若欲不舍菩提者。当受持此经读诵通利善思念之。勤于方便忍受欢喜奉行。尔时众中十千菩萨。欲退菩提心生于疑悔。欲还归家。不知障及魔业过。闻说此经。舍除罪过。于世尊前。生少信心。于此世界。当与弥勒菩萨一时成佛。净除二十劫魔业。不起此坐。住一生补处。当生他方世界。弥勒成佛时。当一时成佛。彼除二十劫魔业及烦恼故。菩萨但闻此经。尚能多作利益。况受持读诵显说。佛说此经已。天人阿修罗欢喜奉行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大宝积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04】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