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

「阿含部」经文26卷01页码:P0421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

  《中阿含经》二十六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三)因品师子吼经第七(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中有第一沙门。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此外更无沙门.梵志。异道一切空无沙门.梵志。汝等随在众中。作如是正师子吼。比丘。或有异学来问汝等。诸贤。汝有何行。有何力。有何智。令汝等作如是说。此有第一沙门。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此外更无沙门.梵志。异道一切空无沙门.梵志。汝等随在众中。作如是正师子吼

   比丘。汝等应如是答异学。诸贤。我世尊有知有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四法。因此四法故。令我等作如是说。此有第一沙门。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此外更无沙门.梵志。异道一切空无沙门.梵志。我等随在众中。作如是正师子吼。云何为四。诸贤。我等信尊师.信法.信戒德具足。爱敬同道。恭恪奉事。诸贤。我世尊有知有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此四法。因此四法故。令我等作如是说。此有第一沙门。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此外更无沙门.梵志。异道一切空无沙门.梵志。我等随在众中。作如是正师子吼

   比丘。异学或复作是说。诸贤。我等亦信尊师。谓我尊师也。信法。谓我法也。戒德具足。谓我戒也。爱敬同道。恭恪奉事。谓我同道出家及在家者也。诸贤。沙门瞿昙及我等此二种说。有何胜。有何意。有何差别耶。比丘。汝等应如是问异学。诸贤。为一究竟。为众多究竟耶。比丘。若异学如是答。诸贤。有一究竟。无众多究竟。比丘。汝等复问异学。诸贤。为有欲者得究竟是耶。为无欲者得究竟是耶。比丘。若异学如是答。无欲者得究竟是。非有欲者得究竟是。比丘。汝等复问异学。诸贤。为有恚者得究竟是耶。为无恚者得究竟是耶。比丘。若异学如是答。无恚者得究竟是。非有恚者得究竟是。比丘。汝等复问异学。诸贤。为有痴者得究竟是耶。为无痴者得究竟是耶。比丘。若异学如是答。诸贤。无痴者得究竟是。非有痴者得究竟是

   比丘。汝等复问异学。诸贤。为有爱.有受者得究竟是耶。为无爱.无受者得究竟是耶。比丘。若异学如是答。诸贤。无爱.无受者得究竟是。非有爱.有受者得究竟是。比丘。汝等复问异学。诸贤。为无慧.不说慧者得究竟是耶。为有慧.说慧者得究竟是耶。比丘。若异学如是答。诸贤。有慧.说慧者得究竟是。非无慧.不说慧者得究竟是。比丘。汝等复问异学。诸贤。为有憎.有诤者得究竟是耶。为无憎.无诤者得究竟是耶。比丘。若异学如是答。诸贤。无憎.无诤者得究竟是。非有憎.有诤者得究竟是

   比丘。汝等为异学应如是说。诸贤。是为如汝等说有一究竟是。非众多究竟是。无欲者得究竟是。非有欲者得究竟是。无恚者得究竟是。非有恚者得究竟是。无痴者得究竟是。非有痴者得究竟是。无爱.无受者得究竟是。非有爱.有受者得究竟是。有慧.说慧者得究竟是。非无慧.不说慧者得究竟是。无憎.无诤者得究竟是。非有憎.有诤者得究竟是。若有沙门.梵志依无量见。彼一切依猗二见。有见及无见也。若依有见者。彼便著有见。依猗有见。猗住有见。憎诤无见。若依无见者。彼便着无见。依猗无见。猗住无见。憎诤有见

   若有沙门.梵志不知因.不知习.不知灭.不知尽.不知味.不知患.不知出要如真者。彼一切有欲.恚.有痴.有爱.有受.无慧.非说慧.有憎.有诤。彼则不离生老病死。亦不能脱愁戚啼哭.忧苦懊恼。不得苦边。若有沙门.梵志于此见知因.知习.知灭.知尽.知味.知患.知出要如真者。彼一切无欲.无恚.无痴.无爱.无受.有慧.说慧.无憎.无诤。彼则得离生老病死。亦能得脱愁戚啼哭.忧苦懊恼。则得苦边

   或有沙门.梵志施设断受。然不施设断一切受。施设断欲受。不施设断戒受.见受.我受。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不知三处如真。是故彼虽施设断受。然不施设断一切受。复有沙门.梵志施设断受。然不施设断一切受。施设断欲受.戒受。不施设断见受.我受。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不知二处如真。是故彼虽施设断受。然不施设断一切受。复有沙门.梵志施设断受。然不施设断一切受。施设断欲受.戒受.见受。不施设断我受。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不知一处如真。是故彼虽施设断受。然不施设断一切受。如是法.律。若信尊师者。彼非正.非第一。若信法者。亦非正.非第一。若具足戒德者。亦非正.非第一。若爱敬同道.恭恪奉事者。亦非正.非第一

   若有如来出世。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彼施设断受。于现法中施设断一切受。施设断欲受.戒受.见受.我受。此四受何因何习。从何而生。以何为本。此四受因无明。习无明。从无明生。以无明为本。若有比丘无明已尽。明已生者。彼便从是不复更受欲受.戒受.见受.我受。彼不受已。则不恐怖。不恐怖已。便断因缘。必般涅槃。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如是正法.律。若信尊师者。是正.是第一。若信法者。是正.是第一。若戒德具足者。是正.是第一。若爱敬同道.恭恪奉事者。是正.是第一

   诸贤。我等有是行。有是力。有是智。因此故令我等作如是说。此有第一沙门。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此外更无沙门.梵志。异道一切空无沙门.梵志。以是故。我等随在众中。作如是正师子吼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师子吼经第七竟(一千六百九十字)

   (一○四)

   中阿含因品优昙婆逻经第八(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伽兰哆园

   尔时。有一居士名曰实意。彼于平旦从王舍城出。欲往诣佛供养礼事。于是。实意居士作如是念。且置诣佛。世尊或能宴坐及诸尊比丘。我宁可往优昙婆逻林诣异学园。于是。实意居士即往优昙婆逻林诣异学园

   彼时。优昙婆逻林异学园中。有一异学名曰无恚。在彼中尊为异学师。众人所敬。多所降伏。为五百异学之所推宗。在众调乱。音声高大。说种种鸟论。语论.王论.贼论.斗诤论.饮食论.衣被论.妇女论.童女论.淫女论.世俗论.非道论.海论.国论。如是比说种种鸟论。皆集在彼坐。于是。异学无恚遥见实意居士来。即敕己众。皆令嘿然。诸贤。汝等莫语嘿然。乐嘿然。各自敛摄。所以者何。实意居士来。是沙门瞿昙弟子。若有沙门瞿昙弟子名德高远。所可宗重。在家住止。居王舍城者。彼为第一。彼不语。乐嘿然。自收敛。若彼知此众嘿然住者。彼或能来。于是。异学无恚令众嘿然。自亦嘿然

   于是。实意居士往诣异学无恚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实意居士语曰。无恚。我佛世尊若在无事处山林树下。或住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宴坐。是佛世尊如斯之比。在无事处山林树下。或住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宴坐。彼在远离处常乐宴坐。安隐快乐。彼佛世尊初不一日一夜共聚集会。如汝今日及眷属也

   于是。异学无恚语曰。居士。止。止。汝何由得知。沙门瞿昙空慧解脱。此不足说。或相应或不相应。或顺或不顺。彼沙门瞿昙行边至边。乐边至边。住边至边。犹如瞎牛在边地食。行边至边。乐边至边。住边至边。彼沙门瞿昙亦复如是。居士。若彼沙门瞿昙来此众者。我以一论灭彼。如弄空瓶。亦当为彼说瞎牛喻

   于是。异学无恚告己众曰。诸贤。沙门瞿昙傥至此众。若必来者。汝等莫敬。从坐而起。叉手向彼。莫请令坐。豫留一座。彼到此已。作如是语。瞿昙。有座。欲坐随意

   尔时。世尊在于宴坐。以净天耳出过于人。闻实意居士与异学无恚共论如是。则于晡时从宴坐起。往诣优昙婆逻林异学园中。异学无恚遥见世尊来。即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赞曰。善来。沙门瞿昙。久不来此。愿坐此座

   彼时。世尊作如是念。此愚痴人。自违其要。世尊知已。即坐其床。异学无恚便与世尊共相问讯。却坐一面。世尊问曰。无恚。向与实意居士共论何事。以何等故集在此坐

   异学无恚答曰。瞿昙。我等作是念。沙门瞿昙有何等法。谓教训弟子。弟子受教训已。令得安隐。尽其形寿。净修梵行。及为他说。瞿昙。向与实意居士共论如是。以是之故。集在此坐

   实意居士闻彼语已。便作是念。此异学无恚异哉妄语。所以者何。在佛面前欺诳世尊。世尊知已。语曰。无恚。我法甚深。甚奇。甚特。难觉难知。难见难得。谓我教训弟子。弟子受教训已。尽其形寿。净修梵行。亦为他说。无恚。若汝师宗所可不了憎恶行者。汝以问我。我必能答。令可汝意

   于是。调乱异学众等同音共唱。高大声曰。沙门瞿昙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所以者何。乃能自舍己宗。而以他宗随人所问于是。异学无恚自敕己众。令嘿然已。问曰。瞿昙。不了可憎行。云何得具足。云何不得具足

   于是。世尊答曰。无恚。或有沙门.梵志[仁-二+果]形无衣。或以手为衣。或以叶为衣。或以珠为衣。或不以瓶取水。或不以櫆取水。不食刀杖劫抄之食。不食欺妄食。不自往.不遣信。不求来尊。不善尊。不住尊。若有二人食。不在中食。不怀姙家食。不畜狗家食。设使家有粪蝇飞来而不食。不啖鱼。不食肉。不饮酒。不饮恶水。或都无所饮。学无饮行。或啖一口。以一口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口。以七口为足。或食一得。以一得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得。以七得为足。或日一食。以一食为足。或二.三.四.五.六.七日.半月.一月一食。以一食为足

   或食菜茹。或食稗子。或食[木*祭]米。或食杂[麸-夫+黄]。或食头头逻食。或食粗食。或至无事处。依于无事。或食根。或食果。或食自落果。或持连合衣。或持毛衣。或持头舍衣。或持毛头舍衣。或持全皮…

《中阿含经二十六》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