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五十九 ▪第2页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诳。八者为坚固友。九者不轻慢善知识。是名为九
复次舍利弗。菩萨成就十法。令愿不退严净佛刹。何等为十。一者闻地狱苦。但起大悲不生怖畏。二者闻畜生苦。但起大悲不生怖畏。三者闻饿鬼苦。但起大悲不生怖畏。四者闻诸天衰恼。但起大悲不生怖畏。五者闻人中饥馑贼盗怨敌杀害。但起大悲不生怖畏。六者菩萨作如是念。我于此时当起精进。乃至未得清净佛刹终不懈慢。七者令我刹中饮食衣服随念即得。八者我佛刹中。诸众生等寿命无量。九者我佛刹中诸众生等无彼我心。十者我佛刹中。所有众生决定趣向无上菩提。是名为十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执持妙花诣如来所。或佛塔所。兴供养时。作是愿言。如此妙花色香殊胜。见者欣悦。我成佛时。令我刹中如是种种妙花遍布。及众宝树周匝庄严。乃至末香涂香。衣服饮食。宝盖幢幡。金银琉璃。真珠等宝。用供养时。亦应如是。回向佛刹功德庄严。以彼菩萨住戒律故。随心所愿皆得成就
复次舍利弗。菩萨不求自乐喜他得乐。是故菩萨得菩提时。彼佛刹中所有众生。悉皆具足一向快乐
复次舍利弗。菩萨常应普皆摄取十善业道。悉以回向一切种智。是故菩萨得菩提时。彼佛刹中所有众生。初生即具十善业道。及出离智
复次舍利弗。菩萨随所至方劝诸众生。悉皆令趣无上菩提。唯赞佛乘。不说二乘及所共法。是故菩萨得菩提时。彼佛刹中所有众生。决定当得无上菩提。永离声闻及辟支佛。无量菩萨充满其国
复次舍利弗。菩萨于他利养终不遮断。见他得利常生欢喜。是故菩萨得菩提时。彼佛刹中所有众生。受用资具恒无断绝。具足获得大法光明
复次舍利弗。菩萨若见比丘比丘尼有过犯者。终不发扬。但自安住正法之中。是故菩萨得菩提时。彼佛刹中。一切无有过失之名。何以故。以彼大众皆得清净无过失法
复次舍利弗。菩萨乐法求法不生热恼。如所闻法正住修行。是故菩萨得菩提时。彼佛刹中众生生者。求法乐法皆无热恼。如所闻法随顺修行
复次舍利弗。菩萨弦歌鼓吹。种种音乐。供养佛塔。以此善根。回向佛刹功德庄严。是故菩萨得菩提时。彼佛刹中百千音乐不鼓自鸣
复次舍利弗。菩萨若见失念众生。令得正念。是故菩萨得菩提时。令诸弟子得禅悦食。舍利弗。如是佛刹功德。具足如来辩才。或一劫或过一劫说不能尽。舍利弗。然我今者随诸菩萨之所乐欲。如是略说。胜志乐者闻已趣向。当得圆满佛刹功德。舍利弗。菩萨成就三法。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求佛刹皆得成就。何等为三。一者大愿殊胜。二者住不放逸。三者如所闻法起正修行。是名为三。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来希有善说此法。世尊住不放逸故得菩提分法。住修行故得大菩提。住胜愿故成就佛刹功德庄严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如我往昔以大愿力成就佛刹。不放逸故得成菩提。舍利弗。若但言说住于放逸而不修行。彼尚不能至声闻地。何况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菩萨若欲自知是真菩萨。如菩萨所学。应如是学。尔时会中四万菩萨。从座而起。合掌向佛。同声白言。如佛所说。菩萨学处。我当随学。住不放逸。修行成就。满足大愿。严净佛刹
尔时世尊。熙怡微笑。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现此微笑。佛告舍利弗。汝见此诸善男子师子吼不。舍利弗言。唯然已见。佛言。舍利弗。此诸善男子。过百千劫。各于异刹。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号愿庄严。亦如当来师子佛等。其土清净如无量寿国。唯除寿量。舍利弗言。彼诸如来寿量几何。佛言。彼一一佛皆寿十劫。尔时师子勇猛雷音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言。是文殊师利童真菩萨。诸佛世尊常所称叹。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得佛刹当复云何。佛言。善男子。汝当自问文殊师利。时师子勇猛。问文殊师利言。仁者何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答言。善男子。何不问我趣菩提不。而乃问我成菩提耶。何以故。我于菩提尚不趣向。何况当得。问言。文殊师利。仁者岂不为利众生故。趣菩提耶答言不也。何以故。众生不可得故。若众生是有可为利益趣向菩提。而众生寿命及福伽罗皆无所有。是故我今不趣菩提。亦不退转。师子勇猛言。文殊师利。仁者趣向诸佛法不。答言不也。善男子。一切诸法皆趣向佛法。何以故。诸法无漏无系无形无相。为趣向佛。如趣向佛。诸法亦然。善男子。而汝所问趣向佛法。我今问汝随汝意答。于意云何。为色求菩提耶。为色本性求。为色如求。为色自体求。为色空求。为色离求。为色法性求菩提耶。善男子。于意云何。为色得菩提耶。乃至为色法性得菩提耶。答言不也文殊师利。色不求菩提。乃至色法性不求菩提。色不得菩提。乃至色法性亦不得菩提。文殊师利言。于意云何。受想行识求菩提。乃至识法性求菩提耶。识得菩提。乃至识法性得菩提耶。答言不也文殊师利。受想行识不求菩提。乃至识法性不求菩提。识不得菩提。乃至识法性不得菩提。文殊师利言。于意云何。离于五蕴。有我我所耶。答言不也。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更以何法而求菩提及得菩提。师子勇猛言。文殊师利仁者所言众皆诚信。而今乃说不求菩提不得菩提。新发意菩萨闻此所说。必生惊怖。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一切诸法无有惊怖。于实际中亦无惊怖。如来为于无惊怖者而演说法。若惊怖者彼即生厌。若生厌者彼则离欲。若离欲者彼则解脱。若解脱者则无菩提。若无菩提是则无住。彼若无住是即无去。若无有去是则无来则无愿求。若无愿求则不退转。若不退转则为退转。退转何法。所谓执我众生命者及福伽罗。若断若常取相分别悉皆退转。彼若退转则不退转。不退何法。谓空无相无愿实际。及诸佛法皆不退转。何谓佛法。谓不离不着及无所缘。无入无出无有所行。亦无表示。但有其名。空无有生。无去无来。无染无净。无尘离尘。无我无分别。无和合无执取。平等无违。是为佛法。善男子。此诸佛法。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以诸佛法无生处故。故彼新发意菩萨闻此说已。若生惊怖速得菩提。若起分别作如是念。而今我等所成菩提。随有发心住于现证。乃得菩提。若不发心终不能得。如是分别皆不生故。菩提及心俱不可得。不可得故则无分别。若无分别则无现证。何以故。现证所因不可得故。善男子。于意云何。虚空可得菩提耶。答言不也。又言。善男子。如来岂不证一切法同虚空耶。答言如是如是。又言。善男子。如虚空菩提亦尔。如菩提虚空亦然。虚空菩提无二无别。若菩萨知此平等。则无有知亦无不知亦无不见。说此法时一万四千比丘尽诸有漏心得解脱。十二那由他比丘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九万六千众生发菩提心。五万二千菩萨得无生忍。尔时师子勇猛雷音菩萨。白文殊师利言。仁者发菩提心来为几时耶。文殊师利言。止善男子。莫生妄念。若有于无生法中。说如是言。我发菩提心。我行菩提行。为大邪见。善男子。我都不见有心发向菩提。以不见心及菩提故。是故无发。师子勇猛言。文殊师利。都不见心。是何句义。文殊师利言。善男子。是都不见说名平等。又问云何说为平等。答言善男子。如是平等以种种性皆无所有。彼彼诸法一味故说。一味说者。所谓离故无染无净。不断不常。不生不灭。无我无受。不取不舍。如是说法不念我说亦无分别。善男子。于此平等法中。了知修行。是名平等。复次善男子。若菩萨入此平等。都不见有种种界若一若多。于平等中不见平等。于相违中不见相违。以彼本来性清净故
尔时师子勇猛雷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文殊师利不肯自说发心久近。此诸大众皆乐欲闻。佛言。善男子。文殊师利是甚深忍者。于甚深忍中菩提及心皆不可得。以不可得是故不说。然善男子。我今当说文殊师利发心久近。善男子。过去久远过七十万阿僧祇恒河沙劫。有佛名雷音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于世。在于东方。去此过七十二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无生。彼雷音如来于中说法。诸声闻众。有八十四亿那由他。诸菩萨众二倍过前。善男子。彼时有王名曰普覆。七宝具足王四天下。正法理化为法轮王。而于八万四千岁中。以衣服饮食宫殿台观僮仆给侍一一殊妙。恭敬供养雷音如来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其王亲族中宫婇女王子大臣。唯务供养余无所作。虽经多岁初无疲倦。过是已后。其王独在静处思惟。我今已集广大善根。而犹未定所回向处。为求帝释大梵天王转轮王耶。为求声闻辟支佛耶。作是念已。空中诸天告言。大王勿起如是狭劣之心。何以故。王之所集福德甚多。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时普覆王。闻是语已。欢喜念言。我今于此决定不退。何以故。天知我心而来告我。善男子。尔时彼王。与诸大众八十亿那由他百千众生。往诣雷音佛所。顶礼双足。右绕七匝。曲躬恭敬。合掌向佛。而说颂曰
我今问最胜 愿当为我说
云何得成就 最上人中尊
世间所依止 我已广供养
以不决定心 未知回向处
已修广大福 当何所回向
为求梵天位 帝释转轮王
为求于声闻 及以辟支佛
我发此念时 空中天告我
大王汝勿起 狭劣回向心
为一切众生 当兴广大愿
利益世间故 应发菩提心
我今请世尊 于法自在者
愿说菩提心 发起之方便
发菩提心已 当得如牟尼
唯愿两足尊 为我具宣说
尔时雷音如来。为普覆王。而说颂曰
大王汝谛听 我当次第说
一切因缘法 随根欲所行
如其所有愿 得如是果报
我亦于往昔 发起菩提心
为诸众生故 愿当作利益
如我所作愿 如昔所发心
得不退菩提 意愿速圆满
大王应坚固 修习于诸行
汝当得广大 无上佛菩提
时普覆王。闻佛所说。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于众会前。大师子吼。而说颂曰
今对一切众 发大菩提心
为一一众生 誓尽未来际
受无量生死 而作大饶益
备修菩萨行 救诸众生苦
从今若违誓 起于贪欲心
及悭嫉怨恨 则诳十方佛
又我从今日 乃至成菩提
常当学诸佛 修行于梵行
随顺净戒律 远离诸过咎
又我于菩提 亦不愿速证
当尽未来际 广利诸群生
严净诸佛刹 无量不思议
当令我名号 普闻十方界
我今自授记 决定当成佛
志乐胜清净 于此固无疑
我当净三业 不令起诸恶
我以此真实 成佛人中尊
若此心真实 地当六种动
若我语诚谛 无有虚妄者
当使虚空中 音乐自然奏
若我无谄曲 及以怨恨心
由此真实故 当雨曼陀花
时普覆王。说此颂已。心诚实故。十方亿刹六种震动。于虚空中奏诸音乐。雨曼陀罗花。时二十亿众生随从王者。皆大欢喜而自庆言。我等当得最上菩提。即学彼王发菩提心。佛告大众。尔时普覆王者。岂异人乎。今文殊师利菩萨是也。彼于往昔过七十万阿僧祇恒河沙劫。初发菩提之心。次过六十四恒河沙劫。得无生法忍。能具足菩萨十地如来十力。佛地诸法悉皆圆满。而未曾起一念之心。我当得佛。善男子。尔时二十亿众生随逐彼王。于雷音佛所发菩提心者。皆由文殊师利劝发。令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大法轮。作佛事已。而般涅槃。文殊师利。皆悉供养彼诸如来。亦皆护持彼诸佛法。唯有一佛号地持山。在此下方过四十恒河沙刹土。其佛世界名曰地持。亦有无数诸声闻众。佛寿无量于今现在。说此文殊师利宿缘之时。众中七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大宝积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61】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