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经》三十 ▪第2页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世无著善逝 施彼得大果
愚痴无所知 无慧无所闻
施彼得果少 无光无所照
若光有所照 有慧佛弟子
信向善逝者 根生善坚住
彼是生善处 如意往人家
最后得涅槃 如是各有缘
佛说如是。尊者舍梨子及诸比丘.给孤独居士.五百优婆塞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优婆塞经第十二竟(千五百四十九字)
(一二九)
中阿含大品怨家经第十三(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云何为七。怨家者。不欲令怨家有好色。所以者何。怨家者。不乐怨家有好色。人有嗔恚。习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虽好沐浴。名香涂身。然色故恶。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谓第一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
复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安隐眠。所以者何。怨家者。不乐怨家安隐眠。人有嗔恚。习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虽卧以御床。敷以氍氀.[毯-炎+翕][毯-炎+登]。覆以锦绮罗縠。有儭体被。两头安枕。加陵伽波惒逻波遮悉多罗那。然故忧苦眠。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谓第二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
复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得大利。所以者何。怨家者。不乐怨家得大利。人有嗔恚。习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应得利而不得利。应不得利而得利。彼此二法更互相违。大得不利。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谓第三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
复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有朋友。所以者何。怨家者。不乐怨家有朋友。人有嗔恚。习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若有亲朋友。舍离避去。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谓第四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
复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有称誉。所以者何。怨家者。不乐怨家有名称。人有嗔恚。习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恶名丑声周闻诸方。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谓第五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
复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极大富。所以者何。怨家者。不乐怨家极大富。人有嗔恚。习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作如是身.口.意行。使彼大失财物。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谓第六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
复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身坏命终。必至善处。生于天上。所以者何。怨家者。不乐怨家往至善处。人有嗔恚。习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身.口.意恶行。彼身.口.意恶行已。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谓第七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此七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嗔者得恶色 眠卧苦不安
应获得大财 反更得不利
亲亲善朋友 远离嗔恚人
数数习嗔恚 恶名流诸方
嗔作身口业 恚缠行意业
人为恚所覆 失一切财物
嗔恚生不利 嗔恚生心秽
恐怖生于内 人所不能觉
嗔者不知义 嗔者不晓法
无目盲闇塞 谓乐嗔恚人
恚初发恶色 犹火始起烟
从是生憎嫉 缘是诸人嗔
若嗔者所作 善行及不善
于后嗔恚止 烦热如火烧
所谓烦热业 及诸法所缠
彼彼我今说 汝等善心听
嗔者逆害父 及于诸兄弟
亦杀姊与妹 嗔者多所残
所生及长养 得见此世间
因彼得存命 此母嗔亦害
无羞无惭愧 嗔缠无所言
人为恚所覆 口无所不说
造作痴罪逆 而自夭其命
作时不自觉 因嗔生恐怖
系着自己身 爱乐无极已
虽爱念己身 嗔者亦自害
以刀而自刺 或从岩自投
或以绳自绞 及服诸毒药
如是像嗔恚 是死依于恚
彼彼一切断 用慧能觉了
小小不善业 慧者了能除
当堪耐是行 欲令无恶色
无恚亦无忧 除烟无贡高
调御断嗔恚 灭讫无有漏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怨家经第十三竟(千一百十五字)
(一三○)
中阿含大品教昙弥经第十四(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昙弥为生地尊长。作佛图主。为人所宗。凶暴急弊。极为粗恶。骂詈责数于诸比丘。因此故生地诸比丘皆舍离去。不乐住此。于是。生地诸优婆塞见生地诸比丘皆舍离去。不乐住此。便作是念。此生地诸比丘以何意故。皆舍离去。不乐住此。生地诸优婆塞闻此生地尊者昙弥。生地尊长。作佛图主。为人所宗。凶暴急弊。极为粗恶。骂詈责数于诸比丘。因此故生地诸比丘皆舍离去。不乐住此。生地诸优婆塞闻已。即共往诣尊者昙弥所。驱逐昙弥。令出生地诸寺中去
于是尊者昙弥。为生地诸优婆塞所驱。令出生地诸寺中去。即摄衣持钵游行。往诣舍卫国。展转进至舍卫国。住胜林给孤独园。于是。尊者昙弥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我于生地诸优婆塞无所污.无所说.无所犯然生地诸优婆塞横驱逐我。令出生地诸寺中去
彼时世尊告曰。止止昙弥。何须说此
尊者昙弥叉手向佛再白曰。世尊。我于生地诸优婆塞。无所污.无所说.无所犯。然生地诸优婆塞横驱逐我。令出生地诸寺中去
世尊亦再告曰。昙弥。往昔之时。此阎浮洲有诸商人。乘船入海持视岸鹰行。彼入大海不远便放视岸鹰。若视岸鹰得至大海岸者。终不还船。若视岸鹰不得至大海岸者。便来还船。如是昙弥。为生地优婆塞所驱逐。令出生地诸寺故。便还至我所。止止昙弥。何须复说此
尊者昙弥复三白曰。世尊我于生地诸优婆塞。无所污.无所说.无所犯。然生地诸优婆塞横驱逐我。令出生地诸寺中去
世尊亦复三告曰。昙弥。汝住沙门法。为生地诸优婆塞所驱逐。令出生地诸寺耶
于是。尊者昙弥即从座起。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云何沙门住沙门法
世尊告曰。昙弥。昔时有人寿八万岁。昙弥。人寿八万岁时。此阎浮洲极大富乐。多有人民。村邑相近。如鸡一飞。昙弥。人寿八万岁时。女年五百岁乃嫁。昙弥。人寿八万岁时。有如是病。大便.小便.欲.不食.老。昙弥。人寿八万岁时。有王名高罗婆。聪明智慧。为转轮王。有四种军。整御天下。如法法王成就七宝。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具足千子。颜貌端政。勇猛无畏。能伏他众。彼必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治化。令得安隐
昙弥。高罗婆王有树。名善住尼拘类王。昙弥。善住尼拘类树王而有五枝。第一枝者。王所食及皇后。第二枝者。太子食及诸臣。第三枝者。国人民食。第四枝者。沙门.梵志食。第五枝者。禽兽所食。昙弥。善住尼拘类树王果大如二升瓶。味如淳蜜丸。昙弥。善住尼拘类树王果无有护者。亦无更相偷。有一人来。饥渴极羸。颜色憔悴。欲得食果。往至善住尼拘类树王所。饱啖果已。毁折其枝。持果归去。善住尼拘类树王。有一天依而居之。彼作是念。阎浮洲人异哉。无恩无有反复。所以者何。从善住尼拘类树王饱啖果已。毁折其枝。持果归去。宁令善住尼拘类树王无果不生果。善住尼拘类树王即无果。亦不生果
复有一人来。饥渴极羸。颜色憔悴。欲得啖果。往诣善住尼拘类树王所。见善住尼拘类树王无果。亦不生果。即便往诣高罗婆王所。白曰。天王。当知善住尼拘类树王无果。亦不生果。高罗婆王闻已。犹如力士屈伸臂顷。如是高罗婆王于拘楼瘦没。至三十三天。住天帝释前。白曰。拘翼。当知善住尼拘类树王无果。亦不生果。于是。天帝释及高罗婆王犹如力士屈伸臂顷。如是天帝释及高罗婆王于三十三天中没。至拘楼瘦。去善住尼拘类树王不远住。天帝释作如其像如意足。以如其像如意足化作大水暴风雨。作大水暴风雨已。善住尼拘类树王拔根倒竖
于是。善住尼拘类树王居止树天。因此故。忧苦愁戚。啼泣垂泪。在天帝释前立。天帝释问曰。天。汝何意忧苦愁戚。啼泣垂泪。在我前立耶。彼天白曰。拘翼。当知大水暴风雨。善住尼拘类树王拔根倒竖。时。天帝释告彼树天曰。天。汝树天住树天法。大水暴风雨。善住尼拘类树王拔根倒竖耶。树天白曰。拘翼。云何树天住树天法耶。天帝释告曰。天。若使人欲得树根。持树根去。欲得树茎.树枝.树叶.树华.树果持去者。树天不应嗔恚。不应憎嫉。心不应恨。树天舍意而住树天。如是树天住树天法
天复白曰。拘翼。我树天不住树天法。从今日始树天住树天法。愿善住尼拘类树王还复如本。于是。天帝释作如其像如意足。作如其像如意足已。复化作大水暴风雨。化作大水暴风雨已。善住尼拘类树王即复如故。如是。昙弥。若有比丘骂者不骂。嗔者不嗔。破者不破。打者不打。如是。昙弥。沙门住沙门法
于是。尊者昙弥即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啼泣垂泪。白曰。世尊。我非沙门住沙门法。从今日始沙门住沙门法
世尊告曰。昙弥。昔有大师。名曰善眼。为外道仙人之所师宗。舍离欲爱。得如意足。昙弥。善眼大师有无量百千弟子。昙弥。善眼大师为诸弟子说梵世法。昙弥。若善眼大师为说梵世法时。诸弟子等有不具足奉行法者。彼命终已。或生四王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火*佥]磨天。或生兜率哆天。或生化乐天。或生他化乐天。昙弥。若善眼大师为说梵世法时。诸弟子等设有具足奉行法者。彼修四梵室。舍离于欲。彼命终已。得生梵天。昙弥。彼时善眼大师而作是念。我不应与弟子等同俱至后世。共生一处。我今宁可更修增上慈。修增上慈已。命终得生晃昱天中
昙弥。彼时善眼大师则于后时更…
《中阿含经三十》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