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叁十 ▪第2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世無著善逝 施彼得大果
愚癡無所知 無慧無所聞
施彼得果少 無光無所照
若光有所照 有慧佛弟子
信向善逝者 根生善堅住
彼是生善處 如意往人家
最後得涅槃 如是各有緣
佛說如是。尊者舍梨子及諸比丘.給孤獨居士.五百優婆塞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優婆塞經第十二竟(千五百四十九字)
(一二九)
中阿含大品怨家經第十叁(第叁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怨家法而作怨家。謂男女輩嗔恚時來。雲何爲七。怨家者。不欲令怨家有好色。所以者何。怨家者。不樂怨家有好色。人有嗔恚。習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雖好沐浴。名香塗身。然色故惡。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謂第一怨家法而作怨家。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安隱眠。所以者何。怨家者。不樂怨家安隱眠。人有嗔恚。習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雖臥以禦床。敷以氍氀.[毯-炎+翕][毯-炎+登]。覆以錦绮羅縠。有儭體被。兩頭安枕。加陵伽波惒邏波遮悉多羅那。然故憂苦眠。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謂第二怨家法而作怨家。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得大利。所以者何。怨家者。不樂怨家得大利。人有嗔恚。習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應得利而不得利。應不得利而得利。彼此二法更互相違。大得不利。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謂第叁怨家法而作怨家。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有朋友。所以者何。怨家者。不樂怨家有朋友。人有嗔恚。習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若有親朋友。舍離避去。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謂第四怨家法而作怨家。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有稱譽。所以者何。怨家者。不樂怨家有名稱。人有嗔恚。習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惡名醜聲周聞諸方。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謂第五怨家法而作怨家。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極大富。所以者何。怨家者。不樂怨家極大富。人有嗔恚。習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作如是身.口.意行。使彼大失財物。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謂第六怨家法而作怨家。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身壞命終。必至善處。生于天上。所以者何。怨家者。不樂怨家往至善處。人有嗔恚。習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身.口.意惡行。彼身.口.意惡行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謂第七怨家法而作怨家。謂男女輩嗔恚時來。此七怨家法而作怨家。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嗔者得惡色 眠臥苦不安
應獲得大財 反更得不利
親親善朋友 遠離嗔恚人
數數習嗔恚 惡名流諸方
嗔作身口業 恚纏行意業
人爲恚所覆 失一切財物
嗔恚生不利 嗔恚生心穢
恐怖生于內 人所不能覺
嗔者不知義 嗔者不曉法
無目盲闇塞 謂樂嗔恚人
恚初發惡色 猶火始起煙
從是生憎嫉 緣是諸人嗔
若嗔者所作 善行及不善
于後嗔恚止 煩熱如火燒
所謂煩熱業 及諸法所纏
彼彼我今說 汝等善心聽
嗔者逆害父 及于諸兄弟
亦殺姊與妹 嗔者多所殘
所生及長養 得見此世間
因彼得存命 此母嗔亦害
無羞無慚愧 嗔纏無所言
人爲恚所覆 口無所不說
造作癡罪逆 而自夭其命
作時不自覺 因嗔生恐怖
系著自己身 愛樂無極已
雖愛念己身 嗔者亦自害
以刀而自刺 或從岩自投
或以繩自絞 及服諸毒藥
如是像嗔恚 是死依于恚
彼彼一切斷 用慧能覺了
小小不善業 慧者了能除
當堪耐是行 欲令無惡色
無恚亦無憂 除煙無貢高
調禦斷嗔恚 滅訖無有漏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怨家經第十叁竟(千一百十五字)
(一叁○)
中阿含大品教昙彌經第十四(第叁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昙彌爲生地尊長。作佛圖主。爲人所宗。凶暴急弊。極爲粗惡。罵詈責數于諸比丘。因此故生地諸比丘皆舍離去。不樂住此。于是。生地諸優婆塞見生地諸比丘皆舍離去。不樂住此。便作是念。此生地諸比丘以何意故。皆舍離去。不樂住此。生地諸優婆塞聞此生地尊者昙彌。生地尊長。作佛圖主。爲人所宗。凶暴急弊。極爲粗惡。罵詈責數于諸比丘。因此故生地諸比丘皆舍離去。不樂住此。生地諸優婆塞聞已。即共往詣尊者昙彌所。驅逐昙彌。令出生地諸寺中去
于是尊者昙彌。爲生地諸優婆塞所驅。令出生地諸寺中去。即攝衣持缽遊行。往詣舍衛國。展轉進至舍衛國。住勝林給孤獨園。于是。尊者昙彌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白曰。世尊。我于生地諸優婆塞無所汙.無所說.無所犯然生地諸優婆塞橫驅逐我。令出生地諸寺中去
彼時世尊告曰。止止昙彌。何須說此
尊者昙彌叉手向佛再白曰。世尊。我于生地諸優婆塞。無所汙.無所說.無所犯。然生地諸優婆塞橫驅逐我。令出生地諸寺中去
世尊亦再告曰。昙彌。往昔之時。此閻浮洲有諸商人。乘船入海持視岸鷹行。彼入大海不遠便放視岸鷹。若視岸鷹得至大海岸者。終不還船。若視岸鷹不得至大海岸者。便來還船。如是昙彌。爲生地優婆塞所驅逐。令出生地諸寺故。便還至我所。止止昙彌。何須複說此
尊者昙彌複叁白曰。世尊我于生地諸優婆塞。無所汙.無所說.無所犯。然生地諸優婆塞橫驅逐我。令出生地諸寺中去
世尊亦複叁告曰。昙彌。汝住沙門法。爲生地諸優婆塞所驅逐。令出生地諸寺耶
于是。尊者昙彌即從座起。叉手向佛。白曰。世尊。雲何沙門住沙門法
世尊告曰。昙彌。昔時有人壽八萬歲。昙彌。人壽八萬歲時。此閻浮洲極大富樂。多有人民。村邑相近。如雞一飛。昙彌。人壽八萬歲時。女年五百歲乃嫁。昙彌。人壽八萬歲時。有如是病。大便.小便.欲.不食.老。昙彌。人壽八萬歲時。有王名高羅婆。聰明智慧。爲轉輪王。有四種軍。整禦天下。如法法王成就七寶。彼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爲七。具足千子。顔貌端政。勇猛無畏。能伏他衆。彼必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治化。令得安隱
昙彌。高羅婆王有樹。名善住尼拘類王。昙彌。善住尼拘類樹王而有五枝。第一枝者。王所食及皇後。第二枝者。太子食及諸臣。第叁枝者。國人民食。第四枝者。沙門.梵志食。第五枝者。禽獸所食。昙彌。善住尼拘類樹王果大如二升瓶。味如淳蜜丸。昙彌。善住尼拘類樹王果無有護者。亦無更相偷。有一人來。饑渴極羸。顔色憔悴。欲得食果。往至善住尼拘類樹王所。飽啖果已。毀折其枝。持果歸去。善住尼拘類樹王。有一天依而居之。彼作是念。閻浮洲人異哉。無恩無有反複。所以者何。從善住尼拘類樹王飽啖果已。毀折其枝。持果歸去。甯令善住尼拘類樹王無果不生果。善住尼拘類樹王即無果。亦不生果
複有一人來。饑渴極羸。顔色憔悴。欲得啖果。往詣善住尼拘類樹王所。見善住尼拘類樹王無果。亦不生果。即便往詣高羅婆王所。白曰。天王。當知善住尼拘類樹王無果。亦不生果。高羅婆王聞已。猶如力士屈伸臂頃。如是高羅婆王于拘樓瘦沒。至叁十叁天。住天帝釋前。白曰。拘翼。當知善住尼拘類樹王無果。亦不生果。于是。天帝釋及高羅婆王猶如力士屈伸臂頃。如是天帝釋及高羅婆王于叁十叁天中沒。至拘樓瘦。去善住尼拘類樹王不遠住。天帝釋作如其像如意足。以如其像如意足化作大水暴風雨。作大水暴風雨已。善住尼拘類樹王拔根倒豎
于是。善住尼拘類樹王居止樹天。因此故。憂苦愁戚。啼泣垂淚。在天帝釋前立。天帝釋問曰。天。汝何意憂苦愁戚。啼泣垂淚。在我前立耶。彼天白曰。拘翼。當知大水暴風雨。善住尼拘類樹王拔根倒豎。時。天帝釋告彼樹天曰。天。汝樹天住樹天法。大水暴風雨。善住尼拘類樹王拔根倒豎耶。樹天白曰。拘翼。雲何樹天住樹天法耶。天帝釋告曰。天。若使人欲得樹根。持樹根去。欲得樹莖.樹枝.樹葉.樹華.樹果持去者。樹天不應嗔恚。不應憎嫉。心不應恨。樹天舍意而住樹天。如是樹天住樹天法
天複白曰。拘翼。我樹天不住樹天法。從今日始樹天住樹天法。願善住尼拘類樹王還複如本。于是。天帝釋作如其像如意足。作如其像如意足已。複化作大水暴風雨。化作大水暴風雨已。善住尼拘類樹王即複如故。如是。昙彌。若有比丘罵者不罵。嗔者不嗔。破者不破。打者不打。如是。昙彌。沙門住沙門法
于是。尊者昙彌即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啼泣垂淚。白曰。世尊。我非沙門住沙門法。從今日始沙門住沙門法
世尊告曰。昙彌。昔有大師。名曰善眼。爲外道仙人之所師宗。舍離欲愛。得如意足。昙彌。善眼大師有無量百千弟子。昙彌。善眼大師爲諸弟子說梵世法。昙彌。若善眼大師爲說梵世法時。諸弟子等有不具足奉行法者。彼命終已。或生四王天。或生叁十叁天。或生[火*佥]磨天。或生兜率哆天。或生化樂天。或生他化樂天。昙彌。若善眼大師爲說梵世法時。諸弟子等設有具足奉行法者。彼修四梵室。舍離于欲。彼命終已。得生梵天。昙彌。彼時善眼大師而作是念。我不應與弟子等同俱至後世。共生一處。我今甯可更修增上慈。修增上慈已。命終得生晃昱天中
昙彌。彼時善眼大師則于後時更…
《中阿含經叁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