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一百一十八 ▪第3页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致无放逸圣慧之原。逮坚要法以无放逸积累德本能不放逸。未曾忘失往古久远所听闻法。普能执怀一切经典。消化尘劳无量阴盖。于诸道义无所挂碍。无放逸者。则能烧尽旷野积聚愚痴之冥。悉能将护一切经法。灭除众相抑制诸根。无放逸者。退舍邪径奉行众善。力势超殊具足十力。力如虚空而无等双。无放逸者。得无所畏。具足成就一切佛法。归其原顶。无放逸者。便能获致佛诸通慧。佛告族姓子。彼佛说此无放逸时。万二千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于族姓子。所忆云何。时珍宝菩萨岂异人乎。莫作是观。所以者何。则汝身是。由斯缘故。当作此观。若使菩萨无放逸者。乃为应宜严净道场坐佛树下入如来道不可限量
佛复告宝髻菩萨。所谓菩萨开化众生。若菩萨行清净者。见众生行心怀善恶。便能开化无量难限不可思议众生之类。各使奉行无极之法。其菩萨者。志性调柔入于审详。自在开化几何人民。彼族姓子。人根不同所见各异。是故菩萨。随时示现而诱进之。或能有人坚正禁戒乃成开化。或从毁戒因得受教。或以衣物往来交接。缘受道化。或以柔软。或以粗犷。或怀毒心。或以恐怖。或以苦恼。或以安隐而受开化。或在言语。或从得胜。或从因生。或从志性。或从逼恼。或从顺意。或从所有。或从无所有。或从兴盛。或从所受。或无所受。或从财业治生。或从静然无所易取。或从贪慕求妙颜容。或从恶色。或从色声香味细滑之法。而致开化。或从嗔骂臭气恶味粗坚秽法。而得开解。或从共居宿止受化。或从往来数数相见。或从闻佛法圣众。或从欢喜。或从忧戚。或从无我。或从寂音。或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之音。而受开化。或从众生有为之恼。或从听闻天上世间所遭安隐。而受开化。或听声闻所说乘教或缘觉乘。或闻大乘而受开化。或从常喜不以忧恼。或从愁戚不因欣豫。或从货利。或从踊跃不见爱敬。或从得利。或因衰耗。或复有人而从四恩因而开化。或从内业。或从外业。或从眼耳鼻口身体手足。而受开化。或以娱乐歌戏。或以花香而受开化。或从其身专遭苦患。或从常乐而受开化。或从其心得静方便。或从化作比丘形像。或复变现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像。而受开化。或复现作佛像容貌。而开化之。或如释梵转轮圣王像貌。而开化之。佛告族姓子。若使不现若干种变。观其性行行其心念。而开化者不能度之。当晓了知众生性行。应病与药所度乃广。设令菩萨行度无极。则能奉受佛道品法。亦能明了神通之慧。然后寂然开化众生。菩萨有四事法。开化众生。何谓为四。一曰不厌终始之患导示未及。二曰不贪安己愿安一切。三曰常以时宜宣示道教。四曰分别众类心性所行。是为四。复有四。一曰所说柔和言辞可敬。二曰奉戒清净。犹如日明。三曰颜色常悦未曾怀恨。四曰常怀慈心。复有四。一曰心不怀害。二曰志于大哀。三曰意多愍伤。四曰常调其心。复有四。一曰性行清净。二曰无有谀谄。三曰精进坚强。四曰忍于苦乐善恶。是为菩萨四法开化众生。当作此观。乃能堪任救济一切
佛告族姓子。往昔过去无央数劫。长远无量不可思议。尔时有佛。名离垢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世界曰寂然。劫名爱敬。寂然世界丰乐安隐。五谷平贱快乐难量。天人孳盛。离垢光佛。其声闻众九十六亿。菩萨八万四千。其佛寿三十三万六千岁。时有梵志为大国王。王有太子名曰业首。端正姝好见者无厌。厥年十六。惑于颜貌迷于豪贵。荒乱自大。不肯往诣离垢光佛。不修恭敬稽首为礼。佛心念言。太子业首。云何忽失无上正真道意。劝助德本。不识宿本而计吾我。荒迷容色财业豪贵。及怀自大不数诣佛。既来至此不肯归命。违失礼节。设为殷勤宣其本行者。必识宿命。数诣如来稽首受教。于时离垢光如来。皆悉请会八万四千菩萨。使行法筹谁能堪任诣太子业首所。八万四千岁教化说法者。而不患厌一切苦恼所见逼迫。虽往教彼不见接待。座席言谈。但得骂詈毁辱诽谤耳。佛告族姓子。时虽行此筹。八万四千诸菩萨中。无一菩萨肯受法筹。时彼会中有一菩萨。名极妙精进。即从坐起。偏露右肩长跪叉手。前白佛言。我能堪任八万四千岁。往来太子业首数数相见。舍一切安皆忍众苦虽遭诸厄不以为患。极妙精进适发此言。三千大千世界。应时六反震动。百千天人住于虚空。举声叹曰。善哉善哉。无极精进。被弘誓铠。于时极妙精进菩萨。往诣业首太子门前而住。太子方见。骂詈毁辱嗔恚诽谤。言语冲口无有其限。撮土坌之。瓦石打之。刀杖加之。于时菩萨被辱如是。不怀嗔恚。不以为恨。亦不悔还。遂坚其心被精进铠。智力益增。兴发大哀而愍伤之。如是千岁。乃得自前入第一门。从所苦困轻毁之难。不以患厌至千万岁。转复进至王宫第一之庭。又二万岁至第二庭。如是之比。八万四千岁至第七庭。七日七夜。太子业首。时复见之。寻便质问。比丘何来诣此所求。菩萨答曰。故来相诣相称名勋。于时太子心自念言。怪未曾有。今此比丘戒德难量无能逮者。被诸毁辱未曾懈耻。极妙精进欢悦业首。寻说颂曰
太子吾今无所求 不用饮食及衣服
宜当显发无怖心 吾以法来故至此
人中尊号离垢光 大圣现世多所益
讲说经法除苦患 若有人闻逮甘露
诸佛兴出甚难值 无数千劫难可遇
执御众人令受法 则为世间之炬曜
反以欲得而放逸 贪于财色自娱乐
迷荒豪贵及王位 不肯往诣见法王
财业无常命难保 佛说人寿如朝露
太子自察亦常然 云何闻佛复放逸
仁者以曾志佛道 召请众生欲度脱
于今何因为欲使 放逸安可度众生
吾且欲还诣最胜 当降伏心灭尘欲
仁兴精进愍一切 将无后恨怀忧恼
时国王子闻斯颂 即自下意发恭敬
礼极精进稽首足 吾今自悔辱仁罪
我当弃舍一切士 不慕豪贵贪国土
吾当往至安住所 弃捐瑕秽求见益
即与一亿八万人 各执众花擎诸香
俱往诣于最胜所 见离垢光人中上
已皆悉到安住所 前稽首足而供养
退在一面住佛边 于时太子说此言
极妙精进是我师 心不患厌和颜劝
此之恩德无以加 如是供养不足报
归悔首过救护世 违失法王之教命
我今都悉自归诚 愿佛纳受所首情
于是发意悉求佛 用一切故兴愍伤
不复造邪为放逸 今我立德成佛道
尔时太子弃荣位 与人一亿八万四
于最胜所作沙门 发意志求于佛道
时佛知其所志愿 为说最上佛道业
诸闻净法逮柔顺 诸高士住无我法
佛告宝髻菩萨。欲知尔时极妙精进。我身是。太子业首。弥勒是。族姓子。过去菩萨。开化众生不以懈倦。威德巍巍无量如此。所学日深精进无侣。是故菩萨欲度众生。当念修学。如彼往世极妙精进菩萨之德
佛告族姓子。菩萨有四业而得自在。以此四业摄取诸佛道法。何谓为四。一曰超越诸魔靡不归伏。二曰念净佛土令修净教。三曰严身口意顺开士本。四曰合集一切诸佛道品。是为四法自在之业。复有四事为菩萨业。何谓为四。一曰其慧晓了所入志性。二曰普见众生根原所归。三曰分别一切诸趣所由。应病与药。四曰明识一切径路所行。令得寂寞不怀嗔恚。是为四事菩萨所行自在道业。于是宝髻菩萨。从无数劫殖于难限百千德本。髻中明月珠。其价当此三千佛土。以奉如来口宣此言。以顶上宝贡献如来。因是德本。致无能睹其顶相者。逮成诸佛不可思议圣慧之顶。佛即时笑。五色光明从其口出。照无央数诸佛国土。寻即来还。绕佛三匝。忽没顶上。于是会中有菩萨。名曰捷辩。从坐而起。偏露右肩长跪叉手。赞叹世尊。以颂问曰
最尊无等伦 超世俗之上
无垢以离秽 三界称其德
其慈无俦匹 超越须弥山
今者何欣笑 愿慧为我说
真谛戒调定 执性人敬言
令我志趣安 善修快寂然
天人尊在此 其志甚坚妙
为以何感应 哀愍而今笑
十方总势强 光明福曜威
勇师子坏冥 游众无所畏
三界无有侣 何能有殊者
法宅为解说 何故而欣笑
离垢性游安 颜色常和悦
名德通虚空 驰逸不可限
消除诸窈冥 光明靡不照
安住唯为解 何故而欣笑
修德心清净 愿如金宝山
常训诲不及 世人普供养
则为最良田 众祐圣超世
释师子现要 所演如虚空
诸天及人民 无与妙等者
等心甚坚强 惭愧祥丰盛
巍巍德百千 相如花茂盛
最胜能仁笑 愿为发遣之
其慧无挂碍 流布于三世
处若干身意 其心无所著
一时悉晓了 如应当行化
仁师子属笑 其义为何义
诸天住空中 意内怀悦豫
地上诸人民 叉手而自归
能仁胜唯说 殊特甘露味
诸天神人闻 消灭尘劳冥
佛告捷辩菩萨。汝为岂见宝髻不乎。以此宝髻珠奉上如来。志愿无上正真道意。则为供养佛之原慧。对曰唯然。已见世尊。佛言。是族姓子。宝髻菩萨。于恒河沙劫。供养恒沙如来至真。常修梵行。开化无数众生之类。立于三乘。过十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曰宝成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世界名离垢光。劫曰无垢。其离垢光世界。七宝合成咸出光明。照于十方无量佛土。其光紫金。假使众生值此光者。一切尘劳悉蒙消灭。其土丰乐。皆诸菩萨悉无所著。无有异学相发起者。普修道宝。以故如来名曰宝成。此诸菩萨。皆得神通咸有辩才。其土诸天人民。悉当淳淑遵平等觉。无有不及无智之名。其土亦无君主。唯以世尊为无上法王。诸天人民自然化生。无有女人无爱欲名。其土人民皆殖德本。无无福者诸根悉具。皆以相好庄严其身。尔时如来。诸菩萨众不可称数。佛寿十四劫。初无异谈。所说唯宣菩萨之慧诸度无极。辩才大哀淳一品教。是诸菩萨皆曾被训。诸根明达。能以一句普入一切诸佛之道。如来为说总持言教。慈心如地。何谓总持言教。以一绝句普入诸章。何谓一句。谓妙圣句不可究尽道品之法。何谓无尽句。谓于佛道不可穷尽。何谓无尽。论于无者。谓无尽句。已能入无普入文字。是为一句。一切文字而不可尽。复有二字本所未闻亦未行也。而宣说言出于一字。其一字者。不与二字而同势也。是以一字而宣训诲。设使宣布斯训诲者。无念不念。无应不应。此句无念亦无不念。以无念句而成开化。是为族姓子入总持教。宝成如来。为诸菩萨说总持言句。于彼学入此一句者。便得普入一切佛意。我于一劫若复过劫。分别咨嗟离垢光世界功德之称。不能究尽得其边际。宝成如来讲说经道德称之慧。不可思议亦不可赐。其佛大德国土清净。巍巍超绝上不可及。宝髻菩萨闻佛授决。欢喜踊跃。以颂赞佛
普知悉能见 度诸法无极
如来皆超越 一切诸瑕秽
大慧未曾有 皆知我往古
供养诸佛数 佛悉具说之
去来今现在 本末为如是
复知鄙末世 及与一切人
为佛所授决 不复怀狐疑
开化度世间 诸根之本末
于是一切地 日月尚可堕
佛口所可宣 终不有改变
佛出至诚言 所演无有虚
授以尊觉道 成佛人中上
如我志所愿 严净于佛土
所言亦如是 悉知我心念
彼闻此教已 悦颜无犹豫
所修行为尊 欲度众生故
如我之所行 当复增无量
严治其本际 我身奉净行
兴发行得佛 度诸法无极
勤力无怯弱 由从精进至
堪任所布施 皆知我往古
未曾舍精进 至大哀如来
为以诸众生 本末为如是
吾当悉开化 得佛度异学
宝髻菩萨说此偈时。七万二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悉愿生彼离垢光世界。同时发声俱说是言。宝成如来得佛道时。普令吾等生彼佛土。佛皆记说当生其国
尔时世尊告贤者阿难。受是经典持讽诵说。广为众人宣传其旨。殷勤劝助是经典要。天上世间之所归伏而共供养。所以者何。其闻此经我悉授决。其不信者本宿德薄。其受是经德本非凡。趣闻此经世世值佛。何况闻持而奉行说。功勋无限。族姓子族姓女。若以七宝满此三千大千世界。随时布施。如是比类于百千岁。其闻此经欢喜信持。功德踰彼。阿难白佛。此经名何云何奉持。佛言。名曰菩萨净行宝髻所问。当奉持之。佛说如是。宝髻及十方诸会菩萨。贤者阿难。天龙鬼神揵沓惒阿须伦世人。闻佛所说莫不欢喜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大宝积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2】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