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如幻三昧经》下 ▪第3页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行天子淫怒痴行乃曰正行。游于欲界色无色界。是曰清行。愍伤众生。其不习行淫怒痴事。不游三界。彼不清修。亦无所行。乃谓为行。善住意曰。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所畅辩才而无挂碍。文殊答曰。使卿辩才亦无挂碍。得无碍辩可得处乎。所以者何。计是我故有所倚着则为挂碍
文殊师利复告善住意。欲以是像求净梵行者。设使仁者不执刀剑。贼害一切众生身命。不捉矛戟瓦石大棒。自然危者乃为慈心。天子又问。此言何谓。文殊答曰。所谓众生含血之类义所趣乎。天子报曰。假有名耳。计有吾我乃有众生。含血之类受思想故。故曰众生。依倚颠倒贪计有身故曰众生。所以者何。是故天子。贪见吾我想人寿命。因有假号而演名字。吾当以利智慧剑而危害之。常以此义将养护之令不见缚。当使[火*霍]然不知诸受之所归趣。无所断除。是故天子。当解此义除吾我想。则害众生一切望想。不堕杀生心不怀害。文殊师利复谓善住意。欲使卿身净修梵行。若能奉犯十恶之业。亦慎一切黑冥品事。又复不修诸清白业。善住意又问。斯言何谓。文殊答曰。等黑冥品等诸清白亦复若此。又问文殊。黑冥品事以何为等。答曰以无所作而不退没故曰等矣。一切诸法黑冥亦如。如黑冥等清白亦等。无想念故。文殊又问。以何缘信清白法乎。善住意答曰。所以信之。用其法界无本之故。于善住意所趣云何。可使无本及与法界。修行处所往周旋乎。答曰不也。文殊报曰。是故我言。设能等行黑冥品事不修清白。尔乃相可净修梵行。复谓天子。若剑击头害杀斯人乃修梵行。问曰何谓也。答曰害淫怒痴。自大贡高。贪嫉谀谄。多妒自恣。而受希望痛痒思想。是为天子。名曰伤害。若有修行精进自守。贪欲心起寻便灭除。除不与合寂灭远离。是谓为空不入诸逆。晓了欲心。解如真谛本无所有。此心何生。何所从灭。谁来染污。谁染污者。岂沾污乎。复更思察欲不可得。不见污者亦无被染。则无所得。其无所得则无所生。其无所生则无所舍。其无所舍则无所受。其无所受则无所习。无所习者则曰成就。色痛想行识亦复如是。五阴六衰。十二因缘。不染污心。其有兴发如是伤害。此乃名曰杀人害伤。挝击坏首是为归义。文殊师利告善住意。是故我言。当如是害净修梵行。亦当离佛及法圣众。善住意又问。斯言何谓。文殊答曰。为道慧故。又问令当所信。答曰。当信无本及与法界。又问善住意。宁可捉持无本法界。答曰不也。是故我言离于佛法。何谓圣众。答曰。因缘合故名曰圣众。其圣众者无有集会。为佛弟子故曰圣众。又问。于天子意所趣云何。其无为者无有合会。可离欲乎。答曰不也。文殊师利曰。是故我言。若离圣众乐修梵行。又复善住。其得佛者则名著。得佛圣众则名曰着。不为离欲。其舍众会则为离欲。所谓离欲为法界迹。善住意天子启文殊师利。难及难及至未曾有。文殊又曰。天子当习无反复事勿得孝顺。又问。何谓为不孝顺。文殊答曰。如是善住意。吾无反复亦不无反复。善住意又问。此言何谓。文殊答曰。其有所作。若毁伤者各各兴造若干种事。各归异趣受身不同各得报应。愚戆孝顺各有所作寻受报应。着无量色愚人所作。为身来患或致伤毁。所受诸见各异殊别。或着不着取舍进退。是名反复。为无反复。如佛世尊所演平等。谓一切法各无所作。悉无所作亦无招来。等于平等无所超度。亦无他受不造他作。是则名曰为无反复。善住又问。今文殊师利住于何所。乃能说此立何法忍。文殊答曰。不住法忍。又问文殊。于何所住所宣乃尔。文殊答曰。住幻士处身亦在彼。又问。幻士所住如何。答曰。如无本住幻士住彼。如向者问住于何所。而有所宣在忍法耶。所言法忍但假号耳。何有住处诸法亦然。悉无所作亦无想念。彼无有住及与处所。如是住者乃为众生颂宣道教。如来所住亦复如是而说经义。所以者何。住如无本乃有所宣。一切众生亦复在彼。住于无本而有所说。如来无本无本无异。一切众生而不动转。无本亦如亦不动转。犹若如来所应无本。众生无本其亦若兹。皆一无本而无有二。而无若干故曰无本也
善住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所言沙门为何谓乎。文殊答曰。非沙门非梵志乃为沙门。所以者何。不着欲界。不倚色界。不处无色。吾乃谓此为沙门耳。若眼耳鼻口身意不穿漏者乃为沙门。其无志性不与情合。无有因缘亦无不缘。乃为沙门。又复天子。其不着法不着非法。其行寂然无是非心忽然无迹。是谓沙门。何者然耶。其因缘法报应之宜妄从是生。是诸法者亦复虚伪。其不著者无缚无脱是谓沙门。其无有往亦不还反。无进无退无疮无瘢无伤无完。是则名曰净修梵行。是故我言。非沙门非梵志乃为沙门。善住意赞曰。至未曾有志意坚强。所颁宣者无名游迹亦无章句。其意悉达而不忽忘。文殊答曰。吾意不强。所以者何。身自放意意弱不强。天子又问。斯言何谓。答曰。吾以恣意在声闻地住缘觉界。是故放意又复恣意。处诸尘劳。不恶爱欲众冥之患。是故放意。善住意赞曰。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悉由宿世供养诸佛众行备悉。宣如来命所说如是。答曰。吾不供养过去诸佛。何者然乎。吾未曾得宿世所历。亦无当来。不从诸佛建立法行。无作不作。是故所作而无有作。不备众行。善住意又问。文殊师利。吾本曾闻如幻三昧。愿显定意示所正受。文殊又问。欲得睹见如幻三昧之境界乎。答曰愿乐欲见。文殊师利。寻时如言幻意三昧而正受矣。应时十方各江沙等诸佛刹土悉自然现。善住意天子自睹东方江河沙等诸佛刹土。其所现者悉是文殊。或以现形若比丘像讲说经典。或复有现比丘尼像优婆塞优婆夷像。如释如梵如四天王。如转轮王色像而现。其体或如天龙鬼神揵沓惒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色像。而现其身。或复显示禽兽飞鸟若干种色。各各现形无量像貌好丑殊别。而为说法。十方一一诸江沙等所现佛土。其亦俱然等无有异为说经典。善住意见此。忻然大悦不能自胜。文殊师利从三昧起。善住意恭恪归命。白文殊曰。向者睹见诸佛国土不可称限。形像无量各各殊别而说经典。文殊问曰。于天子意所解云何。东方所现为审实乎。八方上下有所见者为实虚耶。十方所见何方审谛。善住意答曰。悉虚不实。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无所生。由如幻化如幻士相。一切诸法退无常存。自在所作示现变化。推极本末不生不起亦无所灭。文殊师利寻则赞曰。善哉善哉。讲法当然诚如所言。说是语时。彼众会中五百菩萨。以得四禅逮五神通识其宿命。往古世时所作善恶寻自已睹。皆复识命曾更所作。逆害父母。杀罗汉。乱圣众。坏佛寺。斯等罪业本所犯恶余殃未尽。念伤害心倍怀忧结志在疑网。由是之故。不能逮了此深法要。计有吾我所据微翳。卒不肯舍不逮法忍。于时世尊。欲得开化五百菩萨。则以威神现示文殊。文殊师利即从坐起。偏出右肩右手捉剑走到佛所。佛告文殊。且止且止。勿得造逆当以善害。所以者何。皆从心发因心生害。心已起顷便成为杀。时无央数诸菩萨众各心念言。斯一切法悉如幻耳。彼无吾我及人寿命。其意所念察其本末。无有父母无佛法众。亦无作者亦无受者。无行不行亦无果报。意自贪身而堕颠倒。愚戆凡夫悉不能解。心反处颠倒计我父母。所以者何。文殊师利聪明圣达。诸佛世尊所叹。功勋不可思议。道德超殊不可逮及。巍巍煌煌无以为喻。深入法忍了其本际。供养无数江河沙等诸佛大圣。而宣道教。于过去佛所作已办。晓了诸法慧无俦匹。其所说法靡不应时。见诸如来。常怀恭恪稽首自归。今执利剑走向如来。佛告之曰。且止且止。文殊师利勿造逆害当以善害。若分别此察其本际。不可分别何所佛名及法圣众。父母罗汉及庙寺名。其受虚无则无归趣。亦无报应。设一切法虚无不实。所受诸法亦复虚妄。幻譬如空亦如芭蕉梦影野马。离欲虚妄而无坚固。以是之故彼无有罪亦无害者。谁有杀者何谓受殃。如是观察惟念本末。则能了知一切诸法。本悉清净皆无所生。五百菩萨闻是亘然。寻时逮得无所从生法忍。有千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百菩萨欣然大悦善心生焉。心戢静思踊在虚空。去地四丈九尺。以偈赞佛
诸法悉如幻 从想而横起
成形无所有 诸法悉为空
反自发望想 有我而危身
已识其宿命 所作罪甚重
往者怀大逆 自图其父母
害罗汉比丘 犯殃衅甚剧
由此重罪故 更苦不可计
今堕于疑网 得听空法谊
圣尊裂结网 弃捐忧结创
觉了于法界 寂无有尘劳
诸佛权方便 随流接度人
趣欲济众生 决除所沉吟
无佛无经法 亦不得圣众
彼亦无父母 悉空而自然
则无吾我人 无寿亦无命
无常不断灭 诸法如虚空
无罪无报应 无作无不作
莫贪身见我 更历受苦恼
彼无有生者 亦无有死者
所生如幻化 是为诸法相
文殊大智慧 诸法度无极
手自执利剑 驰走向如来
佛亦如利剑 二事同一相
无生无所有 亦无有害者
两足尊见之 众生所作罪
令知殃福业 亦悉是空耳
其能达空者 三世无寿命
因缘而合成 解乃无从生
无罪无报应 亦复无苦乐
吾我亦常空 倚想求安隐
众生处颠倒 亦能如本际
非常苦悉空 非身无所有
其能晓如斯 则免三恶趣
诸佛无作业 觉者无所造
计罪佛亦如 是故名曰佛
如佛所解达 明审了若此
识别虚无生 由是畅圣慧
住于虚空义 演说无所住
其身如虚空 二事俱自然
若欲求佛慧 彼法无挂碍
以知此本际 成佛无上道
于世致大圣 度众生苦恼
尽除因缘报 奉修佛大道
当成为法王 明眼乃灭度
五百菩萨。宣是执剑经典之时。十方江河沙等佛土。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普照世间。其于十方诸佛大圣边。诸侍者各自问佛。此何威德地大震动光靡不照。于时诸佛各告侍者。族姓子知。有界名忍。佛号能仁。颂宣经道。彼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成不退转。手执利剑驰走向佛…
《佛说如幻三昧经下》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