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般涅槃经》

「宝积部·涅槃部」经文374卷12页码:P0365
北凉 昙无谶译

  《大般涅槃经》十二 ▪第3页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谶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时十指头出十宝藏。以奉圣王而白王言。大王。所须随意用之。其余在者当投大海。尔时顶生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复作念言。我今定是转轮圣王。其后不久有主兵臣自然而出。勇健猛略策谋第一善知四兵。若任斗者则现圣王。若不任者退不令现。未摧伏者能令摧伏。已摧伏者力能守护。尔时顶生复作是念。若转轮王得是兵宝。当知定是转轮圣王。尔时顶生转轮圣帝告诸大臣。汝等当知此阎浮提安隐丰乐。然我今已七宝成就千子具足更何所为。诸臣答言。唯然。大王。东弗婆提犹未归德王应往讨。尔时圣王与其七宝一切营从。飞空而往东弗婆提。彼土人民欢喜归化。复告大臣。我阎浮提及弗婆提安隐丰乐人民炽盛悉来归化。七宝成就千子具足复何所为。诸臣答言。唯然。大王。西瞿陀尼犹未归德。尔时圣王复与七宝一切营从飞空而往西瞿陀尼。王既至彼。彼土人民亦复归化。复告大臣。我阎浮提及弗婆提此瞿陀尼安隐丰乐人民炽盛。咸以归化。七宝成就千子具足复何所为。诸臣答言。唯然。大王。北郁单越犹未归化。尔时圣王复与七宝一切营从。飞空而往北郁单越。王既至彼。彼土人民欢喜归德。复告大臣。我四天下安隐丰乐人民炽盛咸已归德。七宝成就千子具足更何所为。诸臣答言。唯然。圣王。三十三天寿命极长安隐快乐。彼天身形端严无比。所居宫殿床榻卧具悉是七宝。自恃天福未来归化。今可往讨令其摧伏。尔时圣王复与七宝一切营从。飞腾虚空上忉利天。见有一树其色青绿。圣王见已即问大臣。此是何色。大臣答言。此是波利质多罗树。忉利诸天夏三月日常于其下娱乐受乐。复见白色犹如白云。复问大臣。彼是何色。大臣答言。是善法堂忉利诸天常集其中论人天事。于是天主释提桓因。知顶生王已来在外即出迎。逆见已执手升善法堂分座而坐。彼时二王形容相貌等无差别。唯有视眴为别异耳。是时圣王即生念言。我今宁可退彼王位。即住其中为天王不。善男子。尔时帝释受持读诵大乘经典。开示分别为他演说。唯于深义未尽通达。以是读诵受持分别为他广说因缘力故有大威德。善男子。而是顶生于此帝释生恶心已。即便堕落还阎浮提。与所爱念人天离别生大苦恼。复遇恶病即便命终。尔时帝释迦叶佛是。转轮圣王则我身是。善男子。当知如是爱别离者极为大苦。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尚忆过去如是等辈爱别离苦。何况菩萨住于大乘大涅槃经。而当不观现在之世爱别离苦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大乘大涅槃经观怨憎会苦。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观于地狱畜生饿鬼人中天上。皆有如是怨憎会苦。譬如人观牢狱系闭枷锁杻械以为大苦。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观于五道一切受生。悉是怨憎合会大苦。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常畏怨家枷锁杻械。舍离父母妻子眷属珍宝产业而远逃避。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怖畏生死具足修行六波罗蜜入于涅槃。迦叶。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大乘大般涅槃观怨憎会苦

  善男子。云何菩萨修行大乘大般涅槃观求不得苦。求者一切尽求。尽求者有二种。一求善法。二求不善法。善法未得苦恶法未离苦。是则略说五盛阴苦。迦叶。是名苦谛

  尔时迦叶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五盛阴苦是义不然。何以故。如佛往昔告释摩男。若色苦者一切众生不应求色。若有求者则不名苦。如佛告诸比丘。有三种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如佛先为诸比丘说。若有人能修行善法则得受乐。又如佛说于善道中六触受乐。眼见好色是则为乐。耳鼻舌身意思好法亦复如是。如佛说偈

  持戒则为乐  身不受众苦

  睡眠得安隐  寤则心欢喜

  若受衣食时  诵习而经行

  独处于山林  如是为最乐

  若能于众生  昼夜常修慈

  因是得常乐  以不恼他故

  少欲知足乐  多闻分别乐

  无著阿罗汉  亦名为受乐

  菩萨摩诃萨  毕竟到彼岸

  所作众事办  是名为最乐

  世尊。如诸经中所说乐相其义如是。如佛今说云何当与此义相应。      佛告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能咨问如来是义。善男子。一切众生于下苦中横生乐想。是故我今所说苦相与本不异。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如佛所说于下苦中生乐想者。下生下老下病下死。下爱别离下求不得下怨憎会下五盛阴。如是等苦亦应有乐。世尊。下生者。所谓三恶趣中生者所谓人中。上生者所谓天上。若复有人作如是问。若于下乐生于苦想。于中乐中生无苦乐想。于上乐中生于乐想。当云何答。世尊。若下苦中生乐想者。未见有人当受千罚初一下时已生乐想。若不生者。云何说言于下苦中而生乐想。佛告迦叶。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以是义故无有乐想。何以故。犹如彼人当受千罚受一下已即得脱者。是人尔时便生乐想。是故当知于无乐中妄生乐想。迦叶言。世尊。彼人不以一下生于乐想。以得脱故而生乐想。迦叶是故我昔为释摩男说。五阴中乐实不虚也。迦叶。有三受三苦。三受者。所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三苦者。所谓苦苦行苦坏苦。善男子。苦受者名为三苦。所谓苦苦行苦坏苦。余二受者。所谓行苦坏苦。善男子。以是因缘生死之中实有乐受。菩萨摩诃萨以苦乐性不相舍离。是故说言一切皆苦。善男子。生死之中实无有乐。但诸佛菩萨随顺世间说言有乐。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菩萨若随俗说是虚妄否。如佛所说修行善者则受乐报。持戒安乐身不受苦。乃至众事已办是为最乐。如是等经所说乐受是虚妄否。若是虚妄诸佛世尊。久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菩提道已离妄语。今作是说其义云何。佛言。善男子。如上所说诸受乐偈即是菩提道之根本。亦能长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先于经中说是乐相。善男子。譬如世间所须资生能为乐因故名为乐。所谓女色耽愐饮酒上馔甘味。渴时得水寒时遇火。衣服璎珞象马车乘奴婢僮仆。金银琉璃珊瑚真珠仓库谷米。如是等物世间所须能为乐因是名为乐。善男子。如是等物亦能生苦。因于女人生男子苦。忧愁悲泣乃至断命。因酒甘味乃至仓谷。亦能令人生大忧恼。以是义故一切皆苦无有乐相。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是八苦解苦无苦。善男子。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不知乐因。为如是人于下苦中说有乐相。唯有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乃能知是苦因乐因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大般涅槃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28】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