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哀经》五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知众生本行品第十七
佛告族姓子。如来见已及他众生。知于往古不可称计本所行业。一世十世百世千世百千世无数世不可计载。百千亿世天地成败劫立劫尽。亦不可计无能限量天地及劫之反数也。而悉知之靡不彻了。本于某处名字种姓。居止饮食颜色形容寿命长短。所更苦乐善恶之事。于某处没生于某处。于某处没复生彼处。言语学问音辞章句。而悉说之。己身本末一切众生。皆以了了为众生讲。如来咸知。众生因所从来本末根源。所更苦乐随其应时。察其本末而为说法。识其过去心所执怀心所抱缘使其挂碍。或无朽废所因兴缘。本为何从而有是心。如来皆知。其一人心所行如是。因其行而起阴蔽。如来能悉颁宣无数恒河沙劫所行本末。亦复观察一切十方众生心之本末等无差特。说其本际当来亦然。心之所缘如来所睹。而演本无有过于此而无穷极。是为如来知其往古过去众生之心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佛之圣智不可称计。如来察于众生之行。心怀恐惧扰扰不安。周旋生死。某在某处。某从某来。本殖德本志在佛道。或为声闻缘觉之乘。缘其种德承佛圣慧。悉识念之。是为如来而知众人所殖德本因缘之报。应其根源而为说法。而令听者立不退转。各从本行心所信乐。使得其所。是为如来第八之业。佛于是颂曰
其劫之数 无底亿姟 世之锭燎
悉识往古 又察己身 及知众生
所观了了 如掌中珠 名字种姓
颜像亦然 住此终没 所周旋处
因何所缘 而受其身 其平等乘
演说彼法 其有过去 无量无底
众人之心 所想念法 所可由从
而其发心 最胜大慧 而皆知之
其中间心 从古过去 因人所行
安住悉知 恒河沙劫 称量本末
咨嗟讲说 不得涯底 当来无底
本际之源 而为颁宣 往古所行
其无俦疋 慧不可尽 世尊如是
圣慧如海 若有众生 立德求佛
设于过去 奉敬最胜 住佛神足
力无所畏 悉念于此 前世所作
世尊皆知 众生所念 如其往本
所种众德 悉识于此 住三乘者
成不退转 解脱净道 安住别识
过世善行 一切众生 无能思议
是为大圣 第八之业 以化众生
所度无底
彻视品第十八
佛告族姓子。如来至真。以净天眼过于凡俗。皆见众生生者死者微妙瑕秽善恶祸福好颜丑姿趣安趣苦。如其众生所兴祸福报应之果。如其本末悉知斯实。其人如是。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毒害。谤毁贤圣坠于邪见。以此邪见所行事业。寿尽身坏堕于恶趣危害地狱苦恼之中。于是民人其身行善。发口言善。心所念善。不谤贤圣随其正见。则因正见所行快事。寿尽身散。便趣安处快乐世生。如来于彼则以天眼。如其方面观诸佛土。等如空界无边无际。思其法界而不可得。亦无所著。超过一切诸所句迹。其有众生受形类者。敢有现世皆见终没而复生者。其诸佛土今现在者。皆见有外散坏合成。又复所现诸菩萨众。悉复睹此尽终没。来就其生而复出家。或复所现坐于树下。成最正觉转于法轮。舍其寿命而取灭度。声闻解脱灭度。皆复见此缘觉之法。显示神足而为众生作祐。或有众生形不现者。外道异学五通仙人明所不睹。声闻缘觉及诸菩萨所不能逮。如来至真。则以天眼悉睹此类。如来见于众生所有微神。根如车轮多于三千大千世界。其不现者不可称载。众生之界如是无量。浩浩昊昊无有崖底。如来天眼巍巍如兹。悉睹一切诸佛国土众生种类本末源界。何许众生。佛所应化而随律者。从其人本修行佛戒。寻立其前便化其人。余人在边犹不见知。是为如来第九之业。佛于是颂曰
如来之天眼 清净无垢秽
严治无量劫 功德威神圣
睹见于十方 诸佛土众相
所有及与无 诸所可兴衰
彼所有众生 有色并无色
归于善恶趣 生上下中间
退没来受胎 行恶堕苦恼
积德则安乐 最胜悉知此
其诸菩萨众 一切诸佛土
游步所作行 出生弃家去
若在佛树下 降伏魔官属
诸佛皆知此 天眼悉睹之
若佛为法王 逮上最正觉
所可转法轮 度脱诸天人
为作尊佛事 或复放寿命
若复现灭度 佛亦悉睹彼
其听导师法 思惟而修行
致尊清净业 兴立无恼热
自闻于经道 毁呰于生死
已度至彼岸 最胜悉见之
其外道声闻 缘觉及菩萨
天眼之所睹 不究见生界
如来之天眼 清净无垢秽
普见于众生 微妙身神处
所现如车轮 众生细妙身
多于三千界 诸天人民形
生死若干种 众生界如此
悉知天人想 普为现佛道
如来所开化 众生根通利
世雄在前住 为说尊上法
余人在其边 不见如来化
是为导师业 天眼之势力
大哀经诸漏尽品第十九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皆尽诸漏以无漏心而修解脱。以智慧度已证神通而尊其行。生死已断建立梵行。所作已办知名色源。如来于彼以无漏慧。清净无垢鲜洁显曜。蠲除一切诸所止处挂碍之蔽。诸声闻众诸漏所尽。而有限碍未至止处。其缘觉者所尽诸漏。若有限碍于大哀行而无辩才。如来至真。所尽诸漏众行普会而悉备足。皆除一切诸所止处执怀大哀辩才勇猛而无所畏。威神巍巍无能谛察。一切世人所不能逮。一心一时而佥平等。如来至真。亦无罪业挂碍止处。威仪礼节亦无缺漏。犹如虚空而本清净。一切诸魔及诸外道所不能当。功德名称。是为如来诸漏尽慧。不与一切尘欲挂碍而俱合同。是无漏慧住于坚固。为诸尘漏众生之类。讲无漏法。除诸所著而说经典。从不诚思而出生矣。众生由此而成众漏则受阴入。以故汝等观察而审。如来则为兴喻示本。而现其前如应说法。令知尘欲虚伪无实。使知如审以了真谛无受法者。是族姓子。如来至真第十之业。佛于是颂曰
其导师者 为无漏慧 明阐广普
清净无量 所以十方 以势超殊
堪任于此 笃信遵道 诸漏尽慧
谓声闻众 不除止处 缚在挂碍
人中之上 为众导师 已除止处
独无限碍 其得缘觉 亦复如是
无有大哀 及与辩才 有佛世尊
诸漏已尽 以无尽慈 辩才无量
清净尊人 住无尽慧 知其众人
诸漏所因 缘其好此 而与众生
不能晓了 其应真迹 最胜则为
愍哀此三 讲无常法 苦空非身
今此诸法 本从无出 了是若干
致尊佛道 亦无有人 及与寿命
号名为人 所作亦然 一切众生
猗此若干 世尊兴愍 故说解脱
又其安住 不以懈惓 亦复未曾
减损佛智 以故最胜 常怀殷勤
心恒怜伤 颁宣经道 佛业如是
伦匹若兹 是为十方 降伏外道
十力所住 建立势强 转无称量
殊胜法轮
大哀经四无畏品第二十
佛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有四无畏谛住勇猛所作业者。吾为至真平等之觉。自了如此。诸天世人沙门梵志魔王释梵。不能障塞如来之法。言不晓了。成最正觉未之有也。何故如来名等正觉。了一切法悉为平等无有偏党。其凡夫法及与佛法。则悉平等故成正觉。其所学法及不学法缘觉之法。与菩萨法。至诸佛法悉亦等之。故曰正觉。其计世俗及于度世。有罪无罪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有数无数。此二诸法亦悉等之。故成正觉。彼何故等以空故等。故曰为等。诸见自然以无想等。想自然故。以无愿等。三界自然故。以无想等。所想自然故。以无行等。行自然故。以无起等。所起自然故。以无依等。所依自然故。能如审等。三世自然故。以慧等。无明恩爱自然之故。以泥洹等。生死自然故。又族姓子。如来至真。于一切法如是平等。故成正觉。是故名曰平等正觉。如其如来晓了诸法成最正觉。如是建立住于大哀。便为众生。若干方便种种因缘。各为如应而分别说。则归命法因法而生。寻时灭尽苦恼之源。其此非师自称为师。不尊称尊。未成正觉自谓正觉。是故如来于此俦类独无所畏。超绝无侣而无伦匹。是为如来十一之业。佛于是颂曰
于诸法平等 由已成正觉
是故平等觉 如来而普现
其凡夫之法 佛法则亦等
所学不学法 及诸缘觉乘
诸有世俗法 及与度世法
诸善不善行 泥洹一等类
解空及无相 弃捐于诸愿
无生无所行 等见于此事
等明如是业 所说亦如兹
因此度众生 是为大仙法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自知诸漏已尽。彼诸天人天上世间。无能讥谤如来至真敢言诸漏不尽者。所谓如来诸漏尽者。如来已脱爱欲之源。心解诸欲无所挂碍。又佛心者已度诸漏。蠲除一切尘劳之行无所挂碍。是故名曰如来至真。诸漏已尽故显现世。以贤圣慧第一真谛。无敢当前能遮蔽法雨。当令除灭秽修之行使其造证。以故曰尽。无有不尽。未曾生尽。以此名为尽。如来所尽。谓真谛者无所复尽。已无所尽此则无为。其已无为彼则无受。无在不在。此无处所。是谓兴立。成诸如来住无所生。是诸法住如法界住。此为应慧。如是应者。则无所应亦不灭度亦无所成。如是像法则不可得。诸漏形色亦不除漏。如来大哀住权方便。皆为众生而演经典使除诸漏。是为如来十二之业。佛于是颂曰
最胜已尽诸漏欲 未曾复有贪挂碍
人尊皆脱诸生死 已断瑕秽无有余
安住皆弃诸无明 未曾可得愚痴冥
人中师子诸余见 是故无碍无欲尘
安住所说随其时 皆尽诸漏无死生
究察诸法无所有 岂能使尽复令长
其所尽者无伴党 若已尽者假名尽
其有尽者二有为 计彼又无于三相
住于此界无取作 佛以圣慧度彼岸
晓了是以应说法 是为安住十二法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悉了蔽碍尘欲诸挂惑法而无挂碍。天上世间诸天人民。无能堪任毁于如来言不应法。于彼何谓废退于法。又有一事令法废退。何言毁于如来为不为一。谓心愦乱不能专精。复有二法。一曰不惭。二曰无愧。复有三法。一曰身行恶行。二曰口出粗辞。三曰意念毒害。复有四法。二行于四至不可至。一曰[怡-台+龙]悷。二曰嗔恚。三曰触忌。四曰愚痴。复有五法。一曰杀生。二曰盗窃。三曰贪淫。四曰妄言。五…
《大哀经五》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