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灯三昧经》二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世尊告月光童子言。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过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曰声德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童子。尔时声德如来应正遍知。于初会众集有八亿声闻。皆阿罗汉。诸漏已尽逮得己利。尽诸有结依于正教。心善解脱能到一切心自在岸。第二会集有七亿众。第三会集有六亿众。一切亦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逮得己利。尽诸有结依于正教。心善解脱能到一切心自在岸。童子。尔时彼佛寿四万岁。时阎浮提安隐丰乐。人民炽盛普遍充满。童子。时阎浮提有二大王。一名坚固力。二名大力。此二大王。一一统领半阎浮提。二王境土安隐丰乐。人民炽盛普遍充满。时声德如来在大力王国出现于世。童子。是时大力王。请声德如来及比丘僧满足千年。以一切随顺清净无过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而为供养。童子。彼声德如来及声闻僧。多饶利养恭敬赞叹。时有净信长者诸婆罗门。于声德如来及声闻僧所发勇猛意。学大力王而设供养。谓以世财为胜供养。彼人不知行供养也。云何行供养。所谓受持五戒八戒。出家诣佛。亲觐请问见深法忍。童子。时声德如来作如是念。是诸众生。志意下劣。不能受持五戒八戒。出家诣佛。亲觐请问见深法忍。修于梵行寂静远离。受具足戒得比丘分。及以受行究竟善根。如是寂灭乐具无上妙乐悉皆远离。但以世财而供养我。是诸众生但希小乐谓为至乐。是诸众生但重现法及后世法。不能爱重究竟善根。云何名重现法。谓乐五欲。云何名重后世善根。谓乐生天。云何名为究竟善根。谓究竟清净。究竟吉祥。究竟梵行。究竟穷尽。究竟最后。究竟涅槃。我今说如是法。令此众生于其檀行不为究竟最胜供养。但以无上行而供养我。童子。尔时声德如来。欲觉悟彼大力王。及诸长者婆罗门等。而说偈言
若人行于财食施 彼此不名相尊敬
如是所行不可叹 诸佛智者已远离
若说无我智慧者 如是胜人应奉事
彼于圣谛信不动 奉敬是者佛所叹
若人财食而奉施 但获现近少利益
若能远离如是施 是人成就出家行
若有能起无财心 又能显示无财法
亦能净信无财者 是人速成无上道
无有处于五欲中 于妻子等生爱着
凡愚恒在居家者 是人而能得漏尽
厌离五欲如火坑 能于妻子离爱染
怖畏居家求出离 获胜菩提则不难
无有过去诸如来 及其现在未来者
常在居家住欲地 而能获得胜妙道
弃舍王位如涕唾 住于远离空闲处
断除烦恼降诸魔 悟解离垢无为道
若有恒沙世雄猛 千万亿岁而供养
有能厌患在家者 如是功德最为上
非是饮食及衣服 诸妙花香及涂香
如是等事供养佛 能如出家奉行法
若有乐求菩提者 能利众生厌世间
趣向空闲行七步 如是福报最为上
童子。时大力王闻声德如来应正遍知说如是等出家修行义利名已。复作是念。如我解佛所说义者。如来非说檀波罗蜜。以为究竟清净究竟吉祥。究竟梵行究竟穷尽。究竟最后究竟涅槃。彼大力王复作是念。非在家住能得无上修得无上修行义利。而我今者远离是行。我今要当剃除须发被服袈裟。以家非家出家为道。童子。时大力王。与其眷属八万人俱前后围绕。往声德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童子。尔时声德如来。知大力王及其眷属心所欲乐。即为宣说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分别显示。童子。时大力王闻是三昧。欢喜踊跃深心爱乐。即于声德佛所。弃舍王位正信出家。剃除须发服三法衣。既出家已于此三昧广能听受读诵忆持分别其义修行相应。以此善根于二亿劫不堕恶道。次第复值二亿诸佛。彼佛法中常得出家。一一佛所于此三昧听受读诵分别其义修行相应。以此善根次第满百亿劫。得成佛道号曰智勇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利益无量无边众生。然后乃当入般涅槃。童子。汝当观此三昧有是神力。能令菩萨招感佛智。童子。彼大力王所将眷属八万人等闻是三昧。欢喜踊跃心甚爱乐。亦皆随王正信出家。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是出家辈闻此三昧。读诵受持分别解说修行相应。以此善根于二亿劫不堕恶道。一一劫中值千万佛。于彼佛所常得出家。既出家已闻此三昧。读诵受持应修行住。以此善根于后满百千劫。各异世界得成佛道。同号坚固勇健堪能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利益无量诸众生已。然后乃入无余涅槃。童子。如是三昧有大威力。能令菩萨招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久远世 不思议劫有佛出
能为众生作利益 号曰声德大仙尊
初会众集满八亿 悉是声闻诸弟子
第二会集七亿数 第三六亿阿罗汉
一切漏尽无烦恼 诸神通力到彼岸
其佛寿命四万岁 国土世界甚严净
时阎浮提有二王 号曰大力坚固力
是等二王所居土 一一各领半阎浮
佛出大力王国中 诸胜人天奉供养
其王于佛得净信 恭敬供养满千年
国人无量学是王 种种供养于如来
但以世财非法供 佛及声闻悉丰足
尔时世尊作是念 我说是法令舍欲
必令彼王生厌离 于我法中而出家
彼时人尊说偈言 弃舍恶法是佛教
在家多过具诸苦 如法修行真供佛
时王闻说如是偈 独趣空闲作是念
我今不能处家缠 而为最胜法供养
即舍王位如洟唾 并及八万诸眷属
一时俱往到佛所 头面作礼住尊前
佛知此等之乐欲 为说难见寂灭定
彼闻爱敬而悦乐 一切欢喜即出家
既出家已于此定 读诵受持广分别
次第二亿劫数中 未曾坠堕三恶道
是人以此诸善业 得见百亿诸如来
于彼佛法恒出家 宣说如是胜三昧
是等于后得成佛 同号坚固大精进
利益无量亿众生 后入涅槃犹火灭
时彼往昔大力王 久成佛道号智勇
利益无量百亿众 置菩提已入涅槃
既闻如是胜利益 末世持经佛所赞
若能奉持佛法藏 是等速成人中上
童子。是故菩萨摩诃萨爱乐是定者。应当修习最初所行。童子。云何菩萨于此三昧最初所行。童子。若菩萨摩诃萨以大悲心为首。若佛在世。若佛灭后常勤供养。所谓花鬘末香涂香宝幢幡盖音声歌舞作倡伎乐衣服饮食病瘦医药。以此善根悉以回向如是三昧。更不志求其余诸法而供养佛。不求妙色。不求资财。不为生天。不求眷属。唯念是法。是菩萨尚于法中不见有佛。况复法外而见佛也。是故童子。是为真供养佛。而亦不见有佛可得。不取我想。不求果报。是菩萨三轮清净。以花鬘末香涂香宝幢幡盖音声歌舞作倡伎乐饮食衣服病瘦医药供养如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此善根得不思议功德不思议果报。得是三昧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人香奉无边智 能得无量香果报
于千万劫离恶趣 永无一切诸臭秽
千万劫中行胜行 供养百万亿如来
成佛获得胜戒香 若复了知无众生
施香受香二俱无 若能起心如是施
则得柔软胜顺忍 若人增上修此忍
为他割身犹如钱 于千万亿恒沙劫
其心坚固不退转 云何而得名为忍
云何复名为随顺 云何得名不退转
云何复名为菩萨 欣乐自性无我法
以无我想无烦恼 能知诸法悉尽灭
是因缘故名为忍 诸佛所学随顺学
智者如法常修行 知诸佛法无疑惑
是故得名为随顺 若修行时有世魔
现作佛身说是言 佛道难得作声闻
不肯信受名不退 觉悟恶见诸众生
非此能证甘露道 劝舍恶道住善趣
是故得名为菩萨 忍者住于随顺道
以无我法令开悟 乃至梦中不起念
存有众生寿命想 若魔无量如恒沙
化作佛身到其所 咸说身内有神我
即语无我汝非佛 以智了达诸法空
知已不与烦恼俱 以戏论故言说有
见已寂灭行世间 譬如世人所生子
随即为其立名字 诸方推名不可得
当知此字无所来 为立菩萨如是名
菩萨诸方不可求 乃至实际求不得
如是知者名菩萨 假使海中炽火然
菩萨终不起身见 菩萨得住初发心
悉断恶见烦恼尽 不见有其生灭法
所谓众生及寿命 诸法体空犹如幻
非彼外道所能知 若于饮食生贪着
于衣钵中起爱吝 及其掉戏轻躁者
是则不知佛菩提 多憙睡眠及懈怠
奸伪凶暴不摄敛 于诸佛所无净信
是则不知佛菩提 毁破禁戒无惭愧
于佛法中无归信 不敬同修梵行者
是则不知佛菩提 不毁净戒具惭愧
于佛法中深爱乐 同梵行者能恭敬
是则能知胜菩提 念处以为圣境界
喜悦而作床卧具 以禅为食定为浆
是则能知佛菩提 无我忍为经行处
以空林中行正念 七觉香花甚可乐
嗅已得成无上道 菩萨体道所修行
非是余人所行地 所谓声闻及缘觉
谁有智者不贪乐 设我寿命极长远
如恒河沙无量劫 说佛一毛德不尽
如来智慧无边故 若闻如是大利益
无畏世尊之所说 速自教人持是定
无上菩提得不难
童子。是故菩萨摩诃萨应善巧知入三法忍。谓知彼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于是忍中应善巧知。复于其智亦善巧知。何以故。若菩萨摩诃萨于忍智中善巧知者。彼菩萨摩诃萨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童子。菩萨摩诃萨若欲速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此三忍法门应当受持。持已为他广分别说。利益安乐无量众生救济世间。利益安乐诸天及人。尔时世尊。为彼月光童子。即以偈句。颂此入三忍法门
于诸众生无违诤 口不宣说非益言
常能安住饶益法 是则说名为初忍
知一切法犹如幻 即于此相不取着
能于智中增无减 是故名为初胜忍
诸修多罗已修学 智与善说恒相应
于佛无量智不疑 是则名为初胜忍
若闻一切善说法 犹如佛说无有疑
能信一切诸佛法 是则名为初胜忍
于了义经常宣畅 如佛所说而演说
若说我人及众生 即知方便为引接
种种外道诸异见 菩萨于彼心无扰
…
《月灯三昧经二》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