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燈叁昧經》二
高齊天竺叁藏那連提耶舍譯
爾時世尊告月光童子言。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過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曰聲德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于世。童子。爾時聲德如來應正遍知。于初會衆集有八億聲聞。皆阿羅漢。諸漏已盡逮得己利。盡諸有結依于正教。心善解脫能到一切心自在岸。第二會集有七億衆。第叁會集有六億衆。一切亦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逮得己利。盡諸有結依于正教。心善解脫能到一切心自在岸。童子。爾時彼佛壽四萬歲。時閻浮提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普遍充滿。童子。時閻浮提有二大王。一名堅固力。二名大力。此二大王。一一統領半閻浮提。二王境土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普遍充滿。時聲德如來在大力王國出現于世。童子。是時大力王。請聲德如來及比丘僧滿足千年。以一切隨順清淨無過衣服飲食臥具湯藥而爲供養。童子。彼聲德如來及聲聞僧。多饒利養恭敬贊歎。時有淨信長者諸婆羅門。于聲德如來及聲聞僧所發勇猛意。學大力王而設供養。謂以世財爲勝供養。彼人不知行供養也。雲何行供養。所謂受持五戒八戒。出家詣佛。親觐請問見深法忍。童子。時聲德如來作如是念。是諸衆生。志意下劣。不能受持五戒八戒。出家詣佛。親觐請問見深法忍。修于梵行寂靜遠離。受具足戒得比丘分。及以受行究竟善根。如是寂滅樂具無上妙樂悉皆遠離。但以世財而供養我。是諸衆生但希小樂謂爲至樂。是諸衆生但重現法及後世法。不能愛重究竟善根。雲何名重現法。謂樂五欲。雲何名重後世善根。謂樂生天。雲何名爲究竟善根。謂究竟清淨。究竟吉祥。究竟梵行。究竟窮盡。究竟最後。究竟涅槃。我今說如是法。令此衆生于其檀行不爲究竟最勝供養。但以無上行而供養我。童子。爾時聲德如來。欲覺悟彼大力王。及諸長者婆羅門等。而說偈言
若人行于財食施 彼此不名相尊敬
如是所行不可歎 諸佛智者已遠離
若說無我智慧者 如是勝人應奉事
彼于聖谛信不動 奉敬是者佛所歎
若人財食而奉施 但獲現近少利益
若能遠離如是施 是人成就出家行
若有能起無財心 又能顯示無財法
亦能淨信無財者 是人速成無上道
無有處于五欲中 于妻子等生愛著
凡愚恒在居家者 是人而能得漏盡
厭離五欲如火坑 能于妻子離愛染
怖畏居家求出離 獲勝菩提則不難
無有過去諸如來 及其現在未來者
常在居家住欲地 而能獲得勝妙道
棄舍王位如涕唾 住于遠離空閑處
斷除煩惱降諸魔 悟解離垢無爲道
若有恒沙世雄猛 千萬億歲而供養
有能厭患在家者 如是功德最爲上
非是飲食及衣服 諸妙花香及塗香
如是等事供養佛 能如出家奉行法
若有樂求菩提者 能利衆生厭世間
趣向空閑行七步 如是福報最爲上
童子。時大力王聞聲德如來應正遍知說如是等出家修行義利名已。複作是念。如我解佛所說義者。如來非說檀波羅蜜。以爲究竟清淨究竟吉祥。究竟梵行究竟窮盡。究竟最後究竟涅槃。彼大力王複作是念。非在家住能得無上修得無上修行義利。而我今者遠離是行。我今要當剃除須發被服袈裟。以家非家出家爲道。童子。時大力王。與其眷屬八萬人俱前後圍繞。往聲德佛所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退坐一面。童子。爾時聲德如來。知大力王及其眷屬心所欲樂。即爲宣說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叁昧分別顯示。童子。時大力王聞是叁昧。歡喜踴躍深心愛樂。即于聲德佛所。棄舍王位正信出家。剃除須發服叁法衣。既出家已于此叁昧廣能聽受讀誦憶持分別其義修行相應。以此善根于二億劫不墮惡道。次第複值二億諸佛。彼佛法中常得出家。一一佛所于此叁昧聽受讀誦分別其義修行相應。以此善根次第滿百億劫。得成佛道號曰智勇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利益無量無邊衆生。然後乃當入般涅槃。童子。汝當觀此叁昧有是神力。能令菩薩招感佛智。童子。彼大力王所將眷屬八萬人等聞是叁昧。歡喜踴躍心甚愛樂。亦皆隨王正信出家。剃除須發被服法衣。是出家輩聞此叁昧。讀誦受持分別解說修行相應。以此善根于二億劫不墮惡道。一一劫中值千萬佛。于彼佛所常得出家。既出家已聞此叁昧。讀誦受持應修行住。以此善根于後滿百千劫。各異世界得成佛道。同號堅固勇健堪能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利益無量諸衆生已。然後乃入無余涅槃。童子。如是叁昧有大威力。能令菩薩招致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久遠世 不思議劫有佛出
能爲衆生作利益 號曰聲德大仙尊
初會衆集滿八億 悉是聲聞諸弟子
第二會集七億數 第叁六億阿羅漢
一切漏盡無煩惱 諸神通力到彼岸
其佛壽命四萬歲 國土世界甚嚴淨
時閻浮提有二王 號曰大力堅固力
是等二王所居土 一一各領半閻浮
佛出大力王國中 諸勝人天奉供養
其王于佛得淨信 恭敬供養滿千年
國人無量學是王 種種供養于如來
但以世財非法供 佛及聲聞悉豐足
爾時世尊作是念 我說是法令舍欲
必令彼王生厭離 于我法中而出家
彼時人尊說偈言 棄舍惡法是佛教
在家多過具諸苦 如法修行真供佛
時王聞說如是偈 獨趣空閑作是念
我今不能處家纏 而爲最勝法供養
即舍王位如洟唾 並及八萬諸眷屬
一時俱往到佛所 頭面作禮住尊前
佛知此等之樂欲 爲說難見寂滅定
彼聞愛敬而悅樂 一切歡喜即出家
既出家已于此定 讀誦受持廣分別
次第二億劫數中 未曾墜墮叁惡道
是人以此諸善業 得見百億諸如來
于彼佛法恒出家 宣說如是勝叁昧
是等于後得成佛 同號堅固大精進
利益無量億衆生 後入涅槃猶火滅
時彼往昔大力王 久成佛道號智勇
利益無量百億衆 置菩提已入涅槃
既聞如是勝利益 末世持經佛所贊
若能奉持佛法藏 是等速成人中上
童子。是故菩薩摩诃薩愛樂是定者。應當修習最初所行。童子。雲何菩薩于此叁昧最初所行。童子。若菩薩摩诃薩以大悲心爲首。若佛在世。若佛滅後常勤供養。所謂花鬘末香塗香寶幢幡蓋音聲歌舞作倡伎樂衣服飲食病瘦醫藥。以此善根悉以回向如是叁昧。更不志求其余諸法而供養佛。不求妙色。不求資財。不爲生天。不求眷屬。唯念是法。是菩薩尚于法中不見有佛。況複法外而見佛也。是故童子。是爲真供養佛。而亦不見有佛可得。不取我想。不求果報。是菩薩叁輪清淨。以花鬘末香塗香寶幢幡蓋音聲歌舞作倡伎樂飲食衣服病瘦醫藥供養如來。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此善根得不思議功德不思議果報。得是叁昧速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人香奉無邊智 能得無量香果報
于千萬劫離惡趣 永無一切諸臭穢
千萬劫中行勝行 供養百萬億如來
成佛獲得勝戒香 若複了知無衆生
施香受香二俱無 若能起心如是施
則得柔軟勝順忍 若人增上修此忍
爲他割身猶如錢 于千萬億恒沙劫
其心堅固不退轉 雲何而得名爲忍
雲何複名爲隨順 雲何得名不退轉
雲何複名爲菩薩 欣樂自性無我法
以無我想無煩惱 能知諸法悉盡滅
是因緣故名爲忍 諸佛所學隨順學
智者如法常修行 知諸佛法無疑惑
是故得名爲隨順 若修行時有世魔
現作佛身說是言 佛道難得作聲聞
不肯信受名不退 覺悟惡見諸衆生
非此能證甘露道 勸舍惡道住善趣
是故得名爲菩薩 忍者住于隨順道
以無我法令開悟 乃至夢中不起念
存有衆生壽命想 若魔無量如恒沙
化作佛身到其所 鹹說身內有神我
即語無我汝非佛 以智了達諸法空
知已不與煩惱俱 以戲論故言說有
見已寂滅行世間 譬如世人所生子
隨即爲其立名字 諸方推名不可得
當知此字無所來 爲立菩薩如是名
菩薩諸方不可求 乃至實際求不得
如是知者名菩薩 假使海中熾火然
菩薩終不起身見 菩薩得住初發心
悉斷惡見煩惱盡 不見有其生滅法
所謂衆生及壽命 諸法體空猶如幻
非彼外道所能知 若于飲食生貪著
于衣缽中起愛吝 及其掉戲輕躁者
是則不知佛菩提 多憙睡眠及懈怠
奸僞凶暴不攝斂 于諸佛所無淨信
是則不知佛菩提 毀破禁戒無慚愧
于佛法中無歸信 不敬同修梵行者
是則不知佛菩提 不毀淨戒具慚愧
于佛法中深愛樂 同梵行者能恭敬
是則能知勝菩提 念處以爲聖境界
喜悅而作床臥具 以禅爲食定爲漿
是則能知佛菩提 無我忍爲經行處
以空林中行正念 七覺香花甚可樂
嗅已得成無上道 菩薩體道所修行
非是余人所行地 所謂聲聞及緣覺
誰有智者不貪樂 設我壽命極長遠
如恒河沙無量劫 說佛一毛德不盡
如來智慧無邊故 若聞如是大利益
無畏世尊之所說 速自教人持是定
無上菩提得不難
童子。是故菩薩摩诃薩應善巧知入叁法忍。謂知彼第一忍第二忍第叁忍。于是忍中應善巧知。複于其智亦善巧知。何以故。若菩薩摩诃薩于忍智中善巧知者。彼菩薩摩诃薩速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童子。菩薩摩诃薩若欲速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于此叁忍法門應當受持。持已爲他廣分別說。利益安樂無量衆生救濟世間。利益安樂諸天及人。爾時世尊。爲彼月光童子。即以偈句。頌此入叁忍法門
于諸衆生無違诤 口不宣說非益言
常能安住饒益法 是則說名爲初忍
知一切法猶如幻 即于此相不取著
能于智中增無減 是故名爲初勝忍
諸修多羅已修學 智與善說恒相應
于佛無量智不疑 是則名爲初勝忍
若聞一切善說法 猶如佛說無有疑
能信一切諸佛法 是則名爲初勝忍
于了義經常宣暢 如佛所說而演說
若說我人及衆生 即知方便爲引接
種種外道諸異見 菩薩于彼心無擾
…
《月燈叁昧經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