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萨璎珞经》

「经集部」经文656卷16页码:P0001
姚秦 竺佛念译

  《菩萨璎珞经》二 ▪第5页

  菩萨璎珞经卷第二(一名现在报) /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又问灭尽耶。答曰非也。又问非灭耶。答曰非也。又问。识非趣非不趣。此法非泥洹乎。答曰非也。又问。识泥洹有异乎。答曰不异。又问。有泥洹四大。答曰。无泥洹四大也。又问。有泥洹识耶。答曰。有泥洹识。又问。地水火风识。及泥洹识。有何差别。答曰。地水火风识转。泥洹识不转。是谓差别。又问。地水火风离识。泥洹离识。有何差别。答曰。四大离识。不离过去当来现在。泥洹离识。永离过去当来现在。又问。离四大识离泥洹识。此识未在四大。未在泥洹。复有异乎。答曰非也。又问。四大离识。泥洹离识。不异乎。答曰不异。又问识处泥洹成无为法。识处四大成有为法。不别耶。答曰不别。又问。若使不别。云何此有为识此无为识。有何异。答曰。有为识成就四大。无为识不成就四大。是故有异。尔时无顶相菩萨。前白佛言。世尊。离四大识离泥洹识。亦不一亦不二。何以故。识在四大。便有过去当来现在。识在泥洹。便无过去当来现在也。此识彼识复有异耶。答曰不异。又问。何以故。说此四大识此泥洹识。答曰。假号。非诚谛教。时无顶相菩萨。内自思惟。我今所问四大离识。有果报行。今以无果报行报我。将无我问非耶。报我非乎。尔时世尊知彼无顶相菩萨心中所念。便告无顶相菩萨曰。有为四大识。非无为四大识。无为四大识。非有为四大识。云何四大识非此非彼乎。答曰非也。又问。非四大识非泥洹识非无识耶。答曰。识灭识不灭。云何识灭。答曰非现在。云何识不灭。答曰现在。又问。识有灭耶。答曰现在。又问。无为法复现在耶。答曰不也。又问。有为法复现在耶。答曰不也。又问。有为无为相非现非无现。为何所依。答曰。依无所依。又问。善哉识有依耶。答曰识无依。又问。云何识无有依有界耶。答曰。有三界。身界法界空界。是谓三界。时无顶相菩萨前白佛言。有染污识无染污识。云何无染污识。而成染污识。佛告无顶相菩萨曰。染污识动为无染污识。无染污识不为染污识。何以故。识性常住亦不变易。无生灭着断。以是故。动识为住识。住识不为动识

  尔时世尊复告无顶相菩萨。吾今成佛三界特尊。众相具足。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众德普备。今得住识未得动识。时无顶相菩萨前白佛言。世尊。云何住识不得动识。佛言。所谓动识有为法界。所谓住识无为法界。非无为识成有为识。以是故。动识成住识。非住识成动识。是时世尊说此语时。无顶相菩萨及百千天人。皆发无上立住识行。无数众生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时无顶相菩萨即于佛前。而作颂曰

  众相具足  成如来身  不着三界

  如空无我  已除心垢  神通自在

  由逮动识  不逮住识  法界虚空

  亦不变易  如来久如  当逮住识

  过去如来  数如恒沙  为得住识

  悉动识乎  我今有疑  不达法界

  唯愿垂愍  令无妄想  众生志趣

  性行不同  闻说妙空  不究根原

  虚空无相  行一平等  云何住识

  乃谓清净  如今时至  宜为演畅

  本际通慧  甚奇难有  四辈无畏

  咸欲闻知  住识动识  分别其性

  过佛常尔  法界平等  当来诸圣

  法性亦然  如今众生  入寂不乱

  复从何识  而获定意  今此定意

  永寂无响  为是住识  为是动识

  愿一一说  法界根本  永除疑结

  不怀犹豫

  尔时世尊。复以此偈。报无顶相菩萨曰

  过去诸如来  神智无有穷

  虽身取灭度  住识不变易

  动识有二品  有住不住识

  设入无为境  不见二名号

  如来无所著  安明山不动

  行过无与等  愍度下劣者

  国界诸村落  众祐所经过

  非识不由此  为疑动住识

  设从无数劫  难计诸如来

  欲算如来识  动住不动住

  佛慧无边崖  识周无量法

  身相弘誓备  无相不可见

  当我初生时  天地豁然明

  执心弘誓牢  无形无为识

  二足人中尊  如象离钩锁

  自然音乐伎  充满虚空中

  无数诸天人  各自修礼敬

  各以若干颂  歌叹如来德

  以逮等正觉  目视无厌足

  转无上法轮  演说无比法

  一切众生类  宗奉尊圣教

  不计去来今  世雄如师子

  积功无数劫  不失总持行

  四等无所畏  润益一切人

  道果自庄严  不计寿吾我

  无相应正觉  如空覆无碍

  今日得五眼  未住不处住

  怀来无颠倒  无住不见识

  如来奇特慧  印以无相法

  行尽无所缺  无财非世荣

  一行意一念  菩萨观无乱

  动识众识妙  住识非第一

  思惟过去佛  及以方当来

  如我今现在  不由住证成

  如来三达智  无偶亦无伴

  行过不可灭  不见识所在

  尔时世尊。复重告菩萨曰。无身身识。身无身识。此法有六。云何为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身入十六受外尘垢。身识一一分别。乃至净地。是谓一法清净璎珞。以无身之识。以起身识。于中分别悉由更乐。是谓二法清净璎珞。吾昔有愿。修其身相有行百五。乃谓身相复有百五乃成身相。是谓三法清净璎珞。过去久远。众生已灭。于彼受身。有为无为。有行无行。若好若丑。有苦有乐。一一识别法界非法界。此法界身识。此非法界身识。是谓四法清净璎珞。身识造色。复有十事。真身化体亦无端绪。知彼身识趣无所趣。是谓五法清净璎珞。了身识本岁日不同。本身今身变易不住知本受形今亦变易。便能于中不失身识。是谓六法清净璎珞。复次族姓子。复有六事。云何为六。身行清净不为众恶。口亦清净不说邪业。意修清净不造众尘。是谓一法清净璎珞。过身已灭有善有罪。善身善福分别善识。恶身恶业分别恶识。一一思惟善恶身识。是谓二法清净璎珞。六身相法离善离恶。复能起念不舍身识。又时众生。计身清净有清净识。计身不清净有不清净识。于中分别净身识。不净身识。是谓三法清净璎珞。忆本所造有为身无为身。过去未来现在身。悉能分别不失身识。是谓四法清净璎珞。心所念法非一非二。强记不忘知识所起。是谓五法清净璎珞。无形识身。复有五事。云何为五。有染着身无染着身。有形身无形身。有识身无识身。有俗身有道身。有一身有非一身。于中悉皆分别。是谓六法清净璎珞。佛告无顶相菩萨。复有六事。云何为六。无尽法身有尽法身。分别有无法识清净。是谓一法清净璎珞。无为法性行无增减。知法有善知法无善。知有生法知有灭法。晓了法识不失法性。是谓二法清净璎珞(诸本小第三法)。有常住身无常住身。法不常住知不常住。诸法常住亦知常住。思惟诸法住识无住识。是谓四法清净璎珞。诸法寂然诸法色亦复寂然。有为非识知有为识。无为非识知无为识。思惟不失法界。是谓五法清净璎珞。法身无数无形不可见。非眼界所摄。从初发意不起二想。分别诸法不失法身。是谓六法清净璎珞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菩萨璎珞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2】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