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薩璎珞經》

「經集部」經文656卷16頁碼:P0001
姚秦 竺佛念譯

  《菩薩璎珞經》二 ▪第5页

  菩薩璎珞經卷第二(一名現在報) /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又問滅盡耶。答曰非也。又問非滅耶。答曰非也。又問。識非趣非不趣。此法非泥洹乎。答曰非也。又問。識泥洹有異乎。答曰不異。又問。有泥洹四大。答曰。無泥洹四大也。又問。有泥洹識耶。答曰。有泥洹識。又問。地水火風識。及泥洹識。有何差別。答曰。地水火風識轉。泥洹識不轉。是謂差別。又問。地水火風離識。泥洹離識。有何差別。答曰。四大離識。不離過去當來現在。泥洹離識。永離過去當來現在。又問。離四大識離泥洹識。此識未在四大。未在泥洹。複有異乎。答曰非也。又問。四大離識。泥洹離識。不異乎。答曰不異。又問識處泥洹成無爲法。識處四大成有爲法。不別耶。答曰不別。又問。若使不別。雲何此有爲識此無爲識。有何異。答曰。有爲識成就四大。無爲識不成就四大。是故有異。爾時無頂相菩薩。前白佛言。世尊。離四大識離泥洹識。亦不一亦不二。何以故。識在四大。便有過去當來現在。識在泥洹。便無過去當來現在也。此識彼識複有異耶。答曰不異。又問。何以故。說此四大識此泥洹識。答曰。假號。非誠谛教。時無頂相菩薩。內自思惟。我今所問四大離識。有果報行。今以無果報行報我。將無我問非耶。報我非乎。爾時世尊知彼無頂相菩薩心中所念。便告無頂相菩薩曰。有爲四大識。非無爲四大識。無爲四大識。非有爲四大識。雲何四大識非此非彼乎。答曰非也。又問。非四大識非泥洹識非無識耶。答曰。識滅識不滅。雲何識滅。答曰非現在。雲何識不滅。答曰現在。又問。識有滅耶。答曰現在。又問。無爲法複現在耶。答曰不也。又問。有爲法複現在耶。答曰不也。又問。有爲無爲相非現非無現。爲何所依。答曰。依無所依。又問。善哉識有依耶。答曰識無依。又問。雲何識無有依有界耶。答曰。有叁界。身界法界空界。是謂叁界。時無頂相菩薩前白佛言。有染汙識無染汙識。雲何無染汙識。而成染汙識。佛告無頂相菩薩曰。染汙識動爲無染汙識。無染汙識不爲染汙識。何以故。識性常住亦不變易。無生滅著斷。以是故。動識爲住識。住識不爲動識

  爾時世尊複告無頂相菩薩。吾今成佛叁界特尊。衆相具足。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衆德普備。今得住識未得動識。時無頂相菩薩前白佛言。世尊。雲何住識不得動識。佛言。所謂動識有爲法界。所謂住識無爲法界。非無爲識成有爲識。以是故。動識成住識。非住識成動識。是時世尊說此語時。無頂相菩薩及百千天人。皆發無上立住識行。無數衆生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時無頂相菩薩即于佛前。而作頌曰

  衆相具足  成如來身  不著叁界

  如空無我  已除心垢  神通自在

  由逮動識  不逮住識  法界虛空

  亦不變易  如來久如  當逮住識

  過去如來  數如恒沙  爲得住識

  悉動識乎  我今有疑  不達法界

  唯願垂愍  令無妄想  衆生志趣

  性行不同  聞說妙空  不究根原

  虛空無相  行一平等  雲何住識

  乃謂清淨  如今時至  宜爲演暢

  本際通慧  甚奇難有  四輩無畏

  鹹欲聞知  住識動識  分別其性

  過佛常爾  法界平等  當來諸聖

  法性亦然  如今衆生  入寂不亂

  複從何識  而獲定意  今此定意

  永寂無響  爲是住識  爲是動識

  願一一說  法界根本  永除疑結

  不懷猶豫

  爾時世尊。複以此偈。報無頂相菩薩曰

  過去諸如來  神智無有窮

  雖身取滅度  住識不變易

  動識有二品  有住不住識

  設入無爲境  不見二名號

  如來無所著  安明山不動

  行過無與等  愍度下劣者

  國界諸村落  衆祐所經過

  非識不由此  爲疑動住識

  設從無數劫  難計諸如來

  欲算如來識  動住不動住

  佛慧無邊崖  識周無量法

  身相弘誓備  無相不可見

  當我初生時  天地豁然明

  執心弘誓牢  無形無爲識

  二足人中尊  如象離鈎鎖

  自然音樂伎  充滿虛空中

  無數諸天人  各自修禮敬

  各以若幹頌  歌歎如來德

  以逮等正覺  目視無厭足

  轉無上法輪  演說無比法

  一切衆生類  宗奉尊聖教

  不計去來今  世雄如師子

  積功無數劫  不失總持行

  四等無所畏  潤益一切人

  道果自莊嚴  不計壽吾我

  無相應正覺  如空覆無礙

  今日得五眼  未住不處住

  懷來無顛倒  無住不見識

  如來奇特慧  印以無相法

  行盡無所缺  無財非世榮

  一行意一念  菩薩觀無亂

  動識衆識妙  住識非第一

  思惟過去佛  及以方當來

  如我今現在  不由住證成

  如來叁達智  無偶亦無伴

  行過不可滅  不見識所在

  爾時世尊。複重告菩薩曰。無身身識。身無身識。此法有六。雲何爲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身入十六受外塵垢。身識一一分別。乃至淨地。是謂一法清淨璎珞。以無身之識。以起身識。于中分別悉由更樂。是謂二法清淨璎珞。吾昔有願。修其身相有行百五。乃謂身相複有百五乃成身相。是謂叁法清淨璎珞。過去久遠。衆生已滅。于彼受身。有爲無爲。有行無行。若好若醜。有苦有樂。一一識別法界非法界。此法界身識。此非法界身識。是謂四法清淨璎珞。身識造色。複有十事。真身化體亦無端緒。知彼身識趣無所趣。是謂五法清淨璎珞。了身識本歲日不同。本身今身變易不住知本受形今亦變易。便能于中不失身識。是謂六法清淨璎珞。複次族姓子。複有六事。雲何爲六。身行清淨不爲衆惡。口亦清淨不說邪業。意修清淨不造衆塵。是謂一法清淨璎珞。過身已滅有善有罪。善身善福分別善識。惡身惡業分別惡識。一一思惟善惡身識。是謂二法清淨璎珞。六身相法離善離惡。複能起念不舍身識。又時衆生。計身清淨有清淨識。計身不清淨有不清淨識。于中分別淨身識。不淨身識。是謂叁法清淨璎珞。憶本所造有爲身無爲身。過去未來現在身。悉能分別不失身識。是謂四法清淨璎珞。心所念法非一非二。強記不忘知識所起。是謂五法清淨璎珞。無形識身。複有五事。雲何爲五。有染著身無染著身。有形身無形身。有識身無識身。有俗身有道身。有一身有非一身。于中悉皆分別。是謂六法清淨璎珞。佛告無頂相菩薩。複有六事。雲何爲六。無盡法身有盡法身。分別有無法識清淨。是謂一法清淨璎珞。無爲法性行無增減。知法有善知法無善。知有生法知有滅法。曉了法識不失法性。是謂二法清淨璎珞(諸本小第叁法)。有常住身無常住身。法不常住知不常住。諸法常住亦知常住。思惟諸法住識無住識。是謂四法清淨璎珞。諸法寂然諸法色亦複寂然。有爲非識知有爲識。無爲非識知無爲識。思惟不失法界。是謂五法清淨璎珞。法身無數無形不可見。非眼界所攝。從初發意不起二想。分別諸法不失法身。是謂六法清淨璎珞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菩薩璎珞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