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华手经》

「经集部」经文657卷16页码:P0127
姚秦 鸠摩罗什译

  《佛说华手经》六 ▪第2页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有彼。分别宣示如是等法皆名言说。舍利弗。何谓为义。言说所示是名为义。若分别义即名言说。是故舍利弗。当知义者不可言说。以斯义故我经中说。如来不与世间共诤世间与我诤。舍利弗。唯有如来。能方便说阴界诸入十二因缘从缘生法。余无能者。舍利弗。佛所说法及选择法无有诤讼。何谓为法。云何选择。舍利弗。眼即是法。耳鼻舌身意即是法。所以者何。是眼过去未来尚空。何况现在。所以者何。眼性自尔是故名法。耳鼻舌身意去来尚空。何况现在。所以者何。意性自尔故名为法。云何选择选择眼者。眼从缘生空无定相。若有定相应眼得眼。若眼得眼则有二眼。如是亦应内有见者。有如此咎。耳鼻舌身意亦如是。如是选择名为法眼。于此义中正见大士。应当观察眼假名字。眼及眼法是三事中何者为实。作如是知三事皆空但有言说无一真实。所以者何。诸有言说皆是识处。识所知法皆是世间。若世间法非出世间。不出世间是外道义。若外道义则非佛说。所以者何。佛所言说有出世间。出世间法则无言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故如来。虽复言说而无所著。亦不决定分别眼相。从善不善业因缘生。所以者何。眼是有分。何谓有分。从十二缘出生三有。舍利弗。何故名有分。自念我当得如是眼。种种分别好乐眼果以受诸尘。着眼是我眼是我所。故名有分。复次衰灭而复炽然。一切苦恼谓我我所。堕在二边故名有分。舍利弗。譬如铜器击之有声。汝谓此声为从外来为在内有。答言。世尊。是声但从众因缘有。非内非外。佛告舍利弗。汝已达此众缘法耶。答言不也。佛言。此声本无所有。但假众缘诳惑耳根。如是凡夫于空眼中而生贪着。眼中眼相终不可得。如是推求无所贪着。是名选择。所谓无眼亦无眼相。耳鼻舌身意亦如是。尔时世尊欲明此义。而说偈言

  虽说眼无常  眼即无所有

  若眼无所有  谁为无常者

  虽说耳无常  耳即无所有

  若耳无所有  谁为无常者

  虽说鼻无常  鼻即无所有

  若鼻无所有  谁为无常者

  虽说舌无常  舌即无所有

  若舌无所有  谁为无常者

  虽说身无常  身即无所有

  若身无所有  谁为无常者

  虽说意无常  意即无所有

  若意无所有  谁为无常者

  随是十二入  故有十二名

  若随十二名  应有十二入

  因地水火风  和合故名人

  凡夫随名字  如狗逐瓦石

  若人不随名  亦不分别我

  知我但假名  是人得寂灭

  寂灭中无法  可名寂灭者

  如是说无说  无说即寂灭

  是法中无去  亦无有去者

  若人通达此  则知寂灭相

  若灭心行处  断诸语言道

  无我无众生  是名为寂灭

  不分别有无  是分别亦空

  若心想泥洹  是心亦非有

  于法不见远  亦复不见近

  得是慧眼者  自知寂灭义

  若人闻是法  能正观察者

  当断诸疑悔  痴冥尽无余

  无疑亦无悔  善寂无所畏

  决定住实相  于法无所碍

  菩萨摩诃萨  能自除惑网

  哀愍众生故  为断法中疑

  以是上妙论  显示法实相

  为灭诸戏论  汝等勿生疑

  言说皆诤讼  因之堕恶趣

  若人贪着此  不任演正法

  如是名随义  则无有忧患

  亦近无上道  能行是义故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于四事中应勤精进。何谓为四。为出家故勤行精进。于远离处勤行精进。于佛教中勤行精进。见苦众生勤行精进。为疾逮得无上菩提。作是念言。我当何时得大智慧灭众生苦而为说法。舍利弗。我当为汝说诸菩萨勤行精进能疾得成无上菩提。汝当谛听。舍利弗。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曰安王。寿七万岁。为声闻众三会说法。其初会者。二十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四十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六十亿人亦得阿罗汉。时阎浮提极大广博九万由旬。中有八万四千大城。一一皆长十二由旬广七由旬。金银琉璃颇梨真珠车[(王*巨)/木]玛瑙七宝合成。其城第一清净庄严。人民炽盛丰乐安隐。其城七重有七重堑。俱亦七宝。一一堑中皆有流水周回围绕。青黄赤白杂色莲华罗列水上。凫雁鸳鸯鸿鹄孔雀猩猩异类游戏其中。诸堑岸上皆有七宝七重行树。金树银枝码瑙为条。琉璃为叶颇梨为华。车[(王*巨)/木]为果赤真珠根。银树金枝颇梨为条。琉璃为叶车[(王*巨)/木]为华。玛瑙为果赤真珠根。琉璃树者珊瑚为枝。车[(王*巨)/木]为条玛瑙为叶。银华金果颇梨为根。车[(王*巨)/木]树者。玛瑙为枝。珊瑚为条银叶金华。颇梨为果琉瑙为根。玛瑙树者珊瑚为枝银条金叶颇梨为华。琉璃为果车[(王*巨)/木]为根。珊瑚树者金枝银条。颇梨为叶琉璃为华。车[(王*巨)/木]为果玛瑙为根。诸城各有八万园林。纵广正等二十由旬。七宝墙壁七重围绕。其诸园中皆有七宝七重楼阁七宝栏楯七宝罗网弥覆其上。宝堑七重庄严如城。是园林中有种种树。谓栴檀树。诸沉水树。迦罗那等种种香树。诸音乐树。亦有种种华树果树器物诸树众饮食树。其中亦有金树银树琉璃颇梨车[(王*巨)/木]玛瑙珊瑚诸树。有种种华。所谓阿提目多华。薝卜华。婆梨师华。陀[少/兔]伽梨华。文陀罗华。和利华。多罗利华。劬多罗利华。曼陀罗华。五色华。月上华。有如是等种种诸华。园中各有七百大池纵广五里。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其池皆以七宝庄严底布金沙。有四宝梯宝网罗覆。青黄赤白杂色莲华遍布水上。时阎浮提王名曰健德。于此八万四千大城皆置宫殿。一一宫殿皆有八万四千婇女以为眷属。于诸城中有一大城。其城广大四十由旬长八十由旬。是健德王止住其中。此城皆以殊胜七宝庄严如上。丰乐安隐人民充满。此大城中有王宫宅。方十由旬妙七宝成。是宫宅中有诸殿堂种种楼馆。中有大殿名曰法殿。端严殊妙如释胜殿。此宫宅中有好园林名为善法。是园林中有种种树。华树香树诸音乐树。及璎珞树衣服饮食种种诸树。其中亦有七宝诸树庄严其园。是王宫宅。方整严事广博高显。有大高台七宝严饰。七宝帏帐张设其中。舍利弗。是健德王第一夫人生一太子。昔曾供养无量诸佛。端正殊妙众所爱敬。有大威相福德具足。王与大城令住其中。太子生日。此城中有四十亿女一时俱生。王即告敕令给太子以为眷属。王及夫人集诸大臣。与子立字名曰妙德。太子生时诸天欢喜。鼓众伎乐雨曼陀罗华。俱发声言。妙德太子今出于世。今出于世故名妙德。是时太子渐以长大。与众婇女眷属围绕入园游观。乘栴檀船五欲自娱。时于水中。见佛身相端正第一。净踰火金明过日月。如真金聚如金山焰如严宝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出百千万亿光明。处弟子众围绕说法。太子见已作如此念。是人端正仪相挺特。我今何为不得是身。当发心时佛相不现。以不见故心生忧恼。便不复与婇女娱乐。不近女色。从船而下上七宝楼。结加趺坐心自念言。何时当得如佛身相。时诸婇女欲来娱乐。太子遥见心生厌离。闭门不前作如此念。是诸众生贪欲炽盛多诸恼患。我愿欲得此大智慧最胜之身。若我与此贪欲恼病众生同者有何差别。我是行人彼非行者。是诸众生嗔恚炽盛多诸恼患。我愿欲得是大智慧最妙之身。我若与此嗔恚恼病众生同者有何差别。我是行人彼非行者。当自调伏于众生中不生嗔恼。是诸众生愚痴充满多诸恼患。我愿欲得此大智慧最上妙身。我若与此愚痴恼病众生同者有何差别。我是行人彼非行者。是诸众生悭嫉所缠多诸恼患。我若同此悭嫉众生有何差别。我当灭诸贪欲恚痴。于众生中起大慈悲为求正道。以是正道舍离一切贪欲嗔恚愚痴悭嫉诸不善心。既生如是厌离心故。便深乐法不贪嬉戏。独坐思惟离诸愦闹。时健德王及大夫人。俱闻太子不乐嬉戏厌离五欲。见诸婇女制不令入。便生念言。谁为不可娆乱太子。令不复憙五欲娱乐厌见女色。我等便可自往问之。作是念已。王及夫人往太子所。说偈问言

  汝法殿清净  婇女亦充满

  诸树庄严园  汝何故不乐

  如是大城中  法殿甚高广

  遍见四天下  汝何故不乐

  何人为不可  娆乱汝心者

  汝今愁独处  如商人失宝

  我为汝父母  当具以实答

  何人今可治  我得自在故

  尔时太子。以偈答言

  无人为不可  如何当妄言

  勿以恶加人  但当自治心

  我游戏水上  见佛身相好

  如阎浮金聚  光明照十方

  珠光及日月  火灯星宿光

  佛光映不现  我见如是相

  即时愿欲得  如是智慧身

  当度老病死  痴恼苦众生

  得身相智慧  势力不思议

  当广利众生  令得出生死

  我息诸欲乐  婇女及眷属

  今出家行道  随学当作佛

  出家披法服  勤修习善法

  父母可出家  俱共修是道

  当修行正法  在五欲不安

  爱欲害善法  欲缚最坚牢

  余无能断者  唯我独远离

  行是远离故  当得佛智慧

  佛法中出家  若作障碍者

  是人则无利  我哀彼故说

  国财子何益  富贵皆无常

  若今不放舍  不久亦分散

  以因出家故  能生众善法

  往来生死中  世世受众苦

  如是展转生  空无决定子

  于法无正观  但着假名字

  莫以子起罪  共于法出家

  我久离诸难  俱是无难时

  得具足人身  久乃信善法

  得值安王佛  今可共出家

  妙德太子说是偈已。即便行诣安王佛所。头面礼足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我生魔网中  增长诸邪行

  今欲坏裂之  愿佛听出家

  我父缚坚固  自亦处畏缚

  斯无坚实乐  但是众苦本

  今欲解众缚  坏裂众魔网

  于佛法出家  成佛两足尊

  我深畏诸欲  受欲终无安

  欲为痴畏法  当舍行佛道

  舍利弗。时安王佛。即听妙德出家受戒。有诸人众八万四千并余眷属及婇女等皆随出家。复有百亿诸善知识亦随出家。王闻太子出家学道。即严四兵从诸大臣。诣安王佛头面礼足。于一面立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出家无恼热  寂灭安不动

  是众乐之本  愿依佛出家

  舍国财妻子  及所珍眷属

  受诸欲无厌  是法常弊秽

  若受妙五欲  凡小智所行

  修佛所赞法  灭一…

《佛说华手经六》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