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 ▪第2页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有无性不生 非有亦非无
除其数转变 是悉不可得
但有诸俗数 展转为钩锁
离彼因缘锁 生义不可得
生无性不起 离诸外道过
但说缘钩锁 凡愚不能了
若离缘钩锁 别有生性者
是则无因论 破坏钩锁义
如灯显众像 钩锁现若然
是则离钩锁 别更有诸性
无性无有生 如虚空自性
若离于钩锁 慧无所分别
复有余无生 贤圣所得法
彼生无生者(彼生是四相生)
是则无生忍 若使诸世间
观察钩锁者 一切离钩锁
从是得三昧 痴爱诸业等
是则内钩锁 攒燧泥团轮
种子等名外 若使有他性
而从因缘生 彼非钩锁义
是则不成就 若生无自性
彼为谁钩锁 展转相生故
当知因缘义 使生有他性
而从因缘生 彼非钩锁义
是则不成就 坚湿暖动法
凡愚生妄想 离数无异法
是则说无性 如医疗众病
无有若干论 以病差别故
为设种种治 我为彼众生
破坏诸烦恼 知其根优劣
为彼说度门 非烦恼根异
而有种种法 唯说一乘法
是则为大乘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外道皆起无常妄想。世尊。亦说一切行无常是生灭法。此义云何。为邪为正。为有几种无常。佛告大慧。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何等为七。彼有说言。作已而舍。是名无常。有说。形处坏。是名无常。有说。即色是无常。有说。色转变中间是名无常。无间自之散坏。如乳酪等转变中间不可见。无常毁坏一切性转有说。性无常。有说。性无性无常。有说。一切法不生无常入一切法。大慧。性无性无常者。谓四大及所造自相坏四大自性不可得不生。彼不生无常者。非常无常。一切法有无不生。分析乃至微尘。不可见。是不生义非生。是名不生无常相。若不觉此者。堕一切外道生无常义。大慧。性无常者。是自心妄想非常无常性。所以者何。谓无常自性不坏。大慧。此是一切性无性无常事。除无常无有能令一切法性无性者。如杖瓦石破坏诸物。现见各各不异。是性无常事。非作所作有差别。此是无常此是事。作所作无异者。一切性常无因性。大慧。一切性无性有因。非凡愚所知。非因不相似事生。若生者一切性悉皆无常。是不相似事。作所作无有别异。而悉见有异。若性无常者。堕作因性相。若堕者一切性不究竟。一切性作因相堕者。自无常应无常。无常无常故。一切性不无常。应是常。若无常入一切性者。应堕三世。彼过去色与坏俱。未来不生。色不生故。现在色与坏相俱。色者四大积集差别。四大及造色自性不坏。离异不异故。一切外道一切四大不坏。一切三有四大及造色。在所知有生灭。离四大造色。一切外道于何所思惟无常。四大不生。自性相不坏故。离始造无常者。非四大复有异四大各各异相自相故。非差别可得。彼无差别斯等不更造。二方便不作。当知是无常。彼形处坏无常者。谓四大及造色不坏。至竟不坏。大慧。竟者分析乃至微尘。观察坏四大及造色。形处异见。长短不可得。非四大四大不坏。形处坏现堕在数论。色即无常者。谓色即是无常。彼则形处无常非四大。若四大无常者非俗数言说。世俗言说非性者。则堕世论。见一切性但有言说。不见自相生转变无常者。谓色异性现非四大。如金作庄严具。转变现非金性坏。但庄严具处所坏如是。余性转变等亦如是。如是等种种外道无常见妄想。火烧四大时自相不烧。各各自相相坏者。四大造色应断。大慧。我法起非常非无常。所以者何。谓外性不决定故。惟说三有微心。不说种种相有生有灭。四大合会差别。四大及造色故。妄想二种事摄所摄。知二种妄想。离外性无性二种见。觉自心现量妄想者。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离心性无性妄想。世间出世间上上一切法非常非无常。不觉自心现量。堕二边恶见相续。一切外道不觉自妄想。此凡夫无有根本。谓世间出世间上上法。从说妄想生。非凡愚所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远离于始造 及与形处异
性与色无常 外道愚妄想
诸性无有坏 大大自性住
外道无常想 没在种种见
彼诸外道等 无若生若灭
大大性自常 何谓无常想
一切唯心量 二种心流转
摄受及所摄 无有我我所
梵天为树根 枝条普周遍
如是我所说 惟是彼心量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菩萨声闻缘觉灭正受次第相续。若善于灭正受次第相续相者。我及余菩萨终不妄舍灭正受乐门。不堕一切声闻缘觉外道愚痴。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佛告大慧。六地起菩萨摩诃萨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第七地菩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声闻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行摄所摄相。灭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无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性。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是故七地无善念正受。大慧。八地菩萨及声闻缘觉。心意意识妄想相灭。初地乃至七地菩萨摩诃萨。观三界心意意识量。离我我所。自妄想修堕外性种种相。愚夫二种自心摄所摄。向无知不觉无始过恶虚伪习气所薰。大慧。八地菩萨摩诃萨声闻缘觉涅槃。菩萨者三昧觉所持。是故三昧门乐不般涅槃。若不持者如来地不满足。弃舍一切为众生事。佛种则断。诸佛世尊为示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声闻缘觉三昧门。得乐所牵故作涅槃想。大慧。我分部。七地善修心意意识相。善修我我所摄受人法无我生灭自共相。善四无碍决定力三昧门地次第相续。入道品法。不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七地堕外道邪径故立地次第。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心现量。所谓地次第相续。及三界种种行。愚夫所不觉。愚夫所不觉者。谓我及诸佛说地次第相续。及说三界种种行。复次大慧声闻缘觉第八菩萨地灭三昧乐门醉所醉。不善自心现量。自共相习气所障。堕人法无我法摄受见。妄想涅槃想。非寂灭智慧觉。大慧。菩萨者见灭三昧门乐。本愿哀愍大悲成就。知分别十无尽句。不妄想涅槃想。彼已涅槃妄想不生故。离摄所摄妄想。觉了自心现量一切诸法妄想不生。不堕心意意识外性自性相计着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随智慧生得如来自觉地。如人梦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觉。觉已思惟为正为邪。非正非邪。余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种种习气种种形处。堕有无想心意意识梦现。大慧。如是菩萨摩诃萨。于第八菩萨地。见妄想生。从初地转进至第七地。见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摄所摄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大慧。此是菩萨涅槃方便不怀。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大慧。于第一义无次第相续。说无所有妄想寂灭法。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无所有 此住及佛地
去来及现在 三世诸佛说
心量地第七 无所有第八
二地名为住 佛地名最胜
自觉智及净 此则是我地
自在最胜处 清净妙庄严
照曜如盛火 光明悉遍至
炽炎不坏目 周轮化三有
化现在三有 或有先时化
于彼演说乘 皆是如来地
十地则为初 初则为八地
第九则为七 七亦复为八
第二为第三 第四为第五
第三为第六 无所有何次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常无常。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谓二俱有过。常者有作主过。常者一切外道说作者无所作。是故如来常非常。非作常有过故。若如来无常者。有作无常过。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而如来不断。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如瓶衣等。一切皆无常过。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以所作故。一切所作皆应是如来。无差别因性故。是故大慧。如来非常非无常。复次大慧。如来非如虚空常。如虚空常者。自觉圣智众具无义过。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离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过。故不可说。是故如来非常。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常者。如兔马等角。以无生常故。方便无义。以无生常过故。如来非常。复次大慧。更有余事知如来常。所以者何谓无间所得智常。故如来常。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大慧。如来非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大慧。乃至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分别觉灭者。则离愚夫常无常见。寂静慧者。永离常无常。非常无常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众具无义者 生常无常过
若无分别觉 永离常无常
从其所立宗 则有众杂义
等观自心量 言说不可得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除自心妄想不知苦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善真谛解脱修行者。作解脱想。不离不转名如来藏识藏。七识流转不灭。所以者何。彼因攀缘诸识生故。非声闻缘觉修行境界。不觉无我。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见如来藏五法自性人法无我则灭。地次第相续转进。余外道见不能倾动。是名住菩萨不动地。得十三昧道门乐。三昧觉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实际。向自觉圣趣。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道。得十贤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