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入楞伽经》二
大周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 敕译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我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众妙法门。此是一切诸佛菩萨。入自心境离所行相。称真实义诸佛教心。唯愿如来为此山中诸菩萨众。随顺过去诸佛。演说藏识海浪法身境界。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有四种因缘眼识转。何等为四。所谓不觉自心现而执取故。无始时来取着于色虚妄习气故。识本性如是故。乐见种种诸色相故。大慧。以此四缘阿赖耶识如瀑流水。生转识浪。如眼识余亦如是。于一切诸根微尘毛孔眼等。转识或顿生。譬如明镜现众色像。或渐生。犹如猛风吹大海水。心海亦尔。境界风吹起诸识浪。相续不绝。大慧。因所作相非一非异。业与生相相系深缚。不能了知色等自性。五识身转。大慧。与五识俱。或因了别差别境相有意识生。然彼诸识不作是念。我等同时展转为因。而于自心所现境界。分别执着俱时而起。无差别相各了自境。大慧。诸修行者入于三昧。以习力微起而不觉知。但作是念。我灭诸识入于三昧。实不灭识而入三昧。以彼不灭习气种故。但不取诸境名为识灭。大慧。如是藏识行相微细。唯除诸佛及住地菩萨。其余一切二乘外道。定慧之力皆不能知。唯有修行如实行者。以智慧力了诸地相善达句义。无边佛所广集善根。不妄分别自心所见能知之耳。大慧。诸修行人宴处山林上中下修。能见自心分别流注。得诸三昧自在力通。诸佛灌顶菩萨围绕。知心意意识所行境界。超爱业无明生死大海。是故汝等应当亲近诸佛菩萨如。实修行大善知识。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譬如巨海浪 斯由猛风起
洪波鼓溟壑 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 境界风所动
种种诸识浪 腾跃而转生
青赤等诸色 盐贝乳石蜜
花果日月光 非异非不异
意等七种识 应知亦如是
如海共波浪 心俱和合生
譬如海水动 种种波浪转
藏识亦如是 种种诸识生
心意及意识 为诸相故说
八识无别相 无能相所相
譬如海波浪 是则无差别
诸识心如是 异亦不可得
心能积集业 意能广积集
了别故名识 对现境说五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以颂问曰
青赤诸色像 众生识显现
如浪种种法 云何愿佛说
尔时世尊以颂答曰
青赤诸色像 浪中不可得
言心起众相 开悟诸凡夫
而彼本无起 自心所取离
能取及所取 与彼波浪同
身资财安住 众生识所现
是故见此起 与浪无差别
尔时大慧复说颂言
大海波浪性 鼓跃可分别
藏识如是起 何故不觉知
尔时世尊以颂答曰
阿赖耶如海 转识同波浪
为凡夫无智 譬喻广开演
尔时大慧复说颂言
譬如日光出 上下等皆照
世间灯亦然 应为愚说实
已能开示法 何不显真实
尔时世尊以颂答曰
若说真实者 彼心无真实
譬如海波浪 镜中像及梦
俱时而显现 心境界亦然
境界不具故 次第而转生
识以能了知 意复意谓然
五识了现境 无有定次第
譬如工画师 及画师弟子
布彩图众像 我说亦如是
彩色中无文 非笔亦非素
为悦众生故 绮焕成众像
言说则变异 真实离文字
我所住实法 为诸修行说
真实自证处 能所分别离
此为佛子说 愚夫别开演
种种皆如幻 所见不可得
如是种种说 随事而变异
所说非所应 于彼为非说
譬如众病人 良医随授药
如来为众生 随心应量说
世间依怙者 证智所行处
外道非境界 声闻亦复然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若欲了知能取所取分别境界。皆是自心之所现者。当离愦闹昏滞睡眠初中后夜勤加修习。远离曾闻外道邪论及二乘法。通达自心分别之相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住智慧心所住相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何者为三。所谓无影像相。一切诸佛愿持相。自证圣智所趣相。诸修行者获此相已。即舍跛驴智慧心相。入菩萨第八地。于此三相修行不舍。大慧。无影像相者。谓由惯习一切二乘外道相故而得生起。一切诸佛愿持相者。谓由诸佛自本愿力所加持故而得生起。自证圣智所趣相者。谓由不取一切法相成就如幻诸三昧身趣佛地智故而得生起。大慧。是名上圣智三种相。若得此相即到自证圣智所行之处。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勤修学。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诸菩萨心之所念。承一切佛威神之力。白佛言。唯愿为说百八句差别所依圣智事自性法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为诸菩萨摩诃萨堕自共相者。说此妄计性差别义门。知此义已。则能净治二无我观境照明诸地。超越一切二乘外道三昧之乐。见诸如来不可思议所行境界。毕竟舍离五法自性。以一切佛法身智慧。而自庄严入如幻境。住一切刹兜率陀宫色究竟天。成如来身。佛言。大慧。有一类外道。见一切法随因而尽。生分别解想兔无角。起于无见如兔角无。一切诸法悉亦如是。复有外道。见大种求那尘等诸物形量分位。各差别已执兔无角。于此而生牛有角想。大慧。彼堕二见不了唯心。但于自心增长分别。大慧。身及资生器世间等。一切皆唯分别所现。大慧。应知兔角离于有无。诸法悉然勿生分别。云何兔角离于有无。互因待故。分析牛角乃至微尘。求其体相终不可得。圣智所行远离彼见。是故于此不应分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彼岂不以妄见起相。比度观待妄计无耶。佛言。不以分别起相待以言无。何以故。彼以分别为生因故。以角分别为其所依。所依为因离异不异。非由相待显兔角无。大慧。若此分别异兔角者则非角因。若不异者因彼而起。大慧。分析牛角乃至极微求不可得。异于有角言无角者。如是分别决定非理。二俱非有谁待于谁若相待不成。待于有故言兔角无。不应分别。不正因故。有无论者执有执无二俱不成。大慧。复有外道。见色形状虚空分齐而生执着。言色异虚空起于分别。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大慧。色是虚空。能持所持建立性故。色空分齐应如是知。大慧。大种生时自相各别。不住虚空中。非彼无虚空。大慧。兔角亦尔。观待牛角言彼角无。大慧。分柝牛角乃至微尘。又析彼尘其相不现。彼何所待而言无耶。若待余物彼亦如是。大慧。汝应远离兔角牛角虚空及色所有分别。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常观察自心所见分别之相。于一切国土为诸佛子说观察自心修行之法。尔时世尊即说颂言
心所见无有 唯依心故起
身资所住影 众生藏识现
心意及与识 自性五种法
二无我清净 诸导师演说
长短共观待 展转互相生
因有故成无 因无故成有
微尘分析事 不起色分别
唯心所安立 恶见者不信
外道非行处 声闻亦复然
救世之所说 自证之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为净心现流故而请佛言。世尊。云何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为渐次净为顿净耶。佛言大慧。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如陶师造器渐成非顿。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而非顿。譬如大地生诸草木渐生非顿。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而非顿。大慧。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伎术渐成非顿。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而非顿。譬如明镜顿现众像而无分别。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一切无相境界而无分别。如日月轮一时遍照一切色像。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过习。亦复如是。顿为示现不可思议诸佛如来智慧境界。譬如藏识顿现于身及资生国土一切境界。报佛亦尔。于色究竟天。顿能成熟一切众生令修诸行。譬如法佛顿现报佛及以化佛光明照曜。自证圣境亦复如是。顿现法相而为照曜。令离一切有无恶见。复次大慧。法性所流佛说一切法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妄计性所执因相。更相系属种种幻事皆无自性。而诸众生种种执着取以为实。悉不可得。复次大慧。妄计自性执着缘起自性起。大慧。譬如幻师以幻术力。依草木瓦石幻作众生若干色像。令其见者种种分别。皆无真实。大慧。此亦如是。由取着境界习气力故。于缘起性中。有妄计性种种相现。是名妄计性生。大慧。是名法性所流佛说法相。大慧。法性佛者。建立自证智所行。离心自性相。大慧。化佛说施戒忍进禅定智慧蕴界处法及诸解脱诸识行相。建立差别越外道见超无色行。复次大慧。法性佛非所攀缘。一切所缘一切所作相根量等相悉皆远离。非凡夫二乘及诸外道执着我相所取境界。是故大慧。于自证圣智胜境界相当勤修学。于自心所现分别见相当速舍离。复次大慧。声闻乘有二种差别相。所谓自证圣智殊胜相。分别执着自性相。云何自证圣智殊胜相。谓明见苦空无常无我诸谛境界。离欲寂灭故。于蕴界处若自若共外不坏相如实了知故心住一境。住一境已获禅解脱三昧道果而得出离。住自证圣智境界乐。未离习气及不思议变易死。是名声闻乘自证圣智境界相。菩萨摩诃萨虽亦得此圣智境界。以怜愍众生故。本愿所持故。不证寂灭门及三昧乐。诸菩萨摩诃萨于此自证圣智乐中不应修学。大慧。云何分别执着自性相。所谓知坚湿暖动青黄赤白如是等法非作者生。然依教理见自共相分别执着。是名声闻乘分别执着相。菩萨摩诃萨于此法中应知。应舍离人无我见入法无我相渐住诸地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常不思议自证圣智第一义境。将无同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作者耶。佛言。大慧。非诸外道作者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因自相。不成。既因自相不成。以何显示常不思议。大慧。外道所说常不思议。若因自相成彼则有常。但以作者为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远离有无。自证圣智所行相故有相。第一义智为其因故有因。离有无故非作者。如虚空涅槃寂灭法故常不思议。是故我说常不思议。不同外道所有诤论。大慧。此常不思议。是诸如来自证圣智所行真理。是故菩萨当勤修学。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以无常异…
《大乘入楞伽经二》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