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入楞伽經》二
大周于阗國叁藏法師實叉難陀奉 敕譯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唯願爲我說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衆妙法門。此是一切諸佛菩薩。入自心境離所行相。稱真實義諸佛教心。唯願如來爲此山中諸菩薩衆。隨順過去諸佛。演說藏識海浪法身境界。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诃薩言。有四種因緣眼識轉。何等爲四。所謂不覺自心現而執取故。無始時來取著于色虛妄習氣故。識本性如是故。樂見種種諸色相故。大慧。以此四緣阿賴耶識如瀑流水。生轉識浪。如眼識余亦如是。于一切諸根微塵毛孔眼等。轉識或頓生。譬如明鏡現衆色像。或漸生。猶如猛風吹大海水。心海亦爾。境界風吹起諸識浪。相續不絕。大慧。因所作相非一非異。業與生相相系深縛。不能了知色等自性。五識身轉。大慧。與五識俱。或因了別差別境相有意識生。然彼諸識不作是念。我等同時展轉爲因。而于自心所現境界。分別執著俱時而起。無差別相各了自境。大慧。諸修行者入于叁昧。以習力微起而不覺知。但作是念。我滅諸識入于叁昧。實不滅識而入叁昧。以彼不滅習氣種故。但不取諸境名爲識滅。大慧。如是藏識行相微細。唯除諸佛及住地菩薩。其余一切二乘外道。定慧之力皆不能知。唯有修行如實行者。以智慧力了諸地相善達句義。無邊佛所廣集善根。不妄分別自心所見能知之耳。大慧。諸修行人宴處山林上中下修。能見自心分別流注。得諸叁昧自在力通。諸佛灌頂菩薩圍繞。知心意意識所行境界。超愛業無明生死大海。是故汝等應當親近諸佛菩薩如。實修行大善知識。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譬如巨海浪 斯由猛風起
洪波鼓溟壑 無有斷絕時
藏識海常住 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識浪 騰躍而轉生
青赤等諸色 鹽貝乳石蜜
花果日月光 非異非不異
意等七種識 應知亦如是
如海共波浪 心俱和合生
譬如海水動 種種波浪轉
藏識亦如是 種種諸識生
心意及意識 爲諸相故說
八識無別相 無能相所相
譬如海波浪 是則無差別
諸識心如是 異亦不可得
心能積集業 意能廣積集
了別故名識 對現境說五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以頌問曰
青赤諸色像 衆生識顯現
如浪種種法 雲何願佛說
爾時世尊以頌答曰
青赤諸色像 浪中不可得
言心起衆相 開悟諸凡夫
而彼本無起 自心所取離
能取及所取 與彼波浪同
身資財安住 衆生識所現
是故見此起 與浪無差別
爾時大慧複說頌言
大海波浪性 鼓躍可分別
藏識如是起 何故不覺知
爾時世尊以頌答曰
阿賴耶如海 轉識同波浪
爲凡夫無智 譬喻廣開演
爾時大慧複說頌言
譬如日光出 上下等皆照
世間燈亦然 應爲愚說實
已能開示法 何不顯真實
爾時世尊以頌答曰
若說真實者 彼心無真實
譬如海波浪 鏡中像及夢
俱時而顯現 心境界亦然
境界不具故 次第而轉生
識以能了知 意複意謂然
五識了現境 無有定次第
譬如工畫師 及畫師弟子
布彩圖衆像 我說亦如是
彩色中無文 非筆亦非素
爲悅衆生故 绮煥成衆像
言說則變異 真實離文字
我所住實法 爲諸修行說
真實自證處 能所分別離
此爲佛子說 愚夫別開演
種種皆如幻 所見不可得
如是種種說 隨事而變異
所說非所應 于彼爲非說
譬如衆病人 良醫隨授藥
如來爲衆生 隨心應量說
世間依怙者 證智所行處
外道非境界 聲聞亦複然
複次大慧。菩薩摩诃薩若欲了知能取所取分別境界。皆是自心之所現者。當離愦鬧昏滯睡眠初中後夜勤加修習。遠離曾聞外道邪論及二乘法。通達自心分別之相
複次大慧。菩薩摩诃薩住智慧心所住相已。于上聖智叁相當勤修學。何者爲叁。所謂無影像相。一切諸佛願持相。自證聖智所趣相。諸修行者獲此相已。即舍跛驢智慧心相。入菩薩第八地。于此叁相修行不舍。大慧。無影像相者。謂由慣習一切二乘外道相故而得生起。一切諸佛願持相者。謂由諸佛自本願力所加持故而得生起。自證聖智所趣相者。謂由不取一切法相成就如幻諸叁昧身趣佛地智故而得生起。大慧。是名上聖智叁種相。若得此相即到自證聖智所行之處。汝及諸菩薩摩诃薩應勤修學。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知諸菩薩心之所念。承一切佛威神之力。白佛言。唯願爲說百八句差別所依聖智事自性法門。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爲諸菩薩摩诃薩墮自共相者。說此妄計性差別義門。知此義已。則能淨治二無我觀境照明諸地。超越一切二乘外道叁昧之樂。見諸如來不可思議所行境界。畢竟舍離五法自性。以一切佛法身智慧。而自莊嚴入如幻境。住一切刹兜率陀宮色究竟天。成如來身。佛言。大慧。有一類外道。見一切法隨因而盡。生分別解想兔無角。起于無見如兔角無。一切諸法悉亦如是。複有外道。見大種求那塵等諸物形量分位。各差別已執兔無角。于此而生牛有角想。大慧。彼墮二見不了唯心。但于自心增長分別。大慧。身及資生器世間等。一切皆唯分別所現。大慧。應知兔角離于有無。諸法悉然勿生分別。雲何兔角離于有無。互因待故。分析牛角乃至微塵。求其體相終不可得。聖智所行遠離彼見。是故于此不應分別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彼豈不以妄見起相。比度觀待妄計無耶。佛言。不以分別起相待以言無。何以故。彼以分別爲生因故。以角分別爲其所依。所依爲因離異不異。非由相待顯兔角無。大慧。若此分別異兔角者則非角因。若不異者因彼而起。大慧。分析牛角乃至極微求不可得。異于有角言無角者。如是分別決定非理。二俱非有誰待于誰若相待不成。待于有故言兔角無。不應分別。不正因故。有無論者執有執無二俱不成。大慧。複有外道。見色形狀虛空分齊而生執著。言色異虛空起于分別。大慧。虛空是色隨入色種。大慧。色是虛空。能持所持建立性故。色空分齊應如是知。大慧。大種生時自相各別。不住虛空中。非彼無虛空。大慧。兔角亦爾。觀待牛角言彼角無。大慧。分柝牛角乃至微塵。又析彼塵其相不現。彼何所待而言無耶。若待余物彼亦如是。大慧。汝應遠離兔角牛角虛空及色所有分別。汝及諸菩薩摩诃薩。應常觀察自心所見分別之相。于一切國土爲諸佛子說觀察自心修行之法。爾時世尊即說頌言
心所見無有 唯依心故起
身資所住影 衆生藏識現
心意及與識 自性五種法
二無我清淨 諸導師演說
長短共觀待 展轉互相生
因有故成無 因無故成有
微塵分析事 不起色分別
唯心所安立 惡見者不信
外道非行處 聲聞亦複然
救世之所說 自證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爲淨心現流故而請佛言。世尊。雲何淨諸衆生自心現流。爲漸次淨爲頓淨耶。佛言大慧。漸淨非頓。如庵羅果漸熟非頓。諸佛如來淨諸衆生自心現流。亦複如是漸淨非頓。如陶師造器漸成非頓。諸佛如來淨諸衆生自心現流。亦複如是漸而非頓。譬如大地生諸草木漸生非頓。諸佛如來淨諸衆生自心現流。亦複如是漸而非頓。大慧。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伎術漸成非頓。諸佛如來淨諸衆生自心現流。亦複如是漸而非頓。譬如明鏡頓現衆像而無分別。諸佛如來淨諸衆生自心現流。亦複如是。頓現一切無相境界而無分別。如日月輪一時遍照一切色像。諸佛如來淨諸衆生自心過習。亦複如是。頓爲示現不可思議諸佛如來智慧境界。譬如藏識頓現于身及資生國土一切境界。報佛亦爾。于色究竟天。頓能成熟一切衆生令修諸行。譬如法佛頓現報佛及以化佛光明照曜。自證聖境亦複如是。頓現法相而爲照曜。令離一切有無惡見。複次大慧。法性所流佛說一切法自相共相。自心現習氣因相。妄計性所執因相。更相系屬種種幻事皆無自性。而諸衆生種種執著取以爲實。悉不可得。複次大慧。妄計自性執著緣起自性起。大慧。譬如幻師以幻術力。依草木瓦石幻作衆生若幹色像。令其見者種種分別。皆無真實。大慧。此亦如是。由取著境界習氣力故。于緣起性中。有妄計性種種相現。是名妄計性生。大慧。是名法性所流佛說法相。大慧。法性佛者。建立自證智所行。離心自性相。大慧。化佛說施戒忍進禅定智慧蘊界處法及諸解脫諸識行相。建立差別越外道見超無色行。複次大慧。法性佛非所攀緣。一切所緣一切所作相根量等相悉皆遠離。非凡夫二乘及諸外道執著我相所取境界。是故大慧。于自證聖智勝境界相當勤修學。于自心所現分別見相當速舍離。複次大慧。聲聞乘有二種差別相。所謂自證聖智殊勝相。分別執著自性相。雲何自證聖智殊勝相。謂明見苦空無常無我諸谛境界。離欲寂滅故。于蘊界處若自若共外不壞相如實了知故心住一境。住一境已獲禅解脫叁昧道果而得出離。住自證聖智境界樂。未離習氣及不思議變易死。是名聲聞乘自證聖智境界相。菩薩摩诃薩雖亦得此聖智境界。以憐愍衆生故。本願所持故。不證寂滅門及叁昧樂。諸菩薩摩诃薩于此自證聖智樂中不應修學。大慧。雲何分別執著自性相。所謂知堅濕暖動青黃赤白如是等法非作者生。然依教理見自共相分別執著。是名聲聞乘分別執著相。菩薩摩诃薩于此法中應知。應舍離人無我見入法無我相漸住諸地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所說常不思議自證聖智第一義境。將無同諸外道所說常不思議作者耶。佛言。大慧。非諸外道作者得常不思議。所以者何。諸外道常不思議因自相。不成。既因自相不成。以何顯示常不思議。大慧。外道所說常不思議。若因自相成彼則有常。但以作者爲因相故。常不思議不成。大慧。我第一義常不思議。第一義因相成。遠離有無。自證聖智所行相故有相。第一義智爲其因故有因。離有無故非作者。如虛空涅槃寂滅法故常不思議。是故我說常不思議。不同外道所有诤論。大慧。此常不思議。是諸如來自證聖智所行真理。是故菩薩當勤修學。複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議。以無常異…
《大乘入楞伽經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