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入楞伽经》六 ▪第3页
大周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 敕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一切法 皆悉是无生
诸缘和合故 是故说有法
若离于和合 不生亦不灭
而诸缘起法 一异不可得
略说以为生 广说则为灭
一是不生空 一复是生空
不生空为胜 生空则灭坏
真如空实际 涅槃及法界
种种意生身 我说皆异名
于诸经律论 而起净分别
若不了无我 依教不依义
众生妄分别 所见如兔角
分别即迷惑 如渴兽逐焰
由于妄执着 而起于分别
若离妄执因 分别则不起
甚深大方广 知诸刹自在
我为佛子说 非为诸声闻
三有空无常 远离我我所
我为诸声闻 如是总相说
不着一切法 寂净独所行
思念辟支果 我为彼人说
身是依他起 迷惑不自见
分别外自性 而令心妄起
报得及加持 诸趣种类生
及梦中所得 是神通四性
梦中之所得 及以佛威力
诸趣种类等 皆非报得通
习气熏于心 似物而影起
凡愚未能悟 是故说为生
随于妄分别 外相几时有
尔所时增妄 不见自心迷
何以说有生 而不说所见
无所见而见 为谁云何说
心体自本净 意及诸识俱
习气常熏故 而作诸浊乱
藏识舍于身 意乃求诸趣
识述似境界 见已而贪取
所见唯自心 外境不可得
若修如是观 舍妄念真如
诸定者境界 业及佛威力
此三不思议 难思智所行
过未补伽罗 虚空及涅槃
我随世俗事 真谛离文字
二乘及外道 同依止诸见
迷惑于唯心 妄分别外境
罗汉辟支佛 及以佛菩提
种子坚成就 梦佛灌其顶
心幻趣寂静 何为说有无
何处及为谁 何故愿为说
迷惑于惟心 故说幻有无
生灭相相应 相所相平等
分别名意识 及与五识俱
如影像暴流 从心种子起
若心及与意 诸识不起者
即得意生身 亦得于佛地
诸缘及蕴界 人法之自相
皆心假施设 如梦及毛轮
观世如幻梦 依止于真实
真实离诸相 亦离因相应
圣者内所证 常住于无念
迷惑因相应 执世间为实
一切戏论灭 迷惑则不生
随有迷分别 痴心常现起
诸法空无性 而是常无常
生论者所见 非是无生论
一异俱不俱 自然及自在
时微尘胜性 缘分别世间
识为生死种 有种故有生
如画依于壁 了知即便灭
譬如见幻人 而有幻生死
凡愚亦如是 痴故起缚脱
内外二种法 及以彼因缘
修行者观察 皆住于无相
习气不离心 亦不与心俱
虽为习所缠 心相无差别
心如白色衣 意识习为垢
垢习之所污 令心不显现
我说如虚空 非有亦非无
藏识亦如是 有无皆远离
意识若转依 心则离浊乱
我说心为佛 觉了一切法
永断三相续 亦离于四句
有无皆舍离 诸有恒如幻
前七地心起 故有二自性
余地及佛地 悉是圆成实
欲色无色界 及以于涅槃
于彼一切身 皆是心境界
随其有所得 是则迷惑起
若觉自心已 迷惑则不生
我立二种法 诸相及以证
以四种理趣 方便说成就
见种种名相 是迷惑分别
若离于名相 性净圣所行
随能所分别 则有妄计相
若离彼分别 自性圣所行
心若解脱时 则常恒真实
种性及法性 真如离分别
以有清净心 而有杂染现
无净则无染 真净圣所行
世间从缘生 增长于分别
观彼如幻梦 是时即解脱
种种恶习气 与心和合故
众生见外境 不睹心法性
心性本清净 不生诸迷惑
迷从恶习起 是故不见心
唯迷惑即真 真实非余处
以诸行非行 非余处见故
若观诸有为 远离相所相
以离众相故 见世惟自心
安住于唯心 不分别外境
住真如所缘 超过于心量
若超过心量 亦超于无相
以住无相者 不见于大乘
行寂无功用 净修诸大愿
及我最胜智 无相故不见
应观心所行 亦观智所行
观见慧所行 于相无迷惑
心所行苦谛 智所行是集
余二及佛地 皆是慧所行
得果与涅槃 及以八圣道
觉了一切法 是佛清净智
眼根及色境 空明与作意
故令从藏识 众生眼识生
取者能所取 名事俱无有
无因妄分别 是为无智者
名义互不生 名义别亦尔
计因无因生 不离于分别
妄谓住实谛 随见施设说
一性五不成 舍离于谛义
戏论于有无 应超此等魔
以见无我故 不妄求诸有
计作者为常 咒术与诤论
实谛离言说 而见寂灭法
依于藏识故 而得有意转
心意为依故 而有诸识生
虚妄所立法 及心性真如
定者如是观 通达唯心性
观意与相事 不念常无常
及以生不生 不分别二义
从于阿赖耶 生起于诸识
终不于一义 而生二种心
由见自心故 非空非言说
若不见自心 为见网所缚
诸缘无有生 诸根无所有
无贪无蕴界 悉无诸有为
本无诸业报 无作无有为
执着本来无 无缚亦无脱
无有无记法 法非法皆无
非时非涅槃 法性不可得
非佛非真谛 非因亦非果
非倒非涅槃 非生亦非灭
亦无十二支 边无边非有
一切见皆断 我说是唯心
烦恼业与身 及业所得果
皆如焰如梦 如乾闼婆城
以住唯心故 诸相皆舍离
以住唯心故 能见于断常
涅槃无诸蕴 无我亦无相
以入于唯心 转依得解脱
恶习为因故 外现于大地
及以诸众生 唯心无所见
身资土影像 众生习所现
心非是有无 习气令不显
垢现于净中 非净现于垢
如云翳虚空 心不现亦尔
妄计性为有 于缘起则无
以妄计迷执 缘起无分别
非所造皆色 有色非所造
梦幻焰干城 此等非所造
若于缘生法 谓实及不实
此人决定依 一异等诸见
声闻有三种 愿生与变化
及离贪嗔等 从于法所生
菩萨亦三种 未有诸佛相
思念于众生 而现于佛像
众生心所现 皆从习气生
种种诸影像 如星云日月
若大种是有 可有所造生
大种无性故 无能相所相
大种是能造 地等是所造
大种本无生 故无所造色
假实等诸色 及幻所造色
梦色干城色 焰色为第五
一阐提五种 种性五亦然
五乘及非乘 涅槃有六种
诸蕴二十四 诸色有八种
佛有二十四 佛子有二种
法门有百八 声闻有三种
诸佛刹惟一 佛一亦复然
解脱有三种 心流注有四
无我有六种 所知亦有四
远离于作者 及离诸见过
内自证不动 是无上大乘
生及与不生 有八种九种
一念与渐次 证得宗唯一
无色界八种 禅差别有六
辟支诸佛子 出离有七种
三世悉无有 常无常亦无
作业及果报 皆如梦中事
诸佛本不生 为声闻佛子
心恒不能见 如幻等法故
故于一切刹 从兜率入胎
初生及出家 不从生处生
为流转众生 而说于涅槃
诸谛及诸刹 随机令觉悟
世间洲树林 无我外道行
禅乘阿赖耶 果境不思议
星宿月种类 诸王诸天种
乾闼夜叉种 皆因业爱生
不思变易死 犹与习气俱
若死永尽时 烦恼网已断
财谷与金银 田宅及僮仆
象马牛羊等 皆悉不应畜
不卧穿孔床 亦不泥涂地
金银铜钵等 皆悉不应畜
土石及与铁 [彖/虫]及颇梨器
满于摩竭量 随钵故听畜
常以青等色 牛粪泥果叶
染白钦婆等 令作袈裟色
四指量刀子 刀如半月形
为以割截衣 修行者听畜
勿学工巧明 亦不应卖买
若须使净人 此法我所说
常守护诸根 善解经律义
不狎诸俗人 是名修行者
树下及岩穴 野屋与冢间
草窟及露地 修行者应住
冢间及余处 三衣常随身
若阙衣服时 来施者应受
乞食出游行 前视一寻地
摄念而行乞 犹如蜂采花
闹众所集处 众杂比丘尼
活命与俗交 皆不应乞食
诸王及王子 大臣与长者
修行者乞食 皆不应亲近
生家及死家 亲友所爱家
僧尼和杂家 修行者不食
寺中烟不断 常作种种食
及故为所造 修行者不食
行者观世间 能相与所相
皆悉离生灭 亦离于有无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大乘入楞伽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