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念处经》

「经集部」经文721卷17页码: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译

  《正法念处经》四十 ▪第2页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向一水河。河名速流。坚着放逸。见诸境界。其心坚着。无始集来。爱罥所系。牵向彼河。种种乐声。系缚其心。彼此迭共逝戏受乐。彼速流河。多有树林。莲花所覆。种种鸟声。甚可爱乐。莲花之香。以熏其水。彼河两岸。饶欢喜天。若歌若舞。彼天迭共。胜欢喜心。在彼河岸。受诸快乐。五乐音声。平等美妙。有无量种五欲功德而受快乐。彼河水速。故名速流。其河两岸。树枝间间。鸟在中住。彼鸟即名树奇间住。鸟善业故。彼此迭共胜欢喜心。利益天故。而说偈言

  山河如是速  天如是失乐

  痴故不觉知  如是放逸行

  一切诸众生  命乐速不停

  痴者不觉知  如生盲于道

  宁盲无眼目  不着欲愚痴

  为乐随欲行  趣向地狱去

  非盲故地狱  以不知法故

  是故宁自盲  不为欲所使

  欲行不利益  常诳惑痴者

  以自心痴故  而不厌离欲

  若行于欲者  无智亦无知

  不数欲生苦  而常乐于欲

  见欲怨如友  如今波迦果

  能将向死处  数数至恶道

  如一切诸河  水流无回者

  天乐亦如是  已去不复还

  彼鸟如是住在树中。如业之实已说此偈。时彼诸天。善业修心闻说偈已。心极厌离。如是思惟。我今乃于畜生之所。如是闻法。是故得知我放逸行。定入恶道。尔时彼天。既生是心。思惟念已。其中有天。离彼河岸。在一处住。而说偈言

  一切众生命  如水沫不异

  如河流波动  少年亦如是

  一切诸众生  尽皆属老死

  汝等无心意  不念不知虑

  诸有身未坏  诸有世间净

  若心皆作法  则不入恶道

  彼天如是迭互各各心随顺法。如是说偈。如是念法。未经久时。根羸无力。复不思惟。见无量种可爱可乐五欲境界。随心乐已。为受乐故。行向余天。彼天如是迷于境界。五境界因常增天欲。在于彼处受天快乐。第一可爱。五欲境界。相应受乐。乃至此爱善业尽已。复为业使。生于地狱饿鬼畜生。若余天退若生人中。第一乐处。无诸衰恼。第一富乐。生于第一大种姓中。一切敬爱。一切供养。不怖不病。第一聪明。若他余人。若奴若婢。若诸作人。一切皆爱。常于其人有供养心。得生第一善国土中。不在边地。生在知法。知非法处。五根具足。智慧自在。以彼善业。作而复集。圣人所爱。三功德业。决定生天。以余业故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彼见闻知。彼夜摩天。复有地处。彼处名为山树具足。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谓若有人。修行善业。直心正心随顺法行。不坏威仪。不缺威仪。远恶知识。常生善心。微尘等恶。见则深畏。正见不邪。常正见行。常一切时。信业果报。心意正直。身行善业。口意善业。护三种戒。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杀不盗。如前所说。不邪行者。若于昼中见妇女像。心不生念。白日见已。夜不生念。心生知足。于昼行时。善摄其心。以知足绳系缚诸根。念身而行。善护其心。常乐观察诸界入阴。不乐多语。不于非时入他舍内。不行恶肆。于一切处。非时不行。不近恶狗。不常入村。不常入城。若四出巷。不乐常见亲旧知识。心不常念。常勤修行智之境界。常正观察。恒常正念。敬重尊长。常近奉侍。彼善行人。如是持戒。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山树具足地处之中于彼生已受无量乐。如印相似。无量种乐。皆悉具得

  有二妙山。围绕彼地。于彼山中。有四树林。一名腻青影。二名无量负。三名一切上。四名清净负。腻青影林青色妙宝。青色之树。金银为叶。皆悉具足。端严胜妙。不可譬喻。林中殿舍。出青光影。远去遍满五百由旬。色如青云。彼后三林。无量负林。一切上林。清净负林。一一皆有无量种树。无量种色。无量种形。无量种相。无量种叶。无量种鸟。近于彼林。于彼林中。有如是等无量种树。复有其余种种诸树。所谓多有金树银叶。复有银树。毗琉璃叶。有珊瑚树。白银为叶。有杂宝树。杂宝为叶。为树杂故。其影亦杂。其枝普覆地分处处。皆悉有水。彼彼地处。极为严好。蜂众庄严。有妙音声。多有天鸟。庄严地处。彼第二林。严好如是。又第三林。多有无量流水河池。其河多有无量诸鸟。种种音声。所谓孔雀俱耆罗等。音声可爱。住可爱处

  又第四林。多有种种。杂色宝树园林池水。种种莲花。林影光明。彼诸树林。一切皆如云母琉璃。若天入中。皆见自身。犹如云母琉璃之色

  又彼处山有异势力。若天欲退。死时将至。随业去处。一切皆见。彼既见已。厌离于有。不放逸行。以见自身异生处故。彼福天子。于彼如是功德地生。以无量种善业力故。尔时得生彼处天子。生在山中。山名伽那。如是天子初生之时。行放逸行。既见退已。生恶处故。始生天子不放逸行。如是摄心。未经久时。更着境界五欲之乐。在于园林莲花池中。极可爱处。五欲功德。皆悉具足。五乐音声。多有无量诸天女众之所围绕。有无量种无量分别。无量诸念。彼山林中。如前所说。以彼天子前善业故。如是种种受五欲乐。彼既如是。受欲乐已。善业力故。于彼山中。则见五种希有色相。何等为五。谓何生处而来生此。见彼来处。乘何业因而来生此。见彼业因。于何时退。见彼退时见其退已。于何处生。见彼处生。生彼处已。成就苦乐。见彼苦乐。于他身事。亦如是见。彼天众生。复见异时。或见百劫或见亿劫。自身之事。作如是知。我曾于此天中而生。虽知生数。不知时数。何以故。以智少故。不能思量彼山势力。善业势力故如是见

  然彼天子。见无量种希有事已。畏生死过。厌离善业。况非福业。而不厌离。亦离杂业。以其皆有苦恼过故。以彼杂有多过恶故。如是见已。见彼山中希有事已。于有生死过恶之处。怖畏厌离于一切时。增长无量种种衰恼。见梁绳已。则于余乐心离不乐。所谓乐者。天中欲爱。触味色香。如是既见触味色香。如见毒饭。不以为乐。彼既如是见无量种天境界乐。憎恶不乐。彼既如是。厌离欲已。向余天说。令作利益安乐之事。彼天如是。则善修行。身口意等。而行善业。所谓法师。若能为他说正法者。于彼放逸。诸众生等。具足佛语。而为说法。畏放逸行。放逸众生。入于无量境界恶处。为彼众生说五种畏。所谓五者。生畏老畏病畏死畏。自业畏等。此诸众生。如是作业故。如是得爱乐境界怖畏离别。此等诸畏。若能示他。非为贪物。非谄曲心。亦非悕望供养因缘。而能为他正说佛法

  复有为他杂说佛法。如已所闻。譬喻相应。畏自少闻少读佛语。推时在后。异因譬喻。从他闻来。自思量说。内心贪多种种杂语。推时在后。如是说法。如是因缘。作生死畏彼于山中。见有诸业

  于如是等一切法中。复有胜者。谓为父母尊者说法。复有为于病者说法。为邪见者。令生正见。而为说法。为欲死者。而说佛法。若见生死。无因无缘。自然有者。是则为之说因缘法。若于生来未闻法者。为之说法。若行旷野。若于海中大船行者。放逸行者。若诸国王。若王大臣。若诸年少行欲放逸种种慢等。令得离故。而为说法。若勇健者。能多杀害。若多杀生。放逸行者。为说罪过。遮彼杀生。若乐诤斗。望生天故。欲取斗死颠倒见者。为之说法。遮令不作。若常猎者。为之说法。令得舍离。若诸妇女妒嫉之者。为之说法。遮其妒嫉

  此如是等。十二种人。若有能为说法之者。彼人如是真实说法。身坏命终。生夜摩天山树具足地处之中。既生彼已。则于彼处山壁等中。见生死业。见已则于一切生死生厌离心。若不为他如是说法。而生彼者。一切作业。皆悉不见。则于后时。受诸欲乐。游行嬉戏。五欲功德种种具足。在彼地处。闻歌音声。众鸟声音。种种异异。色香具足莲华池中。有无量蜂百千音声。诸杂音声

  既于彼处受诸乐已。复向山中。山上平处。在中受乐。第一端正种种功德。具足天女。咏天歌音。甚可爱乐。色味香等。皆悉具足。生大欢喜。复饮天酒。既饮酒已。转复增长放逸之乐。久行放逸。受诸乐已。复向彼山。名游戏林。普毗琉璃。以为枸栏。庄严堂舍。如火洋金。而为庄严。种种七宝庄严之处。到彼处已。普于其处多饶众鸟。第一端严。既到彼处。五欲功德。游戏受乐。未知厌足。心常悕望。不可厌足。如火得薪。为风所吹。染爱凡夫。未知厌足。亦复如是。何以故。愚痴凡夫。于无始来如是流转。为爱所诳。自境界中。根不知足。从本已来。未曾知足。彼堂第一可爱枸栏功德具足。天于其中五欲功德而共受乐。有若干种无量分别。有无量种忆念成就。尔时彼天。不放逸行。谨慎行者。既见如是放逸行者。心生怜愍。而说偈言

  如心之所作  还如是受得

  善念断爱欲  不善令增长

  若寂静欲者  见欲如刀毒

  痴者不静意  见欲生爱染

  若根若根尘  此因缘于心

  烦恼熏心故  相似流转行

  于如是染净  勇健者不染

  毕竟常见色  云何有别异

  一切皆如是  境界心自缘

  调心为第一  杂过甚为鄙

  譬如稻一种  色相各差别

  和合种杂生  心亦如是转

  如机关水轮  转故有所作

  心因缘故语  此世间流转

  放逸坏众生  心贪着欲味

  亦常喜乐色  不觉相续转

  影中山林色  业故亦见身

  天云何见已  贪着欲境界

  若恒常有欲  终则爱别离

  如是之欲爱  智者则不乐

  何况无常空  自身如是空

  于彼苦报中  痴者云何乐

  天既退天已  为恶业将去

  境界之所诳  寂静不可得

  若天如是。不行放逸。不放逸行。不放逸天。为放逸天。如是说竟。以自业故。见实色已。于业生畏。复怜愍故。如是已说。如是住彼山树具足地处之天。有无量种受诸快乐。毗琉璃处。于影像中。自见身色

  又复于彼山树具足地处住天。更有其余毗琉璃林。或有银林。彼林有名。有名常影。有名无影。彼常影林。是毗琉璃。如是林中。地分柔软。众鸟音声。百莲华池。以为庄严。有流水池。庄严其处。天于彼处。游行嬉戏。受种种乐。彼常影林。有五大池。池有莲华。鹅鸭鸳鸯。多有种种。跋…

《正法念处经四十》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