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念处经》

「经集部」经文721卷17页码: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译

  《正法念处经》四十一 ▪第3页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能知法网  种种法网知

  不喜乐生死  彼则生天上

  若觉知诸法  无量种种生

  虽见不喜乐  彼则生天上

  心念念如幻  如乾闼婆城

  若调伏此心  彼则生天上

  若谛知一相  或善知二相

  心于欲厌离  彼则生天上

  于他妻如母  于一切如父

  若如是平等  彼则生天上

  若恒离两舌  常乐和合他

  心不悭而直  彼则生天上

  于他一切物  皆如土块等

  自生知足乐  彼则生天上

  若于夜于昼  常能离懈怠

  勤行精进者  彼则生天上

  若离慢贪嗔  复离于懈怠

  如是舍离者  彼则生天上

  恒不乐五尘  五尘不破戒

  常护戒智者  彼则生天上

  若能知四取  四谛亦如是

  智者如是知  彼则生天上

  若知苦苦报  亦复知苦没

  如是谛见者  彼则生天上

  若得衰恼己  而不舍于法

  是摄受法者  彼则生天上

  若着坏色衣  及着粪扫衣

  善心不行恶  彼则生天上

  若一切时禅  常有出世心

  恒乐空闲处  彼则生天上

  若美若不美  随他之所得

  心不喜不嗔  彼则生天上

  若着粗鄙色  尘土粪扫衣

  如是衣知足  彼则生天上

  若床若地楼  或复在余处

  不生苦乐心  彼则生天上

  于眼所见色  青黄赤白等

  若如实谛见  彼则生天上

  若闻爱不爱  二种声不乐

  心正不动乱  彼则生天上

  调伏于六根  而不乐境界

  摄心不动乱  彼则生天上

  如是大饶益  恒常受快乐

  若一切皆作  彼则生天上

  如一切业行  是则为最胜

  行无垢法者  彼则生天上

  若知于业报  而能作业报

  于苦常怖畏  彼则生天上

  彼天如是颔下咽中。见诸相已。极大怖畏。已说此偈。于河岸边。共诸天众。本性放逸。以本业故。于咽中现。若至余处。则不复见。若有因缘。则便见之。若无因缘。虽有不见。何以故。以一切法因缘生故

  又复彼天本性放逸。性放逸行。离久欲山。复向余山。山名宝围。欢喜心故。种种庄严。现在生欲。能牵其心。不计未来所有诸畏。以根摇动不寂静故。于彼天中。受第一乐。歌舞喜笑。种种游戏。于河岸边。种种树枝。诸花具足。彼处多有常欢喜鸟

  复有宝山胜宝围山。无量百千分分之处。皆悉具有。杂宝间错。而彼诸天悕望乐故。欲往见之。时彼天众。遥见彼山。光炎围绕。如穿虚空。光炎上出。天不曾见。忽尔见之。彼山光明。青黄赤紫。普万由旬

  又复如是。杂宝光明。出胜其余。无量宝山。所有光明。如须弥山。所有光明。能坏一切其余诸山所有光明。此宝围山所有光明。能坏其余宝山光明。亦复如是。彼宝围山。眼若看者。能令眼乐

  又复第二能与耳乐。所谓种种河池之声。有孔雀等七宝翅鸟种种音声。有如是等无量种鸟种种音声。彼有宝树。树有铃网。风吹出声。其声美妙。不可譬喻。宝围大山。以如是声。能令耳乐

  彼宝围山。又复能与第三根乐。而彼天众。犹未至山。谓彼山中。从无量华。出无量香。令天鼻乐。彼宝围山。如是能令第三根乐

  彼宝围山。又复能与第四根乐。所谓能令舌根得乐。色香味酒。能令丰足。种种美果。皆令饱满

  彼宝围山。又复能令天身皆得无缕衣触。无量衣服。皆甚柔软。复有冷风。随念乐触以吹其身

  彼大宝山。如是能与天之快乐。彼天五根。如是受乐。如五根乐。意亦如是。得第一乐。此宝围山。于一切根。皆令得乐。如是饶益一切天众

  尔时彼天既到如是宝围山已。彼宝围山。光炎围绕。出无量种炎光明围。多有无量百千莲花流水河地。以为庄严。金毗琉璃青色妙宝。白银宝等种种杂杂。百千庄严。彼天既见如是山已。本性自乐。见彼山故。百倍受乐。共诸天女。迭互各各更相受乐。生欢喜心。胜胜悕望。意甚欲见彼宝围山窟窟谷谷。处处皆有莲花池林。从一山峰至一山峰。从河至河。须陀之处。从一宝林至一宝林。处处遍见。种种鸟众。复闻其声。五乐之音。游戏受乐。彼天眼耳鼻舌身等。五种境界。一切可爱。彼根声触味色香等。各各胜妙。如是诸根。于境界中一一受乐。如是境界爱放逸故。现在世中。若苦若乐。过去世时。若苦若乐。皆悉忘失。如前业果种种字画。于其咽中先所见者。一切皆忘。如是游戏种种受乐。是故皆忘本所作业。彼天胜妙宝围山峰。名净无垢。如是无垢清净之处。见行殿尘。天在殿行。殿所行处。有妙宝尘。彼清净处。尚见殿尘。何况其余。天身等物种种庄严。可爱身色。业尽所作。有异异种。若此天众。命尽故退。何业所作。以善业力。咽中字画如是皆见。彼初见已。不生厌离。何以故。以愚痴故。初得欲味即便乐着不生厌心。彼愚钝天。若为他示。或自觉知。见彼欲过。即便觉知。事至怖畏。彼天如是。贪着欲味。见其过患。则于后时。悔火所烧。云何我本不舍此欲。如毒刀火。此欲乃是地狱饿鬼畜生之因。我今以此欲因缘故。必堕地狱饿鬼畜生恶趣之中。如是后时。悔火所烧若修心者。则于欲味。不生味乐。见欲过患。则于彼欲不味不着。知欲过故。以有智慧见彼过故。后则不悔。若不悕乐彼欲境界。失不忧者。本修心故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正法念处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29】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