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念处经》

「经集部」经文721卷17页码: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译

  《正法念处经》四十八 ▪第2页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懈怠怖畏。无所知晓。如是之人。则于大力速力勇猛甚深大河。不能得渡。如是之人。自体羸瘦。不能翘勤。心不调伏而常懈怠。不知坐禅。读诵经律。怖畏无智。自体无明之所覆蔽。是故不能渡于五河依止境界故不能渡。境界所漂。在爱河中。爱河漂已。入生死海。流转常行。无有休已。何等十三。所谓喜乐多语言说。治病工画。闻邪恶事。歌咏赞颂。数星思惟。思惟占相。唯贪饮食求诸宝性。亲近王等。悕望请呼。不请问他乐多知识。与恶同处。此十三法。沙门之人。坐禅读诵。则为妨碍。如是妨故。失自利益。利益则少。失利益故。生于地狱饿鬼畜生。虚妄出家。如是之人。既非出家。亦非在家。舍离善法。为同梵行之所轻贱。唯有虚名。贝声相似。不闻不知涅槃之行。有所忆念。悉不随意。护身之天。放离而去

  彼初妨者。妨于坐禅能为大乱。彼初喜乐多言语者。初则可爱后则悔热。一切出家。应舍此法。所谓喜乐多语言说。乐多语故。心不调伏。不能正行。不能持戒。心常动乱。心动乱故。则多疑网如是之人。憙近恶人。彼恶人者。所谓乱心。彼常乐见伎儿歌舞从方至方。从处至处。游行不止。若城若村。诸聚落等。常行不住。看其戏乐。常于节会游戏之日。处处观看。诸聚会处。恒常往看。近如是人。以为伴侣自称己心。意常动乱。常乐言语。昼夜恒尔。无有休息。彼人乱意。不闻不知。余同梵行。常所轻贱。知他贱已。于彼他人持戒行者。心生嗔忿彼人以是业因缘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之中

  又彼憙乐多言语者。复有大过。彼恶比丘。未曾多闻。毁破禁戒。乐多言语。自高轻动。虽见佛已。心无惭愧。无惭愧故。不恭敬佛。檀越见之。不生恭敬。以他轻贱舍戒还俗

  又彼憙乐多言语者。复有大过。有何者过。所谓自乐多言语故。而复教他余出家者。令退正法。彼自破坏。复能坏他。彼人如是自他坏故。有恶名声。彰出四远。僧众知故。驱遣舍弃。此善持戒诸比丘等。畏彼恶者。令其有失。一切皆言舍此比丘。言此比丘是恶知识。同梵行者。如是恶贱

  又彼憙乐多言语者。复有大过。种种言语。先已闻来。心乐谓乐。彼恶沙门既得闻已。心生大乐。彼心乐故。信于非法。信非法义。法为非法非法为法。亦信其余非法行人。此人憙乐多语人故。则入邪见。以彼邪见之因缘故。妄语言说。彼人以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因此乐多言语过故。复有多过。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多集绮语句  能令心意乱

  破坏于梵行  妨碍涅槃道

  常憙乐多语  凡鄙不持戒

  其人常舍离  坐禅知谛者

  不调为根本  能失于善念

  亦能失梵行  令涅槃道暗

  能妨于天道  复能示恶道

  令向饿鬼道  令生畜生道

  谓名乐多语  此为生死母

  坐禅诵比丘  欲安隐则舍

  彼佛世尊迦叶大仙。如是已说乐多言语。有大过失

  又复次说不乐多语。所有功德。所谓比丘善正心意。唯乐正法唯知正法如是正说唯念正法思惟正法。唯行正法。恒常礼佛。彼如是等诸比丘辈。未曾见处。而能见之以能舍离多语有故。唯一正行。怖畏生死彼语有果所谓若人说四圣谛之言语也。彼身有果。所谓礼拜佛法众僧。翘勤精进。彼身精勤。意则有果。意常精勤自相同相。等思惟相。彼则是果。三种精勤。去涅槃近。若其有人。一切方便。一切精勤。舍多言语。远恶知识。常不亲近。正心直心不动乱心。如是三种。则到涅槃。三种道者。何等为三。所谓心念阿那波那。观不净界。无常破坏。此一切道。正心能得。非不正心。乐多言语。非心正念。妨此三道。乃是恶趣。地狱饿鬼畜生之行。此罥缚人。将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去。如是众生。为多言语之所诳惑。是故憙乐多语言说。如毒如刀。如火如蛇。如堕崄岸。黠慧比丘坐禅读诵。常应舍离

  彼多言语。能诳多人。令堕地狱畜生饿鬼。彼若余业。生于人中。则为伎儿常戏之人。趬行掷绝。力士舞戏。种种歌等。在他门傍处处行乞。或复治生。商贾求利。或复目盲。常在巷中多人之处。市肆贸易。以自济命。乐多言语。恶蛇所啮。乐多言语。大火所烧。堕在如是乐多言语。临崄之处。为多言语。恶毒所螫。如是痴人。乐多言语。所有枝条之所迷惑。一切迷惑。由多言语。乐多言语。是大闇聚畏恶道者。一切皆应如是舍离。舍已次第精勤修行。则得见谛。是故应当作如是学。空闲旷野寂静之处。无诸妨声。无唱唤声。歌声鼓声。修智日处。山谷岩窟。树根等处。福德之处。无声妨处。独无余人。在一处坐。一心正念。坏烦恼魔。如是善作。以调伏心。令心寂静。离于一切多语言说。一切亲旧知识兄弟。来去相见。语言皆离。心不悕望。唯乐独处。以为安乐。常行禅诵。离四颠倒。彼十六种阿那波那。皆悉念知。无夜无昼。勤发精进。生死缚中能脱能走。能如是者。则得胜处。若本未见常安隐处。彼人则应离多言语。有智慧人。善心意者。坚固修行。沙门之人。离于懈怠。舍此一法。所谓憙乐多语言说

  又断第二妨碍之法。所不应行。杀生摄故。何者第二。所谓治病医师比丘。不能坐禅。不能读诵。如是行药医师比丘。异道异作。常觅病人。常求治病。作如是业。大增长贪。彼贪心故。如是思惟。悕望众生。多有诸病。无量种病。彼病众生多供养我。多与我物。是故我于多人处行。恒常受乐。从村至村。从城至城。从边地处至边地处。彼恶比丘。既作如是思惟念已。贪则增长。如是比丘。贪增长已心中生垢。不能坐禅。不能读诵。非是善行

  又复治病。则得垢过。彼恶比丘。自谓比丘。若诸众生。有病患者。彼恶比丘。示其药言。速将油来。若无油者。则压胡麻。压胡麻故。多有虫死。如是名为治病之过。妄作沙门。唯口自言。我是沙门实非沙门

  又见病者。敕瞻病人。令其与肉。作如是言。须新杀者。不用多脂。不用自死。不用病死。不用毒死。不用蛇杀。不用乾者。不用瘦者。如是约敕。以约敕故。彼则杀生。以杀生故。得杀生罪。若教杀生。若杀生者。彼二种人。同一杀业。堕活地狱。是故不应作治病业。以贪心故

  又复更有治病之过。唯可口言我是沙门。实是大贼。是大恶人。为彼众生多病痛故。处处采拾种种药草。若树树枝。若树果等。为财物故。皆悉采取。彼诸药草。一切摄虫。为虫所依。虫在其中。处处皆满。彼以贪心。欲得物故。地中拔取。或有割取。以拔取故。杀地处虫。或破彼虫。所依止处。若割取者。则杀内虫。彼处虫死。此治病过。彼心如是。乐不净命。何处得有修禅读诵。彼心恒常憙乐治病

  又复如是治病比丘。恶心思惟。有大胜过。如是比丘。思惟恶法。有如是心。欲令多人皆有病患。病者若多。我则多得财物供养。饮食卧具如是多利。彼欲坏心。不念善法。不乐禅诵。不近尊长。不近善友。亦不礼佛。作不善行。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彼处得出。以余业故。如彼善业。生于人中。则常病痛。贫穷短命。彼恶不善治病业故

  又治病过。依法治病。亦复有过。无始以来。皆有三种。谓风热冷。此三调停。身则安乐。不堕恶道。是身分故。以身灭故。彼三亦失。而彼愚痴凡夫之人。未曾闻来。未有智慧。实非沙门而自说言。我是沙门。治彼三种。何义何因。剃除须发。披服法衣而便出家。何故舍此。无始以来欲嗔痴等非身所摄。若烧身者。彼三不烧。不失不灭。于五道中。随逐系缚。处处共行。何故于此欲嗔痴等三种大过。不先疗治。而先治彼风热冷等。此妄出家。愚痴无智。凡鄙之人。自心所诳。如有痴人。无主日日恼乱。彼愚痴者。若以财物。与大力怨。不可遮障。若以势力。亦不能防。以如是怨大势力故。恒常伺求欲来杀害。此愚痴人。不恐彼怨。知他余人有微小怨。如是彼人。于微小怨。则生怖畏。共愚痴人。以为同侣。而愚痴者。语同侣言。我今相为除却彼怨。彼愚痴者。大势力怨。知其愚痴。知其懈怠。放逸而行。如是知已。即往杀之。何以故。以彼痴人作他事故。如是如是。彼沙门人。自谓沙门。立沙门者。舍离自身大势力怨而作他事。彼欲嗔痴。于无量世随逐不离。示生死道。有大力势而无处所。不可寻求。唯智所知。与痴同行。为除如是大怨因缘。舍离自身亲旧知识。妻子兄弟。剃发出家。既出家已。而于如是大势力怨不能观察。为财物故。而语他言。汝之怨家。风热冷等。我为除灭。如是乱心。愚痴之人。死王来至。三种怨家。随逐不离。彼力大怨。谓欲嗔痴。彼人乃为欲绳所系。极放逸行将向他世。乐作他事。大贪乱意。是故若人。知此过已。不用治病。若人治病。应杀欲等。则常无病。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风等无多过  欲等过则多

  风等不恶道  欲等堕地狱

  心过是大过  常令行恶道

  是故除则乐  除风等非乐

  若舍自作业  憙乐他所作

  彼人速失坏  为智者所笑

  风等失坏故  众生则失身

  欲等不曾失  生死无量倒

  彼欲等灭乐  风等灭非乐

  以欲等灭故  毕竟得胜乐

  治心名治病  治身非治病

  治心病难知  治风等易解

  彼佛世尊迦叶如来。以此因缘。如是遮障出家之人不听治病。又出家人。医方治病。有无量过。谓生贪心。见余医师。心则生慢。以不善语。毁余医师。妨废作业。心生嫉姤。摄饿鬼业。如是造作饿鬼道因。彼人如是。姤心动心。生大贪心。以生贪故。见妇女时。不善观察。以自妨乱。彼人痴心。见他妇女。欲发坏心。彼治他人风冷热等。而自增长身中诸病欲嗔痴病。增欲等故。是等因缘。增长地狱。饿鬼畜生种种苦恼。彼为欲等之所破坏。不善医师则有恶见。大过所缚。将入地狱。是故一切出家之人。常应精勤除欲等病。勿治风等。此等二法。沙门之人。欲求涅槃。不应如是医药治病。妨废坐禅。读诵经律

  又舍第三妨碍之法所不应行。何者第三。所谓画师。出家业画。则非所应云何如是为除欲故。舍家出家。更生余欲。既知世间心业画已。而作其余种种釆画若有不知心业画者。可作种种诸色釆画。彼出家人。常应如是谛知釆画五大釆色。画作五道。心种杂故。何等为五。谓大釆色画作五道。心之画师。以大白业胜净釆色。画作天道。以信心故。乐行大施。离悭嫉妒。第一白法施戒山起。画作诸天。心之画师。画作天道

  又出家人。复应观知业之釆画。多种业釆。画作人道。人则差别。有下中上。若是富人能持戒者。彼人则是第一白业釆色所画。若人大富不能持戒。彼人则是黑白之业釆色所画。若人贫穷而能持戒。彼人则是赤白之业釆色所画。若人贫穷不能持戒。彼人则是垢黑之业釆色所画。若人懈怠而复多欲。彼人则是黑黄之业釆色所画。若人端正大种姓生。彼人则是白净之业釆色所画。若人在于中种姓生。彼人则是红赤之业釆色所画。若人在于下种姓生。彼人则是垢黑之业釆色所画。心之画师以善业釆画作人道。生于人中。若为国王若为大臣。而复造作不善业者。如是之人。白业釆灭。黑业釆色增长出生。又复若人生卑贱家。若极贫穷常行布施。受持禁戒。如是之人。黑业釆灭。白业釆色增长出生

  又复若人。生中种姓。有善妙色。或作中业。彼心画师赤白之业釆色所画。如是无量杂业釆色业画之师。此人世间种种异业杂色釆画差别不同。又出家人。更观余道。所谓复观地狱众生心之画师。二种业釆之所画作。所谓黄黑。黄者谓火。黑谓嫉妒。生在下中地狱中生。如是二种釆色所画。彼比丘观如是地狱釆画色已。复观饥渴烧身饿鬼黑业釆色。彼一切鬼。一一各各业色所画

  又复观察何业釆色画作畜生。谓黑赤色。彼若受于第一苦恼。第一怖畏。是黑色画。若相杀害是赤色画。如是色者。是心画师。画如是色

  又复略说。畜生三处。迭相怖畏。畏杀畏缚。被他食肉。虚空行者。所谓孔雀雉鹅等鸟。陆地行者。谓牛水牛猪马等畜。水中行者。所谓鱼等。彼黑色画。若不畏杀。彼赤色画谓天中象。如是五道。五种釆色彼人不能如是思惟。一切世间种种苦恼。天中五相。人中为作。畜生相杀。饿鬼饥渴。地狱之中。受大苦恼。如是种种杂业釆色之所画作。愚痴少智。不忌不虑。是故懈怠不能坐禅。不能持戒。不能读诵。而不能知心之画师。而作余画。第一画者。谓世间中生老病死。怨憎集会。恩爱别离。寒热饥渴。迭相破坏。毁呰供养僮仆人主苦恼安乐。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业色。杂画生死。种杂不能修行。不能思惟。心念知已。不生厌离。而彼比丘。舍离坐禅读诵之业。余心画作沙门之法。禅诵为本

  复有异法生死处画。不能思惟。而便思惟。更作异画。所谓种种根缘境界。若有众生。乐境界者。于长久时流转地狱饿鬼畜生。此法云何。谓眼见色爱乐境界而生欲心。于彼色中。坚固染着。彼人则摄黑业釆色地狱饿鬼畜生等处。如是色画

  若彼众生。眼见色已。如是思惟。此色无常。动转变异。彼人如是不憙不乐。不贪不着。如是则为摄白色业。天人中生。乃至涅槃。如是有人眼见色已。不乐不缘。不悕不念。无心受用。不生欲心。彼人则以第一白业釆色工画。于天人中而受快乐。彼恶比丘。如是痴心不思不念不禅不诵。若眼见色。于境界中憙乐染着。如是缚者。则是黑业釆色工画。黠慧之人。则能舍彼黑业釆色恶意业画。唯应坐禅读诵经律

  又复观察画师沙门。思惟画时。画作何像。谓耳闻声。若爱不爱。彼如实观。如是声者。无常不住。不坚破坏。如是知已。心不憙乐。不生欢喜。不念不乐。不听不观。如是白业釆色工画。彼白色画。天人中生。天中生已。如是第一种种画胜。而彼画师恶意沙门。自言沙门不曾起心。思惟声画流作余画。而不思惟坐禅读诵。舍离禅诵。不修白业

  又彼闻声痴意沙门。不曾闻来。愚痴无智。如是思惟。此声可爱。能令心喜。能令我乐。彼恶沙门不善观察。故观彼声。心生悕望。因之生欲。于彼声中。心生喜乐。此黑釆色心之画师。画作地狱饿鬼畜生。彼恶沙门。知业画已。而作余画。舍离坐禅读诵等业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正法念处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22】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