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四十八 ▪第2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懈怠怖畏。無所知曉。如是之人。則于大力速力勇猛甚深大河。不能得渡。如是之人。自體羸瘦。不能翹勤。心不調伏而常懈怠。不知坐禅。讀誦經律。怖畏無智。自體無明之所覆蔽。是故不能渡于五河依止境界故不能渡。境界所漂。在愛河中。愛河漂已。入生死海。流轉常行。無有休已。何等十叁。所謂喜樂多語言說。治病工畫。聞邪惡事。歌詠贊頌。數星思惟。思惟占相。唯貪飲食求諸寶性。親近王等。悕望請呼。不請問他樂多知識。與惡同處。此十叁法。沙門之人。坐禅讀誦。則爲妨礙。如是妨故。失自利益。利益則少。失利益故。生于地獄餓鬼畜生。虛妄出家。如是之人。既非出家。亦非在家。舍離善法。爲同梵行之所輕賤。唯有虛名。貝聲相似。不聞不知涅槃之行。有所憶念。悉不隨意。護身之天。放離而去
彼初妨者。妨于坐禅能爲大亂。彼初喜樂多言語者。初則可愛後則悔熱。一切出家。應舍此法。所謂喜樂多語言說。樂多語故。心不調伏。不能正行。不能持戒。心常動亂。心動亂故。則多疑網如是之人。憙近惡人。彼惡人者。所謂亂心。彼常樂見伎兒歌舞從方至方。從處至處。遊行不止。若城若村。諸聚落等。常行不住。看其戲樂。常于節會遊戲之日。處處觀看。諸聚會處。恒常往看。近如是人。以爲伴侶自稱己心。意常動亂。常樂言語。晝夜恒爾。無有休息。彼人亂意。不聞不知。余同梵行。常所輕賤。知他賤已。于彼他人持戒行者。心生嗔忿彼人以是業因緣故。身壞命終墮于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之中
又彼憙樂多言語者。複有大過。彼惡比丘。未曾多聞。毀破禁戒。樂多言語。自高輕動。雖見佛已。心無慚愧。無慚愧故。不恭敬佛。檀越見之。不生恭敬。以他輕賤舍戒還俗
又彼憙樂多言語者。複有大過。有何者過。所謂自樂多言語故。而複教他余出家者。令退正法。彼自破壞。複能壞他。彼人如是自他壞故。有惡名聲。彰出四遠。僧衆知故。驅遣舍棄。此善持戒諸比丘等。畏彼惡者。令其有失。一切皆言舍此比丘。言此比丘是惡知識。同梵行者。如是惡賤
又彼憙樂多言語者。複有大過。種種言語。先已聞來。心樂謂樂。彼惡沙門既得聞已。心生大樂。彼心樂故。信于非法。信非法義。法爲非法非法爲法。亦信其余非法行人。此人憙樂多語人故。則入邪見。以彼邪見之因緣故。妄語言說。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因此樂多言語過故。複有多過。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多集绮語句 能令心意亂
破壞于梵行 妨礙涅槃道
常憙樂多語 凡鄙不持戒
其人常舍離 坐禅知谛者
不調爲根本 能失于善念
亦能失梵行 令涅槃道暗
能妨于天道 複能示惡道
令向餓鬼道 令生畜生道
謂名樂多語 此爲生死母
坐禅誦比丘 欲安隱則舍
彼佛世尊迦葉大仙。如是已說樂多言語。有大過失
又複次說不樂多語。所有功德。所謂比丘善正心意。唯樂正法唯知正法如是正說唯念正法思惟正法。唯行正法。恒常禮佛。彼如是等諸比丘輩。未曾見處。而能見之以能舍離多語有故。唯一正行。怖畏生死彼語有果所謂若人說四聖谛之言語也。彼身有果。所謂禮拜佛法衆僧。翹勤精進。彼身精勤。意則有果。意常精勤自相同相。等思惟相。彼則是果。叁種精勤。去涅槃近。若其有人。一切方便。一切精勤。舍多言語。遠惡知識。常不親近。正心直心不動亂心。如是叁種。則到涅槃。叁種道者。何等爲叁。所謂心念阿那波那。觀不淨界。無常破壞。此一切道。正心能得。非不正心。樂多言語。非心正念。妨此叁道。乃是惡趣。地獄餓鬼畜生之行。此罥縛人。將入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去。如是衆生。爲多言語之所诳惑。是故憙樂多語言說。如毒如刀。如火如蛇。如墮崄岸。黠慧比丘坐禅讀誦。常應舍離
彼多言語。能诳多人。令墮地獄畜生餓鬼。彼若余業。生于人中。則爲伎兒常戲之人。趬行擲絕。力士舞戲。種種歌等。在他門傍處處行乞。或複治生。商賈求利。或複目盲。常在巷中多人之處。市肆貿易。以自濟命。樂多言語。惡蛇所齧。樂多言語。大火所燒。墮在如是樂多言語。臨崄之處。爲多言語。惡毒所螫。如是癡人。樂多言語。所有枝條之所迷惑。一切迷惑。由多言語。樂多言語。是大闇聚畏惡道者。一切皆應如是舍離。舍已次第精勤修行。則得見谛。是故應當作如是學。空閑曠野寂靜之處。無諸妨聲。無唱喚聲。歌聲鼓聲。修智日處。山谷岩窟。樹根等處。福德之處。無聲妨處。獨無余人。在一處坐。一心正念。壞煩惱魔。如是善作。以調伏心。令心寂靜。離于一切多語言說。一切親舊知識兄弟。來去相見。語言皆離。心不悕望。唯樂獨處。以爲安樂。常行禅誦。離四顛倒。彼十六種阿那波那。皆悉念知。無夜無晝。勤發精進。生死縛中能脫能走。能如是者。則得勝處。若本未見常安隱處。彼人則應離多言語。有智慧人。善心意者。堅固修行。沙門之人。離于懈怠。舍此一法。所謂憙樂多語言說
又斷第二妨礙之法。所不應行。殺生攝故。何者第二。所謂治病醫師比丘。不能坐禅。不能讀誦。如是行藥醫師比丘。異道異作。常覓病人。常求治病。作如是業。大增長貪。彼貪心故。如是思惟。悕望衆生。多有諸病。無量種病。彼病衆生多供養我。多與我物。是故我于多人處行。恒常受樂。從村至村。從城至城。從邊地處至邊地處。彼惡比丘。既作如是思惟念已。貪則增長。如是比丘。貪增長已心中生垢。不能坐禅。不能讀誦。非是善行
又複治病。則得垢過。彼惡比丘。自謂比丘。若諸衆生。有病患者。彼惡比丘。示其藥言。速將油來。若無油者。則壓胡麻。壓胡麻故。多有蟲死。如是名爲治病之過。妄作沙門。唯口自言。我是沙門實非沙門
又見病者。敕瞻病人。令其與肉。作如是言。須新殺者。不用多脂。不用自死。不用病死。不用毒死。不用蛇殺。不用乾者。不用瘦者。如是約敕。以約敕故。彼則殺生。以殺生故。得殺生罪。若教殺生。若殺生者。彼二種人。同一殺業。墮活地獄。是故不應作治病業。以貪心故
又複更有治病之過。唯可口言我是沙門。實是大賊。是大惡人。爲彼衆生多病痛故。處處采拾種種藥草。若樹樹枝。若樹果等。爲財物故。皆悉采取。彼諸藥草。一切攝蟲。爲蟲所依。蟲在其中。處處皆滿。彼以貪心。欲得物故。地中拔取。或有割取。以拔取故。殺地處蟲。或破彼蟲。所依止處。若割取者。則殺內蟲。彼處蟲死。此治病過。彼心如是。樂不淨命。何處得有修禅讀誦。彼心恒常憙樂治病
又複如是治病比丘。惡心思惟。有大勝過。如是比丘。思惟惡法。有如是心。欲令多人皆有病患。病者若多。我則多得財物供養。飲食臥具如是多利。彼欲壞心。不念善法。不樂禅誦。不近尊長。不近善友。亦不禮佛。作不善行。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地獄中。彼處得出。以余業故。如彼善業。生于人中。則常病痛。貧窮短命。彼惡不善治病業故
又治病過。依法治病。亦複有過。無始以來。皆有叁種。謂風熱冷。此叁調停。身則安樂。不墮惡道。是身分故。以身滅故。彼叁亦失。而彼愚癡凡夫之人。未曾聞來。未有智慧。實非沙門而自說言。我是沙門。治彼叁種。何義何因。剃除須發。披服法衣而便出家。何故舍此。無始以來欲嗔癡等非身所攝。若燒身者。彼叁不燒。不失不滅。于五道中。隨逐系縛。處處共行。何故于此欲嗔癡等叁種大過。不先療治。而先治彼風熱冷等。此妄出家。愚癡無智。凡鄙之人。自心所诳。如有癡人。無主日日惱亂。彼愚癡者。若以財物。與大力怨。不可遮障。若以勢力。亦不能防。以如是怨大勢力故。恒常伺求欲來殺害。此愚癡人。不恐彼怨。知他余人有微小怨。如是彼人。于微小怨。則生怖畏。共愚癡人。以爲同侶。而愚癡者。語同侶言。我今相爲除卻彼怨。彼愚癡者。大勢力怨。知其愚癡。知其懈怠。放逸而行。如是知已。即往殺之。何以故。以彼癡人作他事故。如是如是。彼沙門人。自謂沙門。立沙門者。舍離自身大勢力怨而作他事。彼欲嗔癡。于無量世隨逐不離。示生死道。有大力勢而無處所。不可尋求。唯智所知。與癡同行。爲除如是大怨因緣。舍離自身親舊知識。妻子兄弟。剃發出家。既出家已。而于如是大勢力怨不能觀察。爲財物故。而語他言。汝之怨家。風熱冷等。我爲除滅。如是亂心。愚癡之人。死王來至。叁種怨家。隨逐不離。彼力大怨。謂欲嗔癡。彼人乃爲欲繩所系。極放逸行將向他世。樂作他事。大貪亂意。是故若人。知此過已。不用治病。若人治病。應殺欲等。則常無病。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風等無多過 欲等過則多
風等不惡道 欲等墮地獄
心過是大過 常令行惡道
是故除則樂 除風等非樂
若舍自作業 憙樂他所作
彼人速失壞 爲智者所笑
風等失壞故 衆生則失身
欲等不曾失 生死無量倒
彼欲等滅樂 風等滅非樂
以欲等滅故 畢竟得勝樂
治心名治病 治身非治病
治心病難知 治風等易解
彼佛世尊迦葉如來。以此因緣。如是遮障出家之人不聽治病。又出家人。醫方治病。有無量過。謂生貪心。見余醫師。心則生慢。以不善語。毀余醫師。妨廢作業。心生嫉姤。攝餓鬼業。如是造作餓鬼道因。彼人如是。姤心動心。生大貪心。以生貪故。見婦女時。不善觀察。以自妨亂。彼人癡心。見他婦女。欲發壞心。彼治他人風冷熱等。而自增長身中諸病欲嗔癡病。增欲等故。是等因緣。增長地獄。餓鬼畜生種種苦惱。彼爲欲等之所破壞。不善醫師則有惡見。大過所縛。將入地獄。是故一切出家之人。常應精勤除欲等病。勿治風等。此等二法。沙門之人。欲求涅槃。不應如是醫藥治病。妨廢坐禅。讀誦經律
又舍第叁妨礙之法所不應行。何者第叁。所謂畫師。出家業畫。則非所應雲何如是爲除欲故。舍家出家。更生余欲。既知世間心業畫已。而作其余種種釆畫若有不知心業畫者。可作種種諸色釆畫。彼出家人。常應如是谛知釆畫五大釆色。畫作五道。心種雜故。何等爲五。謂大釆色畫作五道。心之畫師。以大白業勝淨釆色。畫作天道。以信心故。樂行大施。離悭嫉妒。第一白法施戒山起。畫作諸天。心之畫師。畫作天道
又出家人。複應觀知業之釆畫。多種業釆。畫作人道。人則差別。有下中上。若是富人能持戒者。彼人則是第一白業釆色所畫。若人大富不能持戒。彼人則是黑白之業釆色所畫。若人貧窮而能持戒。彼人則是赤白之業釆色所畫。若人貧窮不能持戒。彼人則是垢黑之業釆色所畫。若人懈怠而複多欲。彼人則是黑黃之業釆色所畫。若人端正大種姓生。彼人則是白淨之業釆色所畫。若人在于中種姓生。彼人則是紅赤之業釆色所畫。若人在于下種姓生。彼人則是垢黑之業釆色所畫。心之畫師以善業釆畫作人道。生于人中。若爲國王若爲大臣。而複造作不善業者。如是之人。白業釆滅。黑業釆色增長出生。又複若人生卑賤家。若極貧窮常行布施。受持禁戒。如是之人。黑業釆滅。白業釆色增長出生
又複若人。生中種姓。有善妙色。或作中業。彼心畫師赤白之業釆色所畫。如是無量雜業釆色業畫之師。此人世間種種異業雜色釆畫差別不同。又出家人。更觀余道。所謂複觀地獄衆生心之畫師。二種業釆之所畫作。所謂黃黑。黃者謂火。黑謂嫉妒。生在下中地獄中生。如是二種釆色所畫。彼比丘觀如是地獄釆畫色已。複觀饑渴燒身餓鬼黑業釆色。彼一切鬼。一一各各業色所畫
又複觀察何業釆色畫作畜生。謂黑赤色。彼若受于第一苦惱。第一怖畏。是黑色畫。若相殺害是赤色畫。如是色者。是心畫師。畫如是色
又複略說。畜生叁處。疊相怖畏。畏殺畏縛。被他食肉。虛空行者。所謂孔雀雉鵝等鳥。陸地行者。謂牛水牛豬馬等畜。水中行者。所謂魚等。彼黑色畫。若不畏殺。彼赤色畫謂天中象。如是五道。五種釆色彼人不能如是思惟。一切世間種種苦惱。天中五相。人中爲作。畜生相殺。餓鬼饑渴。地獄之中。受大苦惱。如是種種雜業釆色之所畫作。愚癡少智。不忌不慮。是故懈怠不能坐禅。不能持戒。不能讀誦。而不能知心之畫師。而作余畫。第一畫者。謂世間中生老病死。怨憎集會。恩愛別離。寒熱饑渴。疊相破壞。毀呰供養僮仆人主苦惱安樂。地獄餓鬼畜生人天業色。雜畫生死。種雜不能修行。不能思惟。心念知已。不生厭離。而彼比丘。舍離坐禅讀誦之業。余心畫作沙門之法。禅誦爲本
複有異法生死處畫。不能思惟。而便思惟。更作異畫。所謂種種根緣境界。若有衆生。樂境界者。于長久時流轉地獄餓鬼畜生。此法雲何。謂眼見色愛樂境界而生欲心。于彼色中。堅固染著。彼人則攝黑業釆色地獄餓鬼畜生等處。如是色畫
若彼衆生。眼見色已。如是思惟。此色無常。動轉變異。彼人如是不憙不樂。不貪不著。如是則爲攝白色業。天人中生。乃至涅槃。如是有人眼見色已。不樂不緣。不悕不念。無心受用。不生欲心。彼人則以第一白業釆色工畫。于天人中而受快樂。彼惡比丘。如是癡心不思不念不禅不誦。若眼見色。于境界中憙樂染著。如是縛者。則是黑業釆色工畫。黠慧之人。則能舍彼黑業釆色惡意業畫。唯應坐禅讀誦經律
又複觀察畫師沙門。思惟畫時。畫作何像。謂耳聞聲。若愛不愛。彼如實觀。如是聲者。無常不住。不堅破壞。如是知已。心不憙樂。不生歡喜。不念不樂。不聽不觀。如是白業釆色工畫。彼白色畫。天人中生。天中生已。如是第一種種畫勝。而彼畫師惡意沙門。自言沙門不曾起心。思惟聲畫流作余畫。而不思惟坐禅讀誦。舍離禅誦。不修白業
又彼聞聲癡意沙門。不曾聞來。愚癡無智。如是思惟。此聲可愛。能令心喜。能令我樂。彼惡沙門不善觀察。故觀彼聲。心生悕望。因之生欲。于彼聲中。心生喜樂。此黑釆色心之畫師。畫作地獄餓鬼畜生。彼惡沙門。知業畫已。而作余畫。舍離坐禅讀誦等業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正法念處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2】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