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念處經》

「經集部」經文721卷17頁碼: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四十九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八(夜摩天之十四)

  又惡比丘。離于雜色種種畫已。更作余畫。何者余畫。所謂余者。因根境界。生死系縛。彼根境界。或有可愛。或不可愛。謂鼻嗅香。彼觀察了。鼻所嗅者。若香若臭。于香不樂。不善觀察。不能壞心。如是思惟。此香無常。念念不住。不堅破壞。如是實香。本無後有。已有還無。彼如是香臭不可樂。心亦不轉。彼白業畫。善業畫故。人天中生。而彼畫師惡意沙門。舍如是業。而作余畫。離禅誦業

  又嗅余香。于香憙樂。心迷惑故。悕望所迷。不善觀察。心則破壞。是黑色業。常集如是黑業采故。畫于地獄餓鬼畜生。受諸苦惱。彼惡沙門。舍離如是業彩色畫。不能思惟。而作余畫。妨廢坐禅。讀誦經律

  又有雜業種種采畫。所謂舌味。或有可愛。或不可愛。彼善比丘。得可愛味。不喜不嗔。不念不樂。于此美味。常善觀察。無不善觀。如此味者。本無後有。已有還無。手捉彼食。內于口中。以舌觸之。舌得食已。彼食名甜。即生美味。熟爛腦涕。額頞中下。龂中而出。舌頭得味。與涎和合。在牙關中咀而嚼之。如是系縛。愚癡凡夫。彼人如是思惟舌味。正觀察者。是白色畫。此白色畫。若于人中。若于天中。受第一樂。彼惡沙門。不能觀察如是業畫而作余畫。妨廢坐禅讀誦經律。彼愚癡人。食味在舌。甜舌觸已。乃得其味。作如是念。此食好味。第一好味。勝味美味。色香具足。第一淨潔。食慢心故。身口意等行于惡業。此黑業畫。在于地獄餓鬼畜生。叁處明了。彼惡沙門。自言沙門。不正觀察之所破壞。以自妨亂。舍業畫已。更作余畫。以妨禅誦

  複有業畫。業畫世間。謂唯有根。境界相著。有身觸識。于彼實觸。心善觀察。此所生觸。則有叁種非常不住。非不破壞。唯有薄皮。見之生愛。唯有根處。非是淨潔。非常非樂。非有我法。唯假和合。故名爲身。四大如箧。如箭入體。常妨常病。一切過處。如是真實觀察身觸。觸則不妨。此觸唯客。能爲妨礙。非自己物。若能如是善觀察者。白色業畫。天人中生。彼惡沙門立沙門者。不作如是思惟觀察。心業畫師。種種異異。業畫世間。彼惡比丘。舍不觀察。更作余畫。妨廢坐禅讀誦經律

  又複愚癡。凡夫之人。不善觀察。而于此觸。不正觀察。生如是心。我此觸者。第一樂觸。身體肥盛。則集樂因。得此樂觸。我則受樂。如是愚癡凡夫之人。而于此觸不善觀察不善思惟。此黑業彩畫作地獄餓鬼畜生。彼惡沙門立沙門者。舍彼業畫而不思惟。更作余畫。妨廢坐禅讀誦經律

  又惡沙門立沙門者。樂世間法。非出世法。于出世法不思不念。出世法者謂四聖谛。而于滅道十六種行阿那波那。出息入息。及以四禅四種梵行。四沙門果。不修不行。舍此法已。作余鄙業。心不寂靜。唯爲少樂。少彩色畫。妨廢坐禅讀誦經律。更求異色。不寂靜畫。彼因如是。不正觀察。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地獄中

  又彼畫者。複有大過。入于惡道地獄因緣。所謂畫作端正婦女。種種嚴飾善妙之色。以愚癡故。心生憙樂。令他余人。見已愛樂。欲發亂心。何況作者。如是之人。能令自他二俱欲發。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地獄中。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若不思業畫  而作余彩畫

  爲畫火所燒  入于地獄中

  不思無漏法  而樂于漏法

  彼人染心癡  臨崄岸欲墮

  若人應禅誦  若應依林住

  癡故舍所應  則墮于地獄

  癡故惡思惟  作大力畫罥

  爲畫之所诳  將向地獄去

  彩色非爲雜  心畫乃是雜

  彩畫雨則滅  心畫不可失

  若人心不畫  彼畫不如心

  業畫是大畫  畫于叁界處

  衆生種種色  流轉五道中

  一切是業畫  心畫師所作

  此之心畫師  畫作業羅網

  縛一切衆生  流轉于叁界

  雨炙塵煙等  令畫色失滅

  彼之心業畫  千億劫不失

  一切地失壞  海水亦幹竭

  若心畫所作  畢竟不破壞

  癡者不觀察  種種自業畫

  以命財物故  而作余畫業

  畫師沙門。妨廢坐禅讀誦經律。如是分別。有無量過。樂畫作者。善人不愛。不善者樂。是故比丘不應畫作。畫亂其心。不得涅槃。乃至不能善觀察行修一善法。是故應當如是正學。若諸比丘欲求涅槃畏惡業者。乃至自手不執畫筆。我今呵責。此叁種法。沙門之人所不應作。以知彼法如是過故。又第四法。沙門之人所不應作。何者第四。所謂邪聞惡不善法。歌詠贊誦。如是比丘。舍離妻子。親舊知識。父母兄弟。欲斷煩惱。坐禅讀誦。是故出家。若不亂心常一心者。能斷煩惱。無能妨亂。若作歌詠贊誦惡事種種憶念。心意則亂彼亂心故。妨礙善法。不能禅誦不近師長。不聞正法。不樂供養佛法僧寶。不攝威儀。不能善持威儀之戒。常作歌詠。心生愛樂。如是歌詠。依彼所詠。過去種種曾聞之法。非法所攝。唯聞彼法以爲耳樂。非善觀察。所攝所集。绮語相應。彼如是法。是惡沙門之所信樂。數數聞已。行彼惡道。行惡道故。複作俗人。自壞正法。樂歌詠故。常作歌詠。則于禅誦懈怠不勤。乃至不應入衆僧中。一切飲食。皆不應食。懈怠尚爾。何況破戒。入衆僧中。猶尚不應。何況得受床敷臥具病藥所須。或複受他禮拜恭敬。懈怠之人。所不應受。是故比丘常歌詠者。以歌詠故。不樂坐禅讀誦經律。樂歌詠者。唯常勤心習作歌詠。常一切時樂依歌詠。種種方便。間錯心意。爲種種癡之所破壞。贊彼歌詠。有種種味。彼人如是自亂心意。命欲漸盡。老死時到。將欲往至未曾知處。獨行無伴。離出世法。若常歌詠。愚癡之人。不覺死至。甚爲自诳。人身難得。諸根難具。雖得出家。徒作歌詠。空無所獲。虛妄而死。失自利益。又複比丘。作歌詠者。癡破壞故。垢心垢行。作歌詠業。一切癡中。婦女癡大。彼婦女癡。比丘不應。婦女癡者。少而能燒。如火雖少。能多焚燒。彼婦女癡。如是能燒愚癡軍衆。彼于生中。百千萬處。皆悉能燒。彼歌詠中。初贊婦女。婦女在初。彼婦女癡破壞比丘。種種無量。不正觀察。愚癡壞心贊婦女身。以爲供養。持在心中。說爲淨潔。彼惡比丘。一切自身。失正觀察。複令他人不正觀察。自他失故。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地獄中。彼于所聞惡不善法。歌詠贊頌。系縛過故

  又聞邪法。歌詠贊頌。複有大過。謂惡沙門。聞邪惡法。歌詠贊頌。令意愚闇。若複彼人。未曾聞來。未曾見來。不從他人。先見聞來。直自貪心故作歌詠。複教他人種種歌詠。言我曾見。言我曾聞。故彼系縛。以彼他人。知如是人。先不見來。先不聞來。則言如是不善之人。如是妄語。自心思量。而作歌詠。彼人如是。妄語業故。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地獄中。歌詠過故。又聞邪法。歌詠贊頌。複有大過。所謂邪聞。樂于歌詠。于所從聞。先舊之人。則生惡心。憎嫉之言。我歌詠勝。毀呰先舊。久時論師。彼實大能。言其不善。彼惡沙門。如是舍離坐禅讀誦。增長嗔恚。具足增長。不善垢業。白淨善業。于未來世。能與安樂。此善業滅。梵行之人。輕賤如是聞邪惡法。而歌詠者。以如是人。心不正故

  又聞邪法。歌詠贊頌。複有大過。如是邪聞而歌詠者。若晝若夜。心意不正。不念佛法。而樂歌詠。恒常贊頌。不思正法。不能坐禅。又不精勤除滅煩惱。如是之人。非實沙門。無沙門意。正法難得。于百千劫。難得正法。彼惡沙門立沙門者。得如是法。而不正行。而不攝取

  又聞邪法。歌詠贊頌。複有大過。謂彼惡人。貪作歌詠。未曾聞來。而便贊頌。或時妄語。彼人常近不正行者。猶如狂人。心[懂-重+只]動故。于一切處。皆悉往到。贊詠歌頌。系縛邪語。贊妄語者。種種所說。所有口業。皆悉妄語。不曾一實。如是之人。歌詠覆心。複近其余。富貴惡人。依止彼故。作不善業。如是之人。近惡人故。得酒供養。以飲酒故。不作一善。其心動亂。失自利益。由飲酒故。惡道門開。彼人醉故。能作一切不善惡業。見婦女故。不正觀察。故失正心。彼惡沙門。作非梵行。彼燒福德爛臭惡物。如毗頭羅。有花無果。猶如晝燈。無光明照。又如晝月。無涼冷觸如是如是。彼惡比丘。唯以袈裟覆身而已。唯有沙門形色而已。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地獄中。彼聞惡法歌詠過故。鑽頌過故。是故沙門。聞不善法。不應歌詠。不應贊頌。若作正法贊歎頌詠。正法增長。若有贊詠。不損正法。若稱歎佛。若贊叁寶。增長正法。令法光明。如是贊者。如是福德。次第乃至到于涅槃。彼口業果勤修習者。若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彼人如是實贊歎故。增長正法。如是歎詠。是則應作。不如是作。則入地獄

  又第五法。妨廢坐禅讀誦經律。何者第五所謂比丘。數星思惟。實非沙門。自謂沙門。數星思惟。則不應作。如是比丘。毀沙門法。妨廢坐禅讀誦等故。彼思惟已。福德命行。不覺損失。何爲出家。不得彼法。彼命終盡。所作不辦。不得免離衰老病死悲啼號哭愁苦懊惱。彼人常在生死道中流轉而行。彼于數星不得利益。數星思惟。不能自救。亦不救他。何以故。唯數業星。能救自他。何以故。一星生人。有苦有樂。有醜有媚。有大種姓。有小種姓。有依法行不依法行。有貧有富。有王有民。有貴有賤。有盜不盜。有聰有蒙。有愚有智。有男有女。或有持戒。有不持戒。有勤精進。有不精進。有爲人愛。不爲人愛。一切皆愛。一切不愛。唯一種星而有異種人生不同。若星因緣。彼一星生。何故一切不皆一種。如向所說前功德過。一切不知。不數業星。數空中星。愚癡之人。功德與過。不知不數。善不善業。二果不數。數空中星。又複彼人數星思惟。而實不善。亦不寂靜。所謂一星。或生于人。或生畜生。或生餓鬼。差別不等。非星勢力。業勢力故。異異而生。此星思惟。如是不善。亦不寂靜。思惟業星是善寂靜。次第乃至到于涅槃

  又複彼人。數星思惟。而實不善。亦不寂靜。所謂彼星。力不常定。更有妨故。有勝劣故。此星複爲勝星所覆。彼星異時而複更爲異星所覆。是故當知數…

《正法念處經四十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