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念处经》

「经集部」经文721卷17页码: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译

  《正法念处经》五十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之二十九(夜摩天之十五)

  又彼比丘共己同侣。于檀越家。先所相识。持戒比丘。以谄诳心。说其过恶。或以嫉心。说其破戒。或以嫉心。说其无闻。或以嫉心。说其行相。语檀越言。汝此门师。毁破禁戒。或说懈怠。无闻无智。愚痴如鸟。少闻少智。彼恶比丘。向他檀越。如是恶说。恒常习近非法境界。何处得修禅诵等业。彼空无物。不坚不实。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妄语言说者  恼一切众生

  彼常如黑闇  有命亦同死

  语刀自割舌  何云舌不堕

  若妄语言说  则失实功德

  若人妄语说  口中有毒蛇

  刀在口中住  炎火口中燃

  口中毒是毒  蛇上毒非毒

  口毒坏众生  命终堕地狱

  若人妄语说  自口中出脓

  舌则是泥浊  舌亦如炽火

  此如是罥缚  地狱之前使

  破坏法桥等  皆是妄语过

  彼妄语之人  则非有父母

  亦不能持戒  堕于恶道中

  若人妄语说  彼人速轻贱

  为善人舍离  天则不摄护

  自不摄言语  速疾多嗔恚

  心[懂-重+只]多语说  常受诸苦恼

  常憎嫉他人  与诸众生恶

  方便恼乱他  因是入地狱

  彼佛世尊迦叶如来。如是已说。妨废禅诵七种恶法。彼恶比丘。于持戒者。作不饶益。是故天舍。口中生刀。为少利故。他实功德而说言无。彼实无过而说有过。如是之人。是恶沙门。自谓沙门妄语言说。彼人如是常有恶意恶行恶法。彼檀越主。后时知已。心则轻薄。知其谄曲。此第七法。是故比丘。应当舍此第七恶法。所谓悕望饮食供养。皆欲在己

  又复第八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故沙门。应当舍离。何者第八。所谓采集种种宝性造作诸宝。如是比丘。怖畏生死。剃除须发。披服法衣。以信出家。彼生死中。多诸苦恼。略而言之。有二种苦。依阴界入。在三界中。广则五道。又复广者。八大地狱。饿鬼畜生。欲界六天。于欲界中复有枝条种种诸苦。于色界中。复有心苦。无色界中。则有退苦。故欲退时。三昧则乱。如是心者。有无量种分别之苦。彼善男子。观苦恼已。心生厌离。怖畏如是无量过恶。剃除须发。披服法衣。以信出家

  又彼沙门。复观余苦。心生怖畏。所谓身苦。身苦二处。谓欲色界。随有身处皆受苦恼。彼色界中。云何受苦。谓于禅中疲惓故起。起彼禅已。身则疲惓。彼欲退时。身威德劣。风触其身。如是风者。本来不触。是故触身则受苦恼。唯除眼触。受乐无苦。则是无记。如是分别。受苦不同。依色身有。彼善男子。如是闻已。知生死中一切苦恼。阴界入聚。和合皆苦

  彼观如是无量无边生死苦已。而便出家。既出家已。近不善人。近彼人故。同其作业。闻宝性方。畏何性故。以信出家。闻余性故。更生贪心。或闻金性。或闻银性。或闻宝性。如是闻已。不知厌足。贪火所烧。彼既烧已。共恶知识。行于山中。从山至山。从一山峰至一山峰。如是遍行。在隐密处。贪火所烧。昼夜常苦。无有乐时。以何因缘。如是出家。不念彼性。思惟异性。谓舍身性而不思惟。如向所说。彼人如是心意不正。乱心意故。妨废禅诵。失于善法。彼非沙门。亦非俗人。为求涅槃。是故出家。性鬼所著。则生贪心。贪罥系缚。入于地狱。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观察身性者  即是一切性

  欲得涅槃者  调身性非余

  若舍离身性  贪着于余性

  彼人迷真性  不得脱苦恼

  金性则不能  除舍诸苦恼

  谛知真性者  得脱苦不疑

  一切苦生苦  此苦难得脱

  财于王贼火  一切皆怖畏

  是故应舍物  如本来无物

  舍离则受乐  摄取则受苦

  谛知于身性  复谛知性相

  喜乐于禅诵  能烧烦恼山

  是故黠慧者  观察身摄性

  众生知自相  则得涅槃乐

  有智之人。如是勤心观此身性。不乐经营金银等性。此是一切在家之人怖畏根本。况出家人。出家人者。一切舍离。彼财物者。一切怖畏。非卖财物。如是得乐。如是财者。则非财物。非财物性。何者是物。谓观身性。若舍身性而乐余性。非于禅诵勤精进也。如是之人。身坏命终堕于地狱。故出家人。常应修集禅诵财物。不应求于世间凡物。彼因缘故。能增长爱。是故知足第一财物。余财物者。能令衰恼。此第八法。妨于禅诵。出家沙门。应当舍离

  又复第九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故沙门应当舍离。何者第九。所谓近王。出家之人不应近王。何以故。近王沙门。一切世人嫌不供养。彼亲近王恶沙门者。悕望财物。或城或村。或多人处。常求财物。不知厌足。若不求者。徒近于王。妨废禅诵。如是比丘。发心欲行解脱之道。而复返入系缚道中。是故比丘不应近王

  又复比丘不近何者。所谓比丘不近恶人。彼是何人。谓恶知识。或时染着五尘境界。所谓色声香味触等不善观察。懈怠愚痴。住村中等。一切除舍。不近一切懈怠之人。不近一切谄诳之人。不近一切贪食味人。不近一切商贾之人。不近一切屠猎师等恶命活者。不近一切本性妒人。不近一切邪见之人。不近一切不审谛人。不近一切我慢之人。不近一切卒富贵人。不近一切博戏之人。不近一切酤酒之人。不近一切嗜酒之人。不近一切酒肆之处。不近乐见妇女之人。不近一切淫女主人。不近一切储畜杂货贩卖之人。不近一切厨宰之人。不近一切狱卒等人。不近一切捕鸟之人。不近一切戏论之人。不近一切信外道人。不近一切众所憎人。比丘不应近如是人。或与同住。或共语言。或同道行。一切不应。何以故。多人疑故。若出家人。若离诸过清净之人。皆不应近彼生疑者。谓彼比丘。亦同如是。以彼比丘或近彼人。或同处住。如是比丘。他过所污。是故不应近如是等。何况近王彼近王者。最为凡鄙。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比丘林应住  近王最凡鄙

  着袈裟近他  如奴依主命

  比丘非近他  尚不应近天

  鹅不应近狗  以其净洁故

  无我无悕望  心不求一切

  怖畏生死者  近王则非善

  住园林冢间  若平地若山

  则是善比丘  近王则非善

  如是种种无量方便舍离近王。若近王者。诸梵行人。悉皆呵毁。所应近者。其唯智王。如是近者。毕竟寂静。近智王故。必得涅槃。随所得处。皆悉不退。近彼智王。则有方便。谓于禅诵。坚固精进。不作余业。妨废禅诵。亲近尊长修习知足。其心调顺。常无贪求。以近尊长。随时咨问。受持不忘。于希有物。不求见闻。不生奇特。近智王者。有此方便。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近尊长供养  随时勤请问

  修行施戒智  复亲近智王

  天人世间中  能示安隐者

  非有中苦缚  世间之凡王

  若无苦恼者  此乃名为王

  若常受苦恼  不得名为王

  比丘应近如是智王。勿近凡王。近世王故。妨废禅诵。若不禅诵。复堕地狱饿鬼畜生。此是世间凡王境界。是故比丘。知此过已。常不近王。住林之人。若亲近王。则非所宜。故应舍离。此第九法。妨禅诵故

  又复第十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故沙门应当舍离。何者第十。所谓比丘。悕望请唤。贪乐食味。既于境界。正修行已。乃更后时在人间行。舍弃林野可爱之处。复于人中。处处游行。如是比丘。近于放逸。家家村村。从城至城。从多人处至多人处。如是遍行。乐多言说。妄行人中。乐世俗语。乐见亲旧。亲旧知识。详共请唤。得好美食。既得种种美味食已。妄于林中。舍离禅诵。放逸而行。悕望饮食。以常贪着种种食故。不觉身尽。如是着味。悕望请唤。心以为乐

  又若比丘。于境界中。不如法行。眼见好色。心爱乐故。则生染欲。悕望乐见。转复爱着。于彼彼处。心生憙乐。如是比丘。行于人中。失自利益禅诵之业。如是失已常悕食味。常到他舍。眼见色故。心生爱乐。如是次第。耳闻于声。心生爱乐。鼻得香已。心生爱乐。如是乐着一切境界。为一切缚之所系缚。为一切罥之所系缚。于一切欲随逐而行。既非在家。复非出家。如是之人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是故不应乐他请唤。乐他请唤。有如是过。是故比丘应观此过。不应常在人中游行。若须行者。有五因缘得行人中。一为病人推求医药资用因缘。得行人中。二为饶益尊长因缘。得行人中。三为佛塔自舍破坏修治因缘。得行人中。四为饶益众生因缘。得行人中。五为他王破其国土。欲化彼王救命因缘。得行人中。为如是因。得行人中。若无如是五种因缘行人中者。是虚妄行。妨废禅诵。如是行者。于老病死悲啼号哭愁苦懊恼。不能得脱。彼恶沙门立沙门者。徒尔出家。是故比丘。若心悕望欲断爱者。心应正观寂静诸根。依凭尊长。附近三宝摄心而行。摄三宝故。拔断一切烦恼使根。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舍离禅诵业  唯贪着食味

  是则非比丘  其心如饿鬼

  除禅更无乐  智者如是说

  离于禅定乐  更无乐可得

  愚人舍上乐  唯贪着诸味

  如是痴恶人  则得衰恼事

  若人乐境界  常依境界乐

  增长不善法  命终堕恶道

  若人离禅诵  舍持戒布施

  刚犷不调伏  有命亦如死

  若顺法行已  在世间不死

  离法常愚痴  有命亦如死

  虽有人皮覆  愚痴同畜生

  以智灯光明  不照其心故

  若受持戒者  可得名为人

  一切破戒者  则如狗不异

  若贪不布施  恶行不调伏

  则不名为人  摄在饿鬼数

  若人无戒智  复无布施宝

  彼人虽有命  则与死不异

  若行戒施禅  受持念三昧

  是人亦名人  应为天所礼

  有功德是人  无功德如羊

  功德知功德  彼人则名天

  如是功德。功德者知。功德人者。一切处乐。若无功德。彼常受苦。是故比丘既闻如是胜功德已。不应贪味。此第十法。妨废禅诵。沙门之人畏生死者。应当怖畏

  又第十一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故沙门。应当舍离。第十一者。谓痴比丘我慢心故。不请问他。内智不开。外向化说言一切智。有一切智。故我能说。我能解义。我能读诵。一切法聚。是我所持。百千法义。我教弟子…

《正法念处经五十》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