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念处经》

「经集部」经文721卷17页码: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译

  《正法念处经》六十三 ▪第2页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长。以此闻法因缘。生天人中。若生天上。于余天众。最为长寿。饮食游戏。受第一乐。以闻法故。若生人中。种种色力。财富长寿。生好国土。常习正见。以闻正法。乐习增广。必得出苦。若人能以善心听法。第一福德。为听法故。若行一步。皆生梵福。听正法者。常行听法。得善身业。闻已读诵。得善口业。闻已心净。得意善业。是听法者。三业善故。生天人中。受于第一最胜富乐。寿命长远。终得涅槃。如是一切诸大功德。皆由听法。非余能得。是故闻法第一安隐。是名第二十二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三闻法功德。何等功德。谓闻法者。一切众人之所称叹。持戒功德。及以多闻。调伏胜慧。一切世人。皆共恭敬。礼拜问讯。于一切人。美言直心。如是之人。功德相应。于微尘恶。常生怖畏。众所知识。一切赞叹。若得恼乱。众人救护。是闻法者世所赞叹。是名第二十三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四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诸天之所护念。闻法之人。善业相应。身行善业。口行善业。意行善业。以此功德。诸天所护。以此人故。众人安隐。此人命终。无量人众。不得利益。护此人故。魔众损减。正法增长。见此因缘。是故诸天昼夜守护。常随其后。随其所作。一切成就。天恩力故。以善业故。互相为因。彼所作业。既得成就。随所作业转修增广。一切善业。皆得成就。如是次第。二世利益。如是闻法功德。即是第一安隐之藏。是名第二十四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五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一切忆念。皆得成就。是顺法行。智慧之人。持戒布施现前业报。一切忆念。皆得成就。随其所作皆得成就。无能劫夺。若其所作。易得成就。如法受用。离五种难。正命清净。不为他摄。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受诸天身。是名第二十五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六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如法富乐。同持戒者。豪富之人。悉来亲近。同持戒故。迭相赍遗。所得财物。非害人得。非压他人。顺法得财。施法行人。其人布施功德。上上增长。二世利益二世安乐。以闻法故。得此功德。是名第二十六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七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智慧。远离懈怠。以听正法。闻懈怠过。以懈怠故。于诸世间出世间法。义不得成就。以闻法故。舍离懈怠。一切所作。常勤精进。正念不乱。离懈怠人。一切所作。方便疾成。如时所作。如法所作。一切成就。二世利益。若离懈怠。常勤精进。一切所作。皆悉究竟。一切发心。无不成办。若本懈怠。闻正法故。知懈怠过。速舍离之。如舍刀火。以懈怠故。能坏一切世间作业。闻懈怠过。一切义利皆得成就。以闻正法功德力故。是名第二十七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八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次第闻法。起报恩心。知他恩分。闻正法中说报恩故。思念报恩。知恩报故。一切亲友悉皆坚固。以功德故。一切怨家。犹如亲友。若人少恩常念不忘。知恩报恩得大功德。是名第二十八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九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修行念死。第一胜念。所谓念死。以常念死。则怀怖畏。以怖畏故。不造恶业。设见美色。不念分别。闻诸乐音。亦不忆念。若闻众香。不贪不乐。亦不忆念。若舌得味。不贪不乐。亦不忆念。若身得触。不贪不乐。亦不忆念。意思惟法。不贪不乐。亦不忆念。断离如是一切有网。如是之人怖畏死故。观诸世间悉无坚固。一切皆苦。一切无我。一切皆空。实见之人于一切处。若天若人。无有着心。何况地狱饿鬼畜生。于五道中。悉断悕望。而得解脱。于一切生死苦中。不复欣乐。怖畏厌离。以厌离故。而得解脱。得解脱智。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若离闻法。不得如是梵行立等厌离功德。是故应勤听受正法。亲近师长。供养听法。现在未来。二世利益。所谓近善知识。听闻正法。以此二法。而得安隐。是名第二十九闻法功德。

  复次第三十闻正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以闻法故。死时不悔。修念死者。若有过起。则能速断。若三种垢。贪嗔痴起。生死因缘。以念死故。则能断除。以断三垢。不生不死。不退不出。无有异法。能断此法。以得闻法功德力故。得如是法。一切安隐功德之中。闻法功德第一根本。尔时鹅王菩萨。说迦那迦牟尼所说经法。为天众说。正法相应。是为第三十闻法功德

  复次第三十一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死时。心不悔恨。若得闻于正法之义。行善业故。于命终时。心不生悔。随所闻义。既得闻已。忆命思惟。既思惟已。于佛法僧。增长净心。以心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身心净故。临命终时。见于善道。有白光明可爱天处。见生处故。转增净心。随其净心。信佛法僧。转生胜处。若作四天王业。心净信故。生第二天。若有三十三天之业。生夜摩天。若有夜摩天业生兜率陀天。如是展转。乃至第六他化自在天。以心净力故。得增胜处。如是一切。皆由闻法。若离闻法。终不能得。若听正法。于命终时。为救为归。是名第三十一闻法功德

  复次第三十二闻法功德。何等功德。以闻法故。终得涅槃。听法功德。于一切功德。最胜最上。何等胜上。所谓涅槃。以听正法。修习增长如说修行。如实成就。其人决定。能断烦恼。到于涅槃。如是善时鹅王菩萨。为断夜摩天众放逸行故。以无等音说于真法。天众皆生希有之心。尔时天众。闻佛法故。心得清净。一切天众。白鹅王言。于此天中。汝是天主。以有智慧辩才力故。我等天众。犹如畜生。以放逸故乐于境界。常为欲爱。自害心故。鹅王音声。我等歌音。所不能及。尔时鹅王菩萨。说于正法相应颂曰

  以闻正法故  能止于恶法

  以离恶法故  常得安隐处

  以闻正法故  其心得清净

  能令心安住  不作众恶业

  闻法能总持  闻法不造恶

  闻法知业果  后得于涅槃

  闻法故知法  闻法故信佛

  智者闻法故  能解脱众苦

  以闻正法故  能知真法相

  是故有智者  当勤听正法

  闻如来说法  能离于生死

  断离三种爱  得至无尽处

  以闻正法故  知四法因缘

  及诸法生灭  闻法皆能知

  以闻正法故  了知阴界入

  如是二种相  智者应修行

  第一大力过  缚一切生死

  以闻正法故  一切皆能知

  以恶大力故  缚一切生死

  以闻正法故  一切皆能灭

  于一切转相  一切不转相

  以闻胜法故  一切皆能知

  若死时欲至  则受大苦恼

  以念闻法故  死苦不能乱

  以闻智慧故  烧诸烦恼树

  以智火烧故  灭已不复生

  闻法不放逸  则得一切乐

  闻法故安隐  是故应听法

  得闻正法已  近智及耆老

  能到无上处  永离老病死

  闻故不造恶  闻故顺法行

  闻法故离苦  闻法最第一

  以闻正法故  得三业清净

  若求清净者  当勤听正法

  以依闻法故  坚固勤精进

  是则能速度  广大三界海

  闻法之财富  世间最第一

  多财不知义  智者说贫穷

  远离于师长  失闻正法财

  是人无命果  为恶所破坏

  放逸懈怠人  亲近恶知识

  是人无命果  如殖种沙卤

  远离见闻法  是则为盲人

  若人远离法  而行于非法

  是人舍离药  摄取于疾病

  若人近善友  增长无量法

  犹如注大雨  河流皆增长

  顺法寂静行  夙兴念正法

  必定得安乐  不为放逸诳

  既知智功德  智者应修行

  非是无智者  而得受安乐

  如是善时鹅王。为诸天众种善根故。数数为说利益之法。断无利益。说佛经法。尔时天众。既闻法已。生敬重心。生欢喜心。放逸薄少。天同业故。复诣异处而受天乐。善时鹅王。既以迦那迦牟尼所说经。名集无量功德闻法坚固经。为诸天众。具演说已。复诣异处。思惟念法。乐行地天五乐音声。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以恶业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余业与人同业。生于人中。大富安乐。善持禁戒。常乐闻法。第一顺法。聪慧正见。或为王者。或为大臣。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夜摩天名种种杂地。众生何业。生此地处。彼见有人造作善业。身口意善。正见正命。遍行善行。直心乐实。不杀不盗。远离邪淫。若在梦中。见于女人。心不亲近。昼亦不念。浊心觉观。如我此身。以舍邪淫。得善果报。离邪淫故。得生天上。与诸天女围绕受乐。舍离女人。悕望天女。以求天女。名浊梵行。望生天故。舍离邪淫。我先与女人歌笑舞戏。是为不善。当堕恶道。以是义故。于本所习。不生贪欲。觉观之心。不念本习。歌舞戏笑。若心生念。寻即断除。以是因缘。命终生于种种杂地。既生此地。善业果成。五欲和合。天子生已。以善业故。一切天处。杂宝光明。自然而生。所谓无量金刚种种山峰。种种光色。如毗琉璃。因陀青宝。大青宝王。车[(王*巨)/木]颇梨。赤莲花宝。及余种种。百千光明。周遍天处。初见如是种种光明。眼识乐着。本未曾见。见之乐着。种种音声。歌众乐音。不可譬喻。复闻种种天之妙香。新生天子。初为如是。三种境界。无等无比。心生乐着。退光明林。诸天女众。见新生天子。从林中出。其林种种光明。庄严如是。天子以善业价。贸得天女。时诸天女种种庄严。皆悉端正。种种妙色。种种歌咏。天乐音声。尔时天子。为诸天女。无始爱欲。引其心故。以欢喜心。近诸天女。或有天女。手执乐器。作众妓乐歌众妙音。复有天女。闻妙花香。爱眼含笑。以视天子。复有天女。在于地上。手执乐器。出妙音声。复有天女。手执妙花。驰赴天子。复有天女。手擎种种上味天饮色香味具。离于醉过。到天子所。以莲花叶。盛天上味色香味具饮已。增悦过踰十倍。是为心着第四境界。先着妙色。次声香味。又复身受种种乐触。随意所念。念之即得。是名新生天子着五欲乐。尔时新生天子。共诸天女往诣。一切随顺欲林。受五欲乐。尔时新生天子。天女围绕。观诸天众。种种游戏。或有游戏在于榛林。或有在于山峰游戏。或有游戏作五乐音。或有天子。共诸天女种种庄严。在虚空殿游戏娱乐。或有天子。手攀树枝歌舞戏笑。五乐音声。尔时新生天子。见诸天众如斯游戏。心生欢喜。天女围绕。共入天众。和合游戏。新生天子。共诸天女游戏受乐。自业相似。受五欲乐。久受乐已。从林中出。复升种种宝庄严山。共相娱乐。游戏受乐。或在流泉。或在园林种种宝石庄严之山。清凉泉水。以为庄严。游戏其中。时诸天众。心行放逸。尔时有一天游戏鸟名流水行。为放逸天。以偈颂曰

  以种种业故  而受乐果报

  天中受报已  业尽当还退

  愚人现得乐  而不观怖畏

  后得衰恼至  尔时乃知业

  放逸之所缚  苦乐等无异

  以天业尽故  后生大悔心

  放逸如毒害  是故应舍离

  放逸害诸天  将入于地狱

  和合生欣庆  离别则大苦

  和合必有离  一切法如是

  世无有一法  有生而不坏

  一切生灭法  出没法如是

  随所见诸天  而受于天乐

  放逸毒所迷  一切皆归灭

  一切放逸乐  初谓为可爱

  后得衰恼至  乃知为大怨

  放逸着女色  智者说大怨

  着色丧身命  修罗龙亦然

  嗜酒着女色  贪于诸境界

  躁扰懈怠心  是放逸根芽

  如是流水行鸟。为放逸天。说如是偈。尔时天众。虽闻此偈。而不觉知。境界所害。歌笑游戏。入光明林。其林可爱。枝叶遍覆。多有种种树林。郁茂甚可爱乐。时诸天众。共新生天子。五乐音声。游戏受乐。于园林中。及笐[竺-二+列]树。种种流水。莲花林池种种地处。树枝荫覆。犹如宫室。种种林中。种种意树。种种山谷。七宝光明。种种庄严。殊胜宫殿。昔所未见。天众见之。生希有心。况新生天子。如是新生天子。皆悉遍观与天女众。游于林间。于新境界。极生渴爱。欲火所烧。放逸为烟。天女围绕。烧已复烧。于园林中。处处游行。无量爱力。境界所烧。久与天女围绕受乐。复向种种杂莲花池。其莲花池。可爱无比。所谓种种杂色。钵头摩花。毗琉璃叶。真金为茎。赤莲花宝。以为其台。白银为须。青因陀宝。以为众蜂。庄严花池。复有莲花。白银为茎。青因陀宝。以为其叶。真金为茎。青因陀宝。以为其叶赤莲花宝。以为其须。白银为台。赤莲宝蜂。以为庄严。复有莲花。茎叶须台。一切皆赤赤蜂庄严。复有莲花银茎银叶银须银台。银蜂庄严。复有莲花一切青色。如青莲花青叶青茎。青须青台青蜂庄严

  复有莲花。种种杂色。一一莲花。七宝间错种种相貌。种种妙香。种种色叶。而以庄严。所谓青黄赤白绀色庄严。种种众叶。众蜂庄严。如是种种杂莲花池。其水清凉。其味甘美。甚可爱乐。多有莲花。天色妙香。众相具足。新生天子。共天女众。五乐音声。受五欲乐。种种杂色。莲花池岸。有诸林树围绕花池。以树庄严百倍殊胜。其树具足杂花庄严。其一切花。从根至条。青黄赤白。绀色众花。皆悉具足。其莲花池。出大光明。满十由旬。多有众鸟。出美妙音。莲花池岸。复有林树。名日宫殿。天善业故。有大势力。若天升树。念生宫殿。随念即成。以善业故。七宝花叶。化为宫殿。七宝庄严。多有河池。园林山岳。处处多有严饰宫殿。升此宫殿。众宝严身。共诸天女。歌舞游戏或飞虚空。观夜摩天。所住诸地随意遍观。如是等花。岸树力故。复有种种杂色花池。于池岸上。复有异树。名摩尼音。种种众鸟。以为庄严。以树势力。若诸天众。游戏花池。微风吹动。互相掁触。出妙音声。宝珠如花。从树而堕。光遍虚空。如阎浮提日月光明。于虚空中宝珠光明。亦复如是

  莲花池岸。复有异树。名授饮食。若诸天众游戏花池。以天善业。从树果中出天美饮色香味具。天子饮之。十倍增悦。无有醉乱。共诸天女歌舞游戏。复有林树。出须陀食。如业所得。于池岸边。复有异树。名叶歌音。若诸天众。游戏此池。以善业故。微风来吹。而受快乐。风吹树叶。互相掁触。出妙音声。如天女音。不可分别。一切诸树所出音声。亦复如是

  于莲花池岸。复有异树。名曰鸟乐。以树势力。鸟在树上。若天入池游戏受乐。五乐音声。互相娱乐。或升宝树。或乘天鸟。为观天众可爱之处。随其所念。鸟在其前。即于鸟上有大宫殿。多有流泉。众莲花池。枝荫宫室。皆悉具足复有异鸟。为诸天众以偈颂曰

  持戒人安隐  破戒勿久寿

  宁受下贱身  不欲入地狱

  智者次第行  渐渐念念修

  净治我见垢  如工匠炼金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正法念处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7】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