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上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
诸经要集四十二部
凡菩萨行门总六十六条具列如后
第一出象腋经(显说三条行)
解六波罗蜜行 修行菩萨为众生故生于六趣受诸快乐 菩萨行空喻
第二出说妙法决定业障经(显说三条行)
教菩萨行表善知识退菩提因 虽谤法法入耳故当成佛道 解二十四种大乘名号
第三出维摩诘所问经(显说二条行)
解佛种性因发起修行菩萨行 解出家因缘功德
第四出方广如来智经(显说二条行)
解非善知识不应同居 挍量声闻道行与修行菩萨行深浅
第五出胜义谛品经(显说二条行)
修行菩萨起十种行愿速成佛道 解修行菩萨十种戒行成就六波罗蜜
第六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显说四条行)
修行菩萨初修檀波罗蜜因无散乱发起菩提 解修行菩萨恐散乱菩提心故摄念六波罗蜜 解释烦恼因缘 解修行菩萨初发起菩提心专持六波罗蜜
第七出花严经善财童子经(显说一条行)
初修行菩萨发起菩提挍量声闻道行譬喻
第八出宝髻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解修行菩萨清净持戒行修六波罗蜜
第九出演法师品经(显说二条行)
修行菩萨挍量声闻法教 又解于诸刹土修行菩萨行门
第十出决定毗尼经(显说二条行)
解修行菩萨及声闻行人如何住持戒行 解三毒轻重因
第十一出遍清净毗尼经(显说二条行)
挍量修行菩萨戒行 挍授声闻戒行调伏其心
已上一十一部入上卷
第十二出海慧菩萨所问经(显说八条行)
修行菩萨纵犯六波罗蜜善巧方便而能成就不犯 佛说般若波罗蜜深义引喻挍量声闻与菩萨轻重 修行菩萨初发菩提心实能忍辱不令邪魔退失菩提 解忍身口意三业不动成就六波罗蜜 解观行成就六波罗蜜念门 解八种功德与烦恼和杂喻 解四种善行 解修行菩萨所修道行有十二种邪魔障道央俱余钩
第十三出戏乐严经(显说一条行)
解修行菩萨善巧方便五欲因缘然则劝令发起菩提因而度脱无量众生
第十四出善巧方便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习学声闻行犯重障因
第十五出胜积品经(显说一条行)
喻修行菩萨退入声闻行
第十六出如来藏经(显说一条行)
观念如来忍辱因果
第十七出金光上胜毗尼经(显说一条行)
金光胜童女发十种行愿放出家心开意解
第十八出降伏魔经(显说一条行)
魔为菩萨说二十种魔障应当自觉不取
第十九出富娄那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为恶知识故四种因缘退舍菩提入声闻解脱
第二十出宝童子天人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与声闻挍量道行四种实语不妄诸行无厌
第二十一出宝积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与声闻挍量法行 右已上一十部入中卷
第二十二出虚空藏菩萨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说修行菩萨有四十五种魔障若能觉悟兼能超度四魔
第二十三出如来境界经(显说一条行)
有诸比丘于迦叶如来问法故于今不忘当生弥勒三会
第二十四出阿阇世品经(显说一条行)
解三乘藏菩萨因又解上座因
第二十五出离垢菩萨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空中有菩萨众下佛所是等现身是女人为发菩提心故转为男子
第二十六出文殊师利菩萨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修习二种行获十种善根利益
第二十七出光明遍照品经(显说一条行)
诸有比丘随佛在于逝多林中不见如来威神圣德喻诸菩萨福力殊胜于声闻
第二十八出出生菩提经(显说二条行)
说三种佛地 又说三乘高下因缘
第二十九出宝聚经(显说一条行)
初发菩提心人功德多于恒河沙数罗汉无能及可及
第三十出那罗延品经(显说一条行)
说修行菩萨生于四种住地
第三十一出集一切功德品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投刀请杀愿易生死救度众生不离三界
第三十二出密严经(显说一条行)
挍量声闻与修行菩萨行业深浅
第三十三出梵刹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每数发忍辱大行愿速进菩提
第三十四出一切诸佛所念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忍辱身口意羞耻三业不复更犯
第三十五出法集经(显说二条行)
修行菩萨修持十种戒行 复有十种戒行
第三十六出阿差耶末菩萨经(显说一条行)
一切诸色行人戒力皆有尽时唯修行菩萨戒力无尽
第三十七出集会品经(显说一条行)
显示三乘法教
第三十八出郁伽长者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说在家菩萨应修四种行功德不出家因缘
第三十九出殊胜具戒品经(显说二条行)
初修行菩萨初发起菩提心应共魔斗堪受无量衣食床卧无障 又释阿耨达龙王以四太河成
第四十出解深密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修六波罗蜜住地行
第四十一出胜鬘经(显说一条行)
胜鬘夫人以偈赞叹如来如来则现夫人受十大受行愿
第四十二出出生无边门经(显说三条行)
说持是经陀罗尼者临命终时八十亿诸佛亲来迎接 又表如来三身 又说修行菩萨修四事四事无相行门速成佛道
右二十一部入下卷
若欲偏寻当条请依此次第披捡经文
第一
出象腋经(显说三条行)
解修行菩萨行六波罗蜜空行 菩萨生入六道救度众生故身受快乐 菩萨修行喻若虚空譬喻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有所疑。唯愿如来为众解说。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恣汝所问。我当为汝解说其义令汝及众欢喜奉行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修行菩萨如何住于胜上妙法。显现一切菩萨行门。而能成熟无量众生。喻如满月现于一切佛刹。尔时世尊叹文殊师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汝以少问。我今为汝广解所疑。汝当谛听善思念之。时文殊师利童子言。唯然世尊。授教而听。佛言。修行菩萨有六种相应法。善住于一切甚深法趣。何者为六。所谓一者若修行菩萨乐施无吝不见悭心与身有异。身与悭心俱无所得。二者坚持戒行。不见身与非戒有异。身与非戒俱无所得。三者善住忍辱守护自心不见自身与嗔恚异。身与嗔恚俱无所得。四者精勤善行不见自身与慢有异。身与怠慢俱无所得。五者方便净住禅定三昧不见自身。离于诸行亦不和合。三昧定心一切法故俱无所得。六者正智于一切诸法无所得故。乃至不求涅槃不见自身与众生身而为有异。于六趣中见身无异故。文殊师利当知。修行菩萨以此六种法故。成就一切甚深法行。复次文殊师利。修行菩萨复有六种相应法行。善入一切甚深法行。何者为六。所谓一者修行菩萨若生地狱受天快乐。二者若生畜生则受人间上妙快乐。三者若生贫家则受转轮圣王快乐。四者若生六趣。各现本身端严殊胜无能过者。五者善巧方便游历十方诸佛刹土。无去无来安然不动。于一切佛刹示现其身。六者以随类音演说诸法。而不杂乱。文殊师利当知。修行菩萨以是六种法故。善得一切甚深法行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如何修行菩萨生于地狱而得受天快乐。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摩诃钵头摩。得此三昧已。为诸众生入于地狱受天快乐。是诸狱人。见其菩萨受地狱苦。菩萨以福力故。与诸罪人普为说法度脱无量百千众生。文殊师利当知。修行菩萨生于地狱而受诸天快乐
复次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如何修行菩萨生于畜生而受人间上妙快乐。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遍寂静。得此三昧已。则生畜生。不失其念。仍受人间上妙快乐。以畜生身故。与诸畜生解说佛法。度脱无量百千众生。文殊师利当知。修行菩萨为众生故生于畜生而受上妙人间快乐
文殊师利童子复白佛言。世尊。如何修行菩萨生于贫里而受轮王快乐。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离缘寂静。得此三昧已。而生贫家与诸贫里众生说法毁呰悭贪无戒赞扬布施持戒善因。度脱无量百千众生。身受转轮圣王快乐
文殊师利童子复白佛言。如何修行菩萨于六趣中为众生故。各随其类。现种种形受诸快乐。皆得殊胜。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一切遍光明。得此三昧力故。遍生六趣。方便示现杂类身形。受诸快乐相貌殊胜
文殊师利童子复白佛言。世尊。如何修行菩萨善巧方便游于一切佛刹。无去无来安然不动。如水中月现于一切佛刹。尔时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摄一切语言。得此三昧力故。分身现于十方诸佛刹土。而无去无来安然不动。现于佛刹。见诸如来皆闻法要。如是修行菩萨善巧方便遍历一切诸佛刹土。无去无来安然不动。如水中月现诸佛刹
文殊师利童子复白佛言。世尊。如何修行菩萨于一切异类众生随其类音而为说法。是诸言音而无杂乱。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陀罗尼。名阿难哆伐多。得此陀罗尼已。修行菩萨则能了知无量无边众生心。各解其言语而无杂乱。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修行菩萨善巧方便甚难了知。世尊。修行菩萨求于甚深法者。亲近何等法行可知可识。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若有修行菩萨乐知是法义者。喻若虚空为对。文殊师利童子言。如何虚空为对。佛言。譬如虚空无贪嗔痴。文殊师利当知。色等诸法亦复如是。无贪嗔痴不异涅槃相故。复次譬如虚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皆无和合为无相故。一切色等诸法亦复如是。无所相应。施戒忍进定慧不异涅槃相故。涅槃亦无和合。复次譬如虚空无弃无别。文殊师利当知。色等诸法亦复如是。无弃无别。涅槃亦尔。无弃无别。复次譬如虚空无知无习。文殊师利当知。一切色等亦复如是。无知无习。涅槃亦尔。无知无习。复次譬如虚空无明无闇。色等诸法亦复如是。无明无闇。涅槃亦尔。无明无闇。复次譬如虚空于一切处无所执得。当知色等诸法亦复如是。不可执得。涅槃亦尔。无所执故。复次譬如虚空无道所得无非道所得。色等诸法亦复如是。无道所得无非道所得。涅槃亦尔。无道无非道故。复次譬如虚空不学声闻解脱缘觉解脱大乘解脱。色等诸法亦复如是。一切乘处无所学故。涅槃亦尔。无所学故。…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上》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