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下 ▪第3页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切邪魔外道杂行皆能摧伏。复为如来资助善行。如树宝幢无有间断。此乘能除三界住灭二边妄想执持空相无常结使所持疑惑。皆能除断如来佛乘无障碍得故。此乘能于一切法集。亲近三宝。利益世人。皆当恃怙行。不诳路一切众生皆有分故。为过去大悲坚持力故。示现此处。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口意庄严具光明严饰。为一切处无嫌无过。是为修行菩萨大乘中善巧方便
第三十八
出郁伽长者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说在家菩萨应修四种行不出家因缘
尔时佛告郁伽长者言。在家修行菩萨。以四种行相应而得归依如来。何者为四。所谓一者菩提心无舍故。二者不破三摩禅业。三者大慈大悲无断故。四者不染杂乘。是为四种相应成就归依如来。复有四种行业相应而得归依法。何者为四。所谓一者供养法师故。二者尊重听法。三者听闻法已正直披寻。四者若闻法要而为众生显说。流传回施众生成等正觉。复有四种行相应而得归依僧。何者为四。所谓一者不乐声闻专求无上菩提。二者若有众生修余行业。劝令修学正真佛法。三者以菩提心无退。四者供养僧徒推寻声闻行业而不取声闻解脱。若修行菩萨。舍一切财物已智。而生施心作是念言。若有饥饿来乞饮食。皆当施与。纵施酒者复作是念。一切所求而成檀波罗蜜。如是在家修行菩萨摄护戒行
尔时佛告阿难。汝见郁伽长者供养如来修习于法所乐之物而能布施。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见是事。佛言。阿难当知。郁伽长者此贤劫中。所有一千佛出世。皆以无量供具当遍供养摄护佛法。虽在俗服而修僧行广修佛道
尔时阿难问郁伽长者言。长者。以何义故。俗中犹如怨贼。所居俗服而能乐住。今值出家因缘何无乐心。长者答言。我不乐俗。何以故。修行菩萨相应大悲故。不求快乐。忍辱苦恼不舍众生故。佛言。阿难。当知此郁伽长者。虽在俗服已曾成就无量众生。诸余百千菩萨。无能如是成熟众生。何以故。彼百千菩萨。皆无如是善巧威力如郁伽长者一人
第三十九
出殊胜具戒经(显说二条行)
初发起修行菩萨堪受无量衣食床座供养其福无量 又表阿耨达多龙王神力
尔时佛告诸善男子言。汝善男子。应共魔斗寻求圣位。若修行菩萨。成熟众生之时。先共邪魔斗战。令其变化相应善行。不求余师。是为法行。诸善男子当知。若有人讥嫌声闻行者。汝等勿有讥嫌。若有乐修声闻行者。汝等勿乐。尔时诸菩萨白佛言。世尊。何者行声闻讥嫌。而菩萨无讥嫌。然声闻求者而菩萨不求佛言若声闻讥嫌生死。汝不应嫌。若声闻所愿乐涅槃。汝等不应愿乐。是为法行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舍利弗。若修行大菩萨。满于世间于诸众生。每日授与袈裟衣服。于意云何。如是施者是善清净施。不但为初修行菩萨初心发起无上菩提心故。从此之后则成最上。修行菩萨而堪净受如是衣施。若初修行菩萨。每日于他受净脔食积如须弥。而堪净受。不为修行菩萨初心发起无上菩提心故。从此之后则成最上。修行菩萨而堪受如是净食。若初修行菩萨受用高座。广如四天下高若须弥。七宝所成金银颇梨真珠码瑙金刚杂宝而为厕钿。诸天上衣弥覆其上。其座每日于诸众生。清净受用而成净受。不为初修行菩萨初心发起无上菩提心故。从此之后为一切众生。当成施主而堪受如此高座。舍利弗当知。譬如阿耨达多龙王宫四面出生四大河水。何者为四。所谓一者恒河。二者斯涂。三者薄叉。四者新都。此四大河流入大海。令海盈满。此四大河。各有眷属。若恒大河与五百小河而为眷属。东方流入大海。若斯涂大河与五百小河而为眷属。南方流入大海。若薄叉大河与五百小河而为眷属。西方流入大海。若新都大河与五百小河而为眷属。北方流入大海。舍利弗于意云何。是等四河随方流出。满四大海。旷野遍流。而能利益世间众生。舍利弗言。世尊此四大河利益无量众生人非人等。如是大小诸河流注天下。润泽五谷粳粮菉豆杂麦油麻床[叠*毛]杂田皆以诸河溉灌田野。舍利弗。于意云何。是四大海如何得满。舍利弗言。以是四大河故。而得盈满。佛言舍利弗。于意云何。此四大河于大海中。而能利益几何众生。舍利弗言。世尊。利益无量众生。第一利益水陆众生鱼鳖鼋鼍鲛龙摩竭蟒蛇杂类万像海人[虫*奉]蛤珂虫诸龙母子修罗罗刹人与非人皆能利益。种种杂宝遍满海中。[虫*奉]蛤真珠放光动地颇梨玛瑙靺羯车[(王*巨)/木]琥魄[王*每]瑰珊瑚杂宝遍满海中利益众生。舍利弗。于意云何。是四大海从何而有。舍利弗言。以阿耨达多龙王故而有。佛言舍利弗。是阿耨达多龙王不遭三难。何者三难。一者不惧金翅吞食其身。二者热沙不堕身上。三者若行欲时不变为蛇。诸余龙王皆有三难。唯阿耨达多龙王而无此难。阿耨达多龙王宫殿。恒止神通禅定之人。所有众生入其宫者。热沙不堕其身。尔时舍利弗白世尊言。世尊。阿耨达多龙王宫殿。如何得如是奇妙功德威力。何故诸余龙王昼夜六时。皆有厄难。唯此阿耨达多龙王及彼宫中无如是难。而有无量善根功德。流出四河利益无量众生产业。佛告舍利弗。诚如所言。阿耨达多龙王是大菩萨。是大修行菩萨。舍利弗。譬如阿耨达多龙王。于三种难而得解脱。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亦得解脱三种厄难。何者为三。地狱难饿鬼难畜生难。譬如阿耨达多龙王池中四河潜润广遍田野。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以四摄事摄诸众生。何者为四。一者布施摄。二者爱语摄。三者利行摄。四者同事摄。舍利弗。譬如四大海水。以阿耨达多龙王四大河故成就。初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以发生菩提心故。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如四大海中无量无边亿百千众生快乐相应。舍利弗。当知三界众生于佛法中安立亦复如是。应见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若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受乐。皆因菩萨应现功德
第四十
出解深密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修六波罗蜜住地行
尔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是诸修行菩萨凡有几种修学住地。菩萨应学能成无上菩提。佛告观世音菩萨言。善男子。当知修行菩萨学住地。略有六种。何者为六。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修学住地。几是戒学所摄。几是定学所摄。几是慧学所摄。佛告观世音菩萨言。善男子。当知初三种学第一布施持戒忍辱。此三者当知为戒学所摄。若禅定一种。但是增上心学所摄。若慧则是增上慧学所摄。若精进我说遍行一切。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学住地。几是功德资粮。几是智慧资粮所摄。佛告观世音菩萨言。善男子。若因戒学所摄者。是名功德资粮所摄。若智慧修学所摄者。是名智慧资粮所摄。我说精进禅定遍行一切。亦入功德资粮。亦入智慧资粮所摄。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此六种所学。一者最初于菩萨藏波罗蜜。相应微妙正法坚牢行愿。二者次于十种法行。精进修行。以闻思修妙智所成。三者护持菩提心故。四者亲近供养真善知识。无间勤修善品
观世音菩萨言。世尊。何故是六种学住地。六数各愿知所因
佛告观世音菩萨言。善男子二因缘故。一者饶益诸众生故。二者对治诸烦恼故。观世音。当知是六学中。前三种饶益众生。布施持戒忍辱。后三种对治一切烦恼因。精进禅定智慧。是中修行菩萨以前三种布施故。种种资具摄养众生。以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令离怨家。以忍辱故。他来欲害逼迫苦恼。堪能忍受摄护众生。观世音。当知此三所说。为众生摄施因。后复三种对治烦恼者。修行菩萨由修学精进故。令烦恼倾动。修学而能对治。勇猛修诸善品。由禅定学故。而能剥削心家烦恼。由智慧故永除烦恼。此后三种为对治烦恼因
第四十一
出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显说一条行)
发十大受愿赞叹如来如来则现
尔时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共相谓言。胜鬘夫人是我之女。聪慧利根通敏易悟。若见佛者必速解法心得无疑。宜时遣使发其道意。夫人白言。今正是时。王及夫人与胜鬘书。略赞如来无量功德。即遣内人名旃提罗。使人奉书至阿踰阇国。入其宫内敬授胜鬘。胜鬘得书欢喜顶受。读诵受持生希有心。向旃提罗而说偈言
我闻佛音声 世所未曾有
所言真实者 应当修供养
仰惟佛世尊 普为世间出
亦应垂哀愍 愿必令我见
即生此念时 佛于空中现
普放净光明 显视无比身
胜鬘及眷属 头面接足礼
咸以清净心 叹佛实功德
如来妙色身 世间无与等
无比不思议 是故今敬礼
如来色无尽 智慧亦复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归依
降伏心过恶 及与身四种
已到难伏地 是故礼法王
如一切尔炎 智慧身自在
摄持一切法 是故今敬礼
敬礼过称量 敬礼无譬类
敬礼无边法 敬礼难思议
哀愍覆护我 令法种增长
此世及后生 愿佛常摄受
我久安立汝 前世已开觉
今复摄受法 未来生亦然
我已作功德 现在及余世
如是众善本 唯愿见摄受
尔时胜鬘夫人。闻授记已恭敬而立。受十大受。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碍心。摄受众生。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隐。以义饶益令脱众苦然后乃舍。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捕养众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舍。我得力时于彼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法久住。法久住者。天人充满恶道减少。于如来…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下》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