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經集部」經文847卷17頁碼:P0935
唐 智嚴譯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下 ▪第3页

  大唐至相寺沙門釋智嚴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切邪魔外道雜行皆能摧伏。複爲如來資助善行。如樹寶幢無有間斷。此乘能除叁界住滅二邊妄想執持空相無常結使所持疑惑。皆能除斷如來佛乘無障礙得故。此乘能于一切法集。親近叁寶。利益世人。皆當恃怙行。不诳路一切衆生皆有分故。爲過去大悲堅持力故。示現此處。以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身口意莊嚴具光明嚴飾。爲一切處無嫌無過。是爲修行菩薩大乘中善巧方便

  第叁十八

  出郁伽長者所問經(顯說一條行)

  說在家菩薩應修四種行不出家因緣

  爾時佛告郁伽長者言。在家修行菩薩。以四種行相應而得歸依如來。何者爲四。所謂一者菩提心無舍故。二者不破叁摩禅業。叁者大慈大悲無斷故。四者不染雜乘。是爲四種相應成就歸依如來。複有四種行業相應而得歸依法。何者爲四。所謂一者供養法師故。二者尊重聽法。叁者聽聞法已正直披尋。四者若聞法要而爲衆生顯說。流傳回施衆生成等正覺。複有四種行相應而得歸依僧。何者爲四。所謂一者不樂聲聞專求無上菩提。二者若有衆生修余行業。勸令修學正真佛法。叁者以菩提心無退。四者供養僧徒推尋聲聞行業而不取聲聞解脫。若修行菩薩。舍一切財物已智。而生施心作是念言。若有饑餓來乞飲食。皆當施與。縱施酒者複作是念。一切所求而成檀波羅蜜。如是在家修行菩薩攝護戒行

  爾時佛告阿難。汝見郁伽長者供養如來修習于法所樂之物而能布施。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見是事。佛言。阿難當知。郁伽長者此賢劫中。所有一千佛出世。皆以無量供具當遍供養攝護佛法。雖在俗服而修僧行廣修佛道

  爾時阿難問郁伽長者言。長者。以何義故。俗中猶如怨賊。所居俗服而能樂住。今值出家因緣何無樂心。長者答言。我不樂俗。何以故。修行菩薩相應大悲故。不求快樂。忍辱苦惱不舍衆生故。佛言。阿難。當知此郁伽長者。雖在俗服已曾成就無量衆生。諸余百千菩薩。無能如是成熟衆生。何以故。彼百千菩薩。皆無如是善巧威力如郁伽長者一人

  第叁十九

  出殊勝具戒經(顯說二條行)

  初發起修行菩薩堪受無量衣食床座供養其福無量 又表阿耨達多龍王神力

  爾時佛告諸善男子言。汝善男子。應共魔鬥尋求聖位。若修行菩薩。成熟衆生之時。先共邪魔鬥戰。令其變化相應善行。不求余師。是爲法行。諸善男子當知。若有人譏嫌聲聞行者。汝等勿有譏嫌。若有樂修聲聞行者。汝等勿樂。爾時諸菩薩白佛言。世尊。何者行聲聞譏嫌。而菩薩無譏嫌。然聲聞求者而菩薩不求佛言若聲聞譏嫌生死。汝不應嫌。若聲聞所願樂涅槃。汝等不應願樂。是爲法行

  爾時佛告舍利弗言。舍利弗。若修行大菩薩。滿于世間于諸衆生。每日授與袈裟衣服。于意雲何。如是施者是善清淨施。不但爲初修行菩薩初心發起無上菩提心故。從此之後則成最上。修行菩薩而堪淨受如是衣施。若初修行菩薩。每日于他受淨脔食積如須彌。而堪淨受。不爲修行菩薩初心發起無上菩提心故。從此之後則成最上。修行菩薩而堪受如是淨食。若初修行菩薩受用高座。廣如四天下高若須彌。七寶所成金銀頗梨真珠碼瑙金剛雜寶而爲廁钿。諸天上衣彌覆其上。其座每日于諸衆生。清淨受用而成淨受。不爲初修行菩薩初心發起無上菩提心故。從此之後爲一切衆生。當成施主而堪受如此高座。舍利弗當知。譬如阿耨達多龍王宮四面出生四大河水。何者爲四。所謂一者恒河。二者斯塗。叁者薄叉。四者新都。此四大河流入大海。令海盈滿。此四大河。各有眷屬。若恒大河與五百小河而爲眷屬。東方流入大海。若斯塗大河與五百小河而爲眷屬。南方流入大海。若薄叉大河與五百小河而爲眷屬。西方流入大海。若新都大河與五百小河而爲眷屬。北方流入大海。舍利弗于意雲何。是等四河隨方流出。滿四大海。曠野遍流。而能利益世間衆生。舍利弗言。世尊此四大河利益無量衆生人非人等。如是大小諸河流注天下。潤澤五谷粳糧菉豆雜麥油麻床[疊*毛]雜田皆以諸河溉灌田野。舍利弗。于意雲何。是四大海如何得滿。舍利弗言。以是四大河故。而得盈滿。佛言舍利弗。于意雲何。此四大河于大海中。而能利益幾何衆生。舍利弗言。世尊。利益無量衆生。第一利益水陸衆生魚鼈鼋鼍鲛龍摩竭蟒蛇雜類萬像海人[蟲*奉]蛤珂蟲諸龍母子修羅羅刹人與非人皆能利益。種種雜寶遍滿海中。[蟲*奉]蛤真珠放光動地頗梨瑪瑙靺羯車[(王*巨)/木]琥魄[王*每]瑰珊瑚雜寶遍滿海中利益衆生。舍利弗。于意雲何。是四大海從何而有。舍利弗言。以阿耨達多龍王故而有。佛言舍利弗。是阿耨達多龍王不遭叁難。何者叁難。一者不懼金翅吞食其身。二者熱沙不墮身上。叁者若行欲時不變爲蛇。諸余龍王皆有叁難。唯阿耨達多龍王而無此難。阿耨達多龍王宮殿。恒止神通禅定之人。所有衆生入其宮者。熱沙不墮其身。爾時舍利弗白世尊言。世尊。阿耨達多龍王宮殿。如何得如是奇妙功德威力。何故諸余龍王晝夜六時。皆有厄難。唯此阿耨達多龍王及彼宮中無如是難。而有無量善根功德。流出四河利益無量衆生産業。佛告舍利弗。誠如所言。阿耨達多龍王是大菩薩。是大修行菩薩。舍利弗。譬如阿耨達多龍王。于叁種難而得解脫。修行菩薩亦複如是。亦得解脫叁種厄難。何者爲叁。地獄難餓鬼難畜生難。譬如阿耨達多龍王池中四河潛潤廣遍田野。修行菩薩亦複如是。以四攝事攝諸衆生。何者爲四。一者布施攝。二者愛語攝。叁者利行攝。四者同事攝。舍利弗。譬如四大海水。以阿耨達多龍王四大河故成就。初修行菩薩亦複如是。以發生菩提心故。而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譬如四大海中無量無邊億百千衆生快樂相應。舍利弗。當知叁界衆生于佛法中安立亦複如是。應見欲界色界無色界衆生。若叁千大千世界衆生受樂。皆因菩薩應現功德

  第四十

  出解深密經(顯說一條行)

  修行菩薩修六波羅蜜住地行

  爾時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是諸修行菩薩凡有幾種修學住地。菩薩應學能成無上菩提。佛告觀世音菩薩言。善男子。當知修行菩薩學住地。略有六種。何者爲六。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種修學住地。幾是戒學所攝。幾是定學所攝。幾是慧學所攝。佛告觀世音菩薩言。善男子。當知初叁種學第一布施持戒忍辱。此叁者當知爲戒學所攝。若禅定一種。但是增上心學所攝。若慧則是增上慧學所攝。若精進我說遍行一切。觀世音菩薩複白佛言。世尊。如是六學住地。幾是功德資糧。幾是智慧資糧所攝。佛告觀世音菩薩言。善男子。若因戒學所攝者。是名功德資糧所攝。若智慧修學所攝者。是名智慧資糧所攝。我說精進禅定遍行一切。亦入功德資糧。亦入智慧資糧所攝。觀世音菩薩複白佛言。世尊。于此六種所學。一者最初于菩薩藏波羅蜜。相應微妙正法堅牢行願。二者次于十種法行。精進修行。以聞思修妙智所成。叁者護持菩提心故。四者親近供養真善知識。無間勤修善品

  觀世音菩薩言。世尊。何故是六種學住地。六數各願知所因

  佛告觀世音菩薩言。善男子二因緣故。一者饒益諸衆生故。二者對治諸煩惱故。觀世音。當知是六學中。前叁種饒益衆生。布施持戒忍辱。後叁種對治一切煩惱因。精進禅定智慧。是中修行菩薩以前叁種布施故。種種資具攝養衆生。以持戒故。不行損害逼迫惱亂令離怨家。以忍辱故。他來欲害逼迫苦惱。堪能忍受攝護衆生。觀世音。當知此叁所說。爲衆生攝施因。後複叁種對治煩惱者。修行菩薩由修學精進故。令煩惱傾動。修學而能對治。勇猛修諸善品。由禅定學故。而能剝削心家煩惱。由智慧故永除煩惱。此後叁種爲對治煩惱因

  第四十一

  出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顯說一條行)

  發十大受願贊歎如來如來則現

  爾時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共相謂言。勝鬘夫人是我之女。聰慧利根通敏易悟。若見佛者必速解法心得無疑。宜時遣使發其道意。夫人白言。今正是時。王及夫人與勝鬘書。略贊如來無量功德。即遣內人名旃提羅。使人奉書至阿踰阇國。入其宮內敬授勝鬘。勝鬘得書歡喜頂受。讀誦受持生希有心。向旃提羅而說偈言

  我聞佛音聲  世所未曾有

  所言真實者  應當修供養

  仰惟佛世尊  普爲世間出

  亦應垂哀愍  願必令我見

  即生此念時  佛于空中現

  普放淨光明  顯視無比身

  勝鬘及眷屬  頭面接足禮

  鹹以清淨心  歎佛實功德

  如來妙色身  世間無與等

  無比不思議  是故今敬禮

  如來色無盡  智慧亦複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歸依

  降伏心過惡  及與身四種

  已到難伏地  是故禮法王

  如一切爾炎  智慧身自在

  攝持一切法  是故今敬禮

  敬禮過稱量  敬禮無譬類

  敬禮無邊法  敬禮難思議

  哀愍覆護我  令法種增長

  此世及後生  願佛常攝受

  我久安立汝  前世已開覺

  今複攝受法  未來生亦然

  我已作功德  現在及余世

  如是衆善本  唯願見攝受

  爾時勝鬘夫人。聞授記已恭敬而立。受十大受。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于諸尊長不起慢心。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于諸衆生不起恚心。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衆具不起嫉心。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于內外法不起悭心。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不自爲己受畜財物。凡有所受悉爲成熟貧苦衆生。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不自爲己行四攝法。爲一切衆生故。以不愛染心無厭足心無礙心。攝受衆生。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若見孤獨幽系疾病。種種厄難困苦衆生。終不暫舍必欲安隱。以義饒益令脫衆苦然後乃舍。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若見捕養衆惡律儀及諸犯戒。終不棄舍。我得力時于彼彼處。見此衆生。應折伏者而折伏之。應攝受者而攝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攝受故。令法久住。法久住者。天人充滿惡道減少。于如來…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