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译杂阿含经》一 ▪第3页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续本经文上一页修精进。以能专精。摄心正念。修无上梵行。尽诸苦际。于现法中。自身取证明知。己法自知。我生已尽。梵所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尔时尊者无害已成罗汉。得解脱乐。即说偈言
我今字无害 后为大残害
我今名有实 真实是无害
我今身离害 口意亦复然
终不害于他 是真名无害
我本血涂身 故名鸯掘摩
为大驶流[漂*寸] 是故归依佛
归依得具戒 即逮得三明
具知佛教法 遵奉而修行
世间调御者 治以刀杖捶
铁钩及鞭辔 种种诸楚挞
世尊大调御 舍离诸恶法
去离刀杖捶 真是正调御
渡水须桥船 直箭须用火
匠由斤斧正 智以慧自调
若人先造恶 后止不复作
是照于世间 如月云翳消
若人先放逸 后止不放逸
正念离棘毒 专心度彼岸
作恶业已讫 必应堕恶趣
蒙佛除我罪 得免于恶业
诸人得我说 皆除怨结心
当以忍净眼 佛说无诤胜
(一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中。尔时有一比丘。天未明晓。往趣河边。襞叠衣服。安着一处。入河洗浴。露形出水。于河岸上。晞干其身。有天放光照彼河岸。语比丘言。汝出家未久。盛壮好发。何不受五欲乐。非时出家。比丘答言。我今出家。正是其时。获于非时。天语沙门。云何出家是时。获于非时。沙门答言。佛世尊说五欲是时。佛法是非时。五欲之乐。受味甚少。其患滋多。忧恼所集。我佛法中。现身受证。无诸热恼。诸有所作。不观时日。种少微缘。获大果报。天复问言。佛云何说五欲是时。云何佛法名为非时。比丘答言。我既年稚。出家未久。学日又浅。岂曰能宣如来至真广大深义。婆伽婆今者在近迦兰陀竹林。尔可自往问其疑惑。天答之言。今佛侍从大威德天。盈集左右。如我弱劣。不能得见。汝今为我往白世尊。如来慈矜若垂听许。我当诣彼咨启所疑。比丘答言。汝若能往。往我当为汝启白世尊。天复答言。我随汝往诣世尊所。尔时比丘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具以天问而白世尊。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名色中生相 谓为真实有
当知如斯人 是名属死径
若识于名色 本空无有性
是名尊敬佛 永离于诸趣
佛问天曰。汝解已未。天即答言。未解世尊。佛复说偈言
胜慢及等慢 并及不如慢
有此三慢者 是可有诤论
灭除此三慢 是名不动想
佛告天曰。汝解已未。天答佛言。未解世尊。佛复说偈言
断爱及名色 灭除三种慢
不触于诸欲 灭除于嗔恚
拔除诸毒根 诸想愿欲尽
若能如是者 得度生死海
天白佛言。我今已解。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有一比丘。于清晨朝往趣河边。脱衣洗浴。还出岸上。晞干其身。有天放光照于河岸。问比丘言。比丘。此是巢窟。夜则烟出。昼则火燃。有婆罗门见是事已。破彼巢窟。并掘其地。时有智人。语婆罗门言。以刀掘地。见有一龟。婆罗门言。取是龟来。复语掘地。见一蝮蛇。语令捉取。复语掘地。见一肉段。语令挽取。复语掘地。见一刀舍。婆罗门言。此是刀舍。语令掘取。复语掘地。见楞只芒毒虫。语令掘取。复语掘地。见有二道。复语掘出。语更掘地。见有石娶。语令出石。复语掘地。见有一龙。婆罗门言。莫恼于龙。即跪彼龙天。语比丘言。莫忘我语。可以问佛。佛有所说。至心忆持。所以者何。我不见若天若魔若梵有能分别者。除佛及以声闻弟子比丘。无能得解如是问者。尔时比丘往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所闻天语。具向佛说。世尊云何巢窟。夜则烟出。昼则火然。谁是婆罗门。谁是智人。云何是刀。云何是掘。云何为龟。云何蝮蛇。云何肉段。云何刀舍。云何楞只芒毒虫。云何二道。云何石聚。云何名龙。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巢窟者。所谓是身。受于父母精气。四大和合。衣食长养。乃得成身。而此身者。会至散败膖胀虫烂。乃至碎坏。夜烟出者。种种觉观。昼火然者。从身口业。广有所作。婆罗门者。即是如来。有智人者。即诸声闻。刀喻智慧。掘地者。喻于精进。龟者喻于五盖。蝮蛇者。喻嗔恼害。肉段者。喻悭。贪嫉妒。刀舍者。喻五欲。楞只芒毒虫。喻如愚痴。二道者。喻于疑。诸石聚者。喻于我慢。龙者喻于罗汉尽诸有结。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巢窟名为身 觉观如彼烟
造作如火然 婆罗门如佛
智人是声闻 刀即是智慧
掘地喻精进 五盖犹如龟
嗔恚如蝮蛇 贪嫉如肉段
五欲如刀舍 愚痴如楞只
疑者如二道 我见如石聚
汝今莫恼龙 龙是真罗汉
善答问难者 唯有佛世尊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国仙人鹿野苑中。尔时世尊着衣持钵。入波罗奈城。见一比丘。身意不定。诸根散乱。时彼比丘遥见佛已。低头惭愧。佛乞食已。洗足入僧坊中。出于静室坐僧众中。语诸比丘言。我于今朝见一比丘不摄诸根。时彼比丘遥见我已。有惭愧色。低头捡情。为是谁耶。时彼比丘即于坐起。以郁多罗僧。着右肩上。叉手合掌。白佛言。世尊。心意不定诸根散者。即我身是也。佛言。善哉比丘。见我乃能捡情摄意。见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当如是捡情摄意。如似见我。汝能如是。于长夜中安乐利益。有一比丘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比丘乞食入聚落 心意纵乱不暂定
见佛精进摄诸根 是故佛称为善哉
(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国古仙人住处鹿野苑中。尔时世尊时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有一比丘。在天祠边。心念恶觉。嗜欲在心。时佛世尊语比丘言。比丘比丘。汝种苦子。极为鄙秽。诸根恶漏。有漏汁处。必有蝇集。尔时比丘闻佛所说。知佛世尊识其心念。生大怖畏。身毛皆竖。疾疾而去。佛乞食还。食已洗足。还僧坊中。入静房坐。从静房出在众僧前敷座而坐。佛告诸比丘。我今入城乞食。见一比丘。在天祠边。心念恶觉。嗜欲在心。我即语言。比丘比丘。汝种苦子。极为鄙秽。诸根恶漏。有漏汁处。必有蝇集。是时比丘闻佛所说。生大惊怖。身毛皆竖。疾疾而去。佛说是已。有一比丘。从坐而起。叉手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种苦子。云何名为鄙秽。云何名为恶漏。云何名为蝇集。佛言。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嗔恚嫌害。名种苦子。纵心五欲。名为鄙秽。由六触入。不摄戒行。名为恶漏。烦恼止住。能起无明憍慢。无惭无愧。起诸结使。所谓蝇集。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有不摄诸根者 增长欲爱种苦子
作诸鄙秽常流出 亲近欲觉恼害觉
若在聚落空闲处 心终无有暂乐时
若于己身修正定 修集诸通得三明
彼得快乐安隐眠 能灭觉蝇使无余
能修得行住健处 履行圣迹到善方
得正智迹终不还 入于涅槃寂灭乐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已。欢喜奉行
(二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比丘。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已回还洗足。摄持坐具。入得眼林中。在一树下。敷草而坐。起恶觉观。贪嗜五欲。得眼林神知比丘念。念于不净。在此林中。不应嗜恶。作如是念。我当[寤-吾+告]寤。即作是言。比丘比丘。何故作疮。比丘答言。我当覆之。林神复语。汝疮如[土*瓦]。以何覆之。比丘答言。我以念觉。用覆此疮。林神赞言。善哉善哉。今此比丘。善知覆疮。真实覆疮。佛以清净天耳。闻彼林神共比丘语。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世间嗜欲 邪意所作 疮疣已生
众蝇唼食 嗜欲即疮 觉观即蝇
我慢依贪 钻丈夫心 贪利名称
疑惑所著 不知出要 内心修定
具学诸通 此不作疮 安隐见佛
能得涅槃
说此偈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众多比丘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尔时有一年少新学比丘。不以时节入于聚落。时诸比丘处处见彼新学比丘。而语之言。汝今新学。未知对治法门。云何处处经历诸家。新学比丘白诸比丘言。大德诸长老等。皆往诸家。云何遮我不至诸家。时诸比丘乞食食已。收摄衣钵洗足已。往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诸比丘等白佛言。世尊。我等入城乞食。见一年少新学比丘。不以时节。往至诸家。我等语言。汝是新学。未知对治何缘非时。往至他家。答我等言诸老比丘亦到诸家。何故独自而遮我耶。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大旷野中有一大池。有诸大象入彼池中。以鼻拔取池中藕根。净抖擞已。用水洗之。然后乃食。身体肥盛。极得气力。诸小象等亦复食藕。不知抖擞并及水洗。合埿出食。后转羸瘦。无有气力。若死若近死。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大象入池时 以鼻拔藕根
抖擞洗去泥 然后方食之
若有诸比丘 具修清白法
若受于利养 无过能染着
是名修行者 犹如彼大象
不善解方便 后受于过患
后受其苦恼 如彼小象等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阿难与结发 及以二陀骠
贼并散倒吒 拔弥.惭愧根
苦子并覆疮 小大食藕根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别译杂阿含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5】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