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译杂阿含经》十六 ▪第2页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续本经文上一页劫之长远边际难得。劫之久近其喻如是。如是长劫数百数千数万数千亿万。众生于斯长劫之中受大苦恼。粗涩痛苦意所不憙。如似聚沫血渧所受。数受地狱饿鬼畜生入于恶趣。是故汝等。当断后有。勤修行道离于诸有因缘。应作是学。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众中有一比丘。从坐而起整衣服。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从昔已来多少劫过。佛告比丘。吾可说之汝不能解。比丘白佛言。可作方喻说不。佛言。可作方喻。假设有人年满百岁。于一日中晨起日中及日暮。三时各忆百千劫事。如是日日忆念满足百年。犹不能得过去劫数边际。劫数长远亦复如是。众生于是长远劫中。受众苦极粗涩痛苦心不生憙。数受地狱饿鬼畜生入于恶趣。是故比丘。应断后有。勤修方便绝离诸有。汝等比丘。应作是学。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生死长远。余如上说。乃至过去亿数之劫不可得知。于此大地无有不是汝等故身生处死处。复告比丘。生死长远边际难知。汝等比丘。应勤方便断离诸有。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生死长远。乃至如上所说。复告比丘。此世间中无有一人不作汝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属及以和上阿阇梨所尊之者。此世间中无一众生不杀害汝为汝怨亦复无有一众生等不食于汝身肉之者。如是无始生死。余如上说。是故比丘。应勤方便断离诸有。当作斯学。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譬如天雨既至于地。即便生泡速生速灭。生死之法速生速灭。亦复如是。无始生死长远若斯。是故比丘。应勤方便断离诸有。当作是学。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死生长远。如上所说。复告比丘。天雨密致如缚扫彗。东西南北及以四维间无空处。东方无量世界众生炽盛安乐。无量世界悉皆碎坏。无量世界众生满中。无量世界悉皆空虚。无有众生在中居止。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生死无始。余如上说。是故比丘。当勤方便断离诸有。应作是学。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生死长远。如上所说。乃至无始生死。亦如上说。复告比丘。譬如掷杖。或根着地或头着地。或堕不净秽恶之处。或复堕于清净之处。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为无明所覆。或生天上及在人中。或堕地狱。饿鬼畜生。或复堕于阿修罗有。以是义故生死长远。广说如上。是故比丘。当断诸有。应如是学。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譬如五辐车轮其有力者旋转速疾。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为无明覆。轮转五道。所谓人天地狱饿鬼及以畜生。如是无始生死。是故比丘。当断诸有。应作善法。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毗富罗山下。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有住时不可保信。是怀败法。以是义故。汝诸比丘。于诸行所应知止足生厌恶想。离于爱欲而求解脱。复告比丘。此毗富罗山。往昔之时名曰婆耆半阇。尔时此城名帝弥罗。彼时人民寿四万岁。诸人民等欲上此山。经于四日然后乃能至彼山顶。时世有佛。号迦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诸弟子而说法要。初中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比丘当知。尔时婆耆半阇山相。于今已灭人民尽死。是佛世尊入涅槃后人寿转减。以是义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有住时不可保信。是坏败法。是故比丘。于诸行所应知止足生厌恶想。离于爱欲而求解脱。复告比丘。乃往昔时此山名曰朋迦。于时此城名阿毗迦。时彼世人寿三万岁。此诸众生若欲上山。经于三日便得往还。时世有佛世尊。号迦那含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尔时如来普为大众演说法要。所演说者初中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具足清净显发梵行之相。比丘当知。彼佛世尊入涅槃后人民转减。于时山相于今已灭人民死尽。是故比丘。诸行无常是变易法。不可恃怙会归磨灭。汝等应当于诸行所宜知止足生厌恶想。离于爱欲而求解脱。佛复告诸比丘。乃往古昔此山名曰善边。尔时国土名曰赤马。于时人民寿二万岁。当尔之时有佛出世。号曰迦叶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广为大众敷演分别诸法秘奥。其所说者初中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比丘当知。善边山名于今已灭人皆终没。彼佛世尊入般涅槃人命转减。以是义故。诸行无常是变易法。无有住时。不可恃怙。会归磨灭。是故宜应于诸行所生于止足厌恶之想。离于爱欲而求解脱。此山今复名毗富罗。而斯国土名摩竭提。是中众生寿命百年或增或减。此诸众生若欲上山。须臾之顷即便往还。我释迦文出现于世十号具足。为众演说无量经典。其所说者初中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复告比丘。此山名字并及国人。不久亦当悉皆灭尽。我亦不久当入涅槃。以是义故。诸行无常。是变易法。无有住时不可恃怙。会归磨灭。是故比丘。宜应至心于诸行所生止足想厌恶之心。离于爱欲而求解脱。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婆耆半阇帝弥罗 阿毗迦罗朋伽迦
善边之山赤马国 毗富罗山摩竭提
诸山悉灭人亦终 佛入涅槃寿命灭
以是义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城.山.过去 无地方所 众生无不是
粗雨渧雨.如缚扫彗 掷杖.还转轮
毗富罗(此下与丹本第二十卷准)
(三五一)
尔时众多比丘在俱萨罗园竹林中夏坐安居。彼园林中有天神住。天神愁念而作是言。今僧自恣月十五日已复欲去。更有天神即问之言。汝今何故愁忧如是。即说偈言
天神汝今者 何以怀愁忧
净戒诸比丘 今日当自恣
得遇如是事 宜应自欣悦
彼林天神。以偈答曰
我亦知彼等 今日当自恣
非是无惭愧 同诸外道等
斯等皆精勤 具有惭愧者
收敛衣钵已 自恣各散去
比丘既散已 此林空无人
更无所闻见 是故我愁忧
时诸比丘既自恣已。各散出林还其所止。尔时天神见其四散心怀忧惨。即说偈言
诸比丘去已 但见游居处
牟尼诸弟子 多闻有知见
善能具分别 种种清净说
如斯持法人 今者安所诣
时余天神复说偈言
此诸比丘等 四散道不同
有向摩竭提 或有诣跋耆
亦复有向彼 毗舍离国者
此阿练若处 集会诸比丘
譬如野鸟鹿 栖止无恒所
此诸比丘等 舍乐于缘务
常求空闲处 静坐得安乐
(三五二)
有一比丘。从俱萨罗国。诣俱萨罗林。于中止住昼日睡眠。时彼林中有天神作是念言。今此比丘处林而睡。甚非所宜非沙门法。污辱此林。我于今者当觉悟之。作是念已。即往其所。[口*磬]咳弹指。而说偈言
咄比丘汝起 无得嗜睡眠
如是睡眠者 竟有何义利
身遭极重病 云何而安眠
毒箭中汝心 求拔云何眠
汝既能出家 舍离众缘务
当满本愿求 勿为睡所覆
[梦-夕+登]瞢无觉了 失于昔所愿
欲体性无常 掉动不停住
眴息不可保 凡夫愚惑着
汝今已出家 离于在家缚
云何离缚已 而复乐眠睡
若未断爱欲 其心未解脱
未得最上智 不具斯事者
不名为出家 云何安睡眠
欲称出家法 应当勤精进
昼夜不懈惓 坚固求涅槃
所求既未获 出家为何眠
慧识却无明 尽于诸漏结
善调于心行 获最后边身
能具如上事 乃可安眠睡
(三五三)
尔时复有一比丘。亦住于彼俱萨罗林。昼入房坐起于恶觉依于贪嗜。时林天神如彼比丘起于恶觉依于贪嗜。不能称可出家法式。是不善事处此林中起于恶觉。我于今者当[寤-吾+告]悟之。作是念已即往其所。而说偈言
比丘恶怖欲 故来处此林
形虽坐林间 心意出林表
驰骋逐外尘 起于恶觉观
若灭诸欲着 然后得解脱
既得解脱已 乃尔知快乐
汝应舍不乐 安心乐此法
我今[寤-吾+告]悟汝 令汝还得念
欲如恶焦山 煎涸诸善法
恶焦无厌足 难可得小离
勿贪于欲乐 坌污已净心
如鸟为尘坌 奋翮振尘秽
比丘亦如是 禅思去尘劳
尘垢来染心 正念能除舍
爱欲即尘垢 非谓外埃土
欲觉及嗔痴 谓之为尘劳
摄心有智者 尔乃能除去
(三五四)
尔时复有一比丘。亦住于彼俱萨罗林。昼入房坐。而于欲所起清净想。彼林天神知其所念。为觉悟故。即说偈言
汝思欲净想 欲觉之所吞
舍欲不净心 妄取欲净想
比丘汝今者 处林独闲坐
应念佛法僧 及已所受戒
多获欢喜心 便知苦边际
(三五五)
尔时复有一比丘。游俱萨罗国。止一林中。于其日中盛热之时心生不乐。时此比丘。即说偈言
日中既盛热 林木甚郁蒸
众禽以热故 各自停不飞
布谷厉其声 我闻生惊惧
彼林天神闻此偈已。即说偈言
日中盛热时 众鸟皆停住
布谷厉声鸣 汝应生快乐
不应生怖惧 此处当畏谁
(三五六)
尔时尊者阿那律。游俱萨罗国止住一林。时阿那律天上本妻来至此林。礼尊者足在一面坐。即说偈言
汝昔天上时 善巧奏琴乐
又复能歌舞 纵意受快乐
汝当发心愿 还向本宫殿
处三十三天 彼天丰诸欲
天女恒翼从 极乐甚可乐
尊者阿那律说偈答曰
天女极为苦 依…
《别译杂阿含经十六》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