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譯雜阿含經》十六 ▪第2页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續本經文上一頁劫之長遠邊際難得。劫之久近其喻如是。如是長劫數百數千數萬數千億萬。衆生于斯長劫之中受大苦惱。粗澀痛苦意所不憙。如似聚沫血渧所受。數受地獄餓鬼畜生入于惡趣。是故汝等。當斷後有。勤修行道離于諸有因緣。應作是學。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四叁)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衆中有一比丘。從坐而起整衣服。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從昔已來多少劫過。佛告比丘。吾可說之汝不能解。比丘白佛言。可作方喻說不。佛言。可作方喻。假設有人年滿百歲。于一日中晨起日中及日暮。叁時各憶百千劫事。如是日日憶念滿足百年。猶不能得過去劫數邊際。劫數長遠亦複如是。衆生于是長遠劫中。受衆苦極粗澀痛苦心不生憙。數受地獄餓鬼畜生入于惡趣。是故比丘。應斷後有。勤修方便絕離諸有。汝等比丘。應作是學。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四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比丘。生死長遠。余如上說。乃至過去億數之劫不可得知。于此大地無有不是汝等故身生處死處。複告比丘。生死長遠邊際難知。汝等比丘。應勤方便斷離諸有。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四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比丘。生死長遠。乃至如上所說。複告比丘。此世間中無有一人不作汝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及以和上阿阇梨所尊之者。此世間中無一衆生不殺害汝爲汝怨亦複無有一衆生等不食于汝身肉之者。如是無始生死。余如上說。是故比丘。應勤方便斷離諸有。當作斯學。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四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比丘。譬如天雨既至于地。即便生泡速生速滅。生死之法速生速滅。亦複如是。無始生死長遠若斯。是故比丘。應勤方便斷離諸有。當作是學。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四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比丘。死生長遠。如上所說。複告比丘。天雨密致如縛掃彗。東西南北及以四維間無空處。東方無量世界衆生熾盛安樂。無量世界悉皆碎壞。無量世界衆生滿中。無量世界悉皆空虛。無有衆生在中居止。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生死無始。余如上說。是故比丘。當勤方便斷離諸有。應作是學。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四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比丘。生死長遠。如上所說。乃至無始生死。亦如上說。複告比丘。譬如擲杖。或根著地或頭著地。或墮不淨穢惡之處。或複墮于清淨之處。一切衆生亦複如是。爲無明所覆。或生天上及在人中。或墮地獄。餓鬼畜生。或複墮于阿修羅有。以是義故生死長遠。廣說如上。是故比丘。當斷諸有。應如是學。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四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比丘。譬如五輻車輪其有力者旋轉速疾。一切衆生。亦複如是。爲無明覆。輪轉五道。所謂人天地獄餓鬼及以畜生。如是無始生死。是故比丘。當斷諸有。應作善法。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毗富羅山下。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無有住時不可保信。是懷敗法。以是義故。汝諸比丘。于諸行所應知止足生厭惡想。離于愛欲而求解脫。複告比丘。此毗富羅山。往昔之時名曰婆耆半阇。爾時此城名帝彌羅。彼時人民壽四萬歲。諸人民等欲上此山。經于四日然後乃能至彼山頂。時世有佛。號迦孫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爲諸弟子而說法要。初中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比丘當知。爾時婆耆半阇山相。于今已滅人民盡死。是佛世尊入涅槃後人壽轉減。以是義故。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無有住時不可保信。是壞敗法。是故比丘。于諸行所應知止足生厭惡想。離于愛欲而求解脫。複告比丘。乃往昔時此山名曰朋迦。于時此城名阿毗迦。時彼世人壽叁萬歲。此諸衆生若欲上山。經于叁日便得往還。時世有佛世尊。號迦那含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爾時如來普爲大衆演說法要。所演說者初中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具足清淨顯發梵行之相。比丘當知。彼佛世尊入涅槃後人民轉減。于時山相于今已滅人民死盡。是故比丘。諸行無常是變易法。不可恃怙會歸磨滅。汝等應當于諸行所宜知止足生厭惡想。離于愛欲而求解脫。佛複告諸比丘。乃往古昔此山名曰善邊。爾時國土名曰赤馬。于時人民壽二萬歲。當爾之時有佛出世。號曰迦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廣爲大衆敷演分別諸法秘奧。其所說者初中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比丘當知。善邊山名于今已滅人皆終沒。彼佛世尊入般涅槃人命轉減。以是義故。諸行無常是變易法。無有住時。不可恃怙。會歸磨滅。是故宜應于諸行所生于止足厭惡之想。離于愛欲而求解脫。此山今複名毗富羅。而斯國土名摩竭提。是中衆生壽命百年或增或減。此諸衆生若欲上山。須臾之頃即便往還。我釋迦文出現于世十號具足。爲衆演說無量經典。其所說者初中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複告比丘。此山名字並及國人。不久亦當悉皆滅盡。我亦不久當入涅槃。以是義故。諸行無常。是變易法。無有住時不可恃怙。會歸磨滅。是故比丘。宜應至心于諸行所生止足想厭惡之心。離于愛欲而求解脫。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婆耆半阇帝彌羅 阿毗迦羅朋伽迦
善邊之山赤馬國 毗富羅山摩竭提
諸山悉滅人亦終 佛入涅槃壽命滅
以是義故。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城.山.過去 無地方所 衆生無不是
粗雨渧雨.如縛掃彗 擲杖.還轉輪
毗富羅(此下與丹本第二十卷准)
(叁五一)
爾時衆多比丘在俱薩羅園竹林中夏坐安居。彼園林中有天神住。天神愁念而作是言。今僧自恣月十五日已複欲去。更有天神即問之言。汝今何故愁憂如是。即說偈言
天神汝今者 何以懷愁憂
淨戒諸比丘 今日當自恣
得遇如是事 宜應自欣悅
彼林天神。以偈答曰
我亦知彼等 今日當自恣
非是無慚愧 同諸外道等
斯等皆精勤 具有慚愧者
收斂衣缽已 自恣各散去
比丘既散已 此林空無人
更無所聞見 是故我愁憂
時諸比丘既自恣已。各散出林還其所止。爾時天神見其四散心懷憂慘。即說偈言
諸比丘去已 但見遊居處
牟尼諸弟子 多聞有知見
善能具分別 種種清淨說
如斯持法人 今者安所詣
時余天神複說偈言
此諸比丘等 四散道不同
有向摩竭提 或有詣跋耆
亦複有向彼 毗舍離國者
此阿練若處 集會諸比丘
譬如野鳥鹿 棲止無恒所
此諸比丘等 舍樂于緣務
常求空閑處 靜坐得安樂
(叁五二)
有一比丘。從俱薩羅國。詣俱薩羅林。于中止住晝日睡眠。時彼林中有天神作是念言。今此比丘處林而睡。甚非所宜非沙門法。汙辱此林。我于今者當覺悟之。作是念已。即往其所。[口*磬]咳彈指。而說偈言
咄比丘汝起 無得嗜睡眠
如是睡眠者 竟有何義利
身遭極重病 雲何而安眠
毒箭中汝心 求拔雲何眠
汝既能出家 舍離衆緣務
當滿本願求 勿爲睡所覆
[夢-夕+登]瞢無覺了 失于昔所願
欲體性無常 掉動不停住
眴息不可保 凡夫愚惑著
汝今已出家 離于在家縛
雲何離縛已 而複樂眠睡
若未斷愛欲 其心未解脫
未得最上智 不具斯事者
不名爲出家 雲何安睡眠
欲稱出家法 應當勤精進
晝夜不懈惓 堅固求涅槃
所求既未獲 出家爲何眠
慧識卻無明 盡于諸漏結
善調于心行 獲最後邊身
能具如上事 乃可安眠睡
(叁五叁)
爾時複有一比丘。亦住于彼俱薩羅林。晝入房坐起于惡覺依于貪嗜。時林天神如彼比丘起于惡覺依于貪嗜。不能稱可出家法式。是不善事處此林中起于惡覺。我于今者當[寤-吾+告]悟之。作是念已即往其所。而說偈言
比丘惡怖欲 故來處此林
形雖坐林間 心意出林表
馳騁逐外塵 起于惡覺觀
若滅諸欲著 然後得解脫
既得解脫已 乃爾知快樂
汝應舍不樂 安心樂此法
我今[寤-吾+告]悟汝 令汝還得念
欲如惡焦山 煎涸諸善法
惡焦無厭足 難可得小離
勿貪于欲樂 坌汙已淨心
如鳥爲塵坌 奮翮振塵穢
比丘亦如是 禅思去塵勞
塵垢來染心 正念能除舍
愛欲即塵垢 非謂外埃土
欲覺及嗔癡 謂之爲塵勞
攝心有智者 爾乃能除去
(叁五四)
爾時複有一比丘。亦住于彼俱薩羅林。晝入房坐。而于欲所起清淨想。彼林天神知其所念。爲覺悟故。即說偈言
汝思欲淨想 欲覺之所吞
舍欲不淨心 妄取欲淨想
比丘汝今者 處林獨閑坐
應念佛法僧 及已所受戒
多獲歡喜心 便知苦邊際
(叁五五)
爾時複有一比丘。遊俱薩羅國。止一林中。于其日中盛熱之時心生不樂。時此比丘。即說偈言
日中既盛熱 林木甚郁蒸
衆禽以熱故 各自停不飛
布谷厲其聲 我聞生驚懼
彼林天神聞此偈已。即說偈言
日中盛熱時 衆鳥皆停住
布谷厲聲鳴 汝應生快樂
不應生怖懼 此處當畏誰
(叁五六)
爾時尊者阿那律。遊俱薩羅國止住一林。時阿那律天上本妻來至此林。禮尊者足在一面坐。即說偈言
汝昔天上時 善巧奏琴樂
又複能歌舞 縱意受快樂
汝當發心願 還向本宮殿
處叁十叁天 彼天豐諸欲
天女恒翼從 極樂甚可樂
尊者阿那律說偈答曰
天女極爲苦 依…
《別譯雜阿含經十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